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都去吧
不报复他们自己已经算是大度了,原谅他们?呵呵,对不起,她可没有那么大的肚量!
“大姐,我们知道了!”薛春雨、薛春文和薛俊梅异口同声的说道,神色全都很认真。
薛春山知道自己容易心软,妹妹这话其实是说给他听的。
想到可怜的弟妹们和妻子儿子,他的脸上闪过一丝坚毅,冷声道“妹妹放心,大哥不会烂好心,就算以后他们求咱们,我也不会可怜他们的!”
薛一梅见大家的情绪上来了,就欣慰的点点头“好啦,咱们只要有这个心就行了,现在还是说布偶的事吧。”说完,扭头看着王兰花问道”咋样儿,嫂子,这样的布偶你能做吧?”
王兰花也愿意换个话题,就势拿过炕上一个小布偶仔细的看了看,肯定的点点头“没问题,这样的布偶不仅我能做,咱村里还能找出不少手工活不错的人来,一天不说两个,一个是肯定能做好的。”
薛一梅听了,松了口气,眼神从家里人身上的衣服上一闪而过,看着薛春山和王兰花说“大哥大嫂,时辰不早了,大家都快歇着吧,明天我打算去镇里一趟,让三弟他们在家看家,二弟和你们跟着我和傅松去一趟吧。”
从见到薛家人身上破烂单薄的穿着,她就打定了主意给娘家人买身棉衣春衫,买两双夹鞋,再买些被褥和粮食。
虽然自己带了一部分布匹过来,但薛家人这么多人哪里够用啊?
如果钱财允许,她还想再给弟弟们买些书籍和笔墨纸砚,既然打算让他们去念书,该置办的都得置办起来。
至于袜子、手套和帽子之类的就买些布头做,不再花钱买了。
之所以让这么多人跟着,是怕雇不到车,人少了拿不回来。
再说,她也想将装票兑换成碎银和铜钱,花着方便。
薛春山疑惑的问“大妹去看铺子我们跟着看看去也行,不用都去吧?家里留个大人吧,要不我留下?”
除了二弟总跟着他进城卖柴之外,其他弟妹们很少出门,镇里更是没去过,他留下看家是想将进城的机会留给弟妹们。
王兰花也有些奇怪,不过想到家里只有一根针了,棉线也没有了。
现在手里有了五十两银子,虽然不能乱花,但该有的东西必须有,不然以后缝缝补补的都不成,就爽利的说“好,我们跟着你去!那咱们赶紧睡觉,明天早起咱们早去早回!”
“进城吗?哈哈,太好了,用不用我背着一捆柴火卖了?”薛春雨兴奋地从炕上一跃而起,一个箭步就冲下了炕,趿拉上地上的破棉鞋,在屋地上高兴的转了一圈,嘴都快咧耳朵上去了,那高兴劲儿让屋内剩下的人看着格外刺眼!
他是真高兴!
往常也经常进城,都是挑着柴火去卖柴,卖笔墨纸砚的铺子从来没去过。
现在既然大姐打算让他和三弟去读书,他就想去镇里的书铺子去看看,不买看看也是好的!
薛春文见了,委屈的看着薛一梅,抗议道“大姐!我也要去!家里有二姐呢,我不在家也没事儿!”
每次卖柴大哥大嫂都不让他去,说他还小,等大些再让他去。
可明天去镇里空着手不用卖柴,十几里地也不远,为啥不让他去?为啥二哥总能去?这不公平!
这一说,薛俊梅和薛柳也嚷嚷着要去,这么一嚷嚷,丫丫和傅欢被惊醒了,迷迷糊糊的也不忘紧紧地抓着薛一梅,不管不顾的糯糯的嘟囔着“丫丫要去!(欢欢要去!)”
薛柳见爹娘又将自己丢下,紧抿着小嘴也不说话,但却用那双黑亮清澈的大眼睛,控诉地看着大家!那小模样,看着就招人疼!
薛俊梅哀求的看着薛一梅,讨好的笑道“姐,我一路上看着丫丫、欢欢和柳儿,不会给你们拖后腿的!”
薛一梅心里一软,知道家里除了那些粮食和鱼肉,还真没有让人惦记的,再说,不还有锁吗?那就都去吧!
