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城颍盗患
两人逐步走近,在一里外观看起来。
“战车并没想象中的多,反而步兵是主力。”余音发现了和叶柳讲述不同之处。
“看上去足有数千士兵,没想到郑国一个边境城邑兵力能达到这种程度。”郑旦惊讶地道,在越国边境是不可能出现这种规模兵力的。
“这也不奇怪,城颍南临楚国,东边离蔡国也不远,加强防御实属正常。”
“看他们的甲衣,少数身披青铜甲的应该是武士,身披皮甲的多是庶民。”郑旦也有发现士兵所穿铠甲的区别。
眼前士兵训练和作战时分发的武器和皮甲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而是归属城颍,训练完后是要归还的。
成周初年只有国人士族和平民可以成为兵卒,野人是后来才允许参军。
子产改革兵制,创立丘赋制度,一百四十四家为一丘,每家出兵赋若干,这就使得郑国兵力大大增加,所以郑国才能拥有近十万军力。
几千郑兵又分为左中右三个方阵,中军为车兵,左右两个方阵都是徒兵(步兵)。
车兵又分为重车兵,轻车兵。按照作战特点分,也可以分为攻车和守车。
其中攻车又有指挥车、攻击车和机动车三类,守车包括苹车和广车两类。
战车兵一般是车上有三人,左为射手,右是矛兵,中间是御者(司机)。
两人观看一会,大概清楚演练的内容后,余音感觉战车战斗缺乏灵活性,过于死板,很快就失去兴趣。
“还是先进城去罢。”郑旦挽着余音的手道。
“也好。”余音转身拉上灰黑色的驮马,“不知道我们这是第几次走错路了。”
余音和郑旦前几天不小心钻到西边山里绕了两天。
在没有地图,冬季白天太阳和夜晚星星都看不到的情况下,余音也不懂如何认路。
从越国到楚国,再到郑国,她们有十几次走错路的情况。
进城时两人拿出叶公发放的符节,守城士兵放行后,很快进城。
城颍城墙高约八米,宽约五十米,全部用土夯筑而成。
“没想到这里人气还挺旺的,商人比楚国还多,不愧是以商立国的奇葩国家。”余音听叶柳说到郑国时就觉得很神奇。
郑国的商人地位比楚国商人更高,郑国曾在立国之初和商人立下盟约要保护商人,因此普通士人地位甚至不如大商人,而郑国的商人也很喜欢这种保护商人的大环境,所以都比较爱国。
秦国曾派三位将军率兵攻打郑国,到了滑国时遇到准备去成周交易的商人弦高和奚施,弦高诈称奉郑君之命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奚施赶快回国,把消息报告给郑穆公,最终迫使秦军灭掉滑国后返回秦国。
“夫人,前方似乎又有大事发生。”刚进城门不远处,郑旦用手指着某个被多人围住的地方道。
两人走到外围时听到一群人在那里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其中两人的谈话引起了两人的注意。
“这是今年第几次了?商人辛罗也遭到强盗劫掠,幸得护卫以命相搏,打退了敌人。”一名看上去四十多岁的中年说道。
中年人身边一名身着黑袍的老者叹息道:“唉,自从执政子产去世后,盗寇不断,虽说大盗寇绝迹,小盗寇却仍然杀之不绝。”
“谁说不是呢?只是这次遇到的强盗看起来并不简单呀。辛罗可是请了近百人的护卫,竟然还战死了一大半。”中年人若有所思地道。
黑袍老者似乎明白了事情因由,他伸手指了指西方,“依我看呐,问题出在那里。”
中年人恍然大悟后愤愤地道:“是了,我们郑国刚过上几年安定日子,那边怕我们过于强大,又弄出了些不入流的手段。”
听到这里,余音总算明白事情起因,成周和郑国的关系一向是相爱相杀,郑国强大时周室就会运用各种阴谋坑郑国一把,周室落难时郑国又会帮衬一把。
