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神医孙思邈
华佗先后使用手术刀和麻沸散,都无法打败李白,突然收起手术刀,施展“五禽戏”打法,与李白厮杀起来。
最早的五禽戏,实际上就是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
一是虎,按虎的动作炼其四肢;二是鹿,按鹿的动作练其颈部;三是熊,按熊的动作练其腰椎;四是猴,按猴的动作练其关节;五是鸟,按鸟的动作练其胸腔。
按这五种动物的动作,每天练上几次,就会感到周身轻松,腹内欲食。
如果有点不舒服,做上一番五禽戏,把身体活动出汗,马上就会觉得好些。
古代最早载录“五禽戏”具体练法的文献,是南北朝时陶弘景所编撰的《养性延命录》。
后世医家、养生家,因师传之变异,或根据“五禽戏”基本原理不断发展变化,创编了数以百计的“五禽戏”套路。
虽然各法功作互异,锻炼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则大同小异。
《养性延命录》所载的“五禽戏”,具体练法为:
第一式,虎戏。
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驱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3次。
继而两手先左后右向前挪移,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接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走般以四肢前爬7步,后退7步。
第二式,鹿戏。
按上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左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稍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面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
如此左转3次,右转2次,最后回复为起势。
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
如此左腿后伸3次,右腿2次。
第三式,熊戏。
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席,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席;略停,先以左肩侧滚落床面,当左肩一触及床席,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席;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然后起身,两脚着床边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边;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
如此左右交替,身驱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第四式,猿戏。
择一牢固横竿(如单杠,门框,树杈等),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作引体向上7次。
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悬。
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第五式,鸟戏。
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亦7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7次。
当年,吴普得到了华佗的传授,于是天天练习,把身体锻炼得由弱变强,活到年近百岁,期间把此法传给了许多人。
据说,凡是学会“五禽戏”,并且坚持不懈练习的,都成了百岁老人。
当然,五禽戏的练法和打法,是不一样的。
现在,华佗用的正是五禽戏打法,凶猛如虎,迅捷如鹿,力大如熊,轻灵如猿,飘逸如鹤,追着李白来打。
闪现疾风步!
寒冰吸星掌!
火焰旋风击!
金光乾坤剑!
李白施展各种常用技能,只游斗,不硬拼,用神识天赋将华佗的全部技能和相关信息窃取到手之后,又冲向孙思邈,要窃取他的技能。
………………
根据华夏历史的记载,孙思邈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关于他的生年,有一说为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
但据史籍记载,他少年好读,天资聪明,曾被洛州总管独孤信誉为“圣童”。独孤信死于北周初年,因而孙思邈应该是西魏大统年间出生。
史籍又说,北周宣帝时(579年),孙思邈见国事多端,便隐居太白山中;还说,静帝时,杨坚掌朝政,曾召他任国子博士,他无意仕途功名,便称病不出。
再者,唐太宗贞观初年,诏令编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魏征等人曾去访问孙思邈,请他讲述史实。
这些记载,都说明孙思邈并非生于开皇元年,而是出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前后。
卒年之记载,是确切的。孙思邈活了142岁,是华夏历史上罕见之长寿者。
孙思邈一生不慕名利,坚持研究医药学,一心一意在民间治病,这是他在事业上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以后,曾将孙思邈召至长安,要授他爵位,但他固辞不受,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又被接到京城,拜谏议大夫。这次他虽留住在长安,但仍不愿当官。
上元元年(674),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高宗特赐他良马等,作为慰劳。
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他隐居于太白山中,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
他认真研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他在书中记录了八百多种药物和五千三百多条药方,记下了民间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集当时和前代医药学之大成,为华夏中医药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孙思邈的医术,比较全面。
他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
是他首先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他的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
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
此外,他对针灸术也颇有研究,著有《明堂针灸图》,以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疗法。
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积极主张对疾病实行综合治疗。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最早的五禽戏,实际上就是五种动物的活动方式。
一是虎,按虎的动作炼其四肢;二是鹿,按鹿的动作练其颈部;三是熊,按熊的动作练其腰椎;四是猴,按猴的动作练其关节;五是鸟,按鸟的动作练其胸腔。
按这五种动物的动作,每天练上几次,就会感到周身轻松,腹内欲食。
如果有点不舒服,做上一番五禽戏,把身体活动出汗,马上就会觉得好些。
古代最早载录“五禽戏”具体练法的文献,是南北朝时陶弘景所编撰的《养性延命录》。
后世医家、养生家,因师传之变异,或根据“五禽戏”基本原理不断发展变化,创编了数以百计的“五禽戏”套路。
虽然各法功作互异,锻炼重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精神则大同小异。
《养性延命录》所载的“五禽戏”,具体练法为:
第一式,虎戏。
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驱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3次。
继而两手先左后右向前挪移,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接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走般以四肢前爬7步,后退7步。
第二式,鹿戏。
按上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左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稍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面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
如此左转3次,右转2次,最后回复为起势。
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
如此左腿后伸3次,右腿2次。
第三式,熊戏。
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席,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席;略停,先以左肩侧滚落床面,当左肩一触及床席,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席;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然后起身,两脚着床边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边;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
如此左右交替,身驱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第四式,猿戏。
择一牢固横竿(如单杠,门框,树杈等),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作引体向上7次。
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悬。
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第五式,鸟戏。
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亦7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7次。
当年,吴普得到了华佗的传授,于是天天练习,把身体锻炼得由弱变强,活到年近百岁,期间把此法传给了许多人。
据说,凡是学会“五禽戏”,并且坚持不懈练习的,都成了百岁老人。
当然,五禽戏的练法和打法,是不一样的。
现在,华佗用的正是五禽戏打法,凶猛如虎,迅捷如鹿,力大如熊,轻灵如猿,飘逸如鹤,追着李白来打。
闪现疾风步!
寒冰吸星掌!
火焰旋风击!
金光乾坤剑!
李白施展各种常用技能,只游斗,不硬拼,用神识天赋将华佗的全部技能和相关信息窃取到手之后,又冲向孙思邈,要窃取他的技能。
………………
根据华夏历史的记载,孙思邈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关于他的生年,有一说为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
但据史籍记载,他少年好读,天资聪明,曾被洛州总管独孤信誉为“圣童”。独孤信死于北周初年,因而孙思邈应该是西魏大统年间出生。
史籍又说,北周宣帝时(579年),孙思邈见国事多端,便隐居太白山中;还说,静帝时,杨坚掌朝政,曾召他任国子博士,他无意仕途功名,便称病不出。
再者,唐太宗贞观初年,诏令编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魏征等人曾去访问孙思邈,请他讲述史实。
这些记载,都说明孙思邈并非生于开皇元年,而是出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前后。
卒年之记载,是确切的。孙思邈活了142岁,是华夏历史上罕见之长寿者。
孙思邈一生不慕名利,坚持研究医药学,一心一意在民间治病,这是他在事业上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以后,曾将孙思邈召至长安,要授他爵位,但他固辞不受,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又被接到京城,拜谏议大夫。这次他虽留住在长安,但仍不愿当官。
上元元年(674),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高宗特赐他良马等,作为慰劳。
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他隐居于太白山中,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
他认真研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
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他在书中记录了八百多种药物和五千三百多条药方,记下了民间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集当时和前代医药学之大成,为华夏中医药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孙思邈的医术,比较全面。
他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
是他首先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他的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
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
此外,他对针灸术也颇有研究,著有《明堂针灸图》,以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疗法。
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积极主张对疾病实行综合治疗。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