正文 41、寻人
41、寻人
我们的窑湾,位于京杭运河及骆马湖西北端交汇处,三面环水,东濒骆马湖,西傍大运河,老沂河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有“鸡鸣闻三县”之称,是一座闻名全国的水乡古镇。据典籍记载,这座古镇始建于唐朝初年,素有“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描述和“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及“小上海”之称,系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之一。自明代始为扼南北水路之要津。方圆百里的农副产品大都集中在窑湾装船远运;从南方水运北来的棉布丝绸、火柴煤油、食品卷烟等生活品,也多在窑湾卸船后转销各地。
窑湾自楚汉就是一个古营盘,驻扎军队。汉代楚王韩信曾建都下邳,东军营设在窑湾,按古老孙子兵法,实施自然水土工程,利用树木蔽体构成奇门遁甲八卦阵势。宋朝时,岳飞率十万大军驻窑湾,利用奇门遁甲八卦阵抵抗金兵南犯。明代,徐达和刘伯温率军二十五万大军在邳宿一带与元军十万铁骑决战,刘伯温利用奇门遁甲八卦阵势消灭元军。
所以今天的窑湾建筑布局采用“奇门遁甲八卦迷宫阵”和“七星八卦阵”建筑排列。按八卦方位设立8门炮台于城墙上,按北斗阵型在长达5华里的街道上布排7座炮楼。窄窄的青石板地面,两边店铺青砖、青瓦、飞檐、翘脊、红柱,统一色调建筑,街道弯曲很难辨别街道方向;街道两边楼檐伸出,只留下一至两米宽天空,很难辨别出星斗时辰,外敌入侵难辨方向,便于防御。所以有诗曰:“西由街心又转南,檐牙相接一线天;市招飘摇遮晴日,无怪行人肩并肩”。
这几年以来,随着震后康熙皇帝颁发的“圈田令”——凡到地震灾区开荒立业者,罪可赦免,于是全国各地,福建、山西、安徽、江西、山东等地一批曾犯有死罪的前朝之臣和达官显贵纷纷携家带财来到窑湾。文化水平高的,多来自江南;武艺高强的,多来自各地领导反清将领;来自福建、山西地区的移民,多数是大富豪、大地主之家,他们经过努力,誓要把地震后一片废墟的窑湾建设成人间乐土、世外桃源。
全镇依沂河弯构建成六华里方圆环形护城河,从城西北角至东南角,掘一条30米宽S型中心河,古阵称为八卦太极线。沿中心河弯南岸建一条六里长的青石街道。全街江南水乡街道模式,街道中举目一线天。人在廊下走,下雨天不被雨淋,夏季不受日晒。我们窑湾街巷的最大特点就是房高、街狭、巷深、地形斜,无法利用地形、天空等测判自己所在方位,即使是白天,游客也往往会迷路。
所以那冯英在小镇迷失了方向,也算是正常的现象,但是,白天迷路还好说,因为时间充足,现在是晚上,让我们去哪里寻找呢!
于是当下,我们兵分三路,分头去寻找那个叫冯英的女孩子。
安茹带着嫂夫人沿着东城门就近寻找,我带着冯志其和那个八岁的孩子直奔北城门寻找,格儿带着那个稍大一点的孩子去西大街和中宁街再寻找一遍。这样的话他们一家当初大致游玩的方位我们都能够寻找到一遍了。我们同时约定一个时辰以后回来回合,不管能不能找到。
冯志其抱着自己最小的孩子和我一路奔跑,我们沿着运河堤坝,一路找去,遇见过往的行人,我们就会过去打听,询问有没有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有三尺多高。
在南门渡口,灯火通明,明亮的灯光将河岸照得非常清晰,连空气中蚊子的身影都能看得清。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卸货。我见到了徐群跟,他正忙着指挥工人从船上卸货,运到镇上的商人那里,我比划着问他道:“有没有看见这么这么高的一个女孩子?”
