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回 悲李氏奔赴玉清宫 冤章献夜封皇太后
上回说到赵祯带着杨太后与赵昶凝来到玉清昭应宫,站在洪福院前,周成奉凑到赵祯身边立好,听他吩咐。
他抬头望天,却是漫漫黑雾压城,团团乌云含墨,冷月遥躲桂阴中,全因一片风作恶。又往左右看去,见隔了两三个院子,便有一堵红墙围挡住。墙外大抵是原来玉清宫烧毁时候坍塌的旧地,这些年过去了也没仔细问清理的如何。空气中好似仍漂泊着一丝烧灼味道,全像提醒着他当年的大火,三千六百一十间屋子,只留了这么几个给他,别的都是澹台残壁,颓楼枯池。
赵祯心中酸楚,问身边:“昨儿不是说今日无雨吗,下午朕瞧着也是晴空在顶,怎么才换个衣裳的功夫,雨就下起来了。”
周成奉扬脖看了看,心想天是不大好,可哪儿有雨啊?再瞧向赵祯,却见他目中早有一汪泪,积在眼眶不敢垂。
周成奉想了想,回身对辇官们说:“都把伞撑起来,别打湿了车辇。”又朝带头的辇官伸手,那辇官遂拿了一把伞送到周成奉掌中。他垂首对赵祯轻声道:“官家,是下雨了,奴婢这就把伞打上。”
说罢,侧眼瞥见地上忽然落了两滴水,于是站到赵祯身后,默默撑开手中黄罗不看他。
赵昶凝走上前,才要说“没见有雨”,周成奉抢先挥挥手。
她心领神会,不忍见赵祯难过,遂对他说:“官家,若身上有汗,牵连着气滞痰浊,先不进去,留到以后再看也罢。可千万小心不要生了郁症。”
杨太后见状,亦过来劝。
赵祯看向公主,脸上果然残留两道泪痕,却说:“公主,朕进到玉清宫里,忽地想明白了一件事。”
杨太后眼身一闪,仔细听他的说词。
赵昶凝亦问:“官家想明白了什么?”
“朕曾听大娘娘提起,当年王旦与张齐贤都曾反对建造玉清昭应宫。丁谓却劝先帝:‘只需说修玉清昭应宫是为大宋,为皇嗣祈福,便无人再敢多言。’朕这一辈都早夭,以此为由,果然朝中无人能多做阻拦。而耽溺封禅一事,则是因先帝无法面对年年以岁银交换太平,王钦若说:‘惟封禅泰山,方可镇服四海。’先帝以为封禅需祥瑞,王钦若又说:‘祥瑞可假于人,无论是否天赐,只要诚心就行。’”
赵昶凝不懂赵祯的意思,杨太后亦然。
赵祯道:“先帝贵为天子,仍需以皇嗣遮众臣之口,以祥瑞服万民之心。而当年大娘娘虽得宠,却因不是良家子而不能封后,致使后位空置五六年,且朝中群臣皆逼迫先帝立昭静贵妃为后。朕忽然想到,对着这样的境地,若先帝不以朕遮口服心,怕是大娘娘永无出头之日。”
“官家言下之意....”
“大娘娘从李氏手里抢了朕过去,先帝...怕是知道的,否则又怎会将李氏困在后苑偏阁中,还会宠幸而生一女呢?”
杨太后听后,知道赵祯对章献恨意全无,差点驳斥赵祯以顺自己的意思,但终是忍住,改叹息一声:“若是如此,先帝瞒老身也瞒的辛苦。”
赵祯说:“公主,能否替朕先进去看看李氏遗容?朕实在迈不出这一步。”
赵昶凝自然可以,于是周成奉先陪她一同入内。
赵祯问杨太后:“小娘娘,为何我从未在宫中见过李氏?”
杨太后沉声道:“因你生母诞下的小公主亦早夭,章献娘娘便借机对先帝说她是不祥之兆,将李氏锁在偏阁中无人得见。后来先帝驾崩,娘娘手握朝权,便将李氏打发到永定陵替先帝守陵,终身不得出。”
赵祯悲叹一声:“大娘娘为何要做的如此决绝。”
杨太后又说:“李氏始终是你生母,老身实在不愿看她受无妄之灾,遂时常托人去探望。听说娘娘以守陵不得鱼肉为由,只让你的生母日日吃粥裹腹,老身就经常命厨娘做些吃的送去。”
“到底是小娘娘慈悲,我替李氏谢过。只是都已守陵,终身不得出了,为何还要迫她?”
