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知识提取 知行合一
在黎紫絮的再三强调之下,重头戏终于登场了,黎紫絮侃侃而谈的对大家说说:“要想做到知识的提取,就要做到知行合一,那这个时候思考的能力就尤为重要了。那么,我们如何提高思考的能力呢?接下来我们将要去系统的去讲一下。大家先不要着急,我们先谈谈什么是学习,在我看来,所谓学习,就是把原本不相关的东西连接在一起的过程。所以,学习的过程,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是将虚拟的知识存入到大脑里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理解一个事物的过程,并不是凭空冒出来一个概念,而是找到已有的相关概念,并将它们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新概念。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建立新连接的过程。可以连接已有的概念,也可以连接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某个信息。我们经常说某个人口才好,能把一个复杂的概念讲明白,那一定是因为这个人用了一个你熟悉的概念作为起点,帮助你连接到这个新概念上,这样你就能一下子听明白了。”
这个时候同学们就恍然大悟了,为什么自己在学校有的时候怎么听也听不明白的知识点,到紫絮老师老师嘴里一说就懂,一听就明白了。本来还以为是自己脑子灵光了,其实原来是紫絮老师“口才好”。
紫絮老师有对大家说到:“你们觉得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学习知识是为了更高效的去解决问题。这样目标变成了解决问题,学习变成了过程,知识变成了解决问题的要素。那么,只要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依然需要面对问题,学习就不会停止!只要问题需要被解决,你为此学到的知识,就一定会被使用!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句话竟然还被当成了金玉良言,这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嘛!不带着问题去学习才是动机不纯呢!”
同学们,听到这里,好像抓到了什么本质的问题,原来很多同学其实都把学习当做目的本身。所以大家尝尝就会出现学而不用的心理。
接着紫絮老师又讲到:“我们要知道,知识并不是直接的去帮你解决问题,而是提高了你解决问题的思考质量。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提高思考质量,思考质量的提高,就是为了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这样逻辑就理顺了。所以学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思考质量。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好好想想,思考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他其实是在记忆中提取的一个过程。”
同学们想了想,确实是这么一会事。紫絮老师见没有同学发问,又继续讲到:“思考具体经历了哪些步骤呢?第一,连接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首先会根据问题,在自己的知识库中搜索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是概念,方法论,或者别人的经验,或者自己的所见所闻的信息,也可以是其他行业的知识。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中会冒出很多与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如果能连接到的背景信息很少,我们就无法有效的思考,甚至都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而你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可用于思考的要素就越多,最终给出的方案也会越全面。当别人还在理解问题的时候,你可能已经连接到一个方法论,并开始侃侃而谈了。第二,梳理这些知识:我们想到的这些背景知识可能会很零碎,我们需要结合问题,把他们重新排列组合一下,梳理成一条完整的信息,形成最终的结论。这个梳理的过程包括筛选、整理、重组、缩放等等。不管怎么样,这个结论都是基于我们掌握的背景知识,重新组合起来的新应用,而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空中楼阁。”
这个时候大家才意识到之前羡慕紫絮老师总是能侃侃而谈,但也只是羡慕,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时候大家知道,只要自己的方式得当,其实都可以对自己属于的领域侃侃而谈。
