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修我甲兵(上)
范进一来到青岛,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布局。
最开始派来的哨探此时已经归队,范进将莒州、胶州附近新收的部分流民一同迁来。按照同样的布局,但规模更大。以前世记忆里某个疯狂建设年代的架势开始了青岛的垦荒。
和范进估计的一样,此时的青岛大港一片荒芜,南边靠近海边也就是前世记忆当中的栈桥还不复存在,只有“青岛村”坐落在浮山下。
浮山边上是浮山所,由莱州府浮山所千户镇守,为了防备当年肆虐的倭寇。只是到了崇祯年间,这里早已没了当年的那种规模,很多海防设施已经荒废,军户流失。莱州诸多的千总官当中,没人愿意来这鸟不拉屎的浮山所。再加上明末吃空饷的情况尤为严重,到了千总吴大海这一任,“千户所”只是一个称号了,现在最多能有军户五六百,还尽是老弱,如果说倭寇此时打过来,浮山所连三百兵丁都凑不齐。军备更加废弛,所有浮山所的军户除了家中的农具尚未生锈外,很难找出可用的兵器。
二分守城,八分屯种。种出来的粮食还要缴纳税赋,到了崇祯七年,浮山所几乎看不到所谓的军事单位,更像是一群发配来荒山屯田的佃户。
所以范进丝毫没有顾忌他们的感受,这大港本来就是青岛偏西的海岸,前世作为青岛邮轮以及诸多军舰的母港,地理位置比之浮山更加重要。
而此番自己在周边招募流民也是非常顺利。这些来自湖广、河南、江西,甚至辽东的流民,迅速的扩张了范进的队伍,选择合适的人进了军营后,范进光在青岛一地,就已经将近一千人了,他根本就没把浮山那几百人放在眼里。
港口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当时范进还在开封时,考虑到的就是要走海洋文明路线,只有通过广袤的大海,让自己与此时的大航海时代接触上,才有站在别人前面的可能。
所以匠作坊除了在还在胶州打制毛坯、铠甲武器的机床外,其余的都搬到了青岛来。而莒州方面的造船工匠、附近渔民,也都以即将有大批倭寇袭扰的借口,被范进“友好”的请到了大港。
范进目前集中了自己所有的力量,通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在青岛有了势力的雏形。而莒州、胶州、青岛这三点互为犄角,互为倚仗。之前的那两艘渔船和两艘运输船,每日正好可以在海上沿着三地走一个圈,日夜不停的练习水手和运送物资,到了崇祯七年五月,范进已经具备了造船的条件。
由于崂山山脉横亘几十公里,林业资源非常丰富。此时完全没有开发,山上多有多年杉木、松木和柚木,范进造船的木料根本不用犯愁。至于工匠,范进听从了贾飞的建议,不仅仅局限于山东一地,他派出了池重和哨骑,还是用一人双马的方式,沿着海岸向南,在赣榆、海宁等地神不知鬼不觉的偷偷“请”来了好几批造船工匠。
范进此时也不考虑是否会有人怀疑了,只要能达成目的,就算当地官府有人查探又能如何?查到莒州?还是胶州?只要范进的船不欢迎他,任是登莱巡抚亲至,他也过不来大纲。
范进前前后后安置下来五十七名造船匠户,又从流民当中筛选出三百余人帮工。当时范学去莒州时,范进就书信告知,让其观察莒州工匠造船之法。到得如今拆船工作完成,范学也仔细梳理好了各个流程。
范进将这些流程写在了一张大纸上,仔仔细细的琢磨了很久。最终他将一些工序调整,如海水浸泡、蒸晒木材这一步提到了最前,由帮工进行。随后的锯木成段、刨木成板的工作,则调整到了第二步,由工匠带领帮工进行。
现在范进由于采用锻打的毛坯铁料加工机床和各种工具,已经大大丰富了工具的加工手段和降低了加工时间。之前造出来的铁锹,连枷、草叉、耙子、长柄叉、粪叉,通过生产实践的检验,发现的确好用。使得原来很多要用手来完成的工序全部实行了工具化。这大大出乎范进的预料,本以为自己魔改的这些家伙事儿,对于工匠和农民们是否能有效提高效率。但在众人赞不绝口,纷纷称赞启明星降世奇才时,他也就飘了,遂开始研发模具,批量打制这些工具起来。
而且这个时代千万不能忽视民众的力量与智慧。范进在吃了几次亏之后,终于想起来成立“工匠协会”,并且让“建章院”草拟章程,筹集部分资金。凡是对长乐军建设和便于工匠劳作的想法,都可以付诸实践,如果搞出了什么名堂,将会有重奖!