当然郑国也不是好鸟,东周新立时郑国就借着自己周王室卿士的身份大肆捞好处,比如以周室的名义讨伐小国,在成为小霸后又不听周室命令,周平王深感威胁,决定除去郑国的卿士身份和司徒职务。
晋楚争霸时周室也把郑国坑得很惨,郑国被晋楚轮流讨伐和周室脱离不了干系。
如今晋楚休战,周室转而用钝刀割肉,破坏郑国商业的下作手段来削弱郑国。
余音挤开众人,看到数十具尸体平放在地上,还有一群在哭泣的死者亲人。
哭泣者中有老人,有女子,也有孩童,都是一般的悲痛。
围观者中有一士人打扮的年轻人道:“没想到洛家的洛田也战死了,他可是武艺高强的剑师(相当于中级剑术)。上个月我和他喝酒时他还说要重新恢复士人地位,没想到本来没落的洛家真的要绝后了。”
“他不还有个闺女在世吗?你看在那哭的那个小女孩。”另一人指着一名正在痛哭的七八岁女孩反驳道。
“女子岂能作数?这孩子看着是个美人胚子,要我说还是去领养了她,养个几年就可以收为妾室,岂不美哉?”开口的是士人身后的一名仆役。
年轻士人考虑着这个提议,有点心动,只是他碍于女孩父亲新丧,不愿显得太过急切。
站在一旁的郑旦早把三人的话听到,心中感觉有点愤怒,她不动声色地对着余音聚气传音。
“夫人,我想帮这孩子。”
余音原本也是想帮忙的,只是一时没想到好办法,若是用钱请托别人收养,未必是好事。
总不能带着她一起行走天下罢?
此时听了郑旦的想法,她点点头,只要是郑旦的合理请求,她是一定会答应的。
“这辛罗倒还算有良心,不仅把战死的护卫们送回家乡,还把后事花销都包下。”余音对此表示认可。
春秋时的大商人人品都不会很差,他们更重视名声,爱惜羽毛。
“夫人先去找好住处,我要看着这孩子。”郑旦心中已有想法,只是还需要看当事人的决定。
余音背着行装,牵着驮马,走向商客最多的西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战车并没想象中的多,反而步兵是主力。”余音发现了和叶柳讲述不同之处。
“看上去足有数千士兵,没想到郑国一个边境城邑兵力能达到这种程度。”郑旦惊讶地道,在越国边境是不可能出现这种规模兵力的。
“这也不奇怪,城颍南临楚国,东边离蔡国也不远,加强防御实属正常。”
“看他们的甲衣,少数身披青铜甲的应该是武士,身披皮甲的多是庶民。”郑旦也有发现士兵所穿铠甲的区别。
眼前士兵训练和作战时分发的武器和皮甲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而是归属城颍,训练完后是要归还的。
成周初年只有国人士族和平民可以成为兵卒,野人是后来才允许参军。
子产改革兵制,创立丘赋制度,一百四十四家为一丘,每家出兵赋若干,这就使得郑国兵力大大增加,所以郑国才能拥有近十万军力。
几千郑兵又分为左中右三个方阵,中军为车兵,左右两个方阵都是徒兵(步兵)。
车兵又分为重车兵,轻车兵。按照作战特点分,也可以分为攻车和守车。
其中攻车又有指挥车、攻击车和机动车三类,守车包括苹车和广车两类。
战车兵一般是车上有三人,左为射手,右是矛兵,中间是御者(司机)。
两人观看一会,大概清楚演练的内容后,余音感觉战车战斗缺乏灵活性,过于死板,很快就失去兴趣。
“还是先进城去罢。”郑旦挽着余音的手道。
“也好。”余音转身拉上灰黑色的驮马,“不知道我们这是第几次走错路了。”
余音和郑旦前几天不小心钻到西边山里绕了两天。
在没有地图,冬季白天太阳和夜晚星星都看不到的情况下,余音也不懂如何认路。
从越国到楚国,再到郑国,她们有十几次走错路的情况。
进城时两人拿出叶公发放的符节,守城士兵放行后,很快进城。
城颍城墙高约八米,宽约五十米,全部用土夯筑而成。