紫絮老师老师接着说到:“人类的思考方式看似无法琢磨,其实就是两步,一个是连接背景知识,一个是梳理背景知识。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思考的能力呢?当我们知道了大脑是如何思考问题的,要是提高思考能力就有了方向。第一,增加背景知识量:思考的基础是背景知识拥有量。看似我们是在思考问题,其实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回忆。当你的大脑里没什么可连接的时候,大脑就会呈现出一片空白;你甚至连问题都看不懂,更谈不上思考了。就像我让你用积木拼出一个房子,可是你手上连一块积木都没有,你当然什么也搭不出来。而如果你掌握的背景知识量太少,你的思考就会比较片面,以偏概全;或者所有问题,都连接到一个方法论,比如用供需理论解释一切,这就像拿着一把锤子,眼里都是钉子。所以提高思考能力的第一步,并不是把脑子变聪明,而是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这并不是为了让你显得更有学问,而是帮助你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有足够的背景知识量可供你连接,让你拥有思考的基石。第二,提高连接强度:连接强度,就是指熟悉程度,就像我让你用积木搭出一个房子,你能瞬间想到需要用到哪些积木,而不需要在一大堆积木里,一个个比对,一次次尝试。为什么有些专家,当你的问题刚抛出,他的答案也几乎可以马上脱口而出?是他拥有一颗超级大脑吗?还是思考速度能快出天际?其实并不是。而是你的问题所需要用到的这些背景知识,对他来说已经成为条件反射级别的连接程度。他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根据你的问题,把瞬间出现在脑海中的解决方案说出来而已,根本用不到思考。你无法那么迅速的找到相关的背景知识,当然也可以在自己的笔记本里查阅,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但是那样效率太低,你资料还没收集齐全,对方已经开始执行方案了。那我们该如何提高背景知识的连接程度呢?第一步,建立初次连接:学习的过程是连接,而不是记忆。所以你每次学习了一个新概念、新方法,并不是把他背出来,或者存入收藏夹,而是让它和你的旧知识发生连接,用旧的知识来理解这个新概念,让这个新概念从你的原有知识里长出来。第二步,重复再重复,成为条件反射级的链接:当我们经常用到某个知识,就会切实改变大脑中神经细胞彼此的连接强度,当强度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呈现出条件反射级的连接。比如运动员,刻意训练某个动作,强化到一定程度,做动作就不需要再经过大脑。比如说开车,向右转弯,要先打右转向灯,同时松离合,换挡,方向盘往右打,踩油门…如果你还在这样心里默念,那么你还在考驾照,如果你是个老司机,这个过程是不需要思考的。第三步,增强知识的结构性:结构化的知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联想到某个背景知识的时候,不是一个个想到的,而是一整片一整片,可以一次性拿到一串背景知识,甚至是一整套完整的方案,大大提高了你的思考效率。第四步:提高对背景知识的梳理能力。第一种方式:随意搭配。是拿着这些积木,随意排列组合,没有什么规则,根据自己的喜好,想怎么搭就怎么搭。就像你面对问题,冒出了很多背景知识,你把他们随意的组合,就能产生一些不错的想法和建议。这种方式往往可以用于创新,就是尝试把原本并不相关的几样东西,结合在一起,看看能不能组合出新的样貌,探索一些新的可能性,结果常常会出人意料。第二种方式,按套路搭配:就是你搭建的目标,是有一定规则和秩序的,比如你想搭一个房子,想搭一辆小汽车,在说明书上是有说明的,用哪几种积木,分别用多少,步骤是如何的,都写的很清楚,你按规定的步骤,一步步组合相关的积木,最终就能出现想要的房子、车子等。”
紫絮老师一口气说了很多的概念,这个黎紫絮注意到大家已经有些累了,于是就做了这次讲课的结束陈词:“所以,你们看,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这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你原来只是找不到提高的路径而已。当你遇到问题没思路,大脑一片空白,不是因为你笨,只是因为你平时太懒了,没有足够的知识存量;学了许多知识却没有用,并不是因为知识对你没帮助,而是因为你只顾着记忆忘记连接了,没有连接学习就不曾发生,没有连接思考也就不曾开始。当你有了足够的背景知识量,你与他们之间也能拥有了条件反射级的连接强度,那么在思考具体问题的时候,你已经比别人快出了一大截,别人还没理解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梳理答案了。那么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思考说明书可以帮你提高效率呢?这个以后我们再慢慢讲。好,下课!”
伴随着紫絮老师说出了下课,同学们虽然意犹未尽,不过也松了一口气,对于未知的领域探索,纵使兴趣盎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这个时候同学们就恍然大悟了,为什么自己在学校有的时候怎么听也听不明白的知识点,到紫絮老师老师嘴里一说就懂,一听就明白了。本来还以为是自己脑子灵光了,其实原来是紫絮老师“口才好”。
紫絮老师有对大家说到:“你们觉得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学习知识是为了更高效的去解决问题。这样目标变成了解决问题,学习变成了过程,知识变成了解决问题的要素。那么,只要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依然需要面对问题,学习就不会停止!只要问题需要被解决,你为此学到的知识,就一定会被使用!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句话竟然还被当成了金玉良言,这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嘛!不带着问题去学习才是动机不纯呢!”
