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南山下山
男子落荒得神色,搞得外头的人也是迷茫不解。小知和秀儿朝着周玄清望了过来--从小长大的默契还是有的,大抵就猜到了什么缘由。
南山把罐子放回三清神龛下,走出来扣指敲了敲周玄清的后脑勺,“胡闹,把为师的衣食父母吓走了,谁给钱修缮宫观?”
周玄清促狭一笑反问道,“徒儿倒是奇怪,师父从前不是富家公子吗?这么多年屈在牛头山做道士,还总在镇上的酒肆里赊账被骂?难不成,您从前是被赶出家门的?所以没脸回去了?”
南山就像被人踩了尾巴般,脾气一下子上头,皱眉道:“为师看你是太闲了,赶紧去抄几遍阴符经、黄庭经。”
“好好好,徒儿这就回房去抄那些清静无为、离境坐忘的经文。”
刚说完,又有人跨步进了堂内。南山朝周玄清瞪了一眼,就把门合上了。
抄了足足一个时辰的经文,周玄清犯了困,打了个瞌睡。等她被小知推醒时,床头已经落了夕阳余晖。
此刻宫观里又恢复了冷清的样子。
她踏进屋子,瞧见南山端坐着,将桌上的铜板一枚一枚穿成一贯。每拿起一枚铜板,就对着吹一下,放耳边听到了清脆萦耳的音,嘴角抑制不住的张着笑。
周玄清帮着秀儿将菜盘子放下,出声提醒:“师傅,开饭了。”
八分饥饱,夜幕已沉,大家规整规整就散了休息。
窗户轻掩,风扫树叶倏倏翻腾,屋内烛光微弱扑闪,宫观常年焚香,自然就有一股线香余味四下飘散。
周玄清盘着腿,对面坐着南山。
他轻咳后,目光透着欣慰看过去,“阿清啊,你三岁识字,六岁背经,十岁就随着为师开坛祭礼。你是天生入道门,聪慧过人但是你低调。。。”
周玄清被这么一顿猛夸,飘飘然不知所以,心道不适应,开口打断:“师傅,有话不妨直说,对着徒弟就不必绕那弯子了。”
果然前面说的都是无关紧要的铺垫。南山深吸了一口气,觑看了一眼才憋出一句话,“为师打算下山成亲了。”
周玄清还没有半点准备,楞了一下才道,“师傅别闹,咱们可是道人。”
“为师就是个散修道人,吃肉喝酒、娶妻生子都不碍事。当初若不是将你们这些瓜娃子捡回来养,至于耽搁到现在才成亲吗?谁要拦为师就跟谁急啊。你们一个个可不能没良心。”
周玄清听完先是挑眉凝神,而后假意难过,目光却偷偷往南山脸上瞟,见他紧张的不行才忍不住发笑。
“行啦师傅,你不就是想探探徒弟的口风吗?你还真怕我们三个会有人不答应吗?”
南山点点头,瓮声瓮气道:“为师要说的话说完了,你是如何看的?”
