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兵发下甑岛
难得的三天放假时间,再加上范大将军大喜,使得长乐五地除除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百姓们自发的随着海船,给将军送来了祝福,还有各地的特产:胶州的百姓带来了白菜,寓意百财兴旺,莒州百姓带过来羊肉,意味着三阳开泰开创辉煌,光州和吉州的驻高丽百姓带回来了年糕和新出产的地瓜,寓意事业蓬勃发展,下甑岛的驻军带回来了试种的玉米,代表五谷丰登,年年顺遂。
一些被“打包”带到这里的江南知识分子,一时间被高大的城墙,还有稠密的人口惊骇万分,京师还没有此等气象,小小的胶州县令,哪来的如许多的财富和百姓?
这里也包括宋应星,本来他认为胶东乃苦寒之地,常年干旱,土地稀少,而且位于山东,人口却未见减少,一旦遇到饥荒、灾荒,这里将会是下一个陕西凤翔。
但当他见到交通阡陌、物阜民丰的胶州时,已然忘记了身处何方。到了青岛时,被海岸堡垒那巍峨耸立的城墙惊得只喊“逾越礼制,逾越礼制啊!!”,这城墙比京师还高大,整座青岛仿佛都建在这沿海的大堡垒之内,堡垒上森森然的火炮齐齐向外,让人感觉不寒而栗。
进城后,发现这里和胶州一般的井然有序,虽然路上偶有戴着袖标的人检查盘问,但大多数的情况下,竟是百姓自发所为。宽达三十多丈的马路上,竟然有那种奇怪的马车川流不息,而且再往边上,就是行人走的路。
大家都是靠着右边行走,而且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大箩筐,百姓们都将一些垃圾自觉的扔进去。整座城异乎寻常的干净整洁,仿佛刚刚被大雨冲刷过一般,根本没有其他地方那种熏天的恶臭。莫说自己待过的袁州远不及此,就是那京师,又怎能比得上?
再比如卖早点的摊位,上至耋耄,下至顽童,没有一个人争前抢后,大家老老实实的排成了一列队伍,随即逐一的购买。再比如在别的地方难得一见的马车,在青岛仿佛是百姓出行最基本的配置,不说人手一架,也几乎差不多,他们哪来这么多马匹?
宋应星随着深入到青岛当地的生活,就越发的感觉到震惊!他竟然发现,这里也有吉州商馆,而且此处的吉州商馆,可以买到一份叫做“长乐日报”的文刊,而且还是每日一更,天天都有新的看,上面介绍了各地的情况和针对一些时事的报道,一个长乐铜子儿一份,一份足有十多页。
就在他看报时,赫然发现身边的买早点小贩也在津津有味的看着,什么时候读书人这么不值钱了?连买早点的都会看?结果仔细一看,那个买早点的小哥报纸拿倒了,只是在那里看一个插图,这才让他稍稍宽慰了些。
不过,过不多时,早点摊上来了一个少年,也就十二三岁,自称姓范,所有人都对他客客气气,听说是范进的义子。
随后英气逼人的小小少年就和大家客套了一番后,跳上了一个高台,拿起报纸给大家宣读今日各地的大事。
说到陕西、湖广等地又出现了灾荒,没有粮食的百姓们各地逃荒时,围观群众们便唉声叹气心有戚戚然,而说到了长乐军又帮助朝廷大败匪军,光复了扬州时,一个个拍手叫好,兴高采烈。
这一幕深深的印在了宋应星脑子里,这是什么,这不就是民智开化的体现吗?这青岛城虽然人数不多,但各个好武,而且知道家国大事,假以时日,此地定出不世出之人才,好一个范进,这一手的确厉害!不过,宋应星往深里一想,倒吸了口冷气,范进竟然让这么小的孩童都可以识得如此之多的字,那将来他意欲何为?
