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喜得贵子
农历九月十二,三舅妈生了个大胖小子,舅姥爷高兴坏了,起名志新。两家商量好了,在九月十六,给胜男舅妈送“粥米”。
援朝舅舅当了副书记后,公社给他安排了两间主房的家属院。送“粥米”的那天,两家的亲戚把他家的小院挤得满满的,主要是胜男舅妈娘家的亲戚多。
她娘家来了十多家亲戚,每家大人加上孩子,都是七八个人。加上韩屯村的人,有一百多人。
大舅妈忙得团团转,幸亏来时在村里找了几个帮忙的,“小老妈妈”和桂金、婕格的大嫂都跟来了。
来客带的礼物得数清楚,鸡蛋查个,米面上称,红糖计数,礼钱上账,一家家的礼物记在礼单上,交给娘家人核对清楚,再交三舅妈留底保存。
这样做是有说法的,孩子大了聪明识数早。其实,就是为了记清楚,亲戚之间好走动,来往之间有个数。
三舅妈的娘没买东西,拿了三百元钱的礼钱。其他的娘家亲戚,姑姑叔伯和舅妈姨都是一百鸡蛋,六斤糖,十斤米或白面。再远一步的亲戚,都是六十个鸡蛋四斤糖,也是十斤面。
姥姥和大舅妈没带东西,姥姥给了二百元礼钱,大舅妈和妈妈给了一百元。
三舅妈娘家的亲戚看了,小声的议论:“胜男婆家不是农村的吗,这礼钱给的比有工作的都多。”
也有的亲戚说酸话:“还不是看胜男女婿当官了,想买账跟着沾光。”
悠悠听的翻白眼,这都什么人那,能分出里外拐不,俺自家人还用得着买账。
舅姥爷在饭店定了十二桌酒席,每桌十二个菜,饭菜是现在的最高标准。每桌还上了两瓶景芝白干,两盒大金钟烟,烟酒也是最高标准。
这些都不麻烦,舅姥爷掏钱就能办到。麻烦的是煮糖水鸡蛋,来人每人四个剥好的熟鸡蛋,泡在糖水碗里。另外,还得给每家压回去十个染红的熟鸡蛋。
压篮子的熟鸡蛋,大舅妈在韩屯提前煮好了。酒席上的鸡蛋借公社伙房的大锅现煮的,光是剥鸡蛋就得几个人忙活,近四百个鸡蛋剥出来,用了好长时间。
十二桌酒席三舅家摆不开,就借了邻居家的院子,乱哄哄的忙到了下午四点,亲戚才走了。
农历的九月十八,二舅的电报也来了,朝霞舅妈在九月十六生了个闺女,二舅的电报上写的是“喜得贵女”。
姥姥和大舅妈把钱放在一起,舅姥爷又给加了六百元,一共一千元,通过邮局把钱给汇了过去。
九月二十一,姥姥带着悠悠出去了一趟。天气凉了,以后出去就不方便了。娘俩一天跑了三个地方,累得不行。悠悠发誓,以后再也不这样赶了。
这次,一共收了18000快银元,32根金条,3800元的玉器。玉玉要了两万双尼龙袜,王代娣和杨奶奶每人要了一万双,她们三个都要了五百袋头饰。
姥姥告诉他们:近期,由于国家变动太大,人们的情绪不稳,对许多事情都非常敏感,娘俩也不想节外生枝,就不准备再来了。
过了立冬的节气,地里的白菜下来了。姥姥一次买了一千多斤,用地排车拉回来,放到了地窖里。今年河滩受灾了,没种白菜,白菜的价格也高了,每斤三分钱,一千斤白菜其实才三十元钱。
韩屯村的人,家家也都买了白菜,不过他们买的少,多的十几颗,少的才买五六颗,放到地窖里,留着春节侯客用。一颗白菜十斤左右,也就是三毛钱,不过大伙节省惯了,还是舍不得吃。
现在,韩屯村的人,那个一天不挣五六毛钱,那家不存一千块钱,就这也没人舍得买菜。今年上水早,人们连咸菜都没淹上,真不知大家准备怎么度过漫长的冬季。
通过买菜,悠悠对村民的节俭,算是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个时期,俭省节约的思想刻到了人们的骨子里。
