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8057弯弓辞月破天骄:未央
第五十七章未央
“陛下口谕,宣霍侍中宣室殿觐见。”
回到未央宫不及一炷香时分,霍去病已快速沐浴更衣完毕。
知道今夜难逃一罚,只是不知陛下此时究竟动了多大的气。仔细瞧一眼前来宣旨的小宦官,在他脸上却瞧不出半点端倪。
这太监名唤常融,年纪不过十四五岁,个子矮小,眉清目秀,刚刚进宫不久,因其心思细密,为人乖巧,受命随侍天子,近日来眼见着成了未央宫的红人,宫娥宦官各个巴结而不得。
宫灯高挑回廊,灯火迤逦,庭院草木扶疏,未央三十二宫沉睡在浓郁花香中,全不似边关风沙遮面星月无光。
常融一路引在前方,走了一盏茶时分,二人来到皇帝日常起居的宣室殿。
殿门大开,内里数十盏灯火吊摆得错落有致,照得堂内纤毫毕现。半透黄玉屏风之后,朱红色的轻纱帐钩绣龙纹垂梁而下,夜风轻拂殿内,纱舞龙飞直冲九天。堂内正中摆着黑色案几,刚过而立之年的俊雅男子身着暗红常服,懒洋洋地斜倚案后执卷展读。
“陛下,霍侍中受命觐见。”常融跪在殿外朗声禀报。
年轻的帝皇动也不动,只轻轻“嗯”一声,抬眼示意臣子走近。
待霍侍中走到案几前方跪下,常融心领神会,悄悄招出原本守在殿内的一众宫婢,自外面无声关严殿门。
殿内熏香清浅缭绕,霍去病规规矩矩行了君臣之礼,深吸口气,垂下眼睫,就等皇帝刘彻将手中简卷劈头盖脸地砸过来,谁知等了半天,对方并无任何动静,不禁狐疑皱眉抬眼——
刘彻仿佛读书读上了瘾,完全忘了有人在场,清俊双眸上下流转,读到叹服处,嘴唇还随着竹简字迹翕动,似在暗暗诵读。
“陛下!”
霍去病心中惴惴,忍不住出声提醒。
受罚不过吃些皮肉之苦,可这等待的光景实在难熬。罚他,他无所谓,怕只怕姨母卫后受到牵连。
“嗯,去病,回来了?”刘彻的目光仍黏在卷册之上,口气风轻云淡,好似今日何事都未曾发生,霍去病不过受命出了趟宫,现下又回转而已。
少年越发觉得自己揣摩不出君王深意,只好咬咬牙,率先请罪曰:“微臣今日未经陛下准许便私自出宫,罪无可恕,陛下如何惩罚,臣都绝无怨言。”
刘彻听清此话,胡乱打了个哈欠,合拢竹简放置几上,这才正正身子,隔着案几端坐,目视少年悠然道:“你自小过得无拘无束,几时被这样约束过?现下入宫整一个月,必是被憋闷坏了。忘记准你出宫休憩,是朕的疏忽,你何罪之有?”
回宫这一路上,霍去病始终在等待皇帝雷霆一怒,万万没有料到对方竟会如此宽宥,心下立感惶惑不已,更觉自己有愧,登时俯身叩首谢罪:“陛下这样说,臣愧不敢当。”
刘彻一摆手,声音威严沉稳:“去病,现在殿内只有朕与你二人,勿须如此,倒显生分。朕今日在朝堂之上得到边关消息,称今夏匈奴扰关不如往年频繁,显然你舅父卫青去岁河朔一战有了威慑之力。散朝后,朕召卫爱卿在这儿闲谈了一会儿,他还提起你,问你近日兵法习得如何。朕这几天政务繁忙,也顾不上考校于你,左右今夜无事,便召你过来问问。”
霍去病是个洒脱的性子,听皇帝无意责罚,胸口压了一日的乌云立刻散去。
斟酌一下,他迎上刘彻的深睿目光,坦然道:“陛下赐给臣的孙吴兵法卷册,臣已悉数阅毕。”
刘彻脸上兴趣之色愈浓,唇角全是笑意:“可有心得?”