徐群跟摇头道:“我一直在这里,过去多少人我都很清楚,但是就你说的着装来看,这样的女孩子我没有看到。不过今天下午的时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人,下得船来就询问可有工作可干,我让他在码头帮工,干了一个下午,混了一顿晚饭,现在这人吃过晚饭后竟然下落不明,白糟蹋了我一顿晚饭,活他倒没有干多少。”
我不想在这事上耽搁太长的时间,因为我知道这一刻冯志其大哥心里一定非常地着急他女儿的下落,我对徐大哥说道:“那你给我留意一下。如果有信息通知我。”
徐群跟说道:“没有问题。”
看来这个女孩子被人从水路拐走的可能性非常地小了。
我们就继续一路向北,打算沿着运河大堤绕道北门。
在经过郑家铁匠铺的时候,郑老板和他的徒弟正在炼铁炉边铿铿锵锵地捶打着器具,火红的灶膛炉火正旺,郑老板和他的徒弟郑小傻子的锤子一下一下砸在铁块上,那铁块就绽放出绚丽的火花。他家的店铺门口也没有我站脚的地方,全是新打制的铁锨叉子等农具,我也就没有进去。
“郑老板,有没有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这么高,穿着藏青花旗袍。”我向郑老板打听道。
郑老板停下手中的活,用毛巾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对我说道:“没有呀,一个下午我都没有看见孩子过去呢。”
在回民巷,碰见卖羊肉的马润兴老板,也向他询问是否看见一个孩子,马老板四十多岁了,呆着回族特有的那顶白帽子,笑呵呵地对我说道:“没有看见!你吃晚饭了吗?没有的话我这有刚出锅的羊杂,来喝两盅。”
我谢过马老板的好意,告诉他寻人要紧,又带着冯志其爷俩继续向巷子里找去。
我明显能够感觉到冯大哥越来越着急,在曲里拐弯的巷子里行走的时候他的汗水都渗出了头上。按理说现在这个季节已经不是特别热的时候了,早晚的气温还是比较凉爽的。我只能劝慰他道:“大哥别着急,孩子说不定已经被他们找到了。”
冯大哥说道:“但愿如此,但愿如此!”
直到我们走到小巷的尽头,又一次来到运河大堤上,夕阳早已隐没河西的树梢尽头,连河上的行船也看不见了,只能看见三三两两的渔火在远处的河面闪耀。
出来已经颇多时辰了,我们该回去了,这个时候,冯志其大哥对着窑湾巷子的方向大声地喊着“英儿,英儿……”
可是小巷传回的只有他的回音。巷子里和运河大堰上已经没有人来往了,各家各户甚至也没有灯亮着了,大家都已经休息了。
再一次来到南门渡口,徐群跟正在那里做最后的收尾工作,将一些工具朝他在运河边的窝棚里面收拾。
我来到窝棚跟前,对他说道:“怎么还不回去休息呀?你每天都这么累,你怎么受得了的呀?身体最重要。”
徐群跟呵呵笑着对我说道:“我在窑湾干了这么多年,你是第一个对我说这话的人,谢谢兄弟的好意,马上就去睡,还真有点困了!”
我们不能停留太长的时间,打算赶紧回家去看看情况。
“对了,赵一,刚才我往吴家送烟丝的时候,看见一个女孩子在他们家院子里哭泣,很像你们要找的女孩子。”徐群跟在我们临走的和我说道。
“吴家?”我大吃一惊,难道那个女孩子跑吴家去了?