短短时间内,范进设想中的脚踏锯床已经做好并得到了应用,更有水力刨床、水力磨床等设备,在工匠们爆发的研发热情当中应运而生了。
这些各地来的工匠们本身出身低微,他们其实并没有过分看重在哪里劳作。匠户们缺少绝对的自由,只是在原来的地方惯了,有些感情,在刚来时大家并不是非常配合。但见到这里的匠户和军户并没有大明上下那般蝇营狗苟,甚至曾经眼里的丘八以及匠人在这仿佛有着特别尊崇的地位。
一来到这大港,就感觉比回了家还要亲近。登记造册之后,立即有人给分了一套木制房子,随后又是沐浴更衣,连原来的破烂袍子也都烧掉,给换了崭新的粗布衣服。虽然不是名贵料子,但咱工匠还在乎这个吗?胜在干净、舒适。
而且匠人都能够按时分得粮食,这在原来是不敢想象的。很多人来了之后,望着手中分下来的糙米,一个个眼泪盈眶,这样不仅自己,全家老小就都饿不死、冻不死了。这里,今后就是自己的家!
不久就又有人给分了什么“小组”,同一个地方来的工匠不能在一个组内。更有人过来念什么《民众守则》,要这些人牢记,如果记不住,那对不起了,皮鞭伺候。
亲眼见到领粮食不排队、在马路上不靠右走,随地小解这些行为出现时,那些被鞭笞的人的惨状,不管新来的还是旧有的,所有民众都规规矩矩,甚至有些战战兢兢。不过适应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里所谓的严苛,完全只是针对你不按照那个“守则”办事。
所以这些人不管工匠还是流民,便天天的围笼在那些往返于青岛各地的半大小子们身边,“聆听”他们讲述守则上的规定。而且这些半大小子们都是那个“启明星降世大将军”的义子,虽然也都是流民出身,但经常受启明星的照耀,各个彬彬有礼和蔼可亲,让众人都非常爱戴。
范进调整好工序后,便要求统管木匠的薛一桶吩咐好各个小组,以工匠为主,学徒为辅的模式,开展造船的流水线作业。而帮工当中如有心灵手巧,或者热爱钻研的,也可以升为学徒。
又责成“建章院”考虑如何激励普通民众的发明热情,并且建立“发明专有权利”的制度,凡是工匠做出的独一无二或者开创先河的成品或思路,都可以申请这个“发明专有权利”,一旦申请被工匠协会通过,不仅有不同程度的赏银,还可以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发明之物上,以此宣告工匠的高超技艺。
此举一出,刚开始并没有人来申请,显得并不受工匠待见。这让范进纳闷了很久,难道大家都是没有本事都是碌碌的庸手吗?当有工匠按照他的思路,造好了脚踏圆锯床时,范进便命工匠协会,发给那个叫做徐大国的工匠长乐军第一个“发明专有权利”奖状,同时随着奖状到手的,还有五两银子,以及一套刻了“胶东徐大国首制”烫金字样的脚踏锯床。
当如坠梦中的徐大国捧着银子傻笑时,工匠群体终于被点燃了。一个劳什子“发明专有权利”,竟然得了以往半年的工钱,这可大大出乎预料,不就是做了个小器件,哪值那许多银子?耿直的他甚至找到工匠协会,硬要退四两银子给那个叫范精的少年,这个器件,在他眼里顶多值一两。
结果见到有人拿银子吓得赶紧左看右看有没有“监督院”的人在侧的范精,不但没收他的银子,还对他说,将军说了,以后工匠做好了技术和设备,都可以申请这个“发明专有权利”,工匠协会会保证你们的权益,别人不可仿制你的手艺。就算是别人打造,也得付给你“专利费”,又给徐大国讲了老半天“建章院”理出来的法规,才算打发走有些幸福来的太快而迷迷糊糊的徐大国。
这徐大国的事迹立即在工匠群体引起了轰动,大家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长乐军的与众不同和说到做到,于是纷纷爆发出了最大的热情,投入到长乐军的生产建设当中。
范进也就借着这大举建设的热忱,一口气开了十条造船的流水线。刚开始造的是中型规模的渔船,这是范进目前最需要的,胜在结构简单,同时开十条线也能大大加快造船和培养船工的速度,何乐不为。
若说这段时间里让范进最犯愁的,那只能是各地的信息收集了。
这个时代没有网络,没有电报电话,范进虽然知道一个大势所趋,但是各地真如历史记载那样,开始了大旱和蝗灾吗?
