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清道夫
夏曦自然是没有心情去为他们解释那么多的,具体的原理也不可能说得太详细,不过此时此刻消息放出来自然是有人有人坐立不安了。
能用在空天飞机上,自然也就意味着能够用在空间更加充裕的核动力航母,甚至是核潜艇上,200MW的功率已经超过了尼米兹级上的压水堆动力输出,而且目前已知的聚变堆的功率调整要比裂变堆要轻松不少,用在潜艇上更是能一并解决潜艇的静音和续航问题,常规潜艇为什么潜航时的航速一般都很低?那是因为使用电动机推进的时候,电池的输出功率比不上柴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导致速度无法提升,但如果换用小型聚变堆,那就自然不需要担心功率的问题了。
这一消息刚刚放出,白宫方面就给予了十二分的重视,然而一切具体还要等这次试飞成功才能下结论。
在无人机下挂摄像机的镜头注视下,路瑶和路远走进了空天飞机“雷霆”的驾驶舱。
“雷霆”在设计上可以最多搭载8名乘员,毕竟它是第一代,要考虑的并不只有运输功能,当然,运输仓也可以经过简易的改装变成货仓,只不过总载重是不会变化的。
坐进驾驶位之后,无人机自己自觉地飞进了储存仓,镜头也切换为了固定镜头,在失去重力之后,无人机的运动就很成问题了。
扫了一遍熟悉的面板,检查了一遍参数之后,路瑶向指挥中心汇报道:“起飞检查完毕,请指示。”
此时在不远处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完成了对数据的检查,确认无误之后,斯科特下达了起飞的指令。
因为燃料充裕,所以这种程度的飞行根本不需要考虑什么最佳转移轨道之类的问题,起飞时间也没有了什么限制。
路瑶在触摸屏上按下了启动的按钮,很快混合燃料气体已经完成了预热,随时准备注入反应容器之中。
将动力输出的进度条往上拖动到最大,同时启动了推进引擎。
“雷霆”的尾部,推进器出口淡蓝色的羽流即便在白天明亮的光线之下也异常明显。
发射场的核心区域是拒绝记者进入的,但他们依旧能在无人转播车的图像上看到这清晰的一幕。
“雷霆”庞大的机身在引擎的推动下逐渐加速,渐渐消失在视野当中。
电推进引擎的动力输出是比不上常规化学燃料引擎的,这也意味着它需要更长的加速跑道才能升空,这或许也是电推进引擎最大的缺点了,不过很快摄像机就切换到了驾驶舱向外看的视角,“雷霆”的确是完成了成功的起飞。
NASA的人自然是全部被喊回来加班了,此刻“雷霆”的飞行航线也正显示在他们的监控当中,幽海国际的卫星屏蔽技术范围是有限的,飞出了国境,也并不能做到屏蔽,不过这次发射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有进行过掩饰。
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向西升空的“雷霆”差不多要抵达美国的上空了,此时对于“雷霆”的处理,白宫里明显出现了不小的分歧。
一派人希望能使用导弹将“雷霆”打下来,理由自然是因为它飞过了美国的上空。
这个提议自然是诱人的,即便只有残骸,他们或许也能从中解读出一些关键的技术,继而增加美国的技术储备。
持反对意见的人理由也很充分,此时的“雷霆”已经爬到了35km以上的高空,超出了美国承认的领空范围,如果以这个理由将“雷霆”打下来,无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最后投票的结果还是放弃了击落“雷霆”,上面的技术虽然诱人,但还不至于为此放弃35KM的领空下界这一优势。
雷霆安然飞过了美国的上空。
路瑶和路远也松了一口气,关上了雷霆的武器系统,雷霆上是有少量武器的,虽然不多,但是用于反制防空导弹是足够的,也幸好什么都没有发生。
飞出大气稠密层后,雷霆调整了自身的飞行姿态,没有了大气提供升力,继续向上就只能依赖引擎的动力了,之所以他们还能安然坐在位置上,也是提升的加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减弱的重力而已。
几个小时的飞行之后,雷霆成功抵达了目标轨道,开始了围绕蓝星的飞行。
他们成功了。
在世界各国还在想办法降低运载火箭的发射成本时,这个太平洋岛国上的私人企业,就已经以另一种方式将人送进了太空,而且看上去还是那么轻松。
抛开电推引擎和可控聚变核心不谈,单就新的空地运输方式,就已经是划时代的一个改进。
地面的直播还在继续,各国的高层此时却是无心再继续观看下去,都在商讨这项技术可能带来的变革。
提供了试飞员的华国自然也是其中一员,只不过因为两名试飞员都是华国空军的成员,在这方面,他们或许比其他国家稍微占据了一点优势?