“是呀,我看见吴家大小姐正在哄着她呢,好像有点哄好了,在我回来的时候孩子已经不哭泣了。”
“奥,谢谢你,徐大哥,谢谢你给我们提供的这个消息。”
告别徐群跟我带着他爷俩赶紧往家回,如果家中还没有消息的话,我们只能瞎猫去碰死耗子去吴家看看了。
回到家的时候,格儿、安茹和嫂夫人和孩子已经在店里面等候了,看见我们归来,脸上顿时露出失望的深情。
嫂夫人再也没有控制住,顿时呜呜地哭了起来,她的哭声在空荡荡的小巷里回荡,甚是凄凉。
我赶紧招呼众人进屋休息。
那嫂夫人哪里还有了主张,一个劲地埋怨:“都怨我呀,都怨我,我怎么就没有看住孩子呢……”
冯志其被她哭得心烦,怒喝道:“哭得是哪门子丧,没用的娘们,别哭了……”
他不说这话还好,他已这么训斥,嫂夫人哭得更厉害了。
格儿和安茹在旁边一个劲地劝慰,好像效果并不明显,她还是在哭,连两个孩子也围在妈妈的身边哭泣。
我对格儿说道:“方才我听徐群跟大哥说在吴家看见吴家的小姐在劝一个哭泣的女孩子,很像我们要找的英儿,这样你陪嫂夫人上楼去休息,我去看一下,说不定孩子就在他们家。”
格儿点头说道:“行,那你抓紧去吧。”
冯志其对我说道:“我陪你去,你也不认识我家英儿,她也不认识你,我去就好了,如果是的话我们就可以将孩子带回来了。”
我看了一下冯志其,想了一下,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但那时现在这个时辰了……
“这样吧,大哥,你不懂我们窑湾的规矩,还是我一个人去吧,我找到孩子就问她是不是英儿,如果是的话,就好办多了,我们再想下一步办法!”
“窑湾的规矩?”
我点头说道:“是的。”
安茹说道:“你们不知道,晚上这个时间段,他们吴家从福建过来的,他们的规矩是忌讳陌生人登门的,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你去就更不会给我们开门了。”
“怎么会有这样的规矩?”
我说道:“据说他们福建的海盗比较猖獗,晚上给陌生人开门的话会招来海盗的抢劫,还会遭遇全家灭口,一代传一代,就养成了这个规矩!”
冯志其点头道:“原来是这样……”
“你告诉我你的孩子有什么罪明显的特征就可以了!”我说道。
嫂夫人抢过来说道:“她的右胳膊肘有一块铜钱大小的红色胎记。”
我们的窑湾,位于京杭运河及骆马湖西北端交汇处,三面环水,东濒骆马湖,西傍大运河,老沂河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有“鸡鸣闻三县”之称,是一座闻名全国的水乡古镇。据典籍记载,这座古镇始建于唐朝初年,素有“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描述和“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及“小上海”之称,系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之一。自明代始为扼南北水路之要津。方圆百里的农副产品大都集中在窑湾装船远运;从南方水运北来的棉布丝绸、火柴煤油、食品卷烟等生活品,也多在窑湾卸船后转销各地。
窑湾自楚汉就是一个古营盘,驻扎军队。汉代楚王韩信曾建都下邳,东军营设在窑湾,按古老孙子兵法,实施自然水土工程,利用树木蔽体构成奇门遁甲八卦阵势。宋朝时,岳飞率十万大军驻窑湾,利用奇门遁甲八卦阵抵抗金兵南犯。明代,徐达和刘伯温率军二十五万大军在邳宿一带与元军十万铁骑决战,刘伯温利用奇门遁甲八卦阵势消灭元军。
所以今天的窑湾建筑布局采用“奇门遁甲八卦迷宫阵”和“七星八卦阵”建筑排列。按八卦方位设立8门炮台于城墙上,按北斗阵型在长达5华里的街道上布排7座炮楼。窄窄的青石板地面,两边店铺青砖、青瓦、飞檐、翘脊、红柱,统一色调建筑,街道弯曲很难辨别街道方向;街道两边楼檐伸出,只留下一至两米宽天空,很难辨别出星斗时辰,外敌入侵难辨方向,便于防御。所以有诗曰:“西由街心又转南,檐牙相接一线天;市招飘摇遮晴日,无怪行人肩并肩”。
这几年以来,随着震后康熙皇帝颁发的“圈田令”——凡到地震灾区开荒立业者,罪可赦免,于是全国各地,福建、山西、安徽、江西、山东等地一批曾犯有死罪的前朝之臣和达官显贵纷纷携家带财来到窑湾。文化水平高的,多来自江南;武艺高强的,多来自各地领导反清将领;来自福建、山西地区的移民,多数是大富豪、大地主之家,他们经过努力,誓要把地震后一片废墟的窑湾建设成人间乐土、世外桃源。
全镇依沂河弯构建成六华里方圆环形护城河,从城西北角至东南角,掘一条30米宽S型中心河,古阵称为八卦太极线。沿中心河弯南岸建一条六里长的青石街道。全街江南水乡街道模式,街道中举目一线天。人在廊下走,下雨天不被雨淋,夏季不受日晒。我们窑湾街巷的最大特点就是房高、街狭、巷深、地形斜,无法利用地形、天空等测判自己所在方位,即使是白天,游客也往往会迷路。
所以那冯英在小镇迷失了方向,也算是正常的现象,但是,白天迷路还好说,因为时间充足,现在是晚上,让我们去哪里寻找呢!
