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出征在即(1)
长临城以西之地,有一座占地十里的巨大府司,气派之非凡,仅次于皇宫。
高高悬挂在上的御笔金纹牌匾“天玄府”,更显其风光无限。
天玄府乃皇帝亲设的大明秘府,直接受命于天子,天玄尊主也只听命于皇帝一人。
这诺大的天玄府分为四阁,四阁又总领着旗下三十六部。
风雨阁由风字第一号天玄史——聂长风统领,金林阁由林字第一号天玄史——墨林统领,烈火阁由火字第一号天玄史——裂火统领,天山阁由山字第一号天玄史——季如山统领。
四位天玄史并称为天玄府的“风林火山”,素日里,他们都是分开办事,当聚在一起时,便说明此事非比寻常,甚至可能危及大明的江山。
这一日,四位天玄史高扬着天玄府“风林火山”的大旗,驾着快马连夜赶回京城,一场由东境绛族引发的边境之争也随即惊动天听。
此时,寒翊云也得到了黄衍先生的密报,潜伏东境的七侠盟人在此次与绛族的守城战中遭受重创,伤亡惨重。
二十多年前,绛族首领流千夜与当时尚未称帝的明武王在东境黑水河畔立下盟约。
绛族提供五千匹汗血马、两万石粮食助明武王起事,事成之后不仅全部返还,还要与之签订三十年的免战协议,开放双邦通商之路,免除绛族为时三年的通商赋税。
时隔多年,流千夜却率先背弃盟约,擅自破坏双邦的三十年免战协议,发兵大明边境,杀了东境大军一个措手不及。一夕之间,大明与绛族双邦之间二十多年的交好之情也被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大明遭遇盟友背叛,束手未及,再加上多年来的党争内耗,不足一月,绛族首领流千夜就借以通商明文从大明东境长驱直入,连杀十数员守城大将,一共夺走东境七郡十三城,就像早有预谋一般。
皇帝盛怒之下,意欲携三名镇京大将、集结百万雄师御驾亲征,一举拿下绛族,以起到威震四海的作用。
满朝臣子无不惶恐,毕竟皇上已入天命之年,不再像少年时那般经得起战火狼烟,但这冲冠一怒的脾性,这么多年来竟从未变过。
皇帝随即下令宣召京畿九门所有军侯世家的将领入宫,商量对策。
御书房里,众将领各抒己见,却没有人能得到皇帝的认可,直到高武侯爷寇云龙带着世子寇承武抵达御书房。
见到这父子二人,皇帝的心才算是有些安定了,可见之前的那件事丝毫没有被皇上放在心上。
两人行过礼后,寇云龙便道:“陛下,微臣以为,只需从军中调集十万精锐兵马,便足以拿下绛族,起到震慑四海的作用。如若京畿九门精锐尽出,则易危及到京城的安定,从而动摇我大明的国本。”
皇帝这才息了怒火,平静下来,寇云龙脸色无惧,慷慨直言:“陛下不知,据小儿承武所探,此番绛族背弃盟约,乃是受了北魏的挑唆,若然陛下因一时冲动,率领大军御驾亲征,那时无主坐镇京师,便会令北魏趁虚而入。”
皇帝眉毛一动,似乎没想到这里面竟然还有北魏作的怪。
“怎么,北魏也掺合了这事?”
寇云龙点了点头,“不错,绛族只是我大明东境边外一个小小的部落,就算举族来战,也不过才二十万人马,而我大明泱泱大国,坐拥百万雄师,陛下细想,他们是从何而来的胆量,竟敢连夺我大明七郡十三城?”
皇帝被他一点就通,疑虑尽消,又不免有些愁眉。
“恩师此次需随朕坐镇京师,此次东境之战,恩师认为派谁领军最好?”
没等父亲举荐,寇承武便上前主动请缨道:“陛下,微臣自请领任三军统帅,率领十万铁骑血洗绛族,以报我大明被夺七郡十三城之仇。”
赵德睿闻言也不甘势下,匆匆上前毛遂自荐,“臣也愿为君分忧,自请为将,踏平东境,血洗绛族!”