因此,她看着薛春山说“大哥,反正也就是去布庄买些东西,等回来不行就雇辆车,就让大家一块去吧!”
傅松看不得闺女和小妹子受委屈,也帮腔说“都去吧,不行回来就雇辆车。”
薛春山现在是薛一梅和傅松说啥就是啥,见她俩说的有道理,就答应了。
于是,大家很快就回屋歇息去了。
因为薛家大房人口多,当初搬家时,薛春山就在东厢房的两个屋子各搭了两个火炕,虽然费些柴火,但总算能住下。
傅松被安排在南屋东炕上,和薛春雨、薛春文和薛柳在一个炕上。
薛一梅带着丫丫和傅欢和薛俊梅睡在南屋西炕上,中间用一根破旧的布帘隔开,也算是两个独立的空间。
因为薛家被褥少,薛一梅来时就带来了被褥,她和傅松的被子,还有两套旧被褥都带来了。
因为都是热乎乎的火炕,傅松和薛一梅仍然盖她们自己的被子,丫丫和傅欢盖那两套旧被褥。
旧被褥都是新拆洗的,里面的旧被套用棍子敲打了变得很蓬松,还絮上了两层新棉花,等于用新棉花见旧被套包裹上了,现在很厚实了,肯定不会太冷。
大家很快都安顿好,也很疲惫,相继都睡下了。
一夜无话。
翌日一早,大家都早早起了床。
孩子们唯恐不带着他们,谁也没赖床,都乖乖的起来穿好了衣服,洗漱了一番,头发也用布条绑好,每个人都神采奕奕的,格外的精神。
早饭王兰花、薛俊梅做的是杂面疙瘩汤,里面搁了些昨晚耗得油梭子,香喷喷的,大家吃的津津有味的,直呼好吃!
临出门时,王兰花看着薛一梅欲言又止,似是有话想说不好说的样子。
“嫂子,有话想说?”薛一梅奇怪的问。
“那个,他大姑,我想,给菊花嫂送些油梭子去,你看,行吗?”王兰花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他们家也是很可怜,孤儿寡母的太不容易了!”
“那就送去吧!”
。
“大姐,我们知道了!”薛春雨、薛春文和薛俊梅异口同声的说道,神色全都很认真。
薛春山知道自己容易心软,妹妹这话其实是说给他听的。
想到可怜的弟妹们和妻子儿子,他的脸上闪过一丝坚毅,冷声道“妹妹放心,大哥不会烂好心,就算以后他们求咱们,我也不会可怜他们的!”
薛一梅见大家的情绪上来了,就欣慰的点点头“好啦,咱们只要有这个心就行了,现在还是说布偶的事吧。”说完,扭头看着王兰花问道”咋样儿,嫂子,这样的布偶你能做吧?”
王兰花也愿意换个话题,就势拿过炕上一个小布偶仔细的看了看,肯定的点点头“没问题,这样的布偶不仅我能做,咱村里还能找出不少手工活不错的人来,一天不说两个,一个是肯定能做好的。”
薛一梅听了,松了口气,眼神从家里人身上的衣服上一闪而过,看着薛春山和王兰花说“大哥大嫂,时辰不早了,大家都快歇着吧,明天我打算去镇里一趟,让三弟他们在家看家,二弟和你们跟着我和傅松去一趟吧。”
从见到薛家人身上破烂单薄的穿着,她就打定了主意给娘家人买身棉衣春衫,买两双夹鞋,再买些被褥和粮食。
虽然自己带了一部分布匹过来,但薛家人这么多人哪里够用啊?
如果钱财允许,她还想再给弟弟们买些书籍和笔墨纸砚,既然打算让他们去念书,该置办的都得置办起来。
至于袜子、手套和帽子之类的就买些布头做,不再花钱买了。
之所以让这么多人跟着,是怕雇不到车,人少了拿不回来。
再说,她也想将装票兑换成碎银和铜钱,花着方便。
薛春山疑惑的问“大妹去看铺子我们跟着看看去也行,不用都去吧?家里留个大人吧,要不我留下?”
