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战争不该是这个亚子
杨鹏和范陶点头后,坚守的提议很快通过,整个光明顶老巢也开启了全民动员的模式。
那些生活在光明顶的普通人本就是光明教的附庸,动员起来并不麻烦,而且因为人少,一道命令下去即可。
只是这些普通人既要负责平日里的劳作又要抽出时间进行军事整训,变得更加劳累……
然而,明军进攻的到来比光明顶高层预想中还要快!
正如光明顶所料那般,现在的明国无法打长时间的消耗战!
这当然不是因为所谓的江湖武林的讨伐,而是因为北部防线的消耗,东面燕国和南面唐国的威胁。
以及李察急于开启帝国时代面板新兵种的迫切需求!
统一西北地区帝国时代面板会开启新的占领区界面,当然也会出现新的兵种和军团。
然而在帝国时代面板统计中,明国占据的西北地区并不完全,有的地方超出了,有的地方则少了,主要的缺口是一个在唐国手里掌控的一座大城。
由于那座大城地处明唐两国交界处,是那片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被唐国驻扎了重兵。
唐国虽然跟明国达成了表面上的和平协议,但双方都知道和平协议就是用来撕毁的,东亚地区早晚会重新归一。
所以唐国在边境线驻扎了重兵用来防备明军入侵。
当然,在燕唐边境线处同样有重兵驻守。
两个边境线就差不多耗尽了唐国的剩余力量,导致唐国根本无力去收复南方互相吞并的小节度使军阀。
如今在中原,西北,燕云和东北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态势,军事实力强大的燕国和明国明明有着扩张的力量,却被北方南下的百万绿皮大军拖住了脚步,绿皮兽人仿佛怎么也杀不光一般,让明国和燕国每天都需要付出鲜血的代价!
如此一来,国力倒退不知多少步,实力最虚的唐国反倒是和燕国明国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对比。
至于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的节度使军阀混战,都是自己打自己的,根本干涉不到三国。
跟东南沿海接壤的燕国和唐国无力出兵,有系统外挂的李察则根本不接壤……
然而,这些都是表象,毕竟外人不知道李察的外挂有多么牛比,明国看似无力扩张,还开了更大的盘子,实际上明国是三国中扩张动力最强的势力。
原因很简单,军事上不必多说,系统兵和亡灵军团充当主力谁能挡住?
政治上高举均田免债大旗的明国成为了地主乡绅阶级的敌人,却获得了广大平民和农民的支持。
可以说,明军每打下一片土地,只需要完成均田免赋的操作,统治根基就有了!
虽然这么做会推翻原本的社会机构,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损失过后却能给明军带来一个稳定的后方。
只要那些农民不想自己的土地被收回去,就要支持明军!
无论是从军还是纳税的支持,对李察都是有利无害。
这也是李察宁愿花费力气清洗地主武装叛乱和江湖门派叛乱,也要坚持均田免债的原因。
不过李察这么做也有一个弊端,地主乡绅阶级被大面积清洗,整个社会运转架构被打破,商业经济互动差不多就消失了……
毕竟这个社会有能力做买卖的都是地主乡绅阶级,普通人和农民都是可以自给自足,同时也没有闲钱,怎么可能去做买卖?
如此一来,明国控制的土地就会缺乏繁茂的经济商贸行为,意味着会少掉商税这一大块财源。
商税的范畴是很大的,店铺门面,货物运输等等都会变得萧条。
因此,均田免赋虽然能让农民吃饱饭不至于饿死人,但却让国家财政大大降低。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李察只有不断对外入侵,每当打下一片新土地时,就会有一大群地主乡绅阶级的财富被明军和农民一起吞并。
农民获得土地,明军获得浮财等其他财产。
这其实跟李察前世历史上的李自成差不多,只不过李自成是均田免赋,连农业税这个封建时代税收大头都不要了,光靠吃大户是不长远的。
而明军的则是均田免债,这里的债指的是地主乡绅压迫剥削平民的高利贷,免去了能收获人心的同时,明国还不用掏一分钱,真正意义的慷他人之慨!
均田后,由于土地少了中间地主乡绅阶级的田租剥削,朝廷完全可以多收一些农业税,农民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如此一来哪怕没有商业税收也足以保证地方官府的日常军政开销。
然而,中央朝廷就不能指望能多搜刮油水了,军费主要还是靠对外征服中发横财。
说白了,李察的明国就是一个国家级别的大型抢劫集团。
抢的是富人,管的是穷人。
光明顶对明国的体制只是一知半解,还在做着坚决抗明到底,等待西北大乱美梦的时候,惨烈的光明顶攻防战开启了。
这里的惨烈主要是形容新组建的战俘先锋军。
明军再次发扬了起家时的光荣传统,精湛的督战队模式将一批批先锋军炮灰送上城头,然后坐看前几天还一起吃饭吹水的光明教教徒互相砍杀。
由于明军进攻的时间太过仓促,光明顶的普通人根本来不及整训,匆匆武装起来就拉上城头守护。
结果竟然跟同样是乌合之众但是单兵战力高出一筹的战俘先锋军打的旗鼓相当!
旗鼓相当对光明顶敌我双方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这说明城头攻防战会更加持久,死的人更多!
至于先锋军为何如此拼命的问题……
因为他们后面是一个人头京观,由被处决的逃兵人头组成……
开战才第二天,京观就已经积累到数百人,这可都是被督战队杀死的先锋军逃兵,战场上死亡的另算!
