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明末之范进种田

第四十七章 千里驰援

    范进将长乐军的四种品德定格在了四色军旗当中,这也是长乐军军魂所在。

    为了让长乐军上下全都充分的理解这四色旗子的意义所在,范进安排冯剑等人,成立“长乐教训队”

    这当然不是为了“教训”所有的军民,惩戒大家所犯的错误。那些事情自有“监督院”的人来做。这个“长乐教训队”的目的,就是要让各位军民知道,长乐军四色军旗代表的意义,长乐军的努力奋斗和战场杀敌,都是为了长乐军军民更好的生活!

    而这就是为何长乐军经常出去打仗的原因。同时也让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时时记起长乐军所拥有的崇高的理想。“教训队”这些人都来自最基本的士兵或是买来的义子,甚至是普通的流民,他们每日都和士兵们呆在一起,不仅让所有人感觉到这些“传话的”人与自己同操同练、同甘共苦,更加可以随时的将长乐军的声音倾听,必要时对长乐军中的一些不满或者怨气直接疏导。

    有了这样的一层“润滑剂”,范进相信自己的精神层面的建设会事半功倍,而长乐军也脱离了原始军队的模样,有了近现代军队的影子,同时部队才算有了灵魂,有了持续为止奋斗终生的目标和准绳。

    这个队伍的建立对于范进来说,比提升火炮性能和招募更多的士兵更加重要!如果没有先进的思想,如果没有灵魂,没有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这样的部队不会有长久的战力。

    范进选的都是些心思活泛之人,如果有说书经验更是求之不得。作战未必勇猛,但口才一定要好。还要对于范进所灌输的信念深入骨髓的相信。所以范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把这些“教训队”的人员集中在了一起,天天进行亻专销组织般的洗脑和心灵鸡汤灌溉,无时不刻都在细讲“为”、“信”、“猛”,“毅”,他编了若干个前世记忆当中的小故事,还有糅合了众多能够记住的励志鸡汤,每天他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一起操训,一起背诵军规条例。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后,这些短期培训速成的“教训队”终于上岗了。

    而时间到了这里,已经是崇祯七年的七月了。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还有四处打听来的情报,后金军队应该已经和大明进行了接触,而宣、大等地也应该笼罩在了战争的阴影当中。不出意外的话,没多久崇祯帝就会通告九边,驰援宣大和京师,也就是“勤王令”。

    具体的作战时间,范进已经无法考据。现在根据各方的动向来看,已经到了不得不出发的时刻了。之前分析过,无论从战术层面还是战略层面,自己打通从青岛到宣府、京师的道路都是不得不进行的。再加上自己到目前为止仍未正式干预历史走向,自己的到来到底有没有将历史的轨迹弄跑偏,仍然是个未知数,所以范进在这两个月来,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只到七月初三这个黄历上写的“适宜外出、赴任”的日子,自己就将沙场点兵,千里驰援!

    好在等到六月底的时候,朝廷已经通告各地,后金从蒙古边境涌入,恐对京师不利,希望各地抽调精锐拱卫京师云云。作为一个非正式的官员,范进是有权利知道这些消息的。虽然他从没有履行一个从九品教谕应尽的义务。

    既然有了大义作为出行的理由,再加上算好了出行的日子,范进开始了最后的准备。

    他先是考虑进一步改进防具。通过曰本之行,范进命工匠协会收集作战部队的建议,充分改良头盔和臂盾。安排皮匠改良了头盔的悬挂系统,使之更好的排汗和便于穿戴。

    之前的臂盾在实战当中,发现没必要做的这么大,便将后续的冲压模具更换,调整为更小的鬼规格。因为范进目前没有稳定的足量的铁矿资源,自己也无法冶炼钢铁,四处搜刮来的铁料参差不齐。所以范进暂时将薄铁臂盾做的比较厚。近卫战士们已经算是长乐军军中臂力较为出众的了,但是在强行军的状态下依然无法持久持盾。因为壁厚太厚,导致重量加大。而在敌人的弓箭射来时,不用这么大的面积利用斜面也可以有效阻挡弓箭的伤害。

    同时头盔的设计有必要调整一下,现在的头盔还是太笨重了,帽儿盔虽然拉风,但是加长了的帽檐的确妨碍了士兵头部的灵活。范进从善如流,安排工匠协会出人统计军中的这些经过实战检验的修改建议,并汇总出修改细则。同时将这个流程规定下来,以后不管研发什么武器、防具,都能按照事前思考,战场检验,事后总结修改的方式,逐渐的完善。

    有了悬挂系统并且减重了的头盔,士兵们佩戴后非常舒适,得到全军上下一致好评。

    第二件事就是火炮的打造。马大眼跟着迪亚哥,已经将六磅炮打造出来,并且通过测试,发现射程和威力都远高于现在长乐军当中主流的三磅小炮。

    范进让工匠协会出方案,考虑如何快速的搬运和战场组装。这并不难,根据三磅小炮,这六磅炮仅仅是变更了口径,增大了材料的使用,整体结构并没有什么大范围的变动。况且范进当时做的角度尺和手轮位置调整,都能够顺利的嫁接到六磅炮上来。包括六磅炮需要的预装纸壳炮弹。