塘子坑里的水因为没有泄处,积留下来。从秋分开始,国家就在用抽水机往黄河里排水,由于黄河北移,距离塘子坑一千多米,到立冬也没看出来明显的成效。水位下降很少,还是二三米深。立冬后天气太冷,抽水机就撤了回去。
拥有塘子坑的村庄意见大了,去年复堤国家赔偿了一年的损失。今年他们在塘子坑里种上了春作物,发洪水属于自然灾害,可是长期的积水他们接受不了。
国家考虑到他们的利益,最后黄委作出决定,把塘子坑都收购过来,给予各村一次性的补偿。收购过来的塘子坑,按照大堤的看护范围,归滩区的村庄使用,不过所有权归国家黄委。
韩屯村看护的黄河大堤多,长度达2公里,村里一下子多了3000亩的塘子坑。
农历的十月初一早上,鹅毛大雪飘撒而下。幸亏大伙的房子都收拾好了,不然高粱帛围的篱笆墙可不保温。
头两天,大伙看着天气不好,就把村中心的两个地窨子清理了出来,这一场雪下来,大伙就挪到里面编东西。
两个地窨子里都烧上了散煤炉子,无烟煤是外贸局给的指标。他们和韩屯村建立了结对帮扶的关系,负责韩屯灾后自救工作。
大雪下了两天才停,雪刚停,县委李书记带着慰问物资就来了。有募捐的棉衣、棉被,还有救济款、救济粮及成卡车的无烟煤。
韩屯村无子的孤寡老人四户,不过都不是五保户,他们过继了侄子们赡养。尽管这样,救灾物资还是先照顾他们,大伙也没意见。
捐献的棉衣棉被都是用过的,不过没有补丁,也拆洗的干干净净。在这“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这就是极好的了。
为了让灾区人们安全过冬,县委开展了募捐活动,人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都把自己比较好的棉衣棉被捐献出来。
相对于全县来说,滩区受灾的人口还是比较少的,韩屯又是县委李书记的蹲点村,救灾物资就多了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援朝舅舅当了副书记后,公社给他安排了两间主房的家属院。送“粥米”的那天,两家的亲戚把他家的小院挤得满满的,主要是胜男舅妈娘家的亲戚多。
她娘家来了十多家亲戚,每家大人加上孩子,都是七八个人。加上韩屯村的人,有一百多人。
大舅妈忙得团团转,幸亏来时在村里找了几个帮忙的,“小老妈妈”和桂金、婕格的大嫂都跟来了。
来客带的礼物得数清楚,鸡蛋查个,米面上称,红糖计数,礼钱上账,一家家的礼物记在礼单上,交给娘家人核对清楚,再交三舅妈留底保存。
这样做是有说法的,孩子大了聪明识数早。其实,就是为了记清楚,亲戚之间好走动,来往之间有个数。
三舅妈的娘没买东西,拿了三百元钱的礼钱。其他的娘家亲戚,姑姑叔伯和舅妈姨都是一百鸡蛋,六斤糖,十斤米或白面。再远一步的亲戚,都是六十个鸡蛋四斤糖,也是十斤面。
姥姥和大舅妈没带东西,姥姥给了二百元礼钱,大舅妈和妈妈给了一百元。
三舅妈娘家的亲戚看了,小声的议论:“胜男婆家不是农村的吗,这礼钱给的比有工作的都多。”
也有的亲戚说酸话:“还不是看胜男女婿当官了,想买账跟着沾光。”
悠悠听的翻白眼,这都什么人那,能分出里外拐不,俺自家人还用得着买账。
舅姥爷在饭店定了十二桌酒席,每桌十二个菜,饭菜是现在的最高标准。每桌还上了两瓶景芝白干,两盒大金钟烟,烟酒也是最高标准。
这些都不麻烦,舅姥爷掏钱就能办到。麻烦的是煮糖水鸡蛋,来人每人四个剥好的熟鸡蛋,泡在糖水碗里。另外,还得给每家压回去十个染红的熟鸡蛋。
压篮子的熟鸡蛋,大舅妈在韩屯提前煮好了。酒席上的鸡蛋借公社伙房的大锅现煮的,光是剥鸡蛋就得几个人忙活,近四百个鸡蛋剥出来,用了好长时间。
