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三把火(6)
可厉害的柳令公也没能逃过天业初年的惨案——朝廷说他参与了平王叛乱,还充当了军师,这个说法当时很让人信服,因为柳令公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平王的亲姑父——柳家也遭遇了打击,而且比任何一家都要惨,被连根拔除。
当年风光无限,人称遮天蔽日的柳如今成了枯木烂枝,无人问津。
所以,孔繁梅说起柳绵绵的身世,清光觉得比许家两兄弟的经历还要传奇,还要使人不能够相信。
谁不知道柳家当年遭遇的打击最大,子子孙孙没有能够逃脱的,一个小小的柳绵绵能逃得过那暗无天日的日子吗?
清光也在心里给柳绵绵算了一算年纪,那时候她还小,而且还不一定有她呢……
假设一切都成立,那可太传奇了。
一个丞相的孙女逃过了家族的末日,流落到了烟花巷,还遇到了自己的哥哥邦光,而哥哥邦光也是当年侥幸逃脱一劫的世家子弟——许家与柳家可以说很有亲缘了,曾经几代通婚,关系也是不错的。
两人一见如故,哥哥邦光非她不娶,最后还顺利的在一起了……
巧,太巧,简直是上天故意安排好的。
等等。
难道说当年固执己见,宁愿被家人骂死,与家人断绝关系也要和柳绵绵在一起的哥哥当时就知道了柳绵绵的身世,所以才要冲破千难万险,也要和柳绵绵在一起?
联想孔先生说邦光对他们提起往事,说自己早就知道了……
也许就是从柳绵绵那里听来的!由此去向爹爹求证,爹爹见邦光知道了,也就不再隐瞒,说出全部真相。也就有了后来爹爹暗里支持哥哥与柳绵绵的事情……
难怪他们如胶似漆,情投意合,原来是很有共同语言啊——同样的身世,同样的遭遇,同病相怜。
清光为了不影响孔繁梅的讲话速度,没有将惊讶的表情做得太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淡淡的哦了一声,随后问道“怎么,她在京城遇到麻烦了?”
那也不是什么好事啊,肯定也有危险啊……
“不,夫人没有什么麻烦,夫人只是要去京城找她儿时的一个小妹妹——这么多年来,夫人一直在打听她的小妹妹的消息——现在终于得到了。”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多年以后还能得到妹妹的消息,真是老天保佑。”清光说了一句很土但人人都会说的祝福话。
“那并不是夫人的亲妹妹,柳家现在也只剩下夫人一个人了——当年夫人跟着外祖母在外烧香,勉强躲过了一劫——为了躲避追踪,东躲西藏,不幸被人骗入勾栏院——好在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变好了。夫人的那个小妹妹是从小一起玩得很好的妹妹,并不是亲妹妹,而且那个小妹妹……小姐您也应该知道一些……”
“我知道一些?我怎么会知道呢?清光嘴上这么说着,可心里还是疑惑,这些天来她听到的震撼的消息太多了,多一个不多。
但她还是很困惑……那柳绵绵小时候玩得很好的小妹妹,现在在京城,千里之遥,怎么跟她还有联系,她还能知道一些?知道什么?现在她只知道那个人是个女的。
“那夫人的小妹妹姓杨,她哥哥叫杨之仪。”孔繁梅适当的停下了提示。
说到这儿,就够了。
清光真是觉得够了——又有杨之仪的事!这便是阴魂不散了吧?
杨之仪,杨之仪的妹妹?
这么说来,这些事情还真是有联系,兜兜转转,还能够联系到一起去,好似散落各地的珍珠,用一根细丝就能串联起来,彼此还都有联系。
听到了这些消息,清光觉得以后再有什么消息,她都不会感到震惊了——她所有的震惊都在此刻用完了,以后除非是有什么天兵天将把燕国打败了之类的事情,才会引起她的震惊的情绪了。
这些人本应该在二十年前的劫难中死去,可他们惊人的活了下来,还很神奇的找到了一起,莫非是有什么心灵感应?