一万多人的先锋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着,打残了编制就合并重整,然后再次派上去,攻防战的激烈程度一度打的光明教高层怀疑人生……
在他们眼里,战争似乎不该是这个亚子……
。
那些生活在光明顶的普通人本就是光明教的附庸,动员起来并不麻烦,而且因为人少,一道命令下去即可。
只是这些普通人既要负责平日里的劳作又要抽出时间进行军事整训,变得更加劳累……
然而,明军进攻的到来比光明顶高层预想中还要快!
正如光明顶所料那般,现在的明国无法打长时间的消耗战!
这当然不是因为所谓的江湖武林的讨伐,而是因为北部防线的消耗,东面燕国和南面唐国的威胁。
以及李察急于开启帝国时代面板新兵种的迫切需求!
统一西北地区帝国时代面板会开启新的占领区界面,当然也会出现新的兵种和军团。
然而在帝国时代面板统计中,明国占据的西北地区并不完全,有的地方超出了,有的地方则少了,主要的缺口是一个在唐国手里掌控的一座大城。
由于那座大城地处明唐两国交界处,是那片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被唐国驻扎了重兵。
唐国虽然跟明国达成了表面上的和平协议,但双方都知道和平协议就是用来撕毁的,东亚地区早晚会重新归一。
所以唐国在边境线驻扎了重兵用来防备明军入侵。
当然,在燕唐边境线处同样有重兵驻守。
两个边境线就差不多耗尽了唐国的剩余力量,导致唐国根本无力去收复南方互相吞并的小节度使军阀。
如今在中原,西北,燕云和东北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态势,军事实力强大的燕国和明国明明有着扩张的力量,却被北方南下的百万绿皮大军拖住了脚步,绿皮兽人仿佛怎么也杀不光一般,让明国和燕国每天都需要付出鲜血的代价!
如此一来,国力倒退不知多少步,实力最虚的唐国反倒是和燕国明国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对比。
至于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的节度使军阀混战,都是自己打自己的,根本干涉不到三国。
跟东南沿海接壤的燕国和唐国无力出兵,有系统外挂的李察则根本不接壤……
然而,这些都是表象,毕竟外人不知道李察的外挂有多么牛比,明国看似无力扩张,还开了更大的盘子,实际上明国是三国中扩张动力最强的势力。
原因很简单,军事上不必多说,系统兵和亡灵军团充当主力谁能挡住?
政治上高举均田免债大旗的明国成为了地主乡绅阶级的敌人,却获得了广大平民和农民的支持。
可以说,明军每打下一片土地,只需要完成均田免赋的操作,统治根基就有了!
虽然这么做会推翻原本的社会机构,造成极大的损失,但损失过后却能给明军带来一个稳定的后方。
只要那些农民不想自己的土地被收回去,就要支持明军!
无论是从军还是纳税的支持,对李察都是有利无害。
这也是李察宁愿花费力气清洗地主武装叛乱和江湖门派叛乱,也要坚持均田免债的原因。
不过李察这么做也有一个弊端,地主乡绅阶级被大面积清洗,整个社会运转架构被打破,商业经济互动差不多就消失了……
毕竟这个社会有能力做买卖的都是地主乡绅阶级,普通人和农民都是可以自给自足,同时也没有闲钱,怎么可能去做买卖?
如此一来,明国控制的土地就会缺乏繁茂的经济商贸行为,意味着会少掉商税这一大块财源。
商税的范畴是很大的,店铺门面,货物运输等等都会变得萧条。
因此,均田免赋虽然能让农民吃饱饭不至于饿死人,但却让国家财政大大降低。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李察只有不断对外入侵,每当打下一片新土地时,就会有一大群地主乡绅阶级的财富被明军和农民一起吞并。
农民获得土地,明军获得浮财等其他财产。
这其实跟李察前世历史上的李自成差不多,只不过李自成是均田免赋,连农业税这个封建时代税收大头都不要了,光靠吃大户是不长远的。
而明军的则是均田免债,这里的债指的是地主乡绅压迫剥削平民的高利贷,免去了能收获人心的同时,明国还不用掏一分钱,真正意义的慷他人之慨!
均田后,由于土地少了中间地主乡绅阶级的田租剥削,朝廷完全可以多收一些农业税,农民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如此一来哪怕没有商业税收也足以保证地方官府的日常军政开销。
然而,中央朝廷就不能指望能多搜刮油水了,军费主要还是靠对外征服中发横财。
说白了,李察的明国就是一个国家级别的大型抢劫集团。
抢的是富人,管的是穷人。
光明顶对明国的体制只是一知半解,还在做着坚决抗明到底,等待西北大乱美梦的时候,惨烈的光明顶攻防战开启了。
这里的惨烈主要是形容新组建的战俘先锋军。
明军再次发扬了起家时的光荣传统,精湛的督战队模式将一批批先锋军炮灰送上城头,然后坐看前几天还一起吃饭吹水的光明教教徒互相砍杀。
由于明军进攻的时间太过仓促,光明顶的普通人根本来不及整训,匆匆武装起来就拉上城头守护。
结果竟然跟同样是乌合之众但是单兵战力高出一筹的战俘先锋军打的旗鼓相当!
旗鼓相当对光明顶敌我双方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这说明城头攻防战会更加持久,死的人更多!
至于先锋军为何如此拼命的问题……
因为他们后面是一个人头京观,由被处决的逃兵人头组成……
开战才第二天,京观就已经积累到数百人,这可都是被督战队杀死的先锋军逃兵,战场上死亡的另算!
一万多人的先锋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着,打残了编制就合并重整,然后再次派上去,攻防战的激烈程度一度打的光明教高层怀疑人生……
在他们眼里,战争似乎不该是这个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