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印象窑湾

正文 39、吴家大院

    39、吴家大院

    格儿和安茹是不会跟我一同去吴家贺喜的,她俩讨厌那些热闹的场景,而且家里面的酱缸需要翻搅,这些活足够他们忙活的了。

    “还是男人自在,在外面花天酒地,还说什么必须的应酬,结果苦活累活都是我们这些女人干了。”格儿见我要走,忍不住地抱怨。

    我知道这是说风凉话呢,而我又不能多说什么,本来也是,我是去喝酒的,顺便看看这吴家是什么情景。

    临走的时候,我还不忘假惺惺地对格儿说道:“从今天开始,你们就不要白天去街市上了,又没有多少人,费那个劲干嘛呀!”

    “不去,要死要活的有什么用,我们也知道福好享,安茹,今天我们关门睡大觉。”

    安茹正在切块酱胚,进行酱油制作,她闻听格儿和她说话,只是小声地“奥”了一声。

    我听这话语气不对呀,怎么火药这么浓呀,我对格儿解释道:“我也是从大局考虑,我也是害怕你们受累,所以才这样建议的,你肯千万别生气呀。”

    自从来到窑湾,我特别害怕格儿生气,她每次一生气我就觉得好像自己做错了事情一般,于是也总是想方设法安慰她让她开心。

    安茹在面板面前一边搅拌酱块,一边朝我使眼色,示意我别讲话。

    捡个空,趁着格儿不在,安茹悄声对我说道:“哥,你该干嘛干嘛去吧,姐现在心情不好,与你无关。”

    “谁惹她了?我没有得罪她呀!”

    “你忙去吧,您不懂的,女人家的事情!”

    安茹的一句话让我哑口,我也知道女人见红的那几天有时候情绪是不高的,我还真不能再问了,于是对安茹说道:“你好好照顾你姐,我走了!”

    安茹道:“嗯,别废话了,哥,你在这里小心把火药桶引爆!”说着安茹竟然嘻哈着将我往院门外推。

    午后的街道上人少了很多,有的院落门脸直接关门,主人这个时候也许在睡觉,这是小镇的生活习惯,改不了的。

    吴家大院今日特别热闹,看这吴家大院就和本地的民居有着完全不同的特色,也和山西人的院落也不一样。西大街和中大街上多居住着山西的移民,房屋布局结构严谨,宅面狭而长,窗小、门小、庭院小,这是山西民宅的典型特征:天井院。

    而眼前这吴家大院,让我近距离领略了福建人的建筑风格,有防台风暴雨的功能,宅院门窗宽大,有防海盗结构。院子前有那栋高大的影壁墙。影壁墙后五间行衙大堂,堂前一排廊檐柱。行衙大堂后是二道院,五间东楼廊檐出厦,西边三间瓦房,北三间过道房。第三道院东三间楼,西三间瓦房,北是三间过道楼,前后都有廊檐出厦。第四道院是吴家临中大街商业门市,院内青砖铺地,东面五间楼房,西三间楼房临街,六间门市楼和街北面松柏堂药店相对。院道是青砖、石板,房屋为木结构框架。这吴家大院前门在回民街,后门在中大街,四进院落,西南大门是座如意门楼,紫红漆的大门,一尺多高的门档,三级青石台阶。门两边青石鼓户对,门楼两边各有一间耳房。里面院房的布局是前屋不能高于主屋,西屋房间不能多于东屋房间。吴家大院院落宽大,是窑湾其它房屋不可相比的。房屋总数粗略估计一下有近三百间。

    真是大手笔,大气魄,这是我等这些乡民只能望其项背的,难怪我的邻居都说了“窑湾景色无限美,放眼望去吴半街。”吴家也许是我们窑湾有史以来最有钱的一户人家。

    因为我去的时候稍微有点早,我就准备先到吴家大院的邻居赵信隆太爷爷的家里小坐一会儿。

    我从临街的永昌茶食店里买了四斤两提兜的江西特产的山楂糕,这山楂糕我吃过,水润绵甜,入口即化,含糖量少,特别适合年龄大的老人吃。我买山楂糕的目的是为了孝敬我在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亲人——赵信隆太爷爷的,虽然他和我自己的太爷爷也许已经出了五伏了,是堂兄弟以外的那层兄弟关系,具体是什么兄弟我也被弄得头晕。但是毕竟,我们同根同源。赵信隆太爷爷,是如今我们赵姓家族里最德高望重的人。我的爷爷和我的父亲,都是他手艺的传承人,早在我在下邳城的时候,我父亲就说我们赵家酱油的渊源就是赵信隆的手艺,如今老人已经接近九十多岁了,精神依然健硕,是我们窑湾酱园工艺的标志性人物。

    “太爷爷,我说要来看你呢,一直也没有得闲。”

    老人家耳不聋眼不花,拄着一根龙头拐杖,坐在后厅的太师椅上,眯着眼睛,看着我说道:“你个小兔崽子,就嘴甜;我也知道你忙,不来我也理解,你们店里就三个人很辛苦的吧?”