宋应星有些不敢往下想,如果范进心生歹意,人在他手里,自己便一发不发就是。但是这青岛的风气不正是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吗?离开,或者留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正在宋应星愁肠满腹的时候,刚刚大婚第二日的范进便登门了。
这人身材颇为高大,不过一脸的和气,和自己想象当中的喜淫好杀、阴婺粗鄙的蛮横莽汉形象出入太大。不过他这“打包”一事做的实在太不地道。
“宋先生,觉得这罐头,滋味可好啊?”范进一来,就笑眯眯的攀谈,显得十分和气。
“好,好啊个屁!”难得文质彬彬的宋先生大发雷霆,但是毕竟是文化人,有着极高的修养,宋应星骂完之后,觉得场合不对,看着周围怒目而视的近卫们,宋应星感觉到脖颈有些发凉。而且此刻认为刀俎我为鱼肉,罢了。脸色铁青,憋了半天,挤出来这么句话:——
“每月,月钱十五两一文不可少了,还有,我家小二中意那青果罐头,每月不得少于五罐,肥皂、蜡烛等物每月……”
“先生,您不说,这些也是有的,您可是高等人才,自然有特别的照顾”
望着狼外婆一般笑容的范进,宋应星觉得自己深处一个巨大的阴谋当中,怎奈全家老小全在他的手里,听天由命去吧!
范进此时刚好编制并完善了《长乐军军规》,要求长乐军上下必须背会这最基本的条例,他拿着这份《军规》,递给了宋应星,道:
“宋先生,感觉我长乐军的规矩,还算得上正义雄师吧?”
其实宋应星早就看出来,范进通过讲评书、发传单,树榜样等行为,建立了颇具特色的“长乐作风”;而且青岛的物质文化基础非常雄厚,更加营造了长乐军整体的文化氛围,长乐军整体的形象已经非常的高大和正面,在宋应星看来,此时的长乐军已经形成了足够浓郁的氛围,远超大明的任何一支见过的军队。
不过,这《军规》读起来,却是一股浩然正气,感觉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满满的大气慷慨,仿佛大明的军队都不是军队,这劳什子长乐军才是为了百姓吃苦受累打天下的队伍。宋应星不知道如何作答,便微笑不语。
范进并没有追问,而是推心置腹的跟他谈起了心。
长乐军非常注重文化的建设,认为长乐军的灵魂就是四色军旗寓意的“为、信、猛、毅”。而这如何体现出来,让百姓,让世人都能看出来长乐军和别人不一样呢?
首先范进讲到他用了三种手段,先设定一个宏大的目标——复兴天下!让所有的百姓和军民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有啥,这么费心劳力的打拼,不就是为了创造更好生活?所以百姓归心是必然的。范进虽然之前不是搞人力的,但是他认为一个团队必须要先从心里把想法捋一致了,最起码的,努力的方向要尽量偏的不要太多。
随后就是在视觉效果上做文章啦,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长乐军是与众不同的队伍,是完完全全为了百姓活路而打拼的队伍,是来自于劳苦大众的队伍,更是战斗力极为强悍的队伍。范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想出来的同一标识——长乐军四色军旗,这个类似logo一样的东西,标满了长乐出产所有的军服、物资、商品。让人一见到就有亲切之感,尤其是长乐百姓。
更别提长乐军上下的统一的服装、完备的军备,浑身上下的装备等等。长乐军从来都是最务实的,所以不光是范进,所有人都在不断的完善着有助于在视觉上,识别出长乐军的各要素,比如头盔样式、服装样式,鞋子样式,甚至是长乐军治下的民房样式,大家都尽力的做到统一颜色、规格和外观,让人感觉像是从工厂里加工过,虽然略显死板,但绝对的统一。
而且范进的《军规》里面,也有关于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方面的规定,使得长乐军所过之处,在百姓中间建立了非常高的信任,而且从来公平买卖,在长江流域和山东大部分地区,甚至是高丽和倭国都有着极为良好的信誉。
最后的一个有别于其他队伍的地方,在于长乐军内部“教训队”对士兵和百姓的宣传和引导,都非常准确到位的传递着长乐军的思想,以及想过好日子的愿望。在与外界沟通最多的地方,无论是各地的吉州商馆,还是情报人员,都玩儿了命的维护长乐军的形象,并且规范了对外经营和与当地民众互动的规矩。比如,定期的“打折”处理商品,定期的为甲长里正进帮忙,处理最简单的问题,长乐军从来不忌讳给义庄打扫,或者给坟地铺路,只要能为当地的民众帮忙,永远都是作训之余的最主要工作。
更别提平日里进行的“趣味运动会”、“萝卜赛会”,“才艺比拼”等在这个时代完全碾压评书的娱乐活动了。