于是当下,我们兵分三路,分头去寻找那个叫冯英的女孩子。
安茹带着嫂夫人沿着东城门就近寻找,我带着冯志其和那个八岁的孩子直奔北城门寻找,格儿带着那个稍大一点的孩子去西大街和中宁街再寻找一遍。这样的话他们一家当初大致游玩的方位我们都能够寻找到一遍了。我们同时约定一个时辰以后回来回合,不管能不能找到。
冯志其抱着自己最小的孩子和我一路奔跑,我们沿着运河堤坝,一路找去,遇见过往的行人,我们就会过去打听,询问有没有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有三尺多高。
在南门渡口,灯火通明,明亮的灯光将河岸照得非常清晰,连空气中蚊子的身影都能看得清。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卸货。我见到了徐群跟,他正忙着指挥工人从船上卸货,运到镇上的商人那里,我比划着问他道:“有没有看见这么这么高的一个女孩子?”
徐群跟摇头道:“我一直在这里,过去多少人我都很清楚,但是就你说的着装来看,这样的女孩子我没有看到。不过今天下午的时候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人,下得船来就询问可有工作可干,我让他在码头帮工,干了一个下午,混了一顿晚饭,现在这人吃过晚饭后竟然下落不明,白糟蹋了我一顿晚饭,活他倒没有干多少。”
我不想在这事上耽搁太长的时间,因为我知道这一刻冯志其大哥心里一定非常地着急他女儿的下落,我对徐大哥说道:“那你给我留意一下。如果有信息通知我。”
徐群跟说道:“没有问题。”
看来这个女孩子被人从水路拐走的可能性非常地小了。
我们就继续一路向北,打算沿着运河大堤绕道北门。
在经过郑家铁匠铺的时候,郑老板和他的徒弟正在炼铁炉边铿铿锵锵地捶打着器具,火红的灶膛炉火正旺,郑老板和他的徒弟郑小傻子的锤子一下一下砸在铁块上,那铁块就绽放出绚丽的火花。他家的店铺门口也没有我站脚的地方,全是新打制的铁锨叉子等农具,我也就没有进去。
“郑老板,有没有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这么高,穿着藏青花旗袍。”我向郑老板打听道。
郑老板停下手中的活,用毛巾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水,对我说道:“没有呀,一个下午我都没有看见孩子过去呢。”
在回民巷,碰见卖羊肉的马润兴老板,也向他询问是否看见一个孩子,马老板四十多岁了,呆着回族特有的那顶白帽子,笑呵呵地对我说道:“没有看见!你吃晚饭了吗?没有的话我这有刚出锅的羊杂,来喝两盅。”
我谢过马老板的好意,告诉他寻人要紧,又带着冯志其爷俩继续向巷子里找去。
我明显能够感觉到冯大哥越来越着急,在曲里拐弯的巷子里行走的时候他的汗水都渗出了头上。按理说现在这个季节已经不是特别热的时候了,早晚的气温还是比较凉爽的。我只能劝慰他道:“大哥别着急,孩子说不定已经被他们找到了。”
冯大哥说道:“但愿如此,但愿如此!”