    就在范进为远征的队伍装配了威力更大的六磅炮而兴高采烈时,一件事突然让他冷静下来。那就是客军作战的补给问题。现在自己是一个从九品的文官,本来是无权带兵打仗的。虽然可以用家丁的名义带士兵们上阵。但是沿路的粮草、火炮的炮弹、,鸟铳的铳子儿、预装纸壳弹,滑轮弩的弩箭,等等许许多多的东西都需要自己考虑。

    此行范进打算带的战兵是八百人,这已经是范进能够出具最大的机动能力了。后勤兵出动三百人,这是作为千里行军不得不出动的后勤人员基数。自古以来“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不是没有道理的,采用战兵和后勤兵二比一的比例进行出兵,是由范进的长乐军特殊的武器配置决定的。

    这三百后勤兵当中,有经过训练的工匠三十人,负责沿路的武器修补和弩箭、预装弹药的维护和制备。如果武器出现问题,随行人员可以及时的进行修整和打造。另有经过训练的原“范家军”专业马车车夫一百名,长路漫漫,靠走的是不行的。目前四轮马车已经经过了改造升级,所有的一千一百多远征军,都可以分散到这将近百来辆四轮马车当中。这些马匹已经是长乐军当前能提供的数量的极限。

    这些车夫都有滑轮弩,并且平日里操训得当,在日常的搬运任务完成时,他们可以充作物资的护卫队。甚至在战局最最恶劣的同时,他们可以作为奇兵,最为最后的预备队,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

    但是范进考虑到了物资的搬运,却忽略了之前一直没有考虑的物资到了指定地点,如何更快更好的从马车转移到各个火炮或战斗部队。

    他最后脑筋猛转,考虑到了批量打制独轮车的方法。利用现代化流水线作业的方式,将独轮车打造、装配,更好的运输后勤物资。

    做好了独轮车批量生产的安排,范进就将“市政厅”扩建。目的只有一个——在“市政厅”的上面,制造一座大的钟楼。让所有长乐军的百姓知道时间的概念。这种钟表的结构并不复杂,在曰本掠夺回来的传教人员还有钟表匠可以非常轻松的完成这一创举。

    随后范进将住所搬了出来,“市政厅”嘛。当然是研究长乐军正事的地方,而不是范进本人体现优越性的。所以范进在市政厅的旁边,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重新安了家。

    这样就在崇祯七年的六月,长乐军所在青岛的地界,每逢整点都会听到“市政厅”整点悠扬的钟声。而随着这时间观念的体现,长乐军所有人都更加的勤奋和自律。守时观念深入人心。因为每当大家还粗略的“看时辰”时,就会有人说到:“看你那毛糙样子,启明星建的钟楼,你看不到吗?迟到了x分钟了,要让‘行使院’的人知道了,还不得扣你工钱?!”

    于是乎,大明在这个时代的一座钟楼,体现了它的作用。

    随着范进一同搬到不知名角落的,除了范尼、池重外,就是冯氏姐弟了。说不出为什么,范进所在的地方,冯剑都当成了自己的家。就连那一直朦朦胧胧说不出关系的冯小姐冯潇潇,此时也是以范进的坐标定位自己的位置,一刻不见便甚是想念。

    冯潇潇有些担心,此次勤王路途漫漫,万水千山,这心上的人儿是否保得康健?只是这般最最内心的想法,实在羞于对着范进来道,只能闷在心里,与冯剑一道,迷迷糊糊的搬到了范进住所。

    而忙于各种出发准备事项的范进,丝毫没有感觉到伊人的愁肠满腹,他的全副精神都投入到了即将的长途行军当中。

    从得来的消息可知,卢象升为了剿灭农军,此番去了湖北,今后两年会一直在湖广一带,直到1636年宣大抗清时他才会再次到达宣大,此次宣府驰援,看来强援不多。虽然自己算不上抗击后金的强有力的支点,但是自己这八百战兵,如何体现出最大的作用,实在让范进绞尽脑汁。

    而且自己远征宣府,家里的建设不能停下!当初自己勾勒的海岸堡垒雏形,无论何时都没有停滞。现在自己曲选福时,除了火炮和鲁密铳还在研发外,已经没有过多的打造任务,这样就可以发动全体的民众,去建设那海岸堡垒。通过手中的力量,目前的五处海岸堡垒建设点:胶州私港、莒州私港、青岛大港、吉州南港,和曰本下甑岛,这五处堡垒,大概需要耗时两年才能全部完成。

    现在自己还无法烧制砖瓦,只能建设道路和规划民房,但该做的一样不能停。范进将这些事物都交代给了最为信赖的范孝,手把手告知了各个关节所在后,才抽身准备离开。

    七月初三这天终于来到,范进也做好了最终的准备。

    是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范进带着八百长乐勇士,三百后勤兵丁,挥别了长乐军各地派来的欢送队伍,风尘仆仆的奔向了勤王的路。这一路,将会是披荆斩棘、水到渠成,还是磨难重重危机四伏?范进此刻已无暇去想,这许多天的操劳,使得他疲倦到了极点,在改进后跑起来四平八稳的四轮马车当中,沉沉睡去……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