范进对此一筹莫展,他现在所能勉强掌握的,便只有这胶州、莒州、青岛三地的信息。再往远,哪怕是近在咫尺的青州,范进都是无法探知。
最后范进把已经痊愈了的李二狗找来,与他商量对策。这李二狗机敏过人,而且曾经成功的摸到了自己的老巢,这小子定有谍报人员特质。
结果和范进想的差不多,两人一拍即合,到了范进如今控制了三个据点的地步,非常有必要组建属于自己的情报部门了。
范进摸着下巴想了想,不如直接把一些不能放在明面执行的事儿,也交给这些人来做。让他们具有收集情报、刺探敌情,必要时自行决断的职能,类似于特工的那种组织。只是范进对此了解甚少,只能先让李二狗在身手稍微好些、忠诚度绝对没问题的近卫队当中挑选人手,然后再依着他自己的能耐,将这个组织慢慢做大。至于组织的名称,范进思考再三,最后定为
——影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最开始派来的哨探此时已经归队,范进将莒州、胶州附近新收的部分流民一同迁来。按照同样的布局,但规模更大。以前世记忆里某个疯狂建设年代的架势开始了青岛的垦荒。
和范进估计的一样,此时的青岛大港一片荒芜,南边靠近海边也就是前世记忆当中的栈桥还不复存在,只有“青岛村”坐落在浮山下。
浮山边上是浮山所,由莱州府浮山所千户镇守,为了防备当年肆虐的倭寇。只是到了崇祯年间,这里早已没了当年的那种规模,很多海防设施已经荒废,军户流失。莱州诸多的千总官当中,没人愿意来这鸟不拉屎的浮山所。再加上明末吃空饷的情况尤为严重,到了千总吴大海这一任,“千户所”只是一个称号了,现在最多能有军户五六百,还尽是老弱,如果说倭寇此时打过来,浮山所连三百兵丁都凑不齐。军备更加废弛,所有浮山所的军户除了家中的农具尚未生锈外,很难找出可用的兵器。
二分守城,八分屯种。种出来的粮食还要缴纳税赋,到了崇祯七年,浮山所几乎看不到所谓的军事单位,更像是一群发配来荒山屯田的佃户。
所以范进丝毫没有顾忌他们的感受,这大港本来就是青岛偏西的海岸,前世作为青岛邮轮以及诸多军舰的母港,地理位置比之浮山更加重要。
而此番自己在周边招募流民也是非常顺利。这些来自湖广、河南、江西,甚至辽东的流民,迅速的扩张了范进的队伍,选择合适的人进了军营后,范进光在青岛一地,就已经将近一千人了,他根本就没把浮山那几百人放在眼里。
港口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当时范进还在开封时,考虑到的就是要走海洋文明路线,只有通过广袤的大海,让自己与此时的大航海时代接触上,才有站在别人前面的可能。
所以匠作坊除了在还在胶州打制毛坯、铠甲武器的机床外,其余的都搬到了青岛来。而莒州方面的造船工匠、附近渔民,也都以即将有大批倭寇袭扰的借口,被范进“友好”的请到了大港。