……
确认自动巡航系统没有异常之后,路瑶和路远从驾驶位上起身,“飘”着来到了后方的货仓。
除了完成飞行这一最基本的任务之外,他们还有另一项任务要进行,那就是将这些被称为“清道夫”的小玩意儿给放出去。
伴随着几十年的航天发射史,环绕蓝星的太空轨道上早已布满了不少废弃的卫星,或者因为意外导致的太空垃圾,值得一提的是,南亚某国为了测试自己的反卫星武器,在低空的近地轨道上,为蓝星又增添了几百件太空垃圾。
“清道夫”是一个体积只有拳头大的小型机器人,通体体积的90%以上都是引擎,两人也看不懂具体的原理,但对于它能干什么,他们还是知道的。
“清道夫”会附着在失去动力的航天器身上,然后通过引擎推动,将其减速,继而被地球重力所捕获,然后落入大气层烧毁,体积过大的可能则会想办法让其尽可能落入太平洋等无人区,避免发生意外。
总而言之,“清道夫”就是为了清扫蓝星外围的太空垃圾的。
清道夫本身除了一组引擎之外,还有一个基于微黑洞信息传输机制的通信元件,和一个使用能源晶片的供能元件,整体属于一次性用品,需要依赖主机来为其提供轨道计算和控制等操作,虽然已经尽可能压缩成本,但单个的造价依旧在10万美元左右,此次也是为其进行一次基础的测试,试试看200个“清道夫”能够起到怎样的清理效果。
释放“清道夫”的过程倒是很简单,完成释放之后两人又回到了驾驶舱,观看清道夫的运行轨迹图,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200个清道夫在5个小时左右就能全部找到合适的目标,带着对方在大气层里“同归于尽”
清理外空间轨道自然是有夏曦的私心在里面,不过这项工程毕竟是造福全人类的,如果“清道夫”的表现良好,他肯定要想办法拉着全世界各国一起出钱的,谁扔的垃圾多,谁多给钱,没钱就拿资源来换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能用在空天飞机上,自然也就意味着能够用在空间更加充裕的核动力航母,甚至是核潜艇上,200MW的功率已经超过了尼米兹级上的压水堆动力输出,而且目前已知的聚变堆的功率调整要比裂变堆要轻松不少,用在潜艇上更是能一并解决潜艇的静音和续航问题,常规潜艇为什么潜航时的航速一般都很低?那是因为使用电动机推进的时候,电池的输出功率比不上柴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导致速度无法提升,但如果换用小型聚变堆,那就自然不需要担心功率的问题了。
这一消息刚刚放出,白宫方面就给予了十二分的重视,然而一切具体还要等这次试飞成功才能下结论。
在无人机下挂摄像机的镜头注视下,路瑶和路远走进了空天飞机“雷霆”的驾驶舱。
“雷霆”在设计上可以最多搭载8名乘员,毕竟它是第一代,要考虑的并不只有运输功能,当然,运输仓也可以经过简易的改装变成货仓,只不过总载重是不会变化的。
坐进驾驶位之后,无人机自己自觉地飞进了储存仓,镜头也切换为了固定镜头,在失去重力之后,无人机的运动就很成问题了。
扫了一遍熟悉的面板,检查了一遍参数之后,路瑶向指挥中心汇报道:“起飞检查完毕,请指示。”
此时在不远处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完成了对数据的检查,确认无误之后,斯科特下达了起飞的指令。
因为燃料充裕,所以这种程度的飞行根本不需要考虑什么最佳转移轨道之类的问题,起飞时间也没有了什么限制。
路瑶在触摸屏上按下了启动的按钮,很快混合燃料气体已经完成了预热,随时准备注入反应容器之中。
将动力输出的进度条往上拖动到最大,同时启动了推进引擎。
“雷霆”的尾部,推进器出口淡蓝色的羽流即便在白天明亮的光线之下也异常明显。
发射场的核心区域是拒绝记者进入的,但他们依旧能在无人转播车的图像上看到这清晰的一幕。
“雷霆”庞大的机身在引擎的推动下逐渐加速,渐渐消失在视野当中。
电推进引擎的动力输出是比不上常规化学燃料引擎的,这也意味着它需要更长的加速跑道才能升空,这或许也是电推进引擎最大的缺点了,不过很快摄像机就切换到了驾驶舱向外看的视角,“雷霆”的确是完成了成功的起飞。