宋应星非常仔细的听完了范进的讲述,一时间不由得五体投地!这洗脑的手段,也太厉害了吧?而且让人丝毫找不出破绽,怪不得各地的流民百姓,到了长乐军这里都。不过不得不承认此人有大才,还是值得效力的。
最后宾主尽欢,宋应星留下了范进送来的罐头等物,而范进也真正的留下了宋应星。
目前范进的小高炉运转的还不错,土法炼钢和火法炼铜都已经完成了自给自足,感谢勤劳的高丽和倭国的矿工们,为了长乐军的发展,累死了将近上万挖矿的两国劳工。范进心存怜悯,这样来做实在太不人道了。
范进于是大力的打听被抓来的可怜的人们的家人,当找到后,立即把他们也请到了长乐军的各处矿山,每人赠送脚镣一副,终日里好吃好喝,然后鼓励他们一同努力挖矿,毕竟矿山是大把牺牲劳工的地方,早点儿过去那边陪伴亲人才是他们需要做的。
一时间在高丽和倭国各地,都流传着“掠人狂魔”的传说,如果一不小心被传说中的范进抓走,将会被活生生的吞掉,到了夜晚孩童啼哭,只要大人说一声:“别哭了,范进来了”,立即可以让孩童止啼,绝对的神奇。
所以在源源不断的矿产供应下,长乐军的轴承已经经过了两次升级,目前的硬度和使用寿命,已经大大提升,达到高负荷下半年的使用时间了。虽然远远不如现代化工业的轴承,但这已经接近了前世记忆里面“一年包换”的小厂轴承了。有了更稳定的轴承,各种水力机床也就有了提升的可能,再加上铁料足够,范进的“工匠协会”已经牵头,自主的将各种水力床提升了品质。
按照范进的眼光来看,这些机床虽然依然非常粗糙,但也有了工业化大发展的气象,而且这两年时间的接触下,范进手下的工匠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开拓创新精神,这次机床升级就完全是出乎范进意料的。华夏民族从来不缺乏进取的精神,只是需要在恰当的时候予以点拨,而范进就是那点拨迷途的金手指。
更让范进兴奋的,就是由于材料强度已经勉强够用,长乐军工匠们研发出了水力镗床。这意味着今后火铳和弗朗机炮的钻孔,再也限制不了打制的速度了。现在长乐军上下一共三十六条生产线,批量打造鲁密铳,产量格外的可观,竟然达到了月产近千杆的水平。只是这些鲁密铳都是摆设,因为他们的铳管还是一根根的毛坯管,根本就没有镗钻。
所以之前一直是光出产,没法打响,可以说是半成品铳。现在有了水力镗床,范进相信要不了多久,积攒下的上万杆鲁密铳,将会立即装备部队!一想到人手一杆批量打造的鲁密铳,范进都觉得那画面美不胜收。
只是目前由于刀具的材料一直不行,无法在鲁密铳的铳管里面做出膛线,让范进郁闷了很久。如果把圆蛋蛋的铳子换成米涅弹,再做好膛线,这将是范进划时代的魔改!只是暂时被镗床限制住了,还无法一步登天,到时候真的就扯到了蛋。
米涅弹好做,镗床的刀具有些难。范进最后实在没有跨越材料这个难关的本领,最终只能在工匠协会发了“重金尚令”,不管是谁人,只要能够做出达到目的的刀具,可以在铳管里拉出图样上面的螺旋凹槽来,赏长乐金币五十枚,并篆刻工匠名字在枪管。一时间引得长乐军中的众多能工巧匠日夜不眠,天天寻思着如何做好道具。
范进也并不催促,一切水到渠成即可,只要目前的工业基础打好,然后自己点拨到位,范进相信镗床刀具的问题早晚迎刃而解。
而之所以使得鲁密铳打制如此神速的原因就是,长乐工匠们早已将鲁密铳的每一个零件标准化,随后做到互换,任何一把铳的零件,都可以完美的换到另一把铳上。
这是因为所有的零件统一好之后,便纷纷的开了模具,将基础材料反复锻打,随后稍作加工。不仅省工省料,还能充分的互换,最重要的是,这样做的效率呈现几何倍的增长,依靠了水力锻床和水力车床、镗床,很少的工匠就能干原来那么多能干的几倍的活。
由于铳管的体积较大,原来最大的水力锻床也不足以完成冲压锻打,于是工匠们便在青岛做好了新一代全铁水车,用了钢铁,使机床产生了极高的强度,输出功率非常大,完全满足使用。但是青岛的水流落差小,水的流量不足,无法完成批次改造升级。
为了加快装备上鲁密铳,范进便把眼光放到了长江。他命人多造水车,最起码要达到二十具,随后用四百料大船拉到常州府江阴,在君山和香山两地,建立了数十个大型水车,每月便可以压制上万件铳体,但仅仅是铳体。由于远离青岛,范进担心被有心人一锅端,那可就哭都来不及了。单捡到这铳体,屁用没有。
他命人在长江流速最快的君山和香山的合适地方,架起了大型水利锻压,开始成批量的锻造鲁密铳的铳体。其余零件还在青岛锻打,在江阴打造还有个好处,铁料直接采用的是苏钢,就地买,就地锻打,就地使用,比范进原来的小高炉还要高效,唯一的问题就是,银子使得太快,不过现在对于急于扩张势力的范进而言,这都不是事儿。
以上这些事,大部分都是在长乐军上下三天的“丰收节”狂欢做成的。可怜新婚燕尔的范进,不得不利用难得的和长乐各大要员在一起的机会,好好的布置下工作。幸亏冯姑娘通情达理,认为夫君所做的,必是军国大事,又岂能贪图一时的床笫之欢?
