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将军有请(六)
高欢面色波澜不惊的正自暗暗得意自己的口才不输于长孙尚天那颗四喜丸子,却不知叔孙睿越听越不对劲,暗骂一句:黄口小儿,心无城府,怀朔镇是什么地方,你居然敢随便领些乌七八糟的人进入核心?想到这里,叔孙睿突然起身暴呵一声:“庶子,你招来踏天大祸了!”
这一嗓子,惊得众人为之一愣,不知道这位军司马何以说出如此危言耸听的话来,纷纷看向他,疑疑惑惑的等着下文。
叔孙睿见众人尚在懵懂中,没有明白高欢行为的危害性,横眉立目的说道:“你如何确定他们不是蠕蠕安排的细作?你凭什么认定他们只是普通的没有心怀叵测的善良的中原汉民?即使如你所说,他们看上去人畜无害,招人怜悯,难道奸细脑门上都刻着字吗?蠢货!没有半点对敌经验,还自鸣得意,引狼入室,尚不自知,简直该死。将军,卑职建议,立即将高欢和他擅自领回来的危险分子抓起来,严加审问。一旦让他们分散藏匿,麻烦可就大了。特别是你,高欢,你擅自脱岗,潜出辖区,意欲何为?”
叔孙睿这些话,猛一听,令人汗毛倒竖,后背发凉。如果说先前的言语交锋还只是人民内部矛盾的话,现在可是上升到敌我矛盾了。从叔孙睿说这些话的态度来看,他并不是有意要陷害高欢,他确实认为高欢很可能已经“引狼入室”了,这是他基于多年的对敌经验做出的判断。
一旁立着的长孙尚天和李四可不这么认为。长孙尚天的精神世界,因为叔孙睿的这番话突然间升华了,一直阻碍自己成为顶级“谋略大师”的那层迷雾终于散去了。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这是他诚心诚意发自内心的感慨。是啊,叔孙伯伯的切入点才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成与不成,能不能达到目的,都不损坏出谋者的人品声誉。如果你高欢能够化解这场危机,那是你应该的、必须的、责无旁贷的,难道上官提出的疑问你能置之不理,蒙混过关吗?如果你拿不出合理的解释,用事实证明你的行为是无害的,死,就是你唯一的选择,啧啧啧……高啊!人间处处皆学问,只看你留心不留心。
李四此刻的感触是复杂的。他更多的是从“成功学”的角度理解上层人物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从内心深处挖掘自己之所以处在社会底层的真正原因。当初自己的家境也不是一无是处,何以会走到今天?逃亡几年,心惊胆战的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如今虽被抓了壮丁,同样过得饥一顿饱一顿,靠着长孙尚天余温取暖的日子。问题出在哪里?现在他有了答案:主要是自己谋划不细,也不够心狠手辣,更不会借题发挥,手法太粗糙。原因是没有高人指点迷津,进步的速度太慢,远远赶不上自己越来越深不可测的欲壑。有机会要设法接近司马大人,哪怕把自己的“贱内”奉上作为拜师学艺的束脩也在所不惜。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有人刻意把人分为某类某群,而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人们会各自给出不一样的答案。面对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人们会按照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认为满意的答案。
对于叔孙睿的严厉质问,段长、王畅、孙腾是肃然一惊,冷静思考是不是存在危险,该如何面对,并没有把叔孙睿的心理想的那么龌龊。
尉景的心思要复杂一些,即怀疑叔孙睿的动机不纯,又担心高欢真如叔孙睿指责的那样,好心办了坏事,或者原本就是高欢……他不敢再往深处想了。
至于高欢本人,心理还算坦荡,就着叔孙睿的质问,语气平和的说道:“起初我也是这么想的,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故意使出苦肉计?前天夜里我没能及时回来,一是因为同情他们的遭遇。其二,也是为了查明他们的身份,以免引火烧身。怜悯之心可有,不辩敌我,很可能给怀朔镇招来祸患,我不得不小心对待。”高欢解释说。
“你一介粗野兵卒,岂能洞悉谍报人员的狡诈?自不量力。将军,卑职以为,还是速速派人将那些人抓回来,以方不测。”叔孙睿语气略显凝重。
段长当着众人的面吩咐王畅,就按照司马的意思把人控制起来就地审问。不过,先不要动刑,了解清楚情况再做定夺。如果人已经跑了,那就尽快派出人手抓捕。
尉景一听是审讯的事,就主动请缨。段长用眼神制止了他,分明在说,涉及到你小舅子,还是避避嫌吧,粗枝大叶,脑子不清。他让王畅另派人去,既要认真对待,也不要如惊弓之鸟。他阅人无数,处世经验老道,加之常年担任主官,对事情的基本走向和轻重程度可以把握一个误差不算太大的度,没有叔孙司马说的那么严重,但也需要防患未然,毕竟涉及到怀朔镇下一步是否进行整军备战的大事,马虎不得。
王畅派人离开后,高欢的陈述还在进行当中。当然,陈述逐渐成了问答、释疑。高欢也藉此机会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分说的一清二楚。问答过程中,长史好奇的问高欢,何以把掌掴李四说成是救人?