真的,一个不落,都找到了。
清光瞬间觉得杨之仪有点可怜,就他是个单蹦,没有找人。
连自己的亲妹妹都不去找。
不过,也有可能是他觉得自己聪明,可以单独行动,灭掉所有的仇家,所以不需要拉上别人——事情成功,他一个人享受所有的喜悦,事情败露,他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后果,连累不到别人——他纵使铁石心肠,也不会想要连累自己的亲人吧。
也有可能是他自己个性扭曲了了,别人不想和他一起扭曲罢了,他找不到人——清光想着玄石已经放下了,哥哥邦光也放下了,这就说明他们是一类人,与杨之仪大大不同,即使面对面在一起,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说不到一块去。
“我倒是知道杨之仪……他的妹妹怎么会在京城呢?”清光问起了正经事。
孔繁梅道“她是去京城报仇的。”
这两个字怎么又跑出来了?
“报仇?找谁?”在京城的话,只有找……最大的,也是最关键的……
“官家。”
自从燕国打败楚国以后,燕国人也学着楚国人的样子,管天子叫官家,有时候也叫天家、圣人。
孔繁梅忧心忡忡道“杨之仪的妹妹杨之星现在已经到了东宫,成为了太子殿下的侍妾,夫人说这很危险,她们之间曾经通过书信,杨之星说要报仇,两人还曾短暂见过一面,那时候两人心中都充满了仇恨,杨之星说要毒死官家,如果没有机会,就毒死太子殿下,搅乱整个朝廷,让官家也承受丧子之痛。”
害死太子殿下?
杨之星……姓杨……
“大事不好了!”清光控制不住叫了起来,吓得前面的弟弟往前跑了几步,还以为后面来了猛兽。
这可真是遭了!
杨之星做成功了的话,就能够契合前世的太子殿下之死了!
前世,太子殿下李佑就是某日暴毙于东宫,太子之死,使得朝局动荡了整整两年,也让本就老态龙钟的皇帝陛下雪上加霜,从此缠绵于病榻,也就给了某些外人以机会,顿时朝野纷争四起,人心惶惶。
。
当年风光无限,人称遮天蔽日的柳如今成了枯木烂枝,无人问津。
所以,孔繁梅说起柳绵绵的身世,清光觉得比许家两兄弟的经历还要传奇,还要使人不能够相信。
谁不知道柳家当年遭遇的打击最大,子子孙孙没有能够逃脱的,一个小小的柳绵绵能逃得过那暗无天日的日子吗?
清光也在心里给柳绵绵算了一算年纪,那时候她还小,而且还不一定有她呢……
假设一切都成立,那可太传奇了。
一个丞相的孙女逃过了家族的末日,流落到了烟花巷,还遇到了自己的哥哥邦光,而哥哥邦光也是当年侥幸逃脱一劫的世家子弟——许家与柳家可以说很有亲缘了,曾经几代通婚,关系也是不错的。
两人一见如故,哥哥邦光非她不娶,最后还顺利的在一起了……
巧,太巧,简直是上天故意安排好的。
等等。
难道说当年固执己见,宁愿被家人骂死,与家人断绝关系也要和柳绵绵在一起的哥哥当时就知道了柳绵绵的身世,所以才要冲破千难万险,也要和柳绵绵在一起?
联想孔先生说邦光对他们提起往事,说自己早就知道了……
也许就是从柳绵绵那里听来的!由此去向爹爹求证,爹爹见邦光知道了,也就不再隐瞒,说出全部真相。也就有了后来爹爹暗里支持哥哥与柳绵绵的事情……
难怪他们如胶似漆,情投意合,原来是很有共同语言啊——同样的身世,同样的遭遇,同病相怜。
清光为了不影响孔繁梅的讲话速度,没有将惊讶的表情做得太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淡淡的哦了一声,随后问道“怎么,她在京城遇到麻烦了?”