当一切都安排妥当,把南下的最后一批水车装上船时,范进猛然发现,不够用了!目前的,还有含硫铁矿,基本都来自于倭国,范进加大了臼炮和鲁密铳的打制产量,自然而然的提升了预装铳弹的制造量。之前范进都是在倭国小打小闹,在萨摩藩那种地方偷偷的开矿,现在通过南下剿贼,充分验证了当前的武器非常高效后,又有了将近两万的长乐军部队,范进一时开始手痒起来。
由于高丽和倭国的战略未定,范进并没有放走付坤宏和孙北斗。孙北斗经过一番收拾后,果然精神抖擞,从外表上来看,整个人气质上竟然不输付坤宏,让范进是不断点头称好。
经过一番考较,此人颇有才干,尤其是对于大势的判断,以及对细微处的考虑,都让范进啧啧称奇。所以作为很少有大局观的长乐军,自然而然需要他的参谋。不过人要尽其用,这孙北斗就和付坤宏一样,被范进授予了“倭国通赞”这么个幕僚职位,就是说,倭国相关的攻略、经营、维护,都要靠此人了。与之相对的,是付坤宏的“高丽通赞”,显然把他俩放到了一块比较,有一种竞争的意味。
最开始以为掉进贼窝子的孙北斗,和那宋应星差不多,天天想要逃离此处。而且对于范进所说的“倭国通赞”是嗤之以鼻。大明朝立国几百年,都没拿倭寇有啥办法,若不是几十年前的戚元帅,估计倭患还会延续至今,这年轻人大言不惭的“攻略”、“经营”,竟然丝毫没把倭国放在眼里,不是脑子生了疮,应该就是心没长对位置。
结果在见到改进后的五艘四百料大舰“渔船N号”时,当时就被惊得合不拢嘴。而且只过了短短的十日,又是一艘大船驶出船厂,当着孙北斗的面进行涂装,让这位“不语乱力怪神”的孙先生当场失了态——
“这……这……这岂是人之力所能至?”虽然还没有自动化生产线,但是按照分工,科学的分配每一个工序,又将所有的工序协调统一,形成流水线作业,这就是工业发展的神奇。孙北斗在参观了大舰流水化作业、炼钢流水化作业,以及复杂的鲁密铳流水化作业时,他对范进,对长乐军再也没有任何一丝怀疑。
不管怎样,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明代人,从来不拘泥于传统。既然有如此犀利的火炮,如此通畅的海路运输,小小倭国倒显得不必放在眼里了。他待平静下来后,那种桀骜和骄狂之气再度闪耀,反而训起范进泥足不前,畏畏缩缩来,让范进哭笑不得。
最后对他苦口婆心的解释了长乐军若要打仗,物资、金银、兵甲都需要齐备方可出征后,“平倭通赞”才微微点头离开。
范进将这几个人集合在一起后,大家都认识到了此时攻打倭国抢占资源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当前的消耗不足以为继,更有开了压铸钱币后,金银不大够流通的巨大隐患。当前长乐军发行的货币实在是好,由于成色足,分量够,一时间成了长乐军内部,甚至是周边郡县的硬通货,黑市里兑换都达到了大明官银三两兑换长乐银币一元的恐怖程度。一旦长乐军的钱币供应不上,莫说买卖物料无法进行,就算是长乐军内部的统治都会出现问题。
所以这几个核心骨干都端正了态度,仔细的商讨起出兵倭国的事来。可喜的是,大家第一次讨论,意见基本一致——火速发兵下甑岛。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一些被“打包”带到这里的江南知识分子,一时间被高大的城墙,还有稠密的人口惊骇万分,京师还没有此等气象,小小的胶州县令,哪来的如许多的财富和百姓?