直到我们走到小巷的尽头,又一次来到运河大堤上,夕阳早已隐没河西的树梢尽头,连河上的行船也看不见了,只能看见三三两两的渔火在远处的河面闪耀。
出来已经颇多时辰了,我们该回去了,这个时候,冯志其大哥对着窑湾巷子的方向大声地喊着“英儿,英儿……”
可是小巷传回的只有他的回音。巷子里和运河大堰上已经没有人来往了,各家各户甚至也没有灯亮着了,大家都已经休息了。
再一次来到南门渡口,徐群跟正在那里做最后的收尾工作,将一些工具朝他在运河边的窝棚里面收拾。
我来到窝棚跟前,对他说道:“怎么还不回去休息呀?你每天都这么累,你怎么受得了的呀?身体最重要。”
徐群跟呵呵笑着对我说道:“我在窑湾干了这么多年,你是第一个对我说这话的人,谢谢兄弟的好意,马上就去睡,还真有点困了!”
我们不能停留太长的时间,打算赶紧回家去看看情况。
“对了,赵一,刚才我往吴家送烟丝的时候,看见一个女孩子在他们家院子里哭泣,很像你们要找的女孩子。”徐群跟在我们临走的和我说道。
“吴家?”我大吃一惊,难道那个女孩子跑吴家去了?
“是呀,我看见吴家大小姐正在哄着她呢,好像有点哄好了,在我回来的时候孩子已经不哭泣了。”
“奥,谢谢你,徐大哥,谢谢你给我们提供的这个消息。”
告别徐群跟我带着他爷俩赶紧往家回,如果家中还没有消息的话,我们只能瞎猫去碰死耗子去吴家看看了。
回到家的时候,格儿、安茹和嫂夫人和孩子已经在店里面等候了,看见我们归来,脸上顿时露出失望的深情。
嫂夫人再也没有控制住,顿时呜呜地哭了起来,她的哭声在空荡荡的小巷里回荡,甚是凄凉。
我赶紧招呼众人进屋休息。
那嫂夫人哪里还有了主张,一个劲地埋怨:“都怨我呀,都怨我,我怎么就没有看住孩子呢……”
冯志其被她哭得心烦,怒喝道:“哭得是哪门子丧,没用的娘们,别哭了……”
他不说这话还好,他已这么训斥,嫂夫人哭得更厉害了。
格儿和安茹在旁边一个劲地劝慰,好像效果并不明显,她还是在哭,连两个孩子也围在妈妈的身边哭泣。
我对格儿说道:“方才我听徐群跟大哥说在吴家看见吴家的小姐在劝一个哭泣的女孩子,很像我们要找的英儿,这样你陪嫂夫人上楼去休息,我去看一下,说不定孩子就在他们家。”
格儿点头说道:“行,那你抓紧去吧。”
冯志其对我说道:“我陪你去,你也不认识我家英儿,她也不认识你,我去就好了,如果是的话我们就可以将孩子带回来了。”
我看了一下冯志其,想了一下,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但那时现在这个时辰了……
“这样吧,大哥,你不懂我们窑湾的规矩,还是我一个人去吧,我找到孩子就问她是不是英儿,如果是的话,就好办多了,我们再想下一步办法!”
“窑湾的规矩?”
我点头说道:“是的。”
安茹说道:“你们不知道,晚上这个时间段,他们吴家从福建过来的,他们的规矩是忌讳陌生人登门的,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你去就更不会给我们开门了。”
“怎么会有这样的规矩?”
我说道:“据说他们福建的海盗比较猖獗,晚上给陌生人开门的话会招来海盗的抢劫,还会遭遇全家灭口,一代传一代,就养成了这个规矩!”
冯志其点头道:“原来是这样……”
“你告诉我你的孩子有什么罪明显的特征就可以了!”我说道。
嫂夫人抢过来说道:“她的右胳膊肘有一块铜钱大小的红色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