    我点头说道:“嗯,不过生意还好,所以忙点也是开心的。”

    太爷爷微微一笑道:“年轻人就得多吃点苦,你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吃的苦可比你们多多了。”说着他用手指着南边的大堤堰,继续说道:“当时我们刚来到这儿,是前明朝熹宗三年左右的时间吧,距今都五十年了,这儿冬季旱夏季涝,粮食十年九空,那大堤堰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一泥包一泥包用肩膀挑出来的……”

    我微笑着倾听老人家讲述过去的故事,讲述一个我并不了解的时代。

    但是我最感兴趣的他还是不愿意跟我说。老人家很多次都在特意地回避一段曾经的仇恨。

    我还是忍不住地问道:“太爷爷,吴宝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时候五婶进来了,五婶是太爷爷长子的第五个儿子的媳妇,她对我做了一个禁口的手势,然后训斥我道:“问那干嘛?人都死光了,你还问干嘛,记住仇恨呀?”

    我赶紧向五婶解释道:“不是,我总得了解一下我们家族的事情吧,不能忘祖呀,他们当初杀害我二叔和三叔一家的时候可是一点情面也没有留呀!不就是因为走错了路吗,至于灭门吗,如今康熙爷还大赦天下呢!”

    五婶不屑一顾地笑道:“还不能忘祖,说得好听,他们吴家业全都在后来的马陵山土匪的寻仇中死光了,还剩下一户,也在地震中玩完了,你若想报仇都找不到地方。还有一个人,就是吴宝才的老婆,在马陵山下她闺女家里住了,你去杀她去吧,我看你怎么下得了手……”

    “怎么?”我疑惑地问五婶道,“怎么报仇还下不了手呀?”

    五婶摇摇头说道:“看来我大哥真的什么都没有跟你说,那人是你姑姑,你自己的亲姑姑,你杀她去吧!”

    这一瞬间我的头脑一懵,“我的亲姑姑,吴宝才是我姑父?”

    太爷爷对五婶说道:“不是不让你说了吗!他姑姑走的时候再三告诫我们要我们告诉的吗!”

    太爷爷也有点激动,手里拿着的拐杖都有点颤抖。

    我赶紧过去将太爷爷扶住,我知道老人家不能生气,不能动怒。

    五婶走过来,给太爷爷倒了一杯茶说道:“爷爷你别生气,算我错了,以后再也不说了。”

    五婶对我说道:“今天爷爷就交给你了,你五叔在那龙门酒家给吴家帮忙呢,他们今天整整宴请了整条街人,全窑湾所有的酒店都被他们家承包了,真是阔气,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多的钱的!”

    时间也差不多了,外面吴家门口已经有更多喧嚷的乡民了。

    我和一个丫环一左一右搀扶着太爷爷走出院子,向吴家走去。

    一路上众人都很自觉地给太爷爷让出一条路来同时热情地向老人家打招呼。

    整个街道上挤满了人,比凌晨的集市还要热闹。全是本镇的乡民,老人、孩子,大姑娘、小媳妇,大家喜气洋洋,都赶来看热闹。吴家大门口的鞭炮已经放好,锣鼓队也已准备就绪,大红的地毯已经铺好在廊檐下方,窑湾本地官府的老爷乡绅和其他受邀请的贵宾已经缓步走上主席台的位置。

    随着鞭炮声的隆隆炸响,欢乐的舞狮表演在烟雾缭绕之中跃动精彩的步伐,有家里的佣人按照事先的设计已经将美味的糖果抛向围观的群众,老百姓在拥挤当中抢着那些美味的糖果。吴家的主人,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带着他的家人不断地向来往的宾客行礼。现场几位名流,包括我们小镇的最高的长官,包括太爷爷,还包括镇上最老的私塾先生,还有窑湾商业联盟的负责人,他们在大红地毯上,沉着稳重地拿起盘子中的剪刀,咔嚓一声,剪刀飞舞,大家将朱红的绸缎剪断,崭新的吴红星店牌展现在大家面前,然后被高高的挂上门楣,现场的气氛达到了最顶峰。