同学们,听到这里,好像抓到了什么本质的问题,原来很多同学其实都把学习当做目的本身。所以大家尝尝就会出现学而不用的心理。
接着紫絮老师又讲到:“我们要知道,知识并不是直接的去帮你解决问题,而是提高了你解决问题的思考质量。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提高思考质量,思考质量的提高,就是为了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这样逻辑就理顺了。所以学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思考质量。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好好想想,思考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他其实是在记忆中提取的一个过程。”
同学们想了想,确实是这么一会事。紫絮老师见没有同学发问,又继续讲到:“思考具体经历了哪些步骤呢?第一,连接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首先会根据问题,在自己的知识库中搜索相关的背景知识,可以是概念,方法论,或者别人的经验,或者自己的所见所闻的信息,也可以是其他行业的知识。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中会冒出很多与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如果能连接到的背景信息很少,我们就无法有效的思考,甚至都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而你掌握的背景知识越多,可用于思考的要素就越多,最终给出的方案也会越全面。当别人还在理解问题的时候,你可能已经连接到一个方法论,并开始侃侃而谈了。第二,梳理这些知识:我们想到的这些背景知识可能会很零碎,我们需要结合问题,把他们重新排列组合一下,梳理成一条完整的信息,形成最终的结论。这个梳理的过程包括筛选、整理、重组、缩放等等。不管怎么样,这个结论都是基于我们掌握的背景知识,重新组合起来的新应用,而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空中楼阁。”
这个时候大家才意识到之前羡慕紫絮老师总是能侃侃而谈,但也只是羡慕,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这个时候大家知道,只要自己的方式得当,其实都可以对自己属于的领域侃侃而谈。
紫絮老师老师接着说到:“人类的思考方式看似无法琢磨,其实就是两步,一个是连接背景知识,一个是梳理背景知识。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思考的能力呢?当我们知道了大脑是如何思考问题的,要是提高思考能力就有了方向。第一,增加背景知识量:思考的基础是背景知识拥有量。看似我们是在思考问题,其实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回忆。当你的大脑里没什么可连接的时候,大脑就会呈现出一片空白;你甚至连问题都看不懂,更谈不上思考了。就像我让你用积木拼出一个房子,可是你手上连一块积木都没有,你当然什么也搭不出来。而如果你掌握的背景知识量太少,你的思考就会比较片面,以偏概全;或者所有问题,都连接到一个方法论,比如用供需理论解释一切,这就像拿着一把锤子,眼里都是钉子。所以提高思考能力的第一步,并不是把脑子变聪明,而是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这并不是为了让你显得更有学问,而是帮助你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有足够的背景知识量可供你连接,让你拥有思考的基石。第二,提高连接强度:连接强度,就是指熟悉程度,就像我让你用积木搭出一个房子,你能瞬间想到需要用到哪些积木,而不需要在一大堆积木里,一个个比对,一次次尝试。为什么有些专家,当你的问题刚抛出,他的答案也几乎可以马上脱口而出?是他拥有一颗超级大脑吗?还是思考速度能快出天际?其实并不是。而是你的问题所需要用到的这些背景知识,对他来说已经成为条件反射级别的连接程度。他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根据你的问题,把瞬间出现在脑海中的解决方案说出来而已,根本用不到思考。你无法那么迅速的找到相关的背景知识,当然也可以在自己的笔记本里查阅,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但是那样效率太低,你资料还没收集齐全,对方已经开始执行方案了。那我们该如何提高背景知识的连接程度呢?第一步,建立初次连接:学习的过程是连接,而不是记忆。所以你每次学习了一个新概念、新方法,并不是把他背出来,或者存入收藏夹,而是让它和你的旧知识发生连接,用旧的知识来理解这个新概念,让这个新概念从你的原有知识里长出来。第二步,重复再重复,成为条件反射级的链接:当我们经常用到某个知识,就会切实改变大脑中神经细胞彼此的连接强度,当强度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呈现出条件反射级的连接。比如运动员,刻意训练某个动作,强化到一定程度,做动作就不需要再经过大脑。比如说开车,向右转弯,要先打右转向灯,同时松离合,换挡,方向盘往右打,踩油门…如果你还在这样心里默念,那么你还在考驾照,如果你是个老司机,这个过程是不需要思考的。第三步,增强知识的结构性:结构化的知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联想到某个背景知识的时候,不是一个个想到的,而是一整片一整片,可以一次性拿到一串背景知识,甚至是一整套完整的方案,大大提高了你的思考效率。第四步:提高对背景知识的梳理能力。第一种方式:随意搭配。是拿着这些积木,随意排列组合,没有什么规则,根据自己的喜好,想怎么搭就怎么搭。就像你面对问题,冒出了很多背景知识,你把他们随意的组合,就能产生一些不错的想法和建议。这种方式往往可以用于创新,就是尝试把原本并不相关的几样东西,结合在一起,看看能不能组合出新的样貌,探索一些新的可能性,结果常常会出人意料。第二种方式,按套路搭配:就是你搭建的目标,是有一定规则和秩序的,比如你想搭一个房子,想搭一辆小汽车,在说明书上是有说明的,用哪几种积木,分别用多少,步骤是如何的,都写的很清楚,你按规定的步骤,一步步组合相关的积木,最终就能出现想要的房子、车子等。”
紫絮老师一口气说了很多的概念,这个黎紫絮注意到大家已经有些累了,于是就做了这次讲课的结束陈词:“所以,你们看,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这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你原来只是找不到提高的路径而已。当你遇到问题没思路,大脑一片空白,不是因为你笨,只是因为你平时太懒了,没有足够的知识存量;学了许多知识却没有用,并不是因为知识对你没帮助,而是因为你只顾着记忆忘记连接了,没有连接学习就不曾发生,没有连接思考也就不曾开始。当你有了足够的背景知识量,你与他们之间也能拥有了条件反射级的连接强度,那么在思考具体问题的时候,你已经比别人快出了一大截,别人还没理解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梳理答案了。那么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思考说明书可以帮你提高效率呢?这个以后我们再慢慢讲。好,下课!”
伴随着紫絮老师说出了下课,同学们虽然意犹未尽,不过也松了一口气,对于未知的领域探索,纵使兴趣盎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