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修心是修行的重心
张其金听王阳明提到妖魔鬼怪这些东西,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他想了想后说道,“你提到妖魔鬼怪这些东西,我是越听越迷糊了。你怎么又跟我扯到了妖魔鬼怪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上了。站在你的角度,你是如何看待这些妖魔鬼怪的呢?”
“在现实生活中,动物的灵魂被称为‘妖’;人的灵魂被称为‘鬼’;小植物的灵魂被称为‘怪’;当众生修炼到比较高的层次,有了很大的能量,而又未开悟,灵魂的心理意识如偏极一方,此时则称为‘魔’。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妖、魔、鬼、怪。”王阳明深沉地说道。
“你的这种说法,我在一些神话小说或神话电视剧里看到过。正是有了这些小说和电视剧的诱导,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他们不了解,肉眼看不见他们,但第六意识有时又会感觉到他们,所以把他们神秘化了。”张其金说到这里接着说,“尤其是在一些电视剧里,一些有天眼的人有时也会看到他们。因此,人们在怀疑这些妖魔鬼怪是否存在的同时,但在电视剧里又能看到这些东西,为此,人们就常常感到迷惑和恐惧。”
王阳明说,“其实,这些妖魔鬼怪也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众生,只是我们对他们不了解而已。我们是以阳性为主的生命,他们是以阴性为主的生命,相互间不易沟通,才会产生恐惧。
“鬼都有五通,只是没有漏尽通。因此,鬼对我们世间的事,几乎什么都知道,但在道理方面又是较糊涂的,这是他们保存了多世以来的各种习气的原因。
“他们每时每刻都与我们在同一体中,并不应该有什么可怕的。因为我们人的肉体和灵体本来就是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的。
“当年我以灵魂为代价,想改变天地宇宙的运行轨迹,可惜人力胜不过天,我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是死亡了。
“但由于我灵根通透,在死后还是找到了自己的附属物,我就在这个附属物中不断地对自己的灵性加以修炼。我这种灵性的修炼,如果是换作阳世,就是加强自己内心的修炼。”
“你都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要加强自己灵性的修炼,这对你有什么用呢?”张其金问道。
“我应该怎么向你解释,你才能理解呢?”
王阳明在说完这句话后,他为了使张其金能理解他将要叙述的内容,他思索了好久,才缓缓地说道,“我还是以你现在的生活为例子来跟你讲解吧!你应该知道,在你所生存的世界里,众生的心本质是清静的。但是,只要这些清静的心遭遇某些违缘,遂使清净的心受到污染,为了清净这些染污与垢实,唯有借助修心方能达成。因此,修心是修行的重心,借由修心才能净除染污,才能使心回复到原来的本质。”
“对于你这样的说法,我还是无法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修心?”张其金问道。
“为了让你能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修心,我就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张其金听王阳明要给他讲故事,他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你要给我讲故事,你能给我讲什么故事?”
王阳明没有回答张其金的问题,而是说道,“在很久以前,有一位中年妇女去拜会当地最有名的禅师。
“她向禅师抱怨,说自己总是活得不开心,成天为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所困扰,她听说修禅可以获得解脱,便诚心向禅师求教。
“禅师就说:‘你有什么麻烦,先说说吧。’
“妇人便开始喋喋不休地大吐苦水,而禅师只是静静地听着,但每隔一阵子,就提起茶壶,让茶水注满茶杯、又将杯中水倾倒于地。
“如此反复数次,妇人终于注意到了,忍不住问:‘您这是为什么呀?’
“‘哦,’禅师安详地回答,‘我和你一样,在把心中的烦恼倒干净。’
“就这样,禅师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了这位妇女修行的目的和方法就是把心中的烦恼倒干净!
