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结束感慨
小时候我被爷爷带到老人娱乐中心,因为和我爷爷一起的都是抗战老兵,因此听过一些抗日的事迹,然后那时就曾经萌发过想写一些抗日的东西,可是一直没有时间,又慑于河蟹巨兽便是一直拖了好久才动笔。
后来我又是逛“关爱老兵论坛”,还有一些抗日的贴吧,也看了不少抗日的内容。
于是我便根据一些老兵的回忆录,老兵的纪录片,还有小时听过的一些内容,包括看了关于淞沪会战的纪录片就有好几种了,然后我又特意在淘宝网购了由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所编写的关于淞沪会战的历史资料,当然有《桂军与淞沪抗战》,《川军与淞沪抗战》、《湘军与淞沪抗战》。
所以我也是看了三遍,故要是看过这些历史资料的朋友应该也觉得我第一卷铁血淞沪中的内容是这些书中所有的吧,只是有些我经过了艺术加工。
还得百度去搜索,每一个人物,每一战都是花费许多的时间来搜索,来对比验证。
说真的,写铁血淞沪这一卷很多的时间都是花费在查找资料,求证资料之中。有些不能确定的,我都不愿写进去。
至于历史人物的名字没有写出来,只能官职之类来代替,因为编辑说过,要尽量避免出现真名,地方的能避免就避免。于是南京,我就取历史上的曾用名字金陵。像长沙又称星城,也以星城来代替。
李宗仁就以李长官来代替,而廖磊更多的时候是以廖司令来写,包括李品仙也以李副总司令来代替。不过会点明他的官职,如唐司令就是国都卫戍司令也就是历史上的唐生智。
以前我写历史比如说扬州十日之类的,被遮蔽,改文经历不少,已经怕了。还是悠着点吧。
有读者说我第一卷写抗日太惨烈了,见到中国军人虽然壮烈,可是太惨了很压抑。
没办法,因为这些都是诸如此类的淞沪抗战资料中所记载有的。并且我在听老兵的叙说中,也是淞沪之战中太惨了,尤其是有了网络后,更是逛各种抗战的论坛也是知道真的惨!我只是竭尽所能地在文中还原我们的先辈用血肉之躯,惨烈地抵抗日军。
最重要的是我也想记录我们的先辈是多么地英勇无畏,是他们不惧一切,以血肉之躯筑成了中国的长城,以保住了中国不亡,所以我宁愿是“扑街得没人同”,也想把历史上这些惨烈的一幕幕给全部忠实地写入我的小说之中。
中央军的德械部队几乎都拼光了,很多军队往往一投入战场很快就被吞噬一净,还有一些回忆录和纪录片中所说的,一个连一个营成建制的投入战斗,可能十分钟不到就全打没了。
历史就是这样,要是鬼子真如一些抗日神剧中那样的蠢,何必要打14年呢?真是鬼子如猪都不如,这么差劲,如影视剧中,“手撕鬼子”“小孩用弹弓杀鬼子”“美国空军的黑人冒充鬼子不被发现”,“包子”我们的先辈还用抗战14年,那是对先烈的污辱!
人活在世上最起码是要留下痕迹,正如“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些抗战老兵就算没有留下名字,可他们曾经的事迹,最起码也得留下来。
只是因为我的笔力不足,或许写得并不够好,可尽力了。
至于刘大明一家小人物家里的情况变化,担心远在淞沪抗战的亲人,我也是听老人所说,发生在抗战家属中的事,当然也有我家的情况一起综合起来写的。
比如说刘大明刚刚成亲就去参军,我爷爷也是因为要去参军,曾祖父匆匆地让爷爷和奶奶成亲,因为一直没有音讯,都以为他阵亡了。我曾祖母卧病在床一直念着我爷爷,包括后来曾祖父病逝,都是心心念着爷爷。我爷爷都因参军北上抗战不能回来尽孝。自古忠孝两难全。
尤其是淞沪死得这么惨,21集团军65000人损失了超过五分之三,消息一至,整个广西哭声一片。包括一个连就是一个村一个宗族的兄弟叔伯一起去参军,一个连成建制的被消灭就是一个村,一个宗族的灭顶之灾,这也是真实的。在广西有些一个村就是一个姓,全村都是出自同一个祖先。
而我爷爷是我村出去抗日唯一幸存能回来的人,而有不少村出去抗日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连尸骨在哪里都不懂。
小说开头的士兵生病滑倒踩到禾苗被枪毙,这也是听抗战老兵所说的。
包括后来我在网上也发现有口述抗战老兵所说的和我听到的是一致。当时的21集团军司令廖磊是出名的爱民,对士兵十分严厉。军纪很严,伤民一丝一毫,杀之!正是廖磊,桂军才在皖省,在大别山立稳脚跟,初期得到民众的拥护,廖磊死后就不行了。
我不由想起了曹操过田地,他的战马受惊踩田,他下的命令,践踏农田处死,为维护军纪,曹操还不是割发代首?