高欢以一种宽宏大量的态度风轻云淡的说:“因为我最清楚那匹马的来历,不惧任何人设计加害。事实终归是事实,除非有人故意指鹿为马,睁眼说瞎话,并且有能力在事实查明之前将我灭口,否则,真相大白之时,也就是他诬陷反坐之日。如果我不及时阻止李四继续作恶,任由事情发展下去,坚决要求来将军府公正审判,结果不言自明。大魏《盗律》明确规定:脏一匹者,死!李四诬陷我偷盗,理由不成立。我借着他口出辱我父母之机,掌掴于他,就是为了提醒他,不要再执迷不悟了。如此而为,岂不是在救他?无论李四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想要从我手中将那匹马夺去,终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
“好一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错、不错,胸怀宽广,以德报怨,心怀大善,大丈夫也。”王畅感叹不已,面露欣赏之意。他也没管一旁的叔孙司马愿不愿意,该夸奖的后辈,不吝溢美之词,读书人特有的冒傻气劲头毫不掩饰。后世给这种人的定义是:情商不足,智商冗余。
时间过得飞快,中午时分,派出去的两拨人先后都回来了。王伟气喘吁吁的进门以后,当着众人的面给出结论:高欢没有说谎。另一拨人的结论同样,与高欢陈述的事实相符。
事情已经清楚了,段长砸吧砸吧嘴,本欲斥责长孙几句,看看叔孙睿灰败的表情,终是按下内心的不快,挥挥手淡淡的说了一句:“高欢留下,你们两该干嘛干嘛去,不要再徒生事端。”低头喝茶的时候还小声念叨了一句:“什么狗屁倒灶的事这是……。”
听到将军的念叨,叔孙睿老脸一红,尴尬的端起茶杯喝茶,以遮掩自己的情绪。不知死活的李四没有等到高欢被收拾的结果,失望的说:“这就完啦?”这正好给了叔孙睿借题发挥的机会,也算是为自己先前的自以为是向将军道歉了。他暴怒的呵斥道:“滚!”长孙尚天很是识趣的提溜着李四的脖领子逃也似的出了将军府。
折腾了一个上午,正事没有结果,反倒是让上不得台面的事耽误了不少时间,关于蠕蠕人深入腹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依然是个问题。几个军中首脑分析来分析去,得出基本结论:今冬明春,蠕蠕可能犯边。抢掠的目标是粮食,抢掠的目的地是怀朔镇、沃野镇、武川镇三镇。虽然没有切实的证据证明探子们觊觎粮食的企图,但是,敢于在怀朔镇腹地与大魏镇兵动武,说明蠕蠕“不南下越界”的政策已经松动,存在单方面撕毁口头契约的可能。
得出这样的结论,几人并不轻松。鞋大鞋小自己知道。怀朔镇现在什么情况,在座的几位心如明镜。别说蠕蠕大规模南下入侵,哪怕是万人规模的冲突,以怀朔镇目前的军力军备状况绝对应付不了。就算加上沃野和武川二镇的人马,总兵力也才三千出头,怎么抵御?现场陷入沉静。
过一会儿,有人又提出一个设问,引得长官们又一次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局势可能发展的方向,设想着各种可能出现的后果,该采取何种手段加以应对。说来说去,总是因为粮食储备不足和兵员捉襟见肘而扼腕叹息。
高欢被晾在一旁,听几位军中将领分析敌情,整军备战,防患未然的做派如此谨慎小心、有条有理,感觉不像前身记忆当中那样乌烟瘴气的一团糟啊?至少怀朔镇的将校还有的救。
自从被留在此处,他就直挺挺的站在舆图前漫不经心的看着。这样的简略舆图,当然和后世的军用地图不可同日而语,只比普通民用地图详细一些。也没有等高线之类的专业制图手法,山峰以三角标注,河流是墨汁画出的弯弯曲曲的线条,驻军点以小旗标注,并且注明人马之数。
几位长官讨论军务,也没有人让他出去,当着他的面研究敌我双方的态势优劣,也不怕他泄密。他也不敢私自离开,说不定领导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只好一边想着心思,一边两眼无神的面对墙上那幅简略舆图发呆。
段长见高欢始终盯着舆图看,不免觉得奇怪,就随口问了一句:“我们的高大才子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高欢“啊”了一声,看向段长。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这一嗓子,惊得众人为之一愣,不知道这位军司马何以说出如此危言耸听的话来,纷纷看向他,疑疑惑惑的等着下文。
叔孙睿见众人尚在懵懂中,没有明白高欢行为的危害性,横眉立目的说道:“你如何确定他们不是蠕蠕安排的细作?你凭什么认定他们只是普通的没有心怀叵测的善良的中原汉民?即使如你所说,他们看上去人畜无害,招人怜悯,难道奸细脑门上都刻着字吗?蠢货!没有半点对敌经验,还自鸣得意,引狼入室,尚不自知,简直该死。将军,卑职建议,立即将高欢和他擅自领回来的危险分子抓起来,严加审问。一旦让他们分散藏匿,麻烦可就大了。特别是你,高欢,你擅自脱岗,潜出辖区,意欲何为?”