范进目前集中了自己所有的力量,通过将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在青岛有了势力的雏形。而莒州、胶州、青岛这三点互为犄角,互为倚仗。之前的那两艘渔船和两艘运输船,每日正好可以在海上沿着三地走一个圈,日夜不停的练习水手和运送物资,到了崇祯七年五月,范进已经具备了造船的条件。
由于崂山山脉横亘几十公里,林业资源非常丰富。此时完全没有开发,山上多有多年杉木、松木和柚木,范进造船的木料根本不用犯愁。至于工匠,范进听从了贾飞的建议,不仅仅局限于山东一地,他派出了池重和哨骑,还是用一人双马的方式,沿着海岸向南,在赣榆、海宁等地神不知鬼不觉的偷偷“请”来了好几批造船工匠。
范进此时也不考虑是否会有人怀疑了,只要能达成目的,就算当地官府有人查探又能如何?查到莒州?还是胶州?只要范进的船不欢迎他,任是登莱巡抚亲至,他也过不来大纲。
范进前前后后安置下来五十七名造船匠户,又从流民当中筛选出三百余人帮工。当时范学去莒州时,范进就书信告知,让其观察莒州工匠造船之法。到得如今拆船工作完成,范学也仔细梳理好了各个流程。
范进将这些流程写在了一张大纸上,仔仔细细的琢磨了很久。最终他将一些工序调整,如海水浸泡、蒸晒木材这一步提到了最前,由帮工进行。随后的锯木成段、刨木成板的工作,则调整到了第二步,由工匠带领帮工进行。
现在范进由于采用锻打的毛坯铁料加工机床和各种工具,已经大大丰富了工具的加工手段和降低了加工时间。之前造出来的铁锹,连枷、草叉、耙子、长柄叉、粪叉,通过生产实践的检验,发现的确好用。使得原来很多要用手来完成的工序全部实行了工具化。这大大出乎范进的预料,本以为自己魔改的这些家伙事儿,对于工匠和农民们是否能有效提高效率。但在众人赞不绝口,纷纷称赞启明星降世奇才时,他也就飘了,遂开始研发模具,批量打制这些工具起来。
而且这个时代千万不能忽视民众的力量与智慧。范进在吃了几次亏之后,终于想起来成立“工匠协会”,并且让“建章院”草拟章程,筹集部分资金。凡是对长乐军建设和便于工匠劳作的想法,都可以付诸实践,如果搞出了什么名堂,将会有重奖!
短短时间内,范进设想中的脚踏锯床已经做好并得到了应用,更有水力刨床、水力磨床等设备,在工匠们爆发的研发热情当中应运而生了。
这些各地来的工匠们本身出身低微,他们其实并没有过分看重在哪里劳作。匠户们缺少绝对的自由,只是在原来的地方惯了,有些感情,在刚来时大家并不是非常配合。但见到这里的匠户和军户并没有大明上下那般蝇营狗苟,甚至曾经眼里的丘八以及匠人在这仿佛有着特别尊崇的地位。
一来到这大港,就感觉比回了家还要亲近。登记造册之后,立即有人给分了一套木制房子,随后又是沐浴更衣,连原来的破烂袍子也都烧掉,给换了崭新的粗布衣服。虽然不是名贵料子,但咱工匠还在乎这个吗?胜在干净、舒适。
而且匠人都能够按时分得粮食,这在原来是不敢想象的。很多人来了之后,望着手中分下来的糙米,一个个眼泪盈眶,这样不仅自己,全家老小就都饿不死、冻不死了。这里,今后就是自己的家!
