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垦荒计划
听到公孙偃说粮仓里只有今年的新粟一千五百石,卫辉张口问道:“去岁封邑受灾了?”
案前诸位家臣,彼此疑惑的看了看,最后还是封邑老人(春秋时期指的是长期居住的人)巫祝站了出来回答道:“家主去岁领地并未发生旱灾。”
“主上,封地这几年一直风调雨顺,岁岁不说丰收但也略有富余?”公孙偃也跟着回答。
“即是丰收理应有陈粮压仓才是,为何只有今年的新粟?”卫辉看着他,眼睛流露出让他解释的目光。
见此司徒公孙偃回答道:“主上,岁岁税粮、布帛皆被国君征收运往国都,所以封地里的仓癛尽空。”
“三个月?”
听到这个结果卫辉不由得皱了皱眉,现在才九月份,三个月的粟米只能坚持到十二月底,连坚持到春种的时间都不到,更别说等到秋收了。
看到在场所有家臣脸上都露出绝望的表情,卫辉从袖口摸出一把种子来,放到案前。
“来牟”
离卫辉最近的家宰弘演,眼尖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什么东西。
来牟又叫做作“麳麰”。《诗.周颂.思文》就有中有“贻我来牟”。“来”的本意就是瑞麦,指一茎两穗,象征吉祥,繁衍,“牟“的本意也是麦子,”来牟“连在一起用就特指小麦。
看到案几上的小麦,对农事精通的司农汶开口说道:“主上,来牟此物乃是乡野鄙人,于田间地头所种的杂粮。由于蒸煮出来极废柴薪,而且口感不佳还有些粘牙,都是用于救荒或者牲畜食用,平时没多少人愿意食用。最关键的是此物需要生长,种植于土地肥沃潮湿的地方,根本就耐不住旱。”
卫辉看着他笑着问道:“司农一亩地可以打出粟米多少石?”
司农汶挺着胸膛昂然的回答道:“亩地可以产出粟米一石,若是土地肥力跟得上,田间地头打理的好,上等好田还可以打出一石半的粮食。”
一石半经过卫辉心里的换算,大概也就是四十点五市斤。听到这儿卫辉不禁有些唏嘘,一亩地可以打出一百二十斤的粮食居然就能算得上高产了。
卫辉指了指案几上那一小把,干瘪的小麦说道:“那汝可知道此物的产量?”
“额”
司农汶被卫辉这个问题给难住了,对于菽、来牟这些杂粮他并不多关注,毕竟它们不都是主粮。
“确实此物经不住旱,不像粟米那样田地旱点都可以生长。不过要是土地肥力跟得上,再加上灌溉得力的话,来牟每亩可以轻轻松松的打出两石的产量。”看着他支支吾吾脸色通红,卫辉给了他答案。
“当真?”
所有家臣全部问道。
“当真”
卫辉点点头,废话他作为一名农业学校的学生,这点保证还是可以确定的。
“若是果真如此的话,家主可真是吾民贤君。吾宛濮之田若是全部种植此物的话,无形之中就获得了两倍的产量,相当于农夫辛辛苦苦耕耘了两年的收获,哪怕是口感不佳的话,也能接受毕竟这年头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幸福了。”弘演拱手称谢道。
卫辉摆了摆手接着说道:“此物一岁可种两季,谓之为冬来春牟,这样一来封地百姓一岁就能够播种两次了。”
司农汶急忙问道:“不知主上从哪里得到这种耕耘方式,为何吾闻所未闻。”
所有也都疑惑的看着他。卫辉知道后世的农业生产和种植办法,都是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的农民,一代又一代用辛苦和汗水所换来的宝贵经验,对这个时期的人们来说,那就是高科技。
“神农百草”
而自己又不能说这些东西是自己本来就知道,于是他只好拿神农氏来填塞他们的嘴了。
“神农百草”
所有人都恍然大悟,而司农汶则脸上露出渴望的眼神,作为一个和农业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对于任何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可都是想亲自试试。
而这个时期的知识都是被贵族们所垄断传承,很多东西都是秘而不宣的,作为下等的士爵,很多知识他都没法了解和接触的。所以在场所有人听到神农二字便已相信了。
“今岁的秋狝冬狩全部取消,封地所有国人野人,全部征发,将田地全部种上来牟。吾看桑丘西边有一大片的沼泽地,由于天旱现在已经全部干涸。而此处淤泥深厚土壤肥沃,而且没有石头树木阻挡,正好是一片很容易开垦的沃土。”
听到卫辉打算开垦西边的那片沼泽地,司农急忙劝阻道:“主上不可?”