“农者,国之大事也!”尤其是我国以农业为主的,当然有这样严格也不出奇。
放水灯祭亡魂等情况都是有的,是江边百姓自发捐钱捐物而起的,以前我爷爷也是会去的,那时我也问老人为什么这样?回答就是刚开始是为远在外地抗日阵亡的不能回家的战士以祭奠,不至于成了孤魂野鬼也没有人祭奠。
至于雕木人来安葬远在他乡阵亡的亲人,这也是真的,不但我听过不少老人说。就连我认识的也有这么做以祭奠阵亡在外的先祖。
雕木人按我们这里的习俗就得是用“生公鸡”的血来祭。至于听老人所说,淞沪死得太惨,消息传回来,一片悲哭声,白幡随处可见,木匠都忙着去造棺材和雕木人了。
至于养鸡的要是公鸡多,早就被人预定完公鸡。由于我不是目睹,只是听那个时代的老人叙说,我只能是边根据叙说和想像去写了。
第一卷写得确实是很辛苦,到了第二卷因为不用再查阅这么多资料,也不用一遍遍地看纪录片并筛选所要写的内容纪录下来,更不用回忆听过的老人所回忆的内容,所以第二卷就写得很快,只要不卡文的情况下。
第一卷字不多,却花了我大半年来找资料并一遍遍看资料啊,然后才写的。
如今我再回头看看第二卷抛下了资料等,不用参照,更不用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看,码字的速度还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不得不承认在第一卷中,我太着重先烈们的英勇了,所以对于主角马兴乐是少了描写,这就令得主角的存在感变得很低了,到了第二卷以后,马兴乐的主角就会实至名归了。第一卷主角都不突出,会让很多人无所适从,所以弃书的。我还是这么做了,因为我想写先烈的英勇。
至于第二卷就不会像第一卷抗战中那么惨了,更多的是要写些爽的吧,比如说杀鬼子爽之类的,当然鬼子还是很难打的,并不会容易。
好了!我只能说是尽量地写好这本小说,至于是好是坏,一切尽人事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后来我又是逛“关爱老兵论坛”,还有一些抗日的贴吧,也看了不少抗日的内容。
于是我便根据一些老兵的回忆录,老兵的纪录片,还有小时听过的一些内容,包括看了关于淞沪会战的纪录片就有好几种了,然后我又特意在淘宝网购了由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所编写的关于淞沪会战的历史资料,当然有《桂军与淞沪抗战》,《川军与淞沪抗战》、《湘军与淞沪抗战》。
所以我也是看了三遍,故要是看过这些历史资料的朋友应该也觉得我第一卷铁血淞沪中的内容是这些书中所有的吧,只是有些我经过了艺术加工。
还得百度去搜索,每一个人物,每一战都是花费许多的时间来搜索,来对比验证。
说真的,写铁血淞沪这一卷很多的时间都是花费在查找资料,求证资料之中。有些不能确定的,我都不愿写进去。
至于历史人物的名字没有写出来,只能官职之类来代替,因为编辑说过,要尽量避免出现真名,地方的能避免就避免。于是南京,我就取历史上的曾用名字金陵。像长沙又称星城,也以星城来代替。
李宗仁就以李长官来代替,而廖磊更多的时候是以廖司令来写,包括李品仙也以李副总司令来代替。不过会点明他的官职,如唐司令就是国都卫戍司令也就是历史上的唐生智。
以前我写历史比如说扬州十日之类的,被遮蔽,改文经历不少,已经怕了。还是悠着点吧。
有读者说我第一卷写抗日太惨烈了,见到中国军人虽然壮烈,可是太惨了很压抑。
没办法,因为这些都是诸如此类的淞沪抗战资料中所记载有的。并且我在听老兵的叙说中,也是淞沪之战中太惨了,尤其是有了网络后,更是逛各种抗战的论坛也是知道真的惨!我只是竭尽所能地在文中还原我们的先辈用血肉之躯,惨烈地抵抗日军。
最重要的是我也想记录我们的先辈是多么地英勇无畏,是他们不惧一切,以血肉之躯筑成了中国的长城,以保住了中国不亡,所以我宁愿是“扑街得没人同”,也想把历史上这些惨烈的一幕幕给全部忠实地写入我的小说之中。
中央军的德械部队几乎都拼光了,很多军队往往一投入战场很快就被吞噬一净,还有一些回忆录和纪录片中所说的,一个连一个营成建制的投入战斗,可能十分钟不到就全打没了。
历史就是这样,要是鬼子真如一些抗日神剧中那样的蠢,何必要打14年呢?真是鬼子如猪都不如,这么差劲,如影视剧中,“手撕鬼子”“小孩用弹弓杀鬼子”“美国空军的黑人冒充鬼子不被发现”,“包子”我们的先辈还用抗战14年,那是对先烈的污辱!