不久就又有人给分了什么“小组”,同一个地方来的工匠不能在一个组内。更有人过来念什么《民众守则》,要这些人牢记,如果记不住,那对不起了,皮鞭伺候。
亲眼见到领粮食不排队、在马路上不靠右走,随地小解这些行为出现时,那些被鞭笞的人的惨状,不管新来的还是旧有的,所有民众都规规矩矩,甚至有些战战兢兢。不过适应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里所谓的严苛,完全只是针对你不按照那个“守则”办事。
所以这些人不管工匠还是流民,便天天的围笼在那些往返于青岛各地的半大小子们身边,“聆听”他们讲述守则上的规定。而且这些半大小子们都是那个“启明星降世大将军”的义子,虽然也都是流民出身,但经常受启明星的照耀,各个彬彬有礼和蔼可亲,让众人都非常爱戴。
范进调整好工序后,便要求统管木匠的薛一桶吩咐好各个小组,以工匠为主,学徒为辅的模式,开展造船的流水线作业。而帮工当中如有心灵手巧,或者热爱钻研的,也可以升为学徒。
又责成“建章院”考虑如何激励普通民众的发明热情,并且建立“发明专有权利”的制度,凡是工匠做出的独一无二或者开创先河的成品或思路,都可以申请这个“发明专有权利”,一旦申请被工匠协会通过,不仅有不同程度的赏银,还可以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发明之物上,以此宣告工匠的高超技艺。
此举一出,刚开始并没有人来申请,显得并不受工匠待见。这让范进纳闷了很久,难道大家都是没有本事都是碌碌的庸手吗?当有工匠按照他的思路,造好了脚踏圆锯床时,范进便命工匠协会,发给那个叫做徐大国的工匠长乐军第一个“发明专有权利”奖状,同时随着奖状到手的,还有五两银子,以及一套刻了“胶东徐大国首制”烫金字样的脚踏锯床。
当如坠梦中的徐大国捧着银子傻笑时,工匠群体终于被点燃了。一个劳什子“发明专有权利”,竟然得了以往半年的工钱,这可大大出乎预料,不就是做了个小器件,哪值那许多银子?耿直的他甚至找到工匠协会,硬要退四两银子给那个叫范精的少年,这个器件,在他眼里顶多值一两。
结果见到有人拿银子吓得赶紧左看右看有没有“监督院”的人在侧的范精,不但没收他的银子,还对他说,将军说了,以后工匠做好了技术和设备,都可以申请这个“发明专有权利”,工匠协会会保证你们的权益,别人不可仿制你的手艺。就算是别人打造,也得付给你“专利费”,又给徐大国讲了老半天“建章院”理出来的法规,才算打发走有些幸福来的太快而迷迷糊糊的徐大国。
这徐大国的事迹立即在工匠群体引起了轰动,大家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长乐军的与众不同和说到做到,于是纷纷爆发出了最大的热情,投入到长乐军的生产建设当中。
范进也就借着这大举建设的热忱,一口气开了十条造船的流水线。刚开始造的是中型规模的渔船,这是范进目前最需要的,胜在结构简单,同时开十条线也能大大加快造船和培养船工的速度,何乐不为。
若说这段时间里让范进最犯愁的,那只能是各地的信息收集了。
这个时代没有网络,没有电报电话,范进虽然知道一个大势所趋,但是各地真如历史记载那样,开始了大旱和蝗灾吗?
范进对此一筹莫展,他现在所能勉强掌握的,便只有这胶州、莒州、青岛三地的信息。再往远,哪怕是近在咫尺的青州,范进都是无法探知。
最后范进把已经痊愈了的李二狗找来,与他商量对策。这李二狗机敏过人,而且曾经成功的摸到了自己的老巢,这小子定有谍报人员特质。
结果和范进想的差不多,两人一拍即合,到了范进如今控制了三个据点的地步,非常有必要组建属于自己的情报部门了。
范进摸着下巴想了想,不如直接把一些不能放在明面执行的事儿,也交给这些人来做。让他们具有收集情报、刺探敌情,必要时自行决断的职能,类似于特工的那种组织。只是范进对此了解甚少,只能先让李二狗在身手稍微好些、忠诚度绝对没问题的近卫队当中挑选人手,然后再依着他自己的能耐,将这个组织慢慢做大。至于组织的名称,范进思考再三,最后定为
——影卫。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