“师傅,这些年您与翠娘眉来眼去,徒弟眼睛都不是瞎的。若你要下山,自当祝您和师娘百年和合,儿孙绕膝。”
翠娘何许人?她是前几年才搬到大同镇上的,做的豆花生意。年纪与南山相仿,长得是风韵绰约,说话的时候温和有礼,叫人自自然心生愉悦。
南山去镇上的酒肆喝酒常常赊账,有一回欠的多了还不上,酒肆掌柜急了,要把他绑了送去见官。多亏了翠娘仗义拦下,拿出银子给他还了债。这人情债果不是好欠的,南山只要下山就跑去豆花摊子里帮忙。一来二去,还就对上眼了。
三个徒弟虽不经人事但时刻看在眼里:师傅和翠娘两人都不算年轻了,有些事情压在心底口难开。偶尔他们在被南山训斥的时候,还会把这事情拿出来笑话。但凡沾着翠娘两个字,南山的脾气嗖一下就会没了。
翌日
南山要还俗了。他走之前做的第一件也是最后一件事,便是将一成宫掌门之位交付与周玄清。
没有什么繁琐的继任仪式,宫观内也只有师徒四人。周玄清葛巾素袍,撩起衣摆跪下,对着三清天尊的神龛神情一肃,叩拜了三个响头。
堂外安静的很,只闻风拂过树梢,摇晃枝叶飒飒声。牛头山一片黛色,有个人影正缓步踏着山道走上来。
日头从平地蹿到山尖,暖暖的从檐下倾洒进半间屋子。
周玄清抬头挺腰,郑重的从南山手上接过一柄桃木剑、一个清音铃还有一袋令旗令牌。
“日后,一成宫还有小知、秀儿就都靠你了。玄清啊,为师今日就准备走了。”南山眼眶一圈温热,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离别伤情融于胸膛内久久不散。
目光慢慢从三个徒弟脸上一一划过,眼前恍惚还能看到他们刚捡回来时的模样。人影重叠,年年岁长,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从稚嫩青涩到棱角锐利。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们一拜。”周玄清拉着小知和秀儿并列一排,一揖到底跪在地上叩首。
“师傅如父,当再受三拜!”一下,两下,三下。脑门咚咚抵着地面。
南山赶紧抹去眼角湿润,一扫伤情变了愉悦起来,抬手扶起人。“行啦行啦!瓜娃子长大会哄人了,为师高兴,高兴的很。”
“哟,我来的可巧,瞧见你一把年纪哭鼻子了。”
一道人影背光而立,支着手臂倚靠在门栏上,正笑盈盈的看着师徒四人。
“翠娘?你什么时候到的?”南山嘴角扬起,走过去顺手一牵就拉进了屋,目光再没有移开人。
翠娘身姿苗条,浅黄罗衣衬得眼神越加温柔,薄施粉黛,但见眉梢眼角隐露风霜细纹。
三个徒弟将目光投了过去,小知机灵先开口,“师娘好。日后就麻烦师娘,多多照顾师傅了。”
翠娘微低头莞尔一笑,再抬目光时停在周玄清脸上,神情有些欲言又止。
“阿清,我与你师傅下山后要去他在京城的家宅。若有机会,你可要来京城看看我们。”
声音温柔,如微风拂面。叫人难以拒绝。
周玄清颔首,眼眸明亮。“一定。”
南山今日换下了那身泛旧的道袍,着了一袭灰色常服,收拾好包袱,对着三个徒弟再叮嘱两句,才带着翠娘头也不回的下山去了。
山脚下候着一辆乌棚马车,两人上车后安静坐着。车夫一挥鞭,马儿开始前行,车轮咕噜碾过石子路,偶尔还会颠簸一下。
翠娘掀起车帘一角,回望向那座愈来愈远的牛头山。原本心如平澜水,却像忽然被砸了一颗石子,皱起了细细漪涟。
“你守着他们这么多年,何不带着他们一块还俗,接回京城?”
南山眺望外头远山,喟叹一句,“想啊,可是他们三个都是在大同镇附近捡来的。我总盼着哪天他们的爹娘能良心发现,万一回来找找呢?他们离开此地,便会如大海捞针无处寻踪。况且,他们本该有自己的一番命数,跟着我混岂不糟蹋。”
翠娘放下了车帘,侧过去靠在南山的肩头,“我呀一直好奇,你那三个徒弟当真都是你捡回来的?”
南山摸着翠娘的手道:“自然,你不会以为是我私生的吧?要说他们三人还属阿清最是可怜。捡回来的时候尚裹在襁褓中,天上下着大雪,她就被丢在了草丛间,冻的脸都发紫,哭声断续都哑了。我那时就想,谁家爹娘如此狠心啊?既然不要,倒不如不生。幸好是我救了,否则真是作孽了。”
翠娘听完,闭上眼,带着怜惜叹气道:“或许,谁家有不得已的苦衷吧。”
马车的车轮印子很快就消失在了官道上。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南山把罐子放回三清神龛下,走出来扣指敲了敲周玄清的后脑勺,“胡闹,把为师的衣食父母吓走了,谁给钱修缮宫观?”