霍去病双眼清亮,傲然扬眉,朗声侃侃:“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什么?”刘彻剑眉一簇,眉心锋锐顿起,声音清冷,威仪峻严,“大胆霍去病,你可知自己在说些什么?”
霍去病跪直身躯,眼神坚定,视线不避不让,语声清澈却字字铿锵:“陛下,名将之所以为名将,皆因其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利弊。孙吴兵法虽好,奈何其所谈之方略只是针对其时、其地、其人。我汉境如今面临的匈奴之患与古时兵势极为不同,若一味在古兵法中寻找克敌之计,只是徒劳。秦王嬴政虽败于暴政,但其灭六国的战绩武功,无人可以抹杀。以嬴秦之利,竟对匈奴之患无计可施,可见这破解之法当从新处着眼,不可拘泥于旧法。”
刘彻以指扣案,冷笑连连:“如此说来,我大汉开朝八十年来,竟无一人敌得过你霍侍中兵术奇巧了!”
霍去病知帝皇恼怒,然此话已积在胸中数月,得此良机如何还会错过,登时无惧无畏,直抒胸臆:“臣以为,过去匈奴之所以猖狂扰边,全因我汉兵被动抵御,是以我汉军当主动出击,方是解决此患的根本方法!”
刘彻细长凤眸微眯,颌首赞许:“这话倒是有几分点到实处,你且继续说下去。”
霍去病得到鼓励,更是畅所欲言:“去岁,舅父与李息将军受命出征,打得匈奴二王兵败如山倒,狼狈逃窜,大大彰显我汉军军威,是以今夏扰边之事便少了许多——陛下方才也说过了,此乃震慑之力。”
刘彻冷哼一声:“不错!”
霍去病下颌微扬,目光湛亮,傲气夺人:“扰边之事虽少,却仍未断。臣以为,若想根除祸患,不若我军奇袭深入大漠,彻底剿灭他匈奴王庭!”
武帝刘彻未料少年竟然说出如此一番惊天之语,不由呆怔一瞬,随即回过神,笑道:“去病,这些年来,在一众子侄之中,朕格外喜爱你,皆因你的性格与朕颇为相似——傲气天成,知难而进!有时候朕甚至想,若你是朕的亲生儿子就好了,我大汉何愁后继无人?你姨母终归是个温存的性子,教得据儿温顺柔弱,半点也不像朕!”说着,轻声叹息。
霍去病听得心一沉。
表弟刘据乃是皇帝长子,姨母卫子夫也是因为诞子有功,才能独宠未央一举为后。可如今听皇上口吻,竟是对这长子颇为不满。现下太子未立,后宫美人众多,难保他日太子之位不落于旁人手上——这于卫家危矣!
隐忧袭上心头,深恐被皇帝看出神色,他忙垂下眼睫,做出细心聆听之态。
刘彻眼神幽深,望定屏风前一盏铜灯悠叹:“去病,你的壮志雄心,朕何尝没有?只是,你可曾仔细算过,若派大军深入敌境,这辎重补给共需几何?祖父与父皇轻徭赋、重民生,是以近年来,我大汉国库充盈,百姓夜不闭户——然而,若要确保重兵远袭大漠,彻底剿除敌寇,除了召集训练无数精兵,更需征集全国之财物粮马!我军不熟悉大漠气候地理,对匈奴的迁徙规律更是陌生,此战战果绝非一朝一夕可成。若是战线拖长,旷日持久,即便举全国之力也未必能够保证物资供给,更会连累无辜百姓生活困苦,重现昔日暴秦之悲景!若非如此,先皇各个英明睿智,岂容他人酣睡枕畔侵扰汉境这许多年?奈何……此举实非国力所能及也!”说罢,以掌拍案,发出沉重声响。
霍去病沉默半晌,突然道:“陛下,去病不是无知幼童,您所思所虑的,臣也曾深以为恼。我大汉兵士,平均一人须五名百姓供养,所以,若派精兵十万与敌对阵,背后需要至少五十万百姓辛苦劳作。如此算来,远攻剿贼实非上策。然而,臣转念又想,难道这辎重补给一事,必要我大汉百姓鼎力支援么?”
