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还珠同人)正史穿越

正文 78有孕

    《四库全书》的编撰工程浩浩荡荡地展开,天下的读书人献书的寥寥无几,读书人都被闹得满城血腥的文字狱吓破了胆子,害怕献书被人揪住小辫子丢了性命,《四库全书》基层工作并没有深入民间,弘历便教永璂怎么引诱读书人上钩。//

    第一步,如果读书人把书献上来,献书五百至七百便赠予读书人《古今图书集成》,献书一百以上便赠予读书人《佩文韵府》。

    第二步责令各地总督、巡抚仔细寻访各地乡绅是否献书,没有献书被人告发,告发之人可以得到官府奖励,各地有名的乡绅哪家都有败家子弟,得罪了不少士子百姓,为了不被人揪住小辫子,各地乡绅踊跃献书。

    所献的书籍难免会出现外顺内悖的字眼,永璂并没有抠字眼,而是将书籍收下,赏了各地乡绅一册《佩文韵府》。一批乡绅有好物拿,自然是吸引了更多一批乡绅踊跃献书。

    抠字眼,意味着吹毛求疵,意味着人只是顾及眼前利益,处夷狄之道行夷狄之事,自然迟钝汉人学者的夷狄华夏之论,而处夷狄之道行华夏之事,自然敏感汉人学者的夷狄华夏之论。

    满洲统治者欲以夷狄之人行华夏之道,有时候读书人写夷狄犬戎胡蛮,是犯了忌禁,皇帝揪住了读书人的小辫子,一竿子打死一群人,让那些读书人不敢畅所欲言,此次编撰《四库全书》,生性谨慎的纪晓岚揪着哪些字眼犯忌讳,跟手下人说清楚,免得招来雷霆之怒。

    永璂下旨诸位学者按照原本抄写,不必更改一字。

    学者半信半疑地按照原本抄写,当时乾隆元年,当今的太上皇也是以宽宏大量著称,不久以后就撕毁温情脉脉的面具,密织文网捕捉口无遮拦的弱质学者,文人一切功名俱靠皇帝,很快就在致密的文网下扑腾一下就悄无声息了,读书人举械投降了,本本分分地诵读八股文章。

    偶尔也有几个有闲阶级的异端突起,俱是不问功名世事,影响不到朝堂,自个儿玩自个儿的,天高皇帝远,皇帝也懒得管隐士,留得隐士赢英名。

    从第一起的顺治四年的史稿案,康熙年间的明史案,雍正年间的《西征随笔》案,文人学者被折损得挺不起腰来。

    谁敢触犯天颜呢?乾隆年间,虽然当今的太上皇做皇帝期间,最初几年放宽了言论,言论犹如群雀齐飞,然而太上皇还是用弹弓把麻雀一个一个打下来。弘历曾经说过生恐文人学者溺水深玩。从今以后便加大打击力度。.弘历能够深切体会满汉之争难以消弭鸿沟,必须继续打压文人学者言论,弘历告诉儿子永璂要严守祖制,方能不堕满洲家风,要时刻记得有哪些文人学者有不法言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切记切记。

    永璂便和皇阿玛起了争执,永璂认为应该放宽言论,不可以对待百姓太过严苛。

    “儿子,你任由他们胡乱议论朝政,会引起刁民犯上作乱。”,弘历忧虑万重地说道:“朕担心江山不保。到时候祖宗基业旦夕之间被毁灭,可就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地狱里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清世宗轮番拿弓箭向他砸来的情景,令弘历至今颤抖,从心底起了无限寒意,列祖列宗恼怒他败坏江山,更厌恶他所选的接班人,一个比一个窝囊无能,最后还让一个弱质娥眉主宰三代帝王,气数将尽之时,必有冤魂来索命,此言不虚,可是为何让大清以最难堪的面目展示于前,这就是报应吗?

    “皇阿玛,儿臣也正有此思虑。”,永璂把话一转:“但是儿臣认为古语有云‘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就似大禹治水,治水以疏导为主。”

    “住口!”,弘历猛然大喝一声,说:“永璂,你以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容易?我们满洲与汉人殊异,天下百姓,汉人居多,汉人岂肯会长久屈服于满洲之下?你还年轻,听皇阿玛的话总没错。有时候采用敬天法祖是最妥当的办法,至少能维持更长时间的臣服。”,弘历最后以一种舒缓平静的口气说道,他非常清楚,一旦给小老百姓宽松环境,想要反悔,他们就再也不会驯服,会反过来把你咬上一口,让你窒息而死。

    “儿臣非常清楚。”,永璂感觉上有太上皇的日子,并不顺畅,他只得说了一句:“儿臣在乾清宫还有尚未批阅完的奏折,儿臣请先告退。”

    弘历只能同意儿子的告退了,他现在是单纯提建议的人,又瘫痪在床,异世重生,一切都有变化,可恶的箫剑,害他深受重创!

    景娴将弘历的无奈瞧在眼里,时常招呼昆曲名角往畅音阁表演生旦净末丑,弘历也爱挑一些折子戏,昆曲名角常有戏子唱英雄迟暮的戏文,引发了弘历不胜唏嘘之感。景娴便时常念叨道:“太上皇也是快活似神仙,无官一身轻。”

    弘历想反驳几句,却发现皇太后说的没错,他的确是无官一身轻,金杯玉盏盈满桌,莺莺燕燕依在身。可是太失落了,他没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果真老了啊……