皇帝见到这两个年轻人都主动请缨,甚为欣慰,心情霎时大悦,“好,两位世子不愧是我大明新生才俊……”
皇帝话未说完,忠义侯府世子宁海才也上前下跪道:“微臣也愿为君分忧,请陛下给臣一个机会!”
对于领军作战,宁海才的心里其实并不情愿,但是父亲的话他又不敢不听,所以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皇帝嘴角微微一僵,仔细想了半刻方才一笑道:“好!现在就是你们军侯子弟报效国家的时候,朕就破例封你三位为将,同赐三军兵符,均为此战之统帅,无分大小,从高武军、神势军和忠义军三路营中各领四万精锐兵马,分三路包抄绛族,令其无路可逃!”
三人异口同声,“微臣接旨!”
再有几日,便到年节了,不过今年的年节想必并不好过,因为正值东境起了战事,必定全朝无休。
相府的客庐前,四兄弟围桌而坐。
苏景阳已知晓寇承武不日就要出征绛族,但心里面却忍不住为他担忧。
“承武,你此战怕是危矣。”
寒翊云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也应声点了点头。
寇承武自信满满。
“景阳,大哥,四弟,你们都不必太过为我担心,纵使父亲不在,我自问也可独当一面,而且我会带上飞焰十三骑。”
寒翊云却摇头道:“承武,你并没有明白景阳的意思。你是大明第一勇士,年少神勇,以一挡百都不在话下,我们又怎么会怀疑你的领军作战能力。只是,你一人统军则已,现在皇上却安排你们三人一起领兵,这就大为不妥。据我所知,赵德睿虽有真知才干,但素好强争胜,与你不和。而忠义侯府的世子宁海俊,明眼人都很清楚,他只不过是一介沉迷酒色的庸才,哪里有统领千军的本事?不过是为父所逼才不得已要上战场,你若出征,恐为这两人所累。”
寇承武听到大哥的层层剖析,也不免有些焦灼,皇上此意不知为何,若是以往,他万不会犯此错误。
高高悬挂在上的御笔金纹牌匾“天玄府”,更显其风光无限。
天玄府乃皇帝亲设的大明秘府,直接受命于天子,天玄尊主也只听命于皇帝一人。
这诺大的天玄府分为四阁,四阁又总领着旗下三十六部。
风雨阁由风字第一号天玄史——聂长风统领,金林阁由林字第一号天玄史——墨林统领,烈火阁由火字第一号天玄史——裂火统领,天山阁由山字第一号天玄史——季如山统领。
四位天玄史并称为天玄府的“风林火山”,素日里,他们都是分开办事,当聚在一起时,便说明此事非比寻常,甚至可能危及大明的江山。
这一日,四位天玄史高扬着天玄府“风林火山”的大旗,驾着快马连夜赶回京城,一场由东境绛族引发的边境之争也随即惊动天听。
此时,寒翊云也得到了黄衍先生的密报,潜伏东境的七侠盟人在此次与绛族的守城战中遭受重创,伤亡惨重。
二十多年前,绛族首领流千夜与当时尚未称帝的明武王在东境黑水河畔立下盟约。
绛族提供五千匹汗血马、两万石粮食助明武王起事,事成之后不仅全部返还,还要与之签订三十年的免战协议,开放双邦通商之路,免除绛族为时三年的通商赋税。
时隔多年,流千夜却率先背弃盟约,擅自破坏双邦的三十年免战协议,发兵大明边境,杀了东境大军一个措手不及。一夕之间,大明与绛族双邦之间二十多年的交好之情也被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大明遭遇盟友背叛,束手未及,再加上多年来的党争内耗,不足一月,绛族首领流千夜就借以通商明文从大明东境长驱直入,连杀十数员守城大将,一共夺走东境七郡十三城,就像早有预谋一般。
皇帝盛怒之下,意欲携三名镇京大将、集结百万雄师御驾亲征,一举拿下绛族,以起到威震四海的作用。