“就像我一样,只有我在把心中的烦恼倒干净之后,我才有了‘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的感悟。”
张其金听王阳明说出“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后,他显得茫然不能理解,他就问道,“你最后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不能理解。”
“我的意思是要让你明白,人越内敛谨慎,他的精神就越清爽,内心也就越强大。正如我们每个人,可能在年轻的时候万事浮于表面,喜欢争强好胜,喜欢好大喜功,喜欢过度表现,没有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结果荒废了青春,浪费了时间,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张其金在听了王阳明的话后,他就问道,“哪我问你,我们的烦恼是从哪儿来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问你,你作为一个学生,你现在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呢?”
“当然是努力学习,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了。”
“你现在对你的学习成绩满意吗?”
“我都为此烦恼透顶了,还谈什么满意?”张其金沮丧地说道。
“这不就对了嘛?你应该知道你的烦恼是从哪儿来了吧!学生是为了学习成绩而烦恼,工作后为拼命挣钱购房买车而烦恼,人到中年则为求升迁与高薪而烦恼,子女长大了成天为他们的前途而奔波,临到老了,还要四处求医问药医治操劳带来的宿疾……人心苦不足,我们想要满足的欲望越多,承受的烦恼也就跟着增长。久而久之,在埋首追求感官享乐的同时,我们也把原本清净的真心给埋没了,因而也失去了真正的快乐,于是所见所闻,无一不是苦,无一不是烦恼。”
王阳明讲到这里,张其金想到他也问过哪个高僧同样的问题,他就说道,“佛说,心为恶源,这个心不是那颗原本真实、光明、圆满、一切具足的本心,而是执著于声色名利的虚妄之心,通过五官的采集、见取、纳入,本心的表层逐渐覆盖上厚重的尘垢,这就是我们经常认为的自我。
“为了破除这个自我,佛又点示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即是指只有隔膜在自我之下的原态的本心,才是佛心,是摩诃般若,是生命的共相。
“当我们舍弃物欲的追求,本心才会被发掘开来、重新放出光彩,这时我们感受到的便是断除一切烦恼的真如实性,是万法皆空的空性、不驻世尘的清净之境。”
“儒子可教,只要你去不断地加强对自己的内心加强修炼,你就能放下一切。但我要跟你说,修心的过程,就是抛弃欲望,放下心事的历练过程。而哪颗撇尽浮华的真心,就是我们生命最宝贵的财富,能为我们孕育出一个最美丽的世界。正是我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现在终于认识到我在大明王朝想要改变天地宇宙的运行轨迹有多么的荒诞可笑了。”
张其金听王阳明这样说,他微微一笑,在心里说道,“这的确可笑!”但他也暗叹王阳明真是个奇人,在大明王朝就想改变天地宇宙的运行轨迹,现在的人类都无法做到,更何况是他。
张其金想到这里,不仅露出了轻蔑地一笑,在心里低声地说了声,“你对自己都不能作出正确的认识,就想教化我,真的是有点不自量力。”
在张其金说出“不自量力”这四个字之后,他突然想起了王阳明曾经说过的这段话: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的世界。学者信得良知过,不为气所乱,便常做个羲皇已上人。
他就问王阳明,“你能跟我说说在你的心中,羲皇世界、尧舜世界、三代世界和春秋战国世界对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联呢?”