睿智如刘彻,一息便明白他话中涵义,脑中灵光一现,讶异发问:“你是说……”
霍去病点头,思忖道:“臣近几日一直在考虑,若是我骑兵轻军入境,全靠劫掠匈奴辎重粮草供应补给,此事是否可行?”
刘彻闭眼凝思,只觉幽暗夜空中似有一道闪亮流星划过,霎时照得心头雪亮,黑睫乍分,喜色充斥眸底,“不错!若我汉军皆为精锐骑兵,兼之战术得当,此举未必便不可行!”
想想,又沉吟起来,“只是,此战若是领军不当,会有全军覆没之忧,所以这统帅之人至关重要,必要胆气过人、意志坚定、作战果敢、善于审时度势随机而动方可!若说你舅父么,别的都还可以,只是他作战过于求稳,恐非最佳人选;至于李广,四年前雁门一役,朕给他一万兵士,他竟全军覆没一人独归,唉,叫朕如何敢将此重任交付给他?说到其他人……”
苦笑半晌,年轻的帝皇摇摇头:“细细想来,此计过于大胆,我朝中竟无一人可当此惊世之任!”
霍去病目光炯炯,双拳紧握,好似此时便置身大漠,与敌厮杀血战,耳边尽是敌人的惊恐哀嚎,不由悸动得浑身热血沸腾。
听到刘彻苦笑叹息,少年眼灼灼,猛然趋膝向前,双拳一抱,其声激越,在开阔的未央宫主殿内不停回响:
“陛下,臣不才——”
“愿请战!”
“陛下口谕,宣霍侍中宣室殿觐见。”
回到未央宫不及一炷香时分,霍去病已快速沐浴更衣完毕。
知道今夜难逃一罚,只是不知陛下此时究竟动了多大的气。仔细瞧一眼前来宣旨的小宦官,在他脸上却瞧不出半点端倪。
这太监名唤常融,年纪不过十四五岁,个子矮小,眉清目秀,刚刚进宫不久,因其心思细密,为人乖巧,受命随侍天子,近日来眼见着成了未央宫的红人,宫娥宦官各个巴结而不得。
宫灯高挑回廊,灯火迤逦,庭院草木扶疏,未央三十二宫沉睡在浓郁花香中,全不似边关风沙遮面星月无光。
常融一路引在前方,走了一盏茶时分,二人来到皇帝日常起居的宣室殿。
殿门大开,内里数十盏灯火吊摆得错落有致,照得堂内纤毫毕现。半透黄玉屏风之后,朱红色的轻纱帐钩绣龙纹垂梁而下,夜风轻拂殿内,纱舞龙飞直冲九天。堂内正中摆着黑色案几,刚过而立之年的俊雅男子身着暗红常服,懒洋洋地斜倚案后执卷展读。
“陛下,霍侍中受命觐见。”常融跪在殿外朗声禀报。
年轻的帝皇动也不动,只轻轻“嗯”一声,抬眼示意臣子走近。
待霍侍中走到案几前方跪下,常融心领神会,悄悄招出原本守在殿内的一众宫婢,自外面无声关严殿门。
殿内熏香清浅缭绕,霍去病规规矩矩行了君臣之礼,深吸口气,垂下眼睫,就等皇帝刘彻将手中简卷劈头盖脸地砸过来,谁知等了半天,对方并无任何动静,不禁狐疑皱眉抬眼——
刘彻仿佛读书读上了瘾,完全忘了有人在场,清俊双眸上下流转,读到叹服处,嘴唇还随着竹简字迹翕动,似在暗暗诵读。
“陛下!”