“没想到这里人气还挺旺的,商人比楚国还多,不愧是以商立国的奇葩国家。”余音听叶柳说到郑国时就觉得很神奇。
郑国的商人地位比楚国商人更高,郑国曾在立国之初和商人立下盟约要保护商人,因此普通士人地位甚至不如大商人,而郑国的商人也很喜欢这种保护商人的大环境,所以都比较爱国。
秦国曾派三位将军率兵攻打郑国,到了滑国时遇到准备去成周交易的商人弦高和奚施,弦高诈称奉郑君之命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奚施赶快回国,把消息报告给郑穆公,最终迫使秦军灭掉滑国后返回秦国。
“夫人,前方似乎又有大事发生。”刚进城门不远处,郑旦用手指着某个被多人围住的地方道。
两人走到外围时听到一群人在那里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其中两人的谈话引起了两人的注意。
“这是今年第几次了?商人辛罗也遭到强盗劫掠,幸得护卫以命相搏,打退了敌人。”一名看上去四十多岁的中年说道。
中年人身边一名身着黑袍的老者叹息道:“唉,自从执政子产去世后,盗寇不断,虽说大盗寇绝迹,小盗寇却仍然杀之不绝。”
“谁说不是呢?只是这次遇到的强盗看起来并不简单呀。辛罗可是请了近百人的护卫,竟然还战死了一大半。”中年人若有所思地道。
黑袍老者似乎明白了事情因由,他伸手指了指西方,“依我看呐,问题出在那里。”
中年人恍然大悟后愤愤地道:“是了,我们郑国刚过上几年安定日子,那边怕我们过于强大,又弄出了些不入流的手段。”
听到这里,余音总算明白事情起因,成周和郑国的关系一向是相爱相杀,郑国强大时周室就会运用各种阴谋坑郑国一把,周室落难时郑国又会帮衬一把。
当然郑国也不是好鸟,东周新立时郑国就借着自己周王室卿士的身份大肆捞好处,比如以周室的名义讨伐小国,在成为小霸后又不听周室命令,周平王深感威胁,决定除去郑国的卿士身份和司徒职务。
晋楚争霸时周室也把郑国坑得很惨,郑国被晋楚轮流讨伐和周室脱离不了干系。
如今晋楚休战,周室转而用钝刀割肉,破坏郑国商业的下作手段来削弱郑国。
余音挤开众人,看到数十具尸体平放在地上,还有一群在哭泣的死者亲人。
哭泣者中有老人,有女子,也有孩童,都是一般的悲痛。
围观者中有一士人打扮的年轻人道:“没想到洛家的洛田也战死了,他可是武艺高强的剑师(相当于中级剑术)。上个月我和他喝酒时他还说要重新恢复士人地位,没想到本来没落的洛家真的要绝后了。”
“他不还有个闺女在世吗?你看在那哭的那个小女孩。”另一人指着一名正在痛哭的七八岁女孩反驳道。
“女子岂能作数?这孩子看着是个美人胚子,要我说还是去领养了她,养个几年就可以收为妾室,岂不美哉?”开口的是士人身后的一名仆役。
年轻士人考虑着这个提议,有点心动,只是他碍于女孩父亲新丧,不愿显得太过急切。
站在一旁的郑旦早把三人的话听到,心中感觉有点愤怒,她不动声色地对着余音聚气传音。
“夫人,我想帮这孩子。”
余音原本也是想帮忙的,只是一时没想到好办法,若是用钱请托别人收养,未必是好事。
总不能带着她一起行走天下罢?
此时听了郑旦的想法,她点点头,只要是郑旦的合理请求,她是一定会答应的。
“这辛罗倒还算有良心,不仅把战死的护卫们送回家乡,还把后事花销都包下。”余音对此表示认可。
春秋时的大商人人品都不会很差,他们更重视名声,爱惜羽毛。
“夫人先去找好住处,我要看着这孩子。”郑旦心中已有想法,只是还需要看当事人的决定。
余音背着行装,牵着驮马,走向商客最多的西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