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棉花开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变化

    四月初的时候,李战军过来了一趟,除了督促兔肉干以外,顺带解决一些事情。

    李战军毫不客气的找到郑红旗,对着郑红旗说:“我来找你了,有几件事,需要你帮忙。”

    郑红旗倒了杯水:“坐下说。”

    科研所现在已经慢慢的入驻工作人员了,而后的人员只会越来越多。后勤上的米面,可以协调过来,但是肉和菜类的事情必须就地落实了。

    李红旗建议到:“我觉得,我们既然和这边建有军民互助关系,那这件事就当仁不让的落在这村里好了。这样既解决了我们的难题,对村里也是一份经济上的帮助,对于你来说,以后只会有好处。”

    另一件事,李战军笑了笑,纯属私人性质的。李战军拿出几个或藤条或竹子编织的小玩意。这东西,郑红旗熟悉,他那也收藏了不少呢。

    李战军指着这些小玩意:“今年拜年,这个可是受欢迎的很哪。我想着由你出面,把那村里会编织的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编织组,专门负责用藤条或竹子编织一些我们指定的东西,我这边负责按件收回计付工资。我想让赵安国的爹赵勇负责此事,他的手艺太漂亮了。你看行不行?”

    李战军有消息来源,政治触觉也相当敏锐的。

    这两年,国家已经在个别的地方进行试点改变,相信,而且也取得了成绩,相信肯定会在全国范围推广。

    到时候全国上下肯定又是另外一番面貌。

    听了这话,郑红旗眨了下眼睛,笑了:“还有什么不行的?你这是办了好事。我这边能为乡亲们办点实事,我可是很乐意的。”

    下午,郑红旗就去了趟村子,不过没进村,而是在赵安国家坐了一下午。走的时候又拿了一摞让棉棉整理出来的资料。

    第二天,郑红旗又跑了趟县上。

    隔天,就驻进了村里办公,开始新一轮工作调整。

    村里噼里啪啦又是一通忙。很快有一片土地被腾了出来,拖拉机一上午进去就连翻带犁的修整好了,村里众人推举出一位能干的媳妇带着自己挑的一帮子女的负责管理片菜地。

    拖拉机第一次地里实战,观看的人围了里外三层,原本要几天才能完的活,硬是一上午就搞定了。

    把那媳妇高兴的,直夸:“还是机器快呀!”直接就安排组员下午就进入了应季菜的播种环节。

    紧接着就是竹编艺坊的建立。

    负责领头的是赵勇,带着一群老头,坊还没成立,就已经接了第一批单子。

    为此村上专门把原先属于一个小队的三间大仓库给老头们改成工作间了。

    赵勇背着手,来找自家儿子、孙子、孙女商量着给他也弄个管理的框框,毕竟他看赵兴国那边管的是有模有样的。

    棉棉给出的注意,改造的时候,给老头们在大仓库里沿墙盘了三铺大炕,一是方便干活累了歇一歇,二是冬天干活不冷。这些老人全中赵勇自己挑的,都是知根知底的勤快实在人。其二,是把大仓库里面给隔成三部分,材料间、加工间、成品间。加工车间给做了一个大大的加工台,方便做工。

    第三建议专门有个人负责质量检查,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

    至于具体的操作中的规章制度。棉棉就说了:“爷爷,你是个老把式了,这里的沟沟道道你最了解了,你来说,我们帮你看看,你管务棉组那长时间,在管理上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一番话说的赵勇那是喜笑颜开。

    赵勇提出自己的想法,赵安国添补了一些,小文、小武建议了一部分,棉棉执笔。大家商商量量,增增减减的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从材料来源,到上工时间,上工要求、工作要求、奖惩制度,以及最重要的工分的核算。

    郑红旗足足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把新的棋块给建好了。村里办公室收拾的干干净净,新制定的村规定已经上墙,并且通过学习、口头考试确保每个村民熟知。