霍去病心中惴惴,忍不住出声提醒。
受罚不过吃些皮肉之苦,可这等待的光景实在难熬。罚他,他无所谓,怕只怕姨母卫后受到牵连。
“嗯,去病,回来了?”刘彻的目光仍黏在卷册之上,口气风轻云淡,好似今日何事都未曾发生,霍去病不过受命出了趟宫,现下又回转而已。
少年越发觉得自己揣摩不出君王深意,只好咬咬牙,率先请罪曰:“微臣今日未经陛下准许便私自出宫,罪无可恕,陛下如何惩罚,臣都绝无怨言。”
刘彻听清此话,胡乱打了个哈欠,合拢竹简放置几上,这才正正身子,隔着案几端坐,目视少年悠然道:“你自小过得无拘无束,几时被这样约束过?现下入宫整一个月,必是被憋闷坏了。忘记准你出宫休憩,是朕的疏忽,你何罪之有?”
回宫这一路上,霍去病始终在等待皇帝雷霆一怒,万万没有料到对方竟会如此宽宥,心下立感惶惑不已,更觉自己有愧,登时俯身叩首谢罪:“陛下这样说,臣愧不敢当。”
刘彻一摆手,声音威严沉稳:“去病,现在殿内只有朕与你二人,勿须如此,倒显生分。朕今日在朝堂之上得到边关消息,称今夏匈奴扰关不如往年频繁,显然你舅父卫青去岁河朔一战有了威慑之力。散朝后,朕召卫爱卿在这儿闲谈了一会儿,他还提起你,问你近日兵法习得如何。朕这几天政务繁忙,也顾不上考校于你,左右今夜无事,便召你过来问问。”
霍去病是个洒脱的性子,听皇帝无意责罚,胸口压了一日的乌云立刻散去。
斟酌一下,他迎上刘彻的深睿目光,坦然道:“陛下赐给臣的孙吴兵法卷册,臣已悉数阅毕。”
刘彻脸上兴趣之色愈浓,唇角全是笑意:“可有心得?”
霍去病双眼清亮,傲然扬眉,朗声侃侃:“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什么?”刘彻剑眉一簇,眉心锋锐顿起,声音清冷,威仪峻严,“大胆霍去病,你可知自己在说些什么?”
霍去病跪直身躯,眼神坚定,视线不避不让,语声清澈却字字铿锵:“陛下,名将之所以为名将,皆因其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利弊。孙吴兵法虽好,奈何其所谈之方略只是针对其时、其地、其人。我汉境如今面临的匈奴之患与古时兵势极为不同,若一味在古兵法中寻找克敌之计,只是徒劳。秦王嬴政虽败于暴政,但其灭六国的战绩武功,无人可以抹杀。以嬴秦之利,竟对匈奴之患无计可施,可见这破解之法当从新处着眼,不可拘泥于旧法。”
刘彻以指扣案,冷笑连连:“如此说来,我大汉开朝八十年来,竟无一人敌得过你霍侍中兵术奇巧了!”
霍去病知帝皇恼怒,然此话已积在胸中数月,得此良机如何还会错过,登时无惧无畏,直抒胸臆:“臣以为,过去匈奴之所以猖狂扰边,全因我汉兵被动抵御,是以我汉军当主动出击,方是解决此患的根本方法!”
刘彻细长凤眸微眯,颌首赞许:“这话倒是有几分点到实处,你且继续说下去。”
霍去病得到鼓励,更是畅所欲言:“去岁,舅父与李息将军受命出征,打得匈奴二王兵败如山倒,狼狈逃窜,大大彰显我汉军军威,是以今夏扰边之事便少了许多——陛下方才也说过了,此乃震慑之力。”
刘彻冷哼一声:“不错!”