    景娴点一点折子戏剧目,弘历任凭当今皇太后做主,皇太后与太上皇口味一致,皇太后会顺着太上皇的意思,太上皇和皇太后能够默契有加。

    启程至圆明园,太皇太后、太上皇、皇太后并没有出席圆明园的活动,他们在畅春园落脚。

    圆明园蓬莱瑶台日出风景绚丽非常,朝阳为蓬莱瑶台染上绚丽的色彩,渲染上温暖的颜色,五月份圆明园福海龙舟竞赛,太监一队,宫女一队。

    端午佳节,圆明园的福海变得热闹了,一队宫女一队太监比赛划龙舟,皇帝、皇后、嫔妃站在蓬莱瑶台上观赏,纭妃富察·子涵和洁妃钮钴禄·玲珑伸长了脖子去观赏五彩龙舟的激流勇进的风采,来到清朝时空,一年一度的划龙舟比赛特别令她们特别兴奋。

    洵妃李佳·赫莹陪伴着靖贵妃乌喇那拉·乘龄,靖贵妃的哮证之疾有所缓解,靖贵妃的四阿哥和四格格一直在金砖上爬啊爬,精奇嬷嬷们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怠慢,上头的人要她们注意着四阿哥和四格格,毕竟经历了魏嬷嬷意图谋害格格事件,宫里的阿哥和格格的人身安全必须加强。

    朱贵人、袁贵人、逸贵人、谅贵人尾随其后,四个贵人紧跟着四妃。

    蓬莱瑶台仙山楼阁站着皇帝和皇后,皇帝在望瀛洲亭接见完了诸位臣工,便上去蓬莱瑶台与皇后观赏一年一度的龙舟竞赛,今年的龙舟竞赛赢者多得粽子,最重要的是粽子里包裹着九颗金珠子。

    观赏了龙舟竞赛一刻钟,永璂和兰馨坐在首席上,诸位嫔妃陪坐两侧。

    端午节的粽子每个人口味各有殊异,所以调配的粽子内陷多种多样,靖贵妃乌喇那拉氏喜欢吃枣泥鲜肉粽子,洵妃李佳氏喜欢吃果脯黄米粽子,纭妃富察氏喜欢吃什锦粽子,洁妃钮钴禄氏喜欢吃猪油夹沙粽子,御膳房的厨师特地在端午节这一天,按个人口味为各宫妃子调配粽子肉馅。四个贵人摆着皇后赏赐下来的艾香猪肉粽子。

    端午节虽然摆放着无数佳肴,然而粽子却是佳肴中的头等主角。

    两个宫女捧着一盘八宝鲜肉粽子敬呈给皇帝与皇后,八宝鲜肉粽子是青竹叶里的糯米团包裹着小红豆、花生米、花豇豆、蜜红枣,再加一味鲜鹿肉,八宝鲜肉粽子乃人间至味。

    一名宫女将包裹着八宝鲜肉粽子的青竹叶拆开,兰馨闻了一下,说:“最近我总觉得没有胃口,粽子我是吃不下了。”

    “那就换个口味”,永璂吩咐道:“青梅,给你家主子端上一盘桑葚玫瑰饼。”

    青梅便指示手下一名宫女端来一盘桑葚玫瑰饼,小宫女便向皇后敬呈桑葚玫瑰饼。

    “皇上,还记得我端午节喜食桑葚玫瑰饼。”,兰馨拿起一块桑葚玫瑰饼轻咬了一口,说:“桑葚玫瑰饼在端午节才能吃上一口。”

    “皇后,御膳房的人早就听朕的吩咐准备了桑葚玫瑰饼。”,永璂亦拿起一块桑葚玫瑰饼吃了一口,说:“皇后就多吃几口,平时是吃不到的。”

    端午宴会结束,兰馨忽然头晕目眩,晕倒在永璂怀里,皇后晕倒的突发状况把一群宫女吓得花容失色,太监在皇帝示意下急呼太医入蓬莱瑶台为皇后娘娘诊脉。

    经过太医何首乌隔着纱帐金丝诊脉,何首乌诊断出皇后身怀有孕。

    永璂急切又忧虑地问道:“太医,皇后有孕了,皇后为何会晕倒?”

    “孕妇怀孕之初晕倒是常事,皇上不必忧心忡忡,臣去给皇后娘娘开一副安胎神药。”,何太医诚恐诚惶地说道:“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一句古话,皇后娘娘会平安无事的。”

    “会有事吗?”,永璂剑眉紧锁地问道:“我们的孩子会有事吗?”

    “圣上,皇后娘娘只是晕倒,并不危及腹中胎儿。”,何太医慌忙地添加了一句:“圣上不必多虑。”

    何太医开了一剂清净安胎方子,便向皇上告退了。

    永璂留在紫檀木四柱床边守护着兰馨,皇后素来身娇体弱,第一次怀孕也是晕倒,以后要尽量避免这种突发情况。

    兰馨直到夕阳落下明月升起,才逐渐苏醒,朦胧之中就彷佛见到一个人守在床前,是皇上。

    “皇后,你可醒来了。”,永璂叫人递过来一碗融入甘草的安胎药,说:“我们又要有一个孩子了。”

    “皇上,真阳子的预言准不准就看孩子了。皇上守在这里多久了?”,兰馨撒娇道:“不过,我要皇上喂我吃药。”

    “行行行。朕已经守在这里两个时辰了。”,清净安胎药端来了,永璂亲自给妻子喂药,说:“过三日,我们去白云观还愿,真阳子的预言或许是真的,真阳子是神人,我们夫妻两必须以帝后身份入白云观。”

    “皇上辛苦了,守在我身旁。”,兰馨感激丈夫守候在她床前,等她醒来,兰馨关切地问道:“皇上的奏折批改完了吗?”

    “早就批改完了。”,永璂说话的语气仿佛是人泡在温泉里,轻松懈意,“有些事朕并不亲力亲为,有些事朕是交给臣下去办理的。”

    兰馨就没有再追问了,后宫不得干政,她时刻牢记着,她只管丈夫喂她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