    村里现在已经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大队了,而是按劳动功能分成不同组。

    今年取消了务棉组,村里不再种棉花了。

    但是新添了蔬菜组、还有编织组。

    加上前期成立的养兔组外,还另外有一大组,那就是耕种组。

    别的小组都是一个人负责的,只有耕种组设了两人管理,其中一人是赵安国。

    另外一个是原一小队队长。没办法,赵安国那边还牵扯到肉干的加工呢。

    郑红旗和村里新的领导班子在一起深谈了一次。意思很明确,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目的只有一个,让大家的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但是在管理或者实施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积极想办法解决。

    这就跟郑红旗手上的第一个娃娃一样,郑红旗是各种不放心。恨不得住在村里,一天二十四小时用眼睛盯着。

    他就不知道,很快的,国家就会出台新政策,几乎把他今天所做的彻底从根上给否定了。

    公路上的来来往往的人不知不觉的多了不少。

    有消息说,部队准备在山脚下建立一个服装加工厂。村里人已经看到有人在沿着山根一带建围墙了,大家都议论纷纷,会不会这个服装加工厂也交给村里负责呀!

    何月香在家也提出了这个疑问。

    小文直接就否定了:“不会。”

    何月香奇怪的问:“为啥?”

    棉棉也坐在一边听着小文解释,他们可没在一起讨论过这个话题。

    小文还没说话,小武先懒懒的插了句嘴:“你看架式呀?交给咱村负责的事情,人家啥时候插过手,过问过?有事都是郑叔来回解决。现在你看那边建设,有咱村啥事没?也没有啊?那肯定就是人家自己做喽。”

    小文直接给出答案:“那应该是为了安置随军家属建立的。”

    棉棉想了想,忽然笑着说:“可惜,咱没办法,要不然,自家在这设个超市肯定赚钱。要是部队在山脚下设立一个军人服务社,就是大点的商店那种的,他们经常运送物资过来,这样带一些东西过来卖的话,那也挺好的,咱们不用跑老远就能买到好东西了,他们还可以再安置一部分人员。大家都方便。”

    小武一下子来了兴致:“这个主意好,棉棉超市是不是就是商店呀?如果咱们开的话,商店里都卖什么?”

    说的自家好像要开商店一样。

    棉棉对这个也很感兴趣,这边越是繁荣,和省城联系越是紧密,到时候肯定会通车,自家上一趟省城也容易多了,省城里的房子自买了到现在,都没时间去收拾,还在那扔着呢,想想棉棉就心疼。

    太不方便了。

    兄妹仨人挤着脑袋在一起说的热闹。棉棉天马行空的做着卖声布局设计,开放式管理,商品分区摆放。根据地方的特性,在商品比例上有所调整。棉棉几乎可以预见,如果真的能设立军人服务社,乡上的中心下一步势必会转移到自家这边来。

    小文和小武也提出了不少的好主意。

    甚至于,小武还提出了:“把咱家的豆腐、泡菜也放里面卖去。大姑和姑夫只负责做就行了。大不了少做点,要省事的多了。”

    棉棉说的很用心,甚至于连人员的管理都给都涉及了。她可没想到,第二天,厚厚的一沓纸,用信封装着,就送到疗养院了寄到远方去了。。

    等傍晚赵安国回来的时候,何月香把这事给赵安国说了。赵安国给她回了一个更大的消息:“那边不但要建个小的服装加工厂,肉干加工以后也会在那边。老领导今天叫我过去和我谈话了,肉干厂那边很快就会有部队上的人来着手管理,因为我和平安的特殊情况,郑红旗会出面和村里安排,我和平安在那边支持工作,村里记工分就是了。”

    赵安国揉揉眉头:“咋不见小文几个?让你一个人带娃娃?”

    何月香一边叠着晾晒干净的尿片子,一边说:“饭都已经做好了,小凡和小琳睡着了,几个小的才出去,说是去趟山上。”何月香抬头看了眼外面。

    “这不离天黑还有一会吗?”

    赵安国心事重重的跑到工棚收拾零碎去了。

    等小文几个从山上下来,家里摆桌子吃饭,才出了工棚。

    一家子摆上饭碗,吃了没两口,何平安就过来了。

    看到这会才吃饭,惊讶的问道:“今儿怎么吃的这么晚?”

    小武快语到:“我们上了趟山上。”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