霍去病下颌微扬,目光湛亮,傲气夺人:“扰边之事虽少,却仍未断。臣以为,若想根除祸患,不若我军奇袭深入大漠,彻底剿灭他匈奴王庭!”
武帝刘彻未料少年竟然说出如此一番惊天之语,不由呆怔一瞬,随即回过神,笑道:“去病,这些年来,在一众子侄之中,朕格外喜爱你,皆因你的性格与朕颇为相似——傲气天成,知难而进!有时候朕甚至想,若你是朕的亲生儿子就好了,我大汉何愁后继无人?你姨母终归是个温存的性子,教得据儿温顺柔弱,半点也不像朕!”说着,轻声叹息。
霍去病听得心一沉。
表弟刘据乃是皇帝长子,姨母卫子夫也是因为诞子有功,才能独宠未央一举为后。可如今听皇上口吻,竟是对这长子颇为不满。现下太子未立,后宫美人众多,难保他日太子之位不落于旁人手上——这于卫家危矣!
隐忧袭上心头,深恐被皇帝看出神色,他忙垂下眼睫,做出细心聆听之态。
刘彻眼神幽深,望定屏风前一盏铜灯悠叹:“去病,你的壮志雄心,朕何尝没有?只是,你可曾仔细算过,若派大军深入敌境,这辎重补给共需几何?祖父与父皇轻徭赋、重民生,是以近年来,我大汉国库充盈,百姓夜不闭户——然而,若要确保重兵远袭大漠,彻底剿除敌寇,除了召集训练无数精兵,更需征集全国之财物粮马!我军不熟悉大漠气候地理,对匈奴的迁徙规律更是陌生,此战战果绝非一朝一夕可成。若是战线拖长,旷日持久,即便举全国之力也未必能够保证物资供给,更会连累无辜百姓生活困苦,重现昔日暴秦之悲景!若非如此,先皇各个英明睿智,岂容他人酣睡枕畔侵扰汉境这许多年?奈何……此举实非国力所能及也!”说罢,以掌拍案,发出沉重声响。
霍去病沉默半晌,突然道:“陛下,去病不是无知幼童,您所思所虑的,臣也曾深以为恼。我大汉兵士,平均一人须五名百姓供养,所以,若派精兵十万与敌对阵,背后需要至少五十万百姓辛苦劳作。如此算来,远攻剿贼实非上策。然而,臣转念又想,难道这辎重补给一事,必要我大汉百姓鼎力支援么?”
睿智如刘彻,一息便明白他话中涵义,脑中灵光一现,讶异发问:“你是说……”
霍去病点头,思忖道:“臣近几日一直在考虑,若是我骑兵轻军入境,全靠劫掠匈奴辎重粮草供应补给,此事是否可行?”
刘彻闭眼凝思,只觉幽暗夜空中似有一道闪亮流星划过,霎时照得心头雪亮,黑睫乍分,喜色充斥眸底,“不错!若我汉军皆为精锐骑兵,兼之战术得当,此举未必便不可行!”
想想,又沉吟起来,“只是,此战若是领军不当,会有全军覆没之忧,所以这统帅之人至关重要,必要胆气过人、意志坚定、作战果敢、善于审时度势随机而动方可!若说你舅父么,别的都还可以,只是他作战过于求稳,恐非最佳人选;至于李广,四年前雁门一役,朕给他一万兵士,他竟全军覆没一人独归,唉,叫朕如何敢将此重任交付给他?说到其他人……”
苦笑半晌,年轻的帝皇摇摇头:“细细想来,此计过于大胆,我朝中竟无一人可当此惊世之任!”
霍去病目光炯炯,双拳紧握,好似此时便置身大漠,与敌厮杀血战,耳边尽是敌人的惊恐哀嚎,不由悸动得浑身热血沸腾。
听到刘彻苦笑叹息,少年眼灼灼,猛然趋膝向前,双拳一抱,其声激越,在开阔的未央宫主殿内不停回响:
“陛下,臣不才——”
“愿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