“老身也只能日日诵经求她有朝一日可以出来,不想她还是没挺住。”说着,杨太后伸手抹去眼中泪。
这时赵昶凝也回来了,赵祯问她怎么样。赵昶凝说:“里面还有人做道场守着。老身刚才瞧李氏的遗容,却仍玉面如生,且身着太后翟服,周身有水银覆着。”
杨太后赶忙道:“是老身偷偷派人保存了你生母的尸身,娘娘崩逝后,老身托人带她进来,与别的太妃灵柩放在一起。又可怜她一世不争不抢,遂将自己的翟服换给她,让她可以皇太后的身份入葬。老身一直想找机会说给你知,但却不敢违背了娘娘遗旨。”说罢,又开始拭泪。
赵祯也已眼红口痴,赵昶凝赶忙劝两人。
杨太后却拉着赵祯往里面走:“既然来了,还是去看看吧。不能章献娘娘害了你生母一世,你也要她不能瞑目。”
赵祯随着她,还让周成奉进去将做道场的都叫出来。到了门口,则要自己入内,不叫杨太后进去,杨太后嘱咐:“进去可不能再想遮口服心那一套,那实在不孝。”
赵祯点点头,合上门,再反锁。
杨太后手搭在门框上,身子打颤,说不出话。
赵昶凝瞧着杨太后微微颤抖的背影,也生出些物伤其类的痛心,暗暗替她感叹:“虽然悲痛,却让李氏得以正名,倒也让你放下了心中大石。”
杨太后垂首倾听,屋里传出赵祯阵阵哭声。杨太后亦满面泪痕,悄声道:“你哭吧,哭吧,哭完就好了,一切终于该顺你的心思了。”
屋内孤烛残光渗出窗来,打到她保养得宜的脸上,还是照出些许皱纹。
可杨太后嘴角忍不住上扬,实在难掩心中笑意。
夜里,郭颢蓁刚回到坤宁殿便有内侍来报,说赵祯已经在福宁殿里了。
“官家可曾做了吩咐?”
内侍说没有。
郭颢蓁颔首,让他下去,又对惜墨说:“你去让中廷里面那两个宫女回去换鸢姒芹香吧,别在本殿这儿站着了。”
惜墨得令,出去打发走了采薰碧袖。
没多久,阎文应过来问:“圣人可休息了?”颢蓁让惜墨带阎文应进来。
阎文应说:“官家想让圣人去福宁殿一趟,有事要商量,外面已经备了辇。”
“什么事这么急?”
“这奴婢可不知道了。”
郭颢蓁让他退下,稍作整理后就成乘辇往福宁殿过去。
赵祯等她进来,打发左右出去,才说:“宴饮过后我欲进小娘娘为皇太后。还有顺容李氏,同追赠先帝皇后,太后,你来帮我想想用什么名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他抬头望天,却是漫漫黑雾压城,团团乌云含墨,冷月遥躲桂阴中,全因一片风作恶。又往左右看去,见隔了两三个院子,便有一堵红墙围挡住。墙外大抵是原来玉清宫烧毁时候坍塌的旧地,这些年过去了也没仔细问清理的如何。空气中好似仍漂泊着一丝烧灼味道,全像提醒着他当年的大火,三千六百一十间屋子,只留了这么几个给他,别的都是澹台残壁,颓楼枯池。
赵祯心中酸楚,问身边:“昨儿不是说今日无雨吗,下午朕瞧着也是晴空在顶,怎么才换个衣裳的功夫,雨就下起来了。”
周成奉扬脖看了看,心想天是不大好,可哪儿有雨啊?再瞧向赵祯,却见他目中早有一汪泪,积在眼眶不敢垂。
周成奉想了想,回身对辇官们说:“都把伞撑起来,别打湿了车辇。”又朝带头的辇官伸手,那辇官遂拿了一把伞送到周成奉掌中。他垂首对赵祯轻声道:“官家,是下雨了,奴婢这就把伞打上。”
说罢,侧眼瞥见地上忽然落了两滴水,于是站到赵祯身后,默默撑开手中黄罗不看他。
赵昶凝走上前,才要说“没见有雨”,周成奉抢先挥挥手。
她心领神会,不忍见赵祯难过,遂对他说:“官家,若身上有汗,牵连着气滞痰浊,先不进去,留到以后再看也罢。可千万小心不要生了郁症。”
杨太后见状,亦过来劝。
赵祯看向公主,脸上果然残留两道泪痕,却说:“公主,朕进到玉清宫里,忽地想明白了一件事。”
杨太后眼身一闪,仔细听他的说词。
赵昶凝亦问:“官家想明白了什么?”