    我扶着太爷爷,在吴老爷的带领下,一路向他的院子中走去,这是他们家族第一次开门迎客。

    在经过吴家小姐闺房的时候,我听见二楼的闺房里面传来幽幽的古筝声,声音清脆悦耳,宛如潺潺的流水,又似山林间鸟鸣的清音。我实在无法想象这是晨间和我吵架的那位女子的弹奏。

    而我又不能多问什么,我扶着太爷爷在院中影壁墙的那副报喜图前静静地站立,看着墙上的喜鹊登枝的吉祥图案,细细欣赏花纹的精致和美丽。

    太爷爷对五老爷说道:“我赵家四十多间房子在这窑湾街就已经算是很了不起了,只是没有想到吴家更是大手笔呀!”

    五老爷说道:“老先生客气了,老先生在这镇上德高望重,我哪里敢和老先生争光哟。”

    “先生这筝音不知是你家哪位小姐的弹奏呀?”我问道。

    “奥,这是我的大儿子家的千金,平时娇惯得厉害,只会弹奏一些山水清音,今日这么热闹,也不下来帮助我照顾客人,真是甚没有礼貌呀。”

    “哪里,”我说道,“吴家小姐乃是千金碧玉之身,这些世俗碌碌确实不应惹她烦心的。”

    始终我没有看见西面的这扇门打开过,吴家小姐的窗户也不曾露半条缝隙,真不知道屋里有什么好待的。要是格儿或者安茹早就好闷死了。我就知道格儿和安茹的房间的窗户从来就没有关上过,夏天还要从里面遮上一层纱网,继续开着通风。

    按照吴家给我们的安排,我们被安排在了镇西的得月楼酒家。

    得月楼,小镇上开得最早的一家酒家,当初选址的时候,还颇费一番周折,因为靠近河岸,就不可能按照本地的建筑模式去建设,因为地基就是很大的问题,你得防潮还得防涨潮,最后是瓦匠们依势而建,就建在河边的悬崖边上,十多根木头是房屋的唯一支撑,从下往上看,恰似空中楼阁一般,这家酒店青瓦飞檐,回廊婉转,加上雕刻装饰无比精美,韵味十足,倒也让很多来往的宾客流连忘返。站在二楼的窗口,可以远眺远处河上的旖旎风光,渔歌欢唱,白帆点点,用一位诗人的话说:“满目鱼帆入酒意,骆马湖歌月照窗。”

    今天的得月楼被吴家安排了十多桌,有上百口人在这家酒家就餐,门口有大红的横幅,上面写着“恭贺吴家烟丝管开业志喜”的字样。

    来到楼上,我有幸和宗柏云、赵学敏两位老先生坐一桌,我是沾了太爷爷的光,跟他们坐一桌我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作为窑湾特产甜油的发明人,听听他们的想法对我以后制作甜油有很大的启发。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满桌的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大家放开了喝万茂酒坊的老瓦缝酒,尽情地交谈。

    赵学敏五十多岁了,在我向他敬酒的时候问我道:“小伙子,甜油的工艺是否又做了改进?”

    我恭敬地说道:“经过学生多日的研究,我发现如何将室内的温度保持比人的体温稍高一点的合适的温度。”

    “你是怎么做的?说来听听。”

    我将我的做法娓娓说道:“我们原先的时候是用棉布棉花等物将面块放在阴暗的室内加温,后来我发现这一招效果并不明显,我就尝试着用农村的秸秆,包括麦草玉蜀黍稻草等的秸秆,堆满了屋子,然后再进行加热,这样做的最终好处是做出的酱菜和甜油粮食香味更浓了,而且味道真的更甘醇。”

    赵学敏击掌道:“你说的这一方法我们还真没有试过,回去尝试着研究一下。”

    我说道:“先生辛苦了。”

    “我哪里辛苦哟,一切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全靠你们自己去摸索,如果好大家再推广开来,如果说有功劳也是大家的功劳。”

    宗柏云老先生也一直在倾听我的话,我述说的过程中他不断地点头,频频称是。

    宗柏云向太爷爷说道:“老先生真是好福气呀,窑湾酱园生意一日比一日红火,前途无量呀。”

    说得太爷爷脸上洋溢着无限的笑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