“你应该知道鬼谷子有一部无字天书。在这部无字天书里就有这样的阐述,语言文字是一个小宇宙,有语言文字时空;数学是一个小宇宙,有数学时空;量子理论是一个小宇宙,有量子理论时空,也是属于现象时空。所以我所讲的羲皇世界、尧舜世界、三代世界和春秋战国世界也是一个现象时空。如果你跳出语言文字的束缚去理解羲皇世界、尧舜世界、三代世界和春秋战国世界,这叫离语言文字相,也就是鬼谷子无字天书的深层含义。”
“你这样的说法,不就是我所理解的此法虽谓之‘不修成佛之法’,但只是省去了长期吃苦修炼的过程。如果没有对佛诚信的前提条件,仍无成功的可能。不信佛法者,根本无缘接触此类捷径佛法。信而不诚者,即使有缘接触此法,但又不可能深信不疑,因此不能成功。其实,对佛与佛法的诚信,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修炼和磨性的过程。”张其金说道。
https:///book/5972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在现实生活中,动物的灵魂被称为‘妖’;人的灵魂被称为‘鬼’;小植物的灵魂被称为‘怪’;当众生修炼到比较高的层次,有了很大的能量,而又未开悟,灵魂的心理意识如偏极一方,此时则称为‘魔’。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妖、魔、鬼、怪。”王阳明深沉地说道。
“你的这种说法,我在一些神话小说或神话电视剧里看到过。正是有了这些小说和电视剧的诱导,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他们不了解,肉眼看不见他们,但第六意识有时又会感觉到他们,所以把他们神秘化了。”张其金说到这里接着说,“尤其是在一些电视剧里,一些有天眼的人有时也会看到他们。因此,人们在怀疑这些妖魔鬼怪是否存在的同时,但在电视剧里又能看到这些东西,为此,人们就常常感到迷惑和恐惧。”
王阳明说,“其实,这些妖魔鬼怪也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众生,只是我们对他们不了解而已。我们是以阳性为主的生命,他们是以阴性为主的生命,相互间不易沟通,才会产生恐惧。
“鬼都有五通,只是没有漏尽通。因此,鬼对我们世间的事,几乎什么都知道,但在道理方面又是较糊涂的,这是他们保存了多世以来的各种习气的原因。
“他们每时每刻都与我们在同一体中,并不应该有什么可怕的。因为我们人的肉体和灵体本来就是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的。
“当年我以灵魂为代价,想改变天地宇宙的运行轨迹,可惜人力胜不过天,我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是死亡了。
“但由于我灵根通透,在死后还是找到了自己的附属物,我就在这个附属物中不断地对自己的灵性加以修炼。我这种灵性的修炼,如果是换作阳世,就是加强自己内心的修炼。”
“你都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要加强自己灵性的修炼,这对你有什么用呢?”张其金问道。
“我应该怎么向你解释,你才能理解呢?”
王阳明在说完这句话后,他为了使张其金能理解他将要叙述的内容,他思索了好久,才缓缓地说道,“我还是以你现在的生活为例子来跟你讲解吧!你应该知道,在你所生存的世界里,众生的心本质是清静的。但是,只要这些清静的心遭遇某些违缘,遂使清净的心受到污染,为了清净这些染污与垢实,唯有借助修心方能达成。因此,修心是修行的重心,借由修心才能净除染污,才能使心回复到原来的本质。”
“对于你这样的说法,我还是无法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修心?”张其金问道。
“为了让你能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修心,我就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张其金听王阳明要给他讲故事,他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你要给我讲故事,你能给我讲什么故事?”
王阳明没有回答张其金的问题,而是说道,“在很久以前,有一位中年妇女去拜会当地最有名的禅师。
“她向禅师抱怨,说自己总是活得不开心,成天为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所困扰,她听说修禅可以获得解脱,便诚心向禅师求教。
“禅师就说:‘你有什么麻烦,先说说吧。’
“妇人便开始喋喋不休地大吐苦水,而禅师只是静静地听着,但每隔一阵子,就提起茶壶,让茶水注满茶杯、又将杯中水倾倒于地。
“如此反复数次,妇人终于注意到了,忍不住问:‘您这是为什么呀?’
“‘哦,’禅师安详地回答,‘我和你一样,在把心中的烦恼倒干净。’
“就这样,禅师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了这位妇女修行的目的和方法就是把心中的烦恼倒干净!
“就像我一样,只有我在把心中的烦恼倒干净之后,我才有了‘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的感悟。”
张其金听王阳明说出“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后,他显得茫然不能理解,他就问道,“你最后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不能理解。”
“我的意思是要让你明白,人越内敛谨慎,他的精神就越清爽,内心也就越强大。正如我们每个人,可能在年轻的时候万事浮于表面,喜欢争强好胜,喜欢好大喜功,喜欢过度表现,没有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结果荒废了青春,浪费了时间,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张其金在听了王阳明的话后,他就问道,“哪我问你,我们的烦恼是从哪儿来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问你,你作为一个学生,你现在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呢?”