满朝臣子无不惶恐,毕竟皇上已入天命之年,不再像少年时那般经得起战火狼烟,但这冲冠一怒的脾性,这么多年来竟从未变过。
皇帝随即下令宣召京畿九门所有军侯世家的将领入宫,商量对策。
御书房里,众将领各抒己见,却没有人能得到皇帝的认可,直到高武侯爷寇云龙带着世子寇承武抵达御书房。
见到这父子二人,皇帝的心才算是有些安定了,可见之前的那件事丝毫没有被皇上放在心上。
两人行过礼后,寇云龙便道:“陛下,微臣以为,只需从军中调集十万精锐兵马,便足以拿下绛族,起到震慑四海的作用。如若京畿九门精锐尽出,则易危及到京城的安定,从而动摇我大明的国本。”
皇帝这才息了怒火,平静下来,寇云龙脸色无惧,慷慨直言:“陛下不知,据小儿承武所探,此番绛族背弃盟约,乃是受了北魏的挑唆,若然陛下因一时冲动,率领大军御驾亲征,那时无主坐镇京师,便会令北魏趁虚而入。”
皇帝眉毛一动,似乎没想到这里面竟然还有北魏作的怪。
“怎么,北魏也掺合了这事?”
寇云龙点了点头,“不错,绛族只是我大明东境边外一个小小的部落,就算举族来战,也不过才二十万人马,而我大明泱泱大国,坐拥百万雄师,陛下细想,他们是从何而来的胆量,竟敢连夺我大明七郡十三城?”
皇帝被他一点就通,疑虑尽消,又不免有些愁眉。
“恩师此次需随朕坐镇京师,此次东境之战,恩师认为派谁领军最好?”
没等父亲举荐,寇承武便上前主动请缨道:“陛下,微臣自请领任三军统帅,率领十万铁骑血洗绛族,以报我大明被夺七郡十三城之仇。”
赵德睿闻言也不甘势下,匆匆上前毛遂自荐,“臣也愿为君分忧,自请为将,踏平东境,血洗绛族!”
皇帝见到这两个年轻人都主动请缨,甚为欣慰,心情霎时大悦,“好,两位世子不愧是我大明新生才俊……”
皇帝话未说完,忠义侯府世子宁海才也上前下跪道:“微臣也愿为君分忧,请陛下给臣一个机会!”
对于领军作战,宁海才的心里其实并不情愿,但是父亲的话他又不敢不听,所以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皇帝嘴角微微一僵,仔细想了半刻方才一笑道:“好!现在就是你们军侯子弟报效国家的时候,朕就破例封你三位为将,同赐三军兵符,均为此战之统帅,无分大小,从高武军、神势军和忠义军三路营中各领四万精锐兵马,分三路包抄绛族,令其无路可逃!”
三人异口同声,“微臣接旨!”
再有几日,便到年节了,不过今年的年节想必并不好过,因为正值东境起了战事,必定全朝无休。
相府的客庐前,四兄弟围桌而坐。
苏景阳已知晓寇承武不日就要出征绛族,但心里面却忍不住为他担忧。
“承武,你此战怕是危矣。”
寒翊云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也应声点了点头。
寇承武自信满满。
“景阳,大哥,四弟,你们都不必太过为我担心,纵使父亲不在,我自问也可独当一面,而且我会带上飞焰十三骑。”
寒翊云却摇头道:“承武,你并没有明白景阳的意思。你是大明第一勇士,年少神勇,以一挡百都不在话下,我们又怎么会怀疑你的领军作战能力。只是,你一人统军则已,现在皇上却安排你们三人一起领兵,这就大为不妥。据我所知,赵德睿虽有真知才干,但素好强争胜,与你不和。而忠义侯府的世子宁海俊,明眼人都很清楚,他只不过是一介沉迷酒色的庸才,哪里有统领千军的本事?不过是为父所逼才不得已要上战场,你若出征,恐为这两人所累。”
寇承武听到大哥的层层剖析,也不免有些焦灼,皇上此意不知为何,若是以往,他万不会犯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