“哦!为何?”
卫辉惊讶的看着他。
“家主莫看此时沼泽干旱裸露,一旦下雨这些沼泽立马就会被淹没,若是主上辛辛苦苦的将其开垦出来,种上了粮食,一到夏季暴雨时节,这些田地立马便被淹没,不说民力的浪费,还糟蹋了大批的种子。”
卫辉笑着说道:“吾已有应对之法司农莫忧”
接着卫辉带着几位家臣走到门外的庭院里,用一根树枝画了一个呈哑铃状,中间细两边大的葫芦图案。
卫辉指着“葫芦”小的那个图案说道:“西边的这片沼泽,由一大一小两个沼泽地组成,现在小的这个沼泽地已经差不多干涸了。”
接着卫辉又指着大沼泽和小沼泽中间连接的狭窄部位说道:“小沼泽北面为桑林,东边为桑丘,而南边则是濮水大堤,这片小沼泽的水源补给,来源于大沼泽,而大沼泽则来源于濮水。”
看着地上的图案,家臣们都点了点头,对其分析表示赞同。
卫辉蹲下身子,从地面上拿起一截树枝,横栏在小沼泽地水源补给的那条重要的河道说道:“如果将这条两百米宽的河道,用砂石泥土堵住的话,日后开垦出农田后,这条土围子就会形成一个拦河大堤,那么就不怕洪涝灾害了,如果夏季干旱的,吾等也可以在此设立一道水闸,用来引水灌溉。”
接着卫辉又将树枝,横放在濮水入沼泽的河道说道:“如果日后需要,吾等也可用此大,堵住濮水入大沼泽的的河口,让其断水干旱,然后慢慢的开垦成农田。”
听到卫辉的介绍,所有人都被他的才智所敬佩,同时也被家主的雄心壮志,所感到惊讶,要知道光这个小沼泽地开垦出来的农田就有几十万周亩,就凭宛濮邑这几千号人,何时能够开垦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案前诸位家臣,彼此疑惑的看了看,最后还是封邑老人(春秋时期指的是长期居住的人)巫祝站了出来回答道:“家主去岁领地并未发生旱灾。”
“主上,封地这几年一直风调雨顺,岁岁不说丰收但也略有富余?”公孙偃也跟着回答。
“即是丰收理应有陈粮压仓才是,为何只有今年的新粟?”卫辉看着他,眼睛流露出让他解释的目光。
见此司徒公孙偃回答道:“主上,岁岁税粮、布帛皆被国君征收运往国都,所以封地里的仓癛尽空。”
“三个月?”
听到这个结果卫辉不由得皱了皱眉,现在才九月份,三个月的粟米只能坚持到十二月底,连坚持到春种的时间都不到,更别说等到秋收了。
看到在场所有家臣脸上都露出绝望的表情,卫辉从袖口摸出一把种子来,放到案前。
“来牟”
离卫辉最近的家宰弘演,眼尖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什么东西。
来牟又叫做作“麳麰”。《诗.周颂.思文》就有中有“贻我来牟”。“来”的本意就是瑞麦,指一茎两穗,象征吉祥,繁衍,“牟“的本意也是麦子,”来牟“连在一起用就特指小麦。
看到案几上的小麦,对农事精通的司农汶开口说道:“主上,来牟此物乃是乡野鄙人,于田间地头所种的杂粮。由于蒸煮出来极废柴薪,而且口感不佳还有些粘牙,都是用于救荒或者牲畜食用,平时没多少人愿意食用。最关键的是此物需要生长,种植于土地肥沃潮湿的地方,根本就耐不住旱。”
卫辉看着他笑着问道:“司农一亩地可以打出粟米多少石?”
司农汶挺着胸膛昂然的回答道:“亩地可以产出粟米一石,若是土地肥力跟得上,田间地头打理的好,上等好田还可以打出一石半的粮食。”
一石半经过卫辉心里的换算,大概也就是四十点五市斤。听到这儿卫辉不禁有些唏嘘,一亩地可以打出一百二十斤的粮食居然就能算得上高产了。
卫辉指了指案几上那一小把,干瘪的小麦说道:“那汝可知道此物的产量?”