叔孙睿这些话,猛一听,令人汗毛倒竖,后背发凉。如果说先前的言语交锋还只是人民内部矛盾的话,现在可是上升到敌我矛盾了。从叔孙睿说这些话的态度来看,他并不是有意要陷害高欢,他确实认为高欢很可能已经“引狼入室”了,这是他基于多年的对敌经验做出的判断。
一旁立着的长孙尚天和李四可不这么认为。长孙尚天的精神世界,因为叔孙睿的这番话突然间升华了,一直阻碍自己成为顶级“谋略大师”的那层迷雾终于散去了。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这是他诚心诚意发自内心的感慨。是啊,叔孙伯伯的切入点才是堂堂正正的“阳谋”,成与不成,能不能达到目的,都不损坏出谋者的人品声誉。如果你高欢能够化解这场危机,那是你应该的、必须的、责无旁贷的,难道上官提出的疑问你能置之不理,蒙混过关吗?如果你拿不出合理的解释,用事实证明你的行为是无害的,死,就是你唯一的选择,啧啧啧……高啊!人间处处皆学问,只看你留心不留心。
李四此刻的感触是复杂的。他更多的是从“成功学”的角度理解上层人物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从内心深处挖掘自己之所以处在社会底层的真正原因。当初自己的家境也不是一无是处,何以会走到今天?逃亡几年,心惊胆战的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如今虽被抓了壮丁,同样过得饥一顿饱一顿,靠着长孙尚天余温取暖的日子。问题出在哪里?现在他有了答案:主要是自己谋划不细,也不够心狠手辣,更不会借题发挥,手法太粗糙。原因是没有高人指点迷津,进步的速度太慢,远远赶不上自己越来越深不可测的欲壑。有机会要设法接近司马大人,哪怕把自己的“贱内”奉上作为拜师学艺的束脩也在所不惜。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有人刻意把人分为某类某群,而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人们会各自给出不一样的答案。面对纷繁复杂的花花世界,人们会按照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认为满意的答案。
对于叔孙睿的严厉质问,段长、王畅、孙腾是肃然一惊,冷静思考是不是存在危险,该如何面对,并没有把叔孙睿的心理想的那么龌龊。
尉景的心思要复杂一些,即怀疑叔孙睿的动机不纯,又担心高欢真如叔孙睿指责的那样,好心办了坏事,或者原本就是高欢……他不敢再往深处想了。
至于高欢本人,心理还算坦荡,就着叔孙睿的质问,语气平和的说道:“起初我也是这么想的,毕竟知人知面不知心,谁知道他们是不是故意使出苦肉计?前天夜里我没能及时回来,一是因为同情他们的遭遇。其二,也是为了查明他们的身份,以免引火烧身。怜悯之心可有,不辩敌我,很可能给怀朔镇招来祸患,我不得不小心对待。”高欢解释说。
“你一介粗野兵卒,岂能洞悉谍报人员的狡诈?自不量力。将军,卑职以为,还是速速派人将那些人抓回来,以方不测。”叔孙睿语气略显凝重。
段长当着众人的面吩咐王畅,就按照司马的意思把人控制起来就地审问。不过,先不要动刑,了解清楚情况再做定夺。如果人已经跑了,那就尽快派出人手抓捕。
尉景一听是审讯的事,就主动请缨。段长用眼神制止了他,分明在说,涉及到你小舅子,还是避避嫌吧,粗枝大叶,脑子不清。他让王畅另派人去,既要认真对待,也不要如惊弓之鸟。他阅人无数,处世经验老道,加之常年担任主官,对事情的基本走向和轻重程度可以把握一个误差不算太大的度,没有叔孙司马说的那么严重,但也需要防患未然,毕竟涉及到怀朔镇下一步是否进行整军备战的大事,马虎不得。
王畅派人离开后,高欢的陈述还在进行当中。当然,陈述逐渐成了问答、释疑。高欢也藉此机会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分说的一清二楚。问答过程中,长史好奇的问高欢,何以把掌掴李四说成是救人?