“当然是努力学习,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了。”
“你现在对你的学习成绩满意吗?”
“我都为此烦恼透顶了,还谈什么满意?”张其金沮丧地说道。
“这不就对了嘛?你应该知道你的烦恼是从哪儿来了吧!学生是为了学习成绩而烦恼,工作后为拼命挣钱购房买车而烦恼,人到中年则为求升迁与高薪而烦恼,子女长大了成天为他们的前途而奔波,临到老了,还要四处求医问药医治操劳带来的宿疾……人心苦不足,我们想要满足的欲望越多,承受的烦恼也就跟着增长。久而久之,在埋首追求感官享乐的同时,我们也把原本清净的真心给埋没了,因而也失去了真正的快乐,于是所见所闻,无一不是苦,无一不是烦恼。”
王阳明讲到这里,张其金想到他也问过哪个高僧同样的问题,他就说道,“佛说,心为恶源,这个心不是那颗原本真实、光明、圆满、一切具足的本心,而是执著于声色名利的虚妄之心,通过五官的采集、见取、纳入,本心的表层逐渐覆盖上厚重的尘垢,这就是我们经常认为的自我。
“为了破除这个自我,佛又点示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即是指只有隔膜在自我之下的原态的本心,才是佛心,是摩诃般若,是生命的共相。
“当我们舍弃物欲的追求,本心才会被发掘开来、重新放出光彩,这时我们感受到的便是断除一切烦恼的真如实性,是万法皆空的空性、不驻世尘的清净之境。”
“儒子可教,只要你去不断地加强对自己的内心加强修炼,你就能放下一切。但我要跟你说,修心的过程,就是抛弃欲望,放下心事的历练过程。而哪颗撇尽浮华的真心,就是我们生命最宝贵的财富,能为我们孕育出一个最美丽的世界。正是我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现在终于认识到我在大明王朝想要改变天地宇宙的运行轨迹有多么的荒诞可笑了。”
张其金听王阳明这样说,他微微一笑,在心里说道,“这的确可笑!”但他也暗叹王阳明真是个奇人,在大明王朝就想改变天地宇宙的运行轨迹,现在的人类都无法做到,更何况是他。
张其金想到这里,不仅露出了轻蔑地一笑,在心里低声地说了声,“你对自己都不能作出正确的认识,就想教化我,真的是有点不自量力。”
在张其金说出“不自量力”这四个字之后,他突然想起了王阳明曾经说过的这段话: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仪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的世界。学者信得良知过,不为气所乱,便常做个羲皇已上人。
他就问王阳明,“你能跟我说说在你的心中,羲皇世界、尧舜世界、三代世界和春秋战国世界对我们所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联呢?”
“你应该知道鬼谷子有一部无字天书。在这部无字天书里就有这样的阐述,语言文字是一个小宇宙,有语言文字时空;数学是一个小宇宙,有数学时空;量子理论是一个小宇宙,有量子理论时空,也是属于现象时空。所以我所讲的羲皇世界、尧舜世界、三代世界和春秋战国世界也是一个现象时空。如果你跳出语言文字的束缚去理解羲皇世界、尧舜世界、三代世界和春秋战国世界,这叫离语言文字相,也就是鬼谷子无字天书的深层含义。”
“你这样的说法,不就是我所理解的此法虽谓之‘不修成佛之法’,但只是省去了长期吃苦修炼的过程。如果没有对佛诚信的前提条件,仍无成功的可能。不信佛法者,根本无缘接触此类捷径佛法。信而不诚者,即使有缘接触此法,但又不可能深信不疑,因此不能成功。其实,对佛与佛法的诚信,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修炼和磨性的过程。”张其金说道。
https:///book/5972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