“额”
司农汶被卫辉这个问题给难住了,对于菽、来牟这些杂粮他并不多关注,毕竟它们不都是主粮。
“确实此物经不住旱,不像粟米那样田地旱点都可以生长。不过要是土地肥力跟得上,再加上灌溉得力的话,来牟每亩可以轻轻松松的打出两石的产量。”看着他支支吾吾脸色通红,卫辉给了他答案。
“当真?”
所有家臣全部问道。
“当真”
卫辉点点头,废话他作为一名农业学校的学生,这点保证还是可以确定的。
“若是果真如此的话,家主可真是吾民贤君。吾宛濮之田若是全部种植此物的话,无形之中就获得了两倍的产量,相当于农夫辛辛苦苦耕耘了两年的收获,哪怕是口感不佳的话,也能接受毕竟这年头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幸福了。”弘演拱手称谢道。
卫辉摆了摆手接着说道:“此物一岁可种两季,谓之为冬来春牟,这样一来封地百姓一岁就能够播种两次了。”
司农汶急忙问道:“不知主上从哪里得到这种耕耘方式,为何吾闻所未闻。”
所有也都疑惑的看着他。卫辉知道后世的农业生产和种植办法,都是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的农民,一代又一代用辛苦和汗水所换来的宝贵经验,对这个时期的人们来说,那就是高科技。
“神农百草”
而自己又不能说这些东西是自己本来就知道,于是他只好拿神农氏来填塞他们的嘴了。
“神农百草”
所有人都恍然大悟,而司农汶则脸上露出渴望的眼神,作为一个和农业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对于任何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可都是想亲自试试。
而这个时期的知识都是被贵族们所垄断传承,很多东西都是秘而不宣的,作为下等的士爵,很多知识他都没法了解和接触的。所以在场所有人听到神农二字便已相信了。
“今岁的秋狝冬狩全部取消,封地所有国人野人,全部征发,将田地全部种上来牟。吾看桑丘西边有一大片的沼泽地,由于天旱现在已经全部干涸。而此处淤泥深厚土壤肥沃,而且没有石头树木阻挡,正好是一片很容易开垦的沃土。”
听到卫辉打算开垦西边的那片沼泽地,司农急忙劝阻道:“主上不可?”
“哦!为何?”
卫辉惊讶的看着他。
“家主莫看此时沼泽干旱裸露,一旦下雨这些沼泽立马就会被淹没,若是主上辛辛苦苦的将其开垦出来,种上了粮食,一到夏季暴雨时节,这些田地立马便被淹没,不说民力的浪费,还糟蹋了大批的种子。”
卫辉笑着说道:“吾已有应对之法司农莫忧”
接着卫辉带着几位家臣走到门外的庭院里,用一根树枝画了一个呈哑铃状,中间细两边大的葫芦图案。
卫辉指着“葫芦”小的那个图案说道:“西边的这片沼泽,由一大一小两个沼泽地组成,现在小的这个沼泽地已经差不多干涸了。”
接着卫辉又指着大沼泽和小沼泽中间连接的狭窄部位说道:“小沼泽北面为桑林,东边为桑丘,而南边则是濮水大堤,这片小沼泽的水源补给,来源于大沼泽,而大沼泽则来源于濮水。”
看着地上的图案,家臣们都点了点头,对其分析表示赞同。
卫辉蹲下身子,从地面上拿起一截树枝,横栏在小沼泽地水源补给的那条重要的河道说道:“如果将这条两百米宽的河道,用砂石泥土堵住的话,日后开垦出农田后,这条土围子就会形成一个拦河大堤,那么就不怕洪涝灾害了,如果夏季干旱的,吾等也可以在此设立一道水闸,用来引水灌溉。”
接着卫辉又将树枝,横放在濮水入沼泽的河道说道:“如果日后需要,吾等也可用此大,堵住濮水入大沼泽的的河口,让其断水干旱,然后慢慢的开垦成农田。”
听到卫辉的介绍,所有人都被他的才智所敬佩,同时也被家主的雄心壮志,所感到惊讶,要知道光这个小沼泽地开垦出来的农田就有几十万周亩,就凭宛濮邑这几千号人,何时能够开垦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