那也不是什么好事啊,肯定也有危险啊……
“不,夫人没有什么麻烦,夫人只是要去京城找她儿时的一个小妹妹——这么多年来,夫人一直在打听她的小妹妹的消息——现在终于得到了。”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多年以后还能得到妹妹的消息,真是老天保佑。”清光说了一句很土但人人都会说的祝福话。
“那并不是夫人的亲妹妹,柳家现在也只剩下夫人一个人了——当年夫人跟着外祖母在外烧香,勉强躲过了一劫——为了躲避追踪,东躲西藏,不幸被人骗入勾栏院——好在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变好了。夫人的那个小妹妹是从小一起玩得很好的妹妹,并不是亲妹妹,而且那个小妹妹……小姐您也应该知道一些……”
“我知道一些?我怎么会知道呢?清光嘴上这么说着,可心里还是疑惑,这些天来她听到的震撼的消息太多了,多一个不多。
但她还是很困惑……那柳绵绵小时候玩得很好的小妹妹,现在在京城,千里之遥,怎么跟她还有联系,她还能知道一些?知道什么?现在她只知道那个人是个女的。
“那夫人的小妹妹姓杨,她哥哥叫杨之仪。”孔繁梅适当的停下了提示。
说到这儿,就够了。
清光真是觉得够了——又有杨之仪的事!这便是阴魂不散了吧?
杨之仪,杨之仪的妹妹?
这么说来,这些事情还真是有联系,兜兜转转,还能够联系到一起去,好似散落各地的珍珠,用一根细丝就能串联起来,彼此还都有联系。
听到了这些消息,清光觉得以后再有什么消息,她都不会感到震惊了——她所有的震惊都在此刻用完了,以后除非是有什么天兵天将把燕国打败了之类的事情,才会引起她的震惊的情绪了。
这些人本应该在二十年前的劫难中死去,可他们惊人的活了下来,还很神奇的找到了一起,莫非是有什么心灵感应?
真的,一个不落,都找到了。
清光瞬间觉得杨之仪有点可怜,就他是个单蹦,没有找人。
连自己的亲妹妹都不去找。
不过,也有可能是他觉得自己聪明,可以单独行动,灭掉所有的仇家,所以不需要拉上别人——事情成功,他一个人享受所有的喜悦,事情败露,他一个人承担所有的后果,连累不到别人——他纵使铁石心肠,也不会想要连累自己的亲人吧。
也有可能是他自己个性扭曲了了,别人不想和他一起扭曲罢了,他找不到人——清光想着玄石已经放下了,哥哥邦光也放下了,这就说明他们是一类人,与杨之仪大大不同,即使面对面在一起,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说不到一块去。
“我倒是知道杨之仪……他的妹妹怎么会在京城呢?”清光问起了正经事。
孔繁梅道“她是去京城报仇的。”
这两个字怎么又跑出来了?
“报仇?找谁?”在京城的话,只有找……最大的,也是最关键的……
“官家。”
自从燕国打败楚国以后,燕国人也学着楚国人的样子,管天子叫官家,有时候也叫天家、圣人。
孔繁梅忧心忡忡道“杨之仪的妹妹杨之星现在已经到了东宫,成为了太子殿下的侍妾,夫人说这很危险,她们之间曾经通过书信,杨之星说要报仇,两人还曾短暂见过一面,那时候两人心中都充满了仇恨,杨之星说要毒死官家,如果没有机会,就毒死太子殿下,搅乱整个朝廷,让官家也承受丧子之痛。”
害死太子殿下?
杨之星……姓杨……
“大事不好了!”清光控制不住叫了起来,吓得前面的弟弟往前跑了几步,还以为后面来了猛兽。
这可真是遭了!
杨之星做成功了的话,就能够契合前世的太子殿下之死了!
前世,太子殿下李佑就是某日暴毙于东宫,太子之死,使得朝局动荡了整整两年,也让本就老态龙钟的皇帝陛下雪上加霜,从此缠绵于病榻,也就给了某些外人以机会,顿时朝野纷争四起,人心惶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