高欢以一种宽宏大量的态度风轻云淡的说:“因为我最清楚那匹马的来历,不惧任何人设计加害。事实终归是事实,除非有人故意指鹿为马,睁眼说瞎话,并且有能力在事实查明之前将我灭口,否则,真相大白之时,也就是他诬陷反坐之日。如果我不及时阻止李四继续作恶,任由事情发展下去,坚决要求来将军府公正审判,结果不言自明。大魏《盗律》明确规定:脏一匹者,死!李四诬陷我偷盗,理由不成立。我借着他口出辱我父母之机,掌掴于他,就是为了提醒他,不要再执迷不悟了。如此而为,岂不是在救他?无论李四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想要从我手中将那匹马夺去,终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
“好一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错、不错,胸怀宽广,以德报怨,心怀大善,大丈夫也。”王畅感叹不已,面露欣赏之意。他也没管一旁的叔孙司马愿不愿意,该夸奖的后辈,不吝溢美之词,读书人特有的冒傻气劲头毫不掩饰。后世给这种人的定义是:情商不足,智商冗余。
时间过得飞快,中午时分,派出去的两拨人先后都回来了。王伟气喘吁吁的进门以后,当着众人的面给出结论:高欢没有说谎。另一拨人的结论同样,与高欢陈述的事实相符。
事情已经清楚了,段长砸吧砸吧嘴,本欲斥责长孙几句,看看叔孙睿灰败的表情,终是按下内心的不快,挥挥手淡淡的说了一句:“高欢留下,你们两该干嘛干嘛去,不要再徒生事端。”低头喝茶的时候还小声念叨了一句:“什么狗屁倒灶的事这是……。”
听到将军的念叨,叔孙睿老脸一红,尴尬的端起茶杯喝茶,以遮掩自己的情绪。不知死活的李四没有等到高欢被收拾的结果,失望的说:“这就完啦?”这正好给了叔孙睿借题发挥的机会,也算是为自己先前的自以为是向将军道歉了。他暴怒的呵斥道:“滚!”长孙尚天很是识趣的提溜着李四的脖领子逃也似的出了将军府。
折腾了一个上午,正事没有结果,反倒是让上不得台面的事耽误了不少时间,关于蠕蠕人深入腹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依然是个问题。几个军中首脑分析来分析去,得出基本结论:今冬明春,蠕蠕可能犯边。抢掠的目标是粮食,抢掠的目的地是怀朔镇、沃野镇、武川镇三镇。虽然没有切实的证据证明探子们觊觎粮食的企图,但是,敢于在怀朔镇腹地与大魏镇兵动武,说明蠕蠕“不南下越界”的政策已经松动,存在单方面撕毁口头契约的可能。
得出这样的结论,几人并不轻松。鞋大鞋小自己知道。怀朔镇现在什么情况,在座的几位心如明镜。别说蠕蠕大规模南下入侵,哪怕是万人规模的冲突,以怀朔镇目前的军力军备状况绝对应付不了。就算加上沃野和武川二镇的人马,总兵力也才三千出头,怎么抵御?现场陷入沉静。
过一会儿,有人又提出一个设问,引得长官们又一次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局势可能发展的方向,设想着各种可能出现的后果,该采取何种手段加以应对。说来说去,总是因为粮食储备不足和兵员捉襟见肘而扼腕叹息。
高欢被晾在一旁,听几位军中将领分析敌情,整军备战,防患未然的做派如此谨慎小心、有条有理,感觉不像前身记忆当中那样乌烟瘴气的一团糟啊?至少怀朔镇的将校还有的救。
自从被留在此处,他就直挺挺的站在舆图前漫不经心的看着。这样的简略舆图,当然和后世的军用地图不可同日而语,只比普通民用地图详细一些。也没有等高线之类的专业制图手法,山峰以三角标注,河流是墨汁画出的弯弯曲曲的线条,驻军点以小旗标注,并且注明人马之数。
几位长官讨论军务,也没有人让他出去,当着他的面研究敌我双方的态势优劣,也不怕他泄密。他也不敢私自离开,说不定领导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只好一边想着心思,一边两眼无神的面对墙上那幅简略舆图发呆。
段长见高欢始终盯着舆图看,不免觉得奇怪,就随口问了一句:“我们的高大才子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高欢“啊”了一声,看向段长。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