除了二弟总跟着他进城卖柴之外,其他弟妹们很少出门,镇里更是没去过,他留下看家是想将进城的机会留给弟妹们。
王兰花也有些奇怪,不过想到家里只有一根针了,棉线也没有了。
现在手里有了五十两银子,虽然不能乱花,但该有的东西必须有,不然以后缝缝补补的都不成,就爽利的说“好,我们跟着你去!那咱们赶紧睡觉,明天早起咱们早去早回!”
“进城吗?哈哈,太好了,用不用我背着一捆柴火卖了?”薛春雨兴奋地从炕上一跃而起,一个箭步就冲下了炕,趿拉上地上的破棉鞋,在屋地上高兴的转了一圈,嘴都快咧耳朵上去了,那高兴劲儿让屋内剩下的人看着格外刺眼!
他是真高兴!
往常也经常进城,都是挑着柴火去卖柴,卖笔墨纸砚的铺子从来没去过。
现在既然大姐打算让他和三弟去读书,他就想去镇里的书铺子去看看,不买看看也是好的!
薛春文见了,委屈的看着薛一梅,抗议道“大姐!我也要去!家里有二姐呢,我不在家也没事儿!”
每次卖柴大哥大嫂都不让他去,说他还小,等大些再让他去。
可明天去镇里空着手不用卖柴,十几里地也不远,为啥不让他去?为啥二哥总能去?这不公平!
这一说,薛俊梅和薛柳也嚷嚷着要去,这么一嚷嚷,丫丫和傅欢被惊醒了,迷迷糊糊的也不忘紧紧地抓着薛一梅,不管不顾的糯糯的嘟囔着“丫丫要去!(欢欢要去!)”
薛柳见爹娘又将自己丢下,紧抿着小嘴也不说话,但却用那双黑亮清澈的大眼睛,控诉地看着大家!那小模样,看着就招人疼!
薛俊梅哀求的看着薛一梅,讨好的笑道“姐,我一路上看着丫丫、欢欢和柳儿,不会给你们拖后腿的!”
薛一梅心里一软,知道家里除了那些粮食和鱼肉,还真没有让人惦记的,再说,不还有锁吗?那就都去吧!
因此,她看着薛春山说“大哥,反正也就是去布庄买些东西,等回来不行就雇辆车,就让大家一块去吧!”
傅松看不得闺女和小妹子受委屈,也帮腔说“都去吧,不行回来就雇辆车。”
薛春山现在是薛一梅和傅松说啥就是啥,见她俩说的有道理,就答应了。
于是,大家很快就回屋歇息去了。
因为薛家大房人口多,当初搬家时,薛春山就在东厢房的两个屋子各搭了两个火炕,虽然费些柴火,但总算能住下。
傅松被安排在南屋东炕上,和薛春雨、薛春文和薛柳在一个炕上。
薛一梅带着丫丫和傅欢和薛俊梅睡在南屋西炕上,中间用一根破旧的布帘隔开,也算是两个独立的空间。
因为薛家被褥少,薛一梅来时就带来了被褥,她和傅松的被子,还有两套旧被褥都带来了。
因为都是热乎乎的火炕,傅松和薛一梅仍然盖她们自己的被子,丫丫和傅欢盖那两套旧被褥。
旧被褥都是新拆洗的,里面的旧被套用棍子敲打了变得很蓬松,还絮上了两层新棉花,等于用新棉花见旧被套包裹上了,现在很厚实了,肯定不会太冷。
大家很快都安顿好,也很疲惫,相继都睡下了。
一夜无话。
翌日一早,大家都早早起了床。
孩子们唯恐不带着他们,谁也没赖床,都乖乖的起来穿好了衣服,洗漱了一番,头发也用布条绑好,每个人都神采奕奕的,格外的精神。
早饭王兰花、薛俊梅做的是杂面疙瘩汤,里面搁了些昨晚耗得油梭子,香喷喷的,大家吃的津津有味的,直呼好吃!
临出门时,王兰花看着薛一梅欲言又止,似是有话想说不好说的样子。
“嫂子,有话想说?”薛一梅奇怪的问。
“那个,他大姑,我想,给菊花嫂送些油梭子去,你看,行吗?”王兰花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他们家也是很可怜,孤儿寡母的太不容易了!”
“那就送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