十二桌酒席三舅家摆不开,就借了邻居家的院子,乱哄哄的忙到了下午四点,亲戚才走了。
农历的九月十八,二舅的电报也来了,朝霞舅妈在九月十六生了个闺女,二舅的电报上写的是“喜得贵女”。
姥姥和大舅妈把钱放在一起,舅姥爷又给加了六百元,一共一千元,通过邮局把钱给汇了过去。
九月二十一,姥姥带着悠悠出去了一趟。天气凉了,以后出去就不方便了。娘俩一天跑了三个地方,累得不行。悠悠发誓,以后再也不这样赶了。
这次,一共收了18000快银元,32根金条,3800元的玉器。玉玉要了两万双尼龙袜,王代娣和杨奶奶每人要了一万双,她们三个都要了五百袋头饰。
姥姥告诉他们:近期,由于国家变动太大,人们的情绪不稳,对许多事情都非常敏感,娘俩也不想节外生枝,就不准备再来了。
过了立冬的节气,地里的白菜下来了。姥姥一次买了一千多斤,用地排车拉回来,放到了地窖里。今年河滩受灾了,没种白菜,白菜的价格也高了,每斤三分钱,一千斤白菜其实才三十元钱。
韩屯村的人,家家也都买了白菜,不过他们买的少,多的十几颗,少的才买五六颗,放到地窖里,留着春节侯客用。一颗白菜十斤左右,也就是三毛钱,不过大伙节省惯了,还是舍不得吃。
现在,韩屯村的人,那个一天不挣五六毛钱,那家不存一千块钱,就这也没人舍得买菜。今年上水早,人们连咸菜都没淹上,真不知大家准备怎么度过漫长的冬季。
通过买菜,悠悠对村民的节俭,算是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个时期,俭省节约的思想刻到了人们的骨子里。
塘子坑里的水因为没有泄处,积留下来。从秋分开始,国家就在用抽水机往黄河里排水,由于黄河北移,距离塘子坑一千多米,到立冬也没看出来明显的成效。水位下降很少,还是二三米深。立冬后天气太冷,抽水机就撤了回去。
拥有塘子坑的村庄意见大了,去年复堤国家赔偿了一年的损失。今年他们在塘子坑里种上了春作物,发洪水属于自然灾害,可是长期的积水他们接受不了。
国家考虑到他们的利益,最后黄委作出决定,把塘子坑都收购过来,给予各村一次性的补偿。收购过来的塘子坑,按照大堤的看护范围,归滩区的村庄使用,不过所有权归国家黄委。
韩屯村看护的黄河大堤多,长度达2公里,村里一下子多了3000亩的塘子坑。
农历的十月初一早上,鹅毛大雪飘撒而下。幸亏大伙的房子都收拾好了,不然高粱帛围的篱笆墙可不保温。
头两天,大伙看着天气不好,就把村中心的两个地窨子清理了出来,这一场雪下来,大伙就挪到里面编东西。
两个地窨子里都烧上了散煤炉子,无烟煤是外贸局给的指标。他们和韩屯村建立了结对帮扶的关系,负责韩屯灾后自救工作。
大雪下了两天才停,雪刚停,县委李书记带着慰问物资就来了。有募捐的棉衣、棉被,还有救济款、救济粮及成卡车的无烟煤。
韩屯村无子的孤寡老人四户,不过都不是五保户,他们过继了侄子们赡养。尽管这样,救灾物资还是先照顾他们,大伙也没意见。
捐献的棉衣棉被都是用过的,不过没有补丁,也拆洗的干干净净。在这“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这就是极好的了。
为了让灾区人们安全过冬,县委开展了募捐活动,人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都把自己比较好的棉衣棉被捐献出来。
相对于全县来说,滩区受灾的人口还是比较少的,韩屯又是县委李书记的蹲点村,救灾物资就多了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