NASA的人自然是全部被喊回来加班了,此刻“雷霆”的飞行航线也正显示在他们的监控当中,幽海国际的卫星屏蔽技术范围是有限的,飞出了国境,也并不能做到屏蔽,不过这次发射似乎从头到尾都没有进行过掩饰。
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向西升空的“雷霆”差不多要抵达美国的上空了,此时对于“雷霆”的处理,白宫里明显出现了不小的分歧。
一派人希望能使用导弹将“雷霆”打下来,理由自然是因为它飞过了美国的上空。
这个提议自然是诱人的,即便只有残骸,他们或许也能从中解读出一些关键的技术,继而增加美国的技术储备。
持反对意见的人理由也很充分,此时的“雷霆”已经爬到了35km以上的高空,超出了美国承认的领空范围,如果以这个理由将“雷霆”打下来,无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最后投票的结果还是放弃了击落“雷霆”,上面的技术虽然诱人,但还不至于为此放弃35KM的领空下界这一优势。
雷霆安然飞过了美国的上空。
路瑶和路远也松了一口气,关上了雷霆的武器系统,雷霆上是有少量武器的,虽然不多,但是用于反制防空导弹是足够的,也幸好什么都没有发生。
飞出大气稠密层后,雷霆调整了自身的飞行姿态,没有了大气提供升力,继续向上就只能依赖引擎的动力了,之所以他们还能安然坐在位置上,也是提升的加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减弱的重力而已。
几个小时的飞行之后,雷霆成功抵达了目标轨道,开始了围绕蓝星的飞行。
他们成功了。
在世界各国还在想办法降低运载火箭的发射成本时,这个太平洋岛国上的私人企业,就已经以另一种方式将人送进了太空,而且看上去还是那么轻松。
抛开电推引擎和可控聚变核心不谈,单就新的空地运输方式,就已经是划时代的一个改进。
地面的直播还在继续,各国的高层此时却是无心再继续观看下去,都在商讨这项技术可能带来的变革。
提供了试飞员的华国自然也是其中一员,只不过因为两名试飞员都是华国空军的成员,在这方面,他们或许比其他国家稍微占据了一点优势?
……
确认自动巡航系统没有异常之后,路瑶和路远从驾驶位上起身,“飘”着来到了后方的货仓。
除了完成飞行这一最基本的任务之外,他们还有另一项任务要进行,那就是将这些被称为“清道夫”的小玩意儿给放出去。
伴随着几十年的航天发射史,环绕蓝星的太空轨道上早已布满了不少废弃的卫星,或者因为意外导致的太空垃圾,值得一提的是,南亚某国为了测试自己的反卫星武器,在低空的近地轨道上,为蓝星又增添了几百件太空垃圾。
“清道夫”是一个体积只有拳头大的小型机器人,通体体积的90%以上都是引擎,两人也看不懂具体的原理,但对于它能干什么,他们还是知道的。
“清道夫”会附着在失去动力的航天器身上,然后通过引擎推动,将其减速,继而被地球重力所捕获,然后落入大气层烧毁,体积过大的可能则会想办法让其尽可能落入太平洋等无人区,避免发生意外。
总而言之,“清道夫”就是为了清扫蓝星外围的太空垃圾的。
清道夫本身除了一组引擎之外,还有一个基于微黑洞信息传输机制的通信元件,和一个使用能源晶片的供能元件,整体属于一次性用品,需要依赖主机来为其提供轨道计算和控制等操作,虽然已经尽可能压缩成本,但单个的造价依旧在10万美元左右,此次也是为其进行一次基础的测试,试试看200个“清道夫”能够起到怎样的清理效果。
释放“清道夫”的过程倒是很简单,完成释放之后两人又回到了驾驶舱,观看清道夫的运行轨迹图,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200个清道夫在5个小时左右就能全部找到合适的目标,带着对方在大气层里“同归于尽”
清理外空间轨道自然是有夏曦的私心在里面,不过这项工程毕竟是造福全人类的,如果“清道夫”的表现良好,他肯定要想办法拉着全世界各国一起出钱的,谁扔的垃圾多,谁多给钱,没钱就拿资源来换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