这里也包括宋应星,本来他认为胶东乃苦寒之地,常年干旱,土地稀少,而且位于山东,人口却未见减少,一旦遇到饥荒、灾荒,这里将会是下一个陕西凤翔。
但当他见到交通阡陌、物阜民丰的胶州时,已然忘记了身处何方。到了青岛时,被海岸堡垒那巍峨耸立的城墙惊得只喊“逾越礼制,逾越礼制啊!!”,这城墙比京师还高大,整座青岛仿佛都建在这沿海的大堡垒之内,堡垒上森森然的火炮齐齐向外,让人感觉不寒而栗。
进城后,发现这里和胶州一般的井然有序,虽然路上偶有戴着袖标的人检查盘问,但大多数的情况下,竟是百姓自发所为。宽达三十多丈的马路上,竟然有那种奇怪的马车川流不息,而且再往边上,就是行人走的路。
大家都是靠着右边行走,而且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大箩筐,百姓们都将一些垃圾自觉的扔进去。整座城异乎寻常的干净整洁,仿佛刚刚被大雨冲刷过一般,根本没有其他地方那种熏天的恶臭。莫说自己待过的袁州远不及此,就是那京师,又怎能比得上?
再比如卖早点的摊位,上至耋耄,下至顽童,没有一个人争前抢后,大家老老实实的排成了一列队伍,随即逐一的购买。再比如在别的地方难得一见的马车,在青岛仿佛是百姓出行最基本的配置,不说人手一架,也几乎差不多,他们哪来这么多马匹?
宋应星随着深入到青岛当地的生活,就越发的感觉到震惊!他竟然发现,这里也有吉州商馆,而且此处的吉州商馆,可以买到一份叫做“长乐日报”的文刊,而且还是每日一更,天天都有新的看,上面介绍了各地的情况和针对一些时事的报道,一个长乐铜子儿一份,一份足有十多页。
就在他看报时,赫然发现身边的买早点小贩也在津津有味的看着,什么时候读书人这么不值钱了?连买早点的都会看?结果仔细一看,那个买早点的小哥报纸拿倒了,只是在那里看一个插图,这才让他稍稍宽慰了些。
不过,过不多时,早点摊上来了一个少年,也就十二三岁,自称姓范,所有人都对他客客气气,听说是范进的义子。
随后英气逼人的小小少年就和大家客套了一番后,跳上了一个高台,拿起报纸给大家宣读今日各地的大事。
说到陕西、湖广等地又出现了灾荒,没有粮食的百姓们各地逃荒时,围观群众们便唉声叹气心有戚戚然,而说到了长乐军又帮助朝廷大败匪军,光复了扬州时,一个个拍手叫好,兴高采烈。
这一幕深深的印在了宋应星脑子里,这是什么,这不就是民智开化的体现吗?这青岛城虽然人数不多,但各个好武,而且知道家国大事,假以时日,此地定出不世出之人才,好一个范进,这一手的确厉害!不过,宋应星往深里一想,倒吸了口冷气,范进竟然让这么小的孩童都可以识得如此之多的字,那将来他意欲何为?
宋应星有些不敢往下想,如果范进心生歹意,人在他手里,自己便一发不发就是。但是这青岛的风气不正是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吗?离开,或者留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正在宋应星愁肠满腹的时候,刚刚大婚第二日的范进便登门了。
这人身材颇为高大,不过一脸的和气,和自己想象当中的喜淫好杀、阴婺粗鄙的蛮横莽汉形象出入太大。不过他这“打包”一事做的实在太不地道。
“宋先生,觉得这罐头,滋味可好啊?”范进一来,就笑眯眯的攀谈,显得十分和气。
“好,好啊个屁!”难得文质彬彬的宋先生大发雷霆,但是毕竟是文化人,有着极高的修养,宋应星骂完之后,觉得场合不对,看着周围怒目而视的近卫们,宋应星感觉到脖颈有些发凉。而且此刻认为刀俎我为鱼肉,罢了。脸色铁青,憋了半天,挤出来这么句话:——
“每月,月钱十五两一文不可少了,还有,我家小二中意那青果罐头,每月不得少于五罐,肥皂、蜡烛等物每月……”
“先生,您不说,这些也是有的,您可是高等人才,自然有特别的照顾”
望着狼外婆一般笑容的范进,宋应星觉得自己深处一个巨大的阴谋当中,怎奈全家老小全在他的手里,听天由命去吧!