人活在世上最起码是要留下痕迹,正如“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些抗战老兵就算没有留下名字,可他们曾经的事迹,最起码也得留下来。
只是因为我的笔力不足,或许写得并不够好,可尽力了。
至于刘大明一家小人物家里的情况变化,担心远在淞沪抗战的亲人,我也是听老人所说,发生在抗战家属中的事,当然也有我家的情况一起综合起来写的。
比如说刘大明刚刚成亲就去参军,我爷爷也是因为要去参军,曾祖父匆匆地让爷爷和奶奶成亲,因为一直没有音讯,都以为他阵亡了。我曾祖母卧病在床一直念着我爷爷,包括后来曾祖父病逝,都是心心念着爷爷。我爷爷都因参军北上抗战不能回来尽孝。自古忠孝两难全。
尤其是淞沪死得这么惨,21集团军65000人损失了超过五分之三,消息一至,整个广西哭声一片。包括一个连就是一个村一个宗族的兄弟叔伯一起去参军,一个连成建制的被消灭就是一个村,一个宗族的灭顶之灾,这也是真实的。在广西有些一个村就是一个姓,全村都是出自同一个祖先。
而我爷爷是我村出去抗日唯一幸存能回来的人,而有不少村出去抗日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回来,连尸骨在哪里都不懂。
小说开头的士兵生病滑倒踩到禾苗被枪毙,这也是听抗战老兵所说的。
包括后来我在网上也发现有口述抗战老兵所说的和我听到的是一致。当时的21集团军司令廖磊是出名的爱民,对士兵十分严厉。军纪很严,伤民一丝一毫,杀之!正是廖磊,桂军才在皖省,在大别山立稳脚跟,初期得到民众的拥护,廖磊死后就不行了。
我不由想起了曹操过田地,他的战马受惊踩田,他下的命令,践踏农田处死,为维护军纪,曹操还不是割发代首?
“农者,国之大事也!”尤其是我国以农业为主的,当然有这样严格也不出奇。
放水灯祭亡魂等情况都是有的,是江边百姓自发捐钱捐物而起的,以前我爷爷也是会去的,那时我也问老人为什么这样?回答就是刚开始是为远在外地抗日阵亡的不能回家的战士以祭奠,不至于成了孤魂野鬼也没有人祭奠。
至于雕木人来安葬远在他乡阵亡的亲人,这也是真的,不但我听过不少老人说。就连我认识的也有这么做以祭奠阵亡在外的先祖。
雕木人按我们这里的习俗就得是用“生公鸡”的血来祭。至于听老人所说,淞沪死得太惨,消息传回来,一片悲哭声,白幡随处可见,木匠都忙着去造棺材和雕木人了。
至于养鸡的要是公鸡多,早就被人预定完公鸡。由于我不是目睹,只是听那个时代的老人叙说,我只能是边根据叙说和想像去写了。
第一卷写得确实是很辛苦,到了第二卷因为不用再查阅这么多资料,也不用一遍遍地看纪录片并筛选所要写的内容纪录下来,更不用回忆听过的老人所回忆的内容,所以第二卷就写得很快,只要不卡文的情况下。
第一卷字不多,却花了我大半年来找资料并一遍遍看资料啊,然后才写的。
如今我再回头看看第二卷抛下了资料等,不用参照,更不用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看,码字的速度还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不得不承认在第一卷中,我太着重先烈们的英勇了,所以对于主角马兴乐是少了描写,这就令得主角的存在感变得很低了,到了第二卷以后,马兴乐的主角就会实至名归了。第一卷主角都不突出,会让很多人无所适从,所以弃书的。我还是这么做了,因为我想写先烈的英勇。
至于第二卷就不会像第一卷抗战中那么惨了,更多的是要写些爽的吧,比如说杀鬼子爽之类的,当然鬼子还是很难打的,并不会容易。
好了!我只能说是尽量地写好这本小说,至于是好是坏,一切尽人事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