“朕曾听大娘娘提起,当年王旦与张齐贤都曾反对建造玉清昭应宫。丁谓却劝先帝:‘只需说修玉清昭应宫是为大宋,为皇嗣祈福,便无人再敢多言。’朕这一辈都早夭,以此为由,果然朝中无人能多做阻拦。而耽溺封禅一事,则是因先帝无法面对年年以岁银交换太平,王钦若说:‘惟封禅泰山,方可镇服四海。’先帝以为封禅需祥瑞,王钦若又说:‘祥瑞可假于人,无论是否天赐,只要诚心就行。’”
赵昶凝不懂赵祯的意思,杨太后亦然。
赵祯道:“先帝贵为天子,仍需以皇嗣遮众臣之口,以祥瑞服万民之心。而当年大娘娘虽得宠,却因不是良家子而不能封后,致使后位空置五六年,且朝中群臣皆逼迫先帝立昭静贵妃为后。朕忽然想到,对着这样的境地,若先帝不以朕遮口服心,怕是大娘娘永无出头之日。”
“官家言下之意....”
“大娘娘从李氏手里抢了朕过去,先帝...怕是知道的,否则又怎会将李氏困在后苑偏阁中,还会宠幸而生一女呢?”
杨太后听后,知道赵祯对章献恨意全无,差点驳斥赵祯以顺自己的意思,但终是忍住,改叹息一声:“若是如此,先帝瞒老身也瞒的辛苦。”
赵祯说:“公主,能否替朕先进去看看李氏遗容?朕实在迈不出这一步。”
赵昶凝自然可以,于是周成奉先陪她一同入内。
赵祯问杨太后:“小娘娘,为何我从未在宫中见过李氏?”
杨太后沉声道:“因你生母诞下的小公主亦早夭,章献娘娘便借机对先帝说她是不祥之兆,将李氏锁在偏阁中无人得见。后来先帝驾崩,娘娘手握朝权,便将李氏打发到永定陵替先帝守陵,终身不得出。”
赵祯悲叹一声:“大娘娘为何要做的如此决绝。”
杨太后又说:“李氏始终是你生母,老身实在不愿看她受无妄之灾,遂时常托人去探望。听说娘娘以守陵不得鱼肉为由,只让你的生母日日吃粥裹腹,老身就经常命厨娘做些吃的送去。”
“到底是小娘娘慈悲,我替李氏谢过。只是都已守陵,终身不得出了,为何还要迫她?”
“老身也只能日日诵经求她有朝一日可以出来,不想她还是没挺住。”说着,杨太后伸手抹去眼中泪。
这时赵昶凝也回来了,赵祯问她怎么样。赵昶凝说:“里面还有人做道场守着。老身刚才瞧李氏的遗容,却仍玉面如生,且身着太后翟服,周身有水银覆着。”
杨太后赶忙道:“是老身偷偷派人保存了你生母的尸身,娘娘崩逝后,老身托人带她进来,与别的太妃灵柩放在一起。又可怜她一世不争不抢,遂将自己的翟服换给她,让她可以皇太后的身份入葬。老身一直想找机会说给你知,但却不敢违背了娘娘遗旨。”说罢,又开始拭泪。
赵祯也已眼红口痴,赵昶凝赶忙劝两人。
杨太后却拉着赵祯往里面走:“既然来了,还是去看看吧。不能章献娘娘害了你生母一世,你也要她不能瞑目。”
赵祯随着她,还让周成奉进去将做道场的都叫出来。到了门口,则要自己入内,不叫杨太后进去,杨太后嘱咐:“进去可不能再想遮口服心那一套,那实在不孝。”
赵祯点点头,合上门,再反锁。
杨太后手搭在门框上,身子打颤,说不出话。
赵昶凝瞧着杨太后微微颤抖的背影,也生出些物伤其类的痛心,暗暗替她感叹:“虽然悲痛,却让李氏得以正名,倒也让你放下了心中大石。”
杨太后垂首倾听,屋里传出赵祯阵阵哭声。杨太后亦满面泪痕,悄声道:“你哭吧,哭吧,哭完就好了,一切终于该顺你的心思了。”
屋内孤烛残光渗出窗来,打到她保养得宜的脸上,还是照出些许皱纹。
可杨太后嘴角忍不住上扬,实在难掩心中笑意。
夜里,郭颢蓁刚回到坤宁殿便有内侍来报,说赵祯已经在福宁殿里了。
“官家可曾做了吩咐?”
内侍说没有。
郭颢蓁颔首,让他下去,又对惜墨说:“你去让中廷里面那两个宫女回去换鸢姒芹香吧,别在本殿这儿站着了。”
惜墨得令,出去打发走了采薰碧袖。
没多久,阎文应过来问:“圣人可休息了?”颢蓁让惜墨带阎文应进来。
阎文应说:“官家想让圣人去福宁殿一趟,有事要商量,外面已经备了辇。”
“什么事这么急?”
“这奴婢可不知道了。”
郭颢蓁让他退下,稍作整理后就成乘辇往福宁殿过去。
赵祯等她进来,打发左右出去,才说:“宴饮过后我欲进小娘娘为皇太后。还有顺容李氏,同追赠先帝皇后,太后,你来帮我想想用什么名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