范进此时刚好编制并完善了《长乐军军规》,要求长乐军上下必须背会这最基本的条例,他拿着这份《军规》,递给了宋应星,道:
“宋先生,感觉我长乐军的规矩,还算得上正义雄师吧?”
其实宋应星早就看出来,范进通过讲评书、发传单,树榜样等行为,建立了颇具特色的“长乐作风”;而且青岛的物质文化基础非常雄厚,更加营造了长乐军整体的文化氛围,长乐军整体的形象已经非常的高大和正面,在宋应星看来,此时的长乐军已经形成了足够浓郁的氛围,远超大明的任何一支见过的军队。
不过,这《军规》读起来,却是一股浩然正气,感觉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满满的大气慷慨,仿佛大明的军队都不是军队,这劳什子长乐军才是为了百姓吃苦受累打天下的队伍。宋应星不知道如何作答,便微笑不语。
范进并没有追问,而是推心置腹的跟他谈起了心。
长乐军非常注重文化的建设,认为长乐军的灵魂就是四色军旗寓意的“为、信、猛、毅”。而这如何体现出来,让百姓,让世人都能看出来长乐军和别人不一样呢?
首先范进讲到他用了三种手段,先设定一个宏大的目标——复兴天下!让所有的百姓和军民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有啥,这么费心劳力的打拼,不就是为了创造更好生活?所以百姓归心是必然的。范进虽然之前不是搞人力的,但是他认为一个团队必须要先从心里把想法捋一致了,最起码的,努力的方向要尽量偏的不要太多。
随后就是在视觉效果上做文章啦,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长乐军是与众不同的队伍,是完完全全为了百姓活路而打拼的队伍,是来自于劳苦大众的队伍,更是战斗力极为强悍的队伍。范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想出来的同一标识——长乐军四色军旗,这个类似logo一样的东西,标满了长乐出产所有的军服、物资、商品。让人一见到就有亲切之感,尤其是长乐百姓。
更别提长乐军上下的统一的服装、完备的军备,浑身上下的装备等等。长乐军从来都是最务实的,所以不光是范进,所有人都在不断的完善着有助于在视觉上,识别出长乐军的各要素,比如头盔样式、服装样式,鞋子样式,甚至是长乐军治下的民房样式,大家都尽力的做到统一颜色、规格和外观,让人感觉像是从工厂里加工过,虽然略显死板,但绝对的统一。
而且范进的《军规》里面,也有关于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方面的规定,使得长乐军所过之处,在百姓中间建立了非常高的信任,而且从来公平买卖,在长江流域和山东大部分地区,甚至是高丽和倭国都有着极为良好的信誉。
最后的一个有别于其他队伍的地方,在于长乐军内部“教训队”对士兵和百姓的宣传和引导,都非常准确到位的传递着长乐军的思想,以及想过好日子的愿望。在与外界沟通最多的地方,无论是各地的吉州商馆,还是情报人员,都玩儿了命的维护长乐军的形象,并且规范了对外经营和与当地民众互动的规矩。比如,定期的“打折”处理商品,定期的为甲长里正进帮忙,处理最简单的问题,长乐军从来不忌讳给义庄打扫,或者给坟地铺路,只要能为当地的民众帮忙,永远都是作训之余的最主要工作。
更别提平日里进行的“趣味运动会”、“萝卜赛会”,“才艺比拼”等在这个时代完全碾压评书的娱乐活动了。
宋应星非常仔细的听完了范进的讲述,一时间不由得五体投地!这洗脑的手段,也太厉害了吧?而且让人丝毫找不出破绽,怪不得各地的流民百姓,到了长乐军这里都。不过不得不承认此人有大才,还是值得效力的。
最后宾主尽欢,宋应星留下了范进送来的罐头等物,而范进也真正的留下了宋应星。
目前范进的小高炉运转的还不错,土法炼钢和火法炼铜都已经完成了自给自足,感谢勤劳的高丽和倭国的矿工们,为了长乐军的发展,累死了将近上万挖矿的两国劳工。范进心存怜悯,这样来做实在太不人道了。
范进于是大力的打听被抓来的可怜的人们的家人,当找到后,立即把他们也请到了长乐军的各处矿山,每人赠送脚镣一副,终日里好吃好喝,然后鼓励他们一同努力挖矿,毕竟矿山是大把牺牲劳工的地方,早点儿过去那边陪伴亲人才是他们需要做的。
一时间在高丽和倭国各地,都流传着“掠人狂魔”的传说,如果一不小心被传说中的范进抓走,将会被活生生的吞掉,到了夜晚孩童啼哭,只要大人说一声:“别哭了,范进来了”,立即可以让孩童止啼,绝对的神奇。
所以在源源不断的矿产供应下,长乐军的轴承已经经过了两次升级,目前的硬度和使用寿命,已经大大提升,达到高负荷下半年的使用时间了。虽然远远不如现代化工业的轴承,但这已经接近了前世记忆里面“一年包换”的小厂轴承了。有了更稳定的轴承,各种水力机床也就有了提升的可能,再加上铁料足够,范进的“工匠协会”已经牵头,自主的将各种水力床提升了品质。
按照范进的眼光来看,这些机床虽然依然非常粗糙,但也有了工业化大发展的气象,而且这两年时间的接触下,范进手下的工匠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开拓创新精神,这次机床升级就完全是出乎范进意料的。华夏民族从来不缺乏进取的精神,只是需要在恰当的时候予以点拨,而范进就是那点拨迷途的金手指。
更让范进兴奋的,就是由于材料强度已经勉强够用,长乐军工匠们研发出了水力镗床。这意味着今后火铳和弗朗机炮的钻孔,再也限制不了打制的速度了。现在长乐军上下一共三十六条生产线,批量打造鲁密铳,产量格外的可观,竟然达到了月产近千杆的水平。只是这些鲁密铳都是摆设,因为他们的铳管还是一根根的毛坯管,根本就没有镗钻。
所以之前一直是光出产,没法打响,可以说是半成品铳。现在有了水力镗床,范进相信要不了多久,积攒下的上万杆鲁密铳,将会立即装备部队!一想到人手一杆批量打造的鲁密铳,范进都觉得那画面美不胜收。
只是目前由于刀具的材料一直不行,无法在鲁密铳的铳管里面做出膛线,让范进郁闷了很久。如果把圆蛋蛋的铳子换成米涅弹,再做好膛线,这将是范进划时代的魔改!只是暂时被镗床限制住了,还无法一步登天,到时候真的就扯到了蛋。
米涅弹好做,镗床的刀具有些难。范进最后实在没有跨越材料这个难关的本领,最终只能在工匠协会发了“重金尚令”,不管是谁人,只要能够做出达到目的的刀具,可以在铳管里拉出图样上面的螺旋凹槽来,赏长乐金币五十枚,并篆刻工匠名字在枪管。一时间引得长乐军中的众多能工巧匠日夜不眠,天天寻思着如何做好道具。
范进也并不催促,一切水到渠成即可,只要目前的工业基础打好,然后自己点拨到位,范进相信镗床刀具的问题早晚迎刃而解。
而之所以使得鲁密铳打制如此神速的原因就是,长乐工匠们早已将鲁密铳的每一个零件标准化,随后做到互换,任何一把铳的零件,都可以完美的换到另一把铳上。
这是因为所有的零件统一好之后,便纷纷的开了模具,将基础材料反复锻打,随后稍作加工。不仅省工省料,还能充分的互换,最重要的是,这样做的效率呈现几何倍的增长,依靠了水力锻床和水力车床、镗床,很少的工匠就能干原来那么多能干的几倍的活。
由于铳管的体积较大,原来最大的水力锻床也不足以完成冲压锻打,于是工匠们便在青岛做好了新一代全铁水车,用了钢铁,使机床产生了极高的强度,输出功率非常大,完全满足使用。但是青岛的水流落差小,水的流量不足,无法完成批次改造升级。
为了加快装备上鲁密铳,范进便把眼光放到了长江。他命人多造水车,最起码要达到二十具,随后用四百料大船拉到常州府江阴,在君山和香山两地,建立了数十个大型水车,每月便可以压制上万件铳体,但仅仅是铳体。由于远离青岛,范进担心被有心人一锅端,那可就哭都来不及了。单捡到这铳体,屁用没有。
他命人在长江流速最快的君山和香山的合适地方,架起了大型水利锻压,开始成批量的锻造鲁密铳的铳体。其余零件还在青岛锻打,在江阴打造还有个好处,铁料直接采用的是苏钢,就地买,就地锻打,就地使用,比范进原来的小高炉还要高效,唯一的问题就是,银子使得太快,不过现在对于急于扩张势力的范进而言,这都不是事儿。
以上这些事,大部分都是在长乐军上下三天的“丰收节”狂欢做成的。可怜新婚燕尔的范进,不得不利用难得的和长乐各大要员在一起的机会,好好的布置下工作。幸亏冯姑娘通情达理,认为夫君所做的,必是军国大事,又岂能贪图一时的床笫之欢?
当一切都安排妥当,把南下的最后一批水车装上船时,范进猛然发现,不够用了!目前的,还有含硫铁矿,基本都来自于倭国,范进加大了臼炮和鲁密铳的打制产量,自然而然的提升了预装铳弹的制造量。之前范进都是在倭国小打小闹,在萨摩藩那种地方偷偷的开矿,现在通过南下剿贼,充分验证了当前的武器非常高效后,又有了将近两万的长乐军部队,范进一时开始手痒起来。
由于高丽和倭国的战略未定,范进并没有放走付坤宏和孙北斗。孙北斗经过一番收拾后,果然精神抖擞,从外表上来看,整个人气质上竟然不输付坤宏,让范进是不断点头称好。
经过一番考较,此人颇有才干,尤其是对于大势的判断,以及对细微处的考虑,都让范进啧啧称奇。所以作为很少有大局观的长乐军,自然而然需要他的参谋。不过人要尽其用,这孙北斗就和付坤宏一样,被范进授予了“倭国通赞”这么个幕僚职位,就是说,倭国相关的攻略、经营、维护,都要靠此人了。与之相对的,是付坤宏的“高丽通赞”,显然把他俩放到了一块比较,有一种竞争的意味。
最开始以为掉进贼窝子的孙北斗,和那宋应星差不多,天天想要逃离此处。而且对于范进所说的“倭国通赞”是嗤之以鼻。大明朝立国几百年,都没拿倭寇有啥办法,若不是几十年前的戚元帅,估计倭患还会延续至今,这年轻人大言不惭的“攻略”、“经营”,竟然丝毫没把倭国放在眼里,不是脑子生了疮,应该就是心没长对位置。
结果在见到改进后的五艘四百料大舰“渔船N号”时,当时就被惊得合不拢嘴。而且只过了短短的十日,又是一艘大船驶出船厂,当着孙北斗的面进行涂装,让这位“不语乱力怪神”的孙先生当场失了态——
“这……这……这岂是人之力所能至?”虽然还没有自动化生产线,但是按照分工,科学的分配每一个工序,又将所有的工序协调统一,形成流水线作业,这就是工业发展的神奇。孙北斗在参观了大舰流水化作业、炼钢流水化作业,以及复杂的鲁密铳流水化作业时,他对范进,对长乐军再也没有任何一丝怀疑。
不管怎样,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明代人,从来不拘泥于传统。既然有如此犀利的火炮,如此通畅的海路运输,小小倭国倒显得不必放在眼里了。他待平静下来后,那种桀骜和骄狂之气再度闪耀,反而训起范进泥足不前,畏畏缩缩来,让范进哭笑不得。
最后对他苦口婆心的解释了长乐军若要打仗,物资、金银、兵甲都需要齐备方可出征后,“平倭通赞”才微微点头离开。
范进将这几个人集合在一起后,大家都认识到了此时攻打倭国抢占资源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当前的消耗不足以为继,更有开了压铸钱币后,金银不大够流通的巨大隐患。当前长乐军发行的货币实在是好,由于成色足,分量够,一时间成了长乐军内部,甚至是周边郡县的硬通货,黑市里兑换都达到了大明官银三两兑换长乐银币一元的恐怖程度。一旦长乐军的钱币供应不上,莫说买卖物料无法进行,就算是长乐军内部的统治都会出现问题。
所以这几个核心骨干都端正了态度,仔细的商讨起出兵倭国的事来。可喜的是,大家第一次讨论,意见基本一致——火速发兵下甑岛。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