周玄清促狭一笑反问道,“徒儿倒是奇怪,师父从前不是富家公子吗?这么多年屈在牛头山做道士,还总在镇上的酒肆里赊账被骂?难不成,您从前是被赶出家门的?所以没脸回去了?”
南山就像被人踩了尾巴般,脾气一下子上头,皱眉道:“为师看你是太闲了,赶紧去抄几遍阴符经、黄庭经。”
“好好好,徒儿这就回房去抄那些清静无为、离境坐忘的经文。”
刚说完,又有人跨步进了堂内。南山朝周玄清瞪了一眼,就把门合上了。
抄了足足一个时辰的经文,周玄清犯了困,打了个瞌睡。等她被小知推醒时,床头已经落了夕阳余晖。
此刻宫观里又恢复了冷清的样子。
她踏进屋子,瞧见南山端坐着,将桌上的铜板一枚一枚穿成一贯。每拿起一枚铜板,就对着吹一下,放耳边听到了清脆萦耳的音,嘴角抑制不住的张着笑。
周玄清帮着秀儿将菜盘子放下,出声提醒:“师傅,开饭了。”
八分饥饱,夜幕已沉,大家规整规整就散了休息。
窗户轻掩,风扫树叶倏倏翻腾,屋内烛光微弱扑闪,宫观常年焚香,自然就有一股线香余味四下飘散。
周玄清盘着腿,对面坐着南山。
他轻咳后,目光透着欣慰看过去,“阿清啊,你三岁识字,六岁背经,十岁就随着为师开坛祭礼。你是天生入道门,聪慧过人但是你低调。。。”
周玄清被这么一顿猛夸,飘飘然不知所以,心道不适应,开口打断:“师傅,有话不妨直说,对着徒弟就不必绕那弯子了。”
果然前面说的都是无关紧要的铺垫。南山深吸了一口气,觑看了一眼才憋出一句话,“为师打算下山成亲了。”
周玄清还没有半点准备,楞了一下才道,“师傅别闹,咱们可是道人。”
“为师就是个散修道人,吃肉喝酒、娶妻生子都不碍事。当初若不是将你们这些瓜娃子捡回来养,至于耽搁到现在才成亲吗?谁要拦为师就跟谁急啊。你们一个个可不能没良心。”
周玄清听完先是挑眉凝神,而后假意难过,目光却偷偷往南山脸上瞟,见他紧张的不行才忍不住发笑。
“行啦师傅,你不就是想探探徒弟的口风吗?你还真怕我们三个会有人不答应吗?”
南山点点头,瓮声瓮气道:“为师要说的话说完了,你是如何看的?”
“师傅,这些年您与翠娘眉来眼去,徒弟眼睛都不是瞎的。若你要下山,自当祝您和师娘百年和合,儿孙绕膝。”
翠娘何许人?她是前几年才搬到大同镇上的,做的豆花生意。年纪与南山相仿,长得是风韵绰约,说话的时候温和有礼,叫人自自然心生愉悦。
南山去镇上的酒肆喝酒常常赊账,有一回欠的多了还不上,酒肆掌柜急了,要把他绑了送去见官。多亏了翠娘仗义拦下,拿出银子给他还了债。这人情债果不是好欠的,南山只要下山就跑去豆花摊子里帮忙。一来二去,还就对上眼了。
三个徒弟虽不经人事但时刻看在眼里:师傅和翠娘两人都不算年轻了,有些事情压在心底口难开。偶尔他们在被南山训斥的时候,还会把这事情拿出来笑话。但凡沾着翠娘两个字,南山的脾气嗖一下就会没了。
翌日
南山要还俗了。他走之前做的第一件也是最后一件事,便是将一成宫掌门之位交付与周玄清。
没有什么繁琐的继任仪式,宫观内也只有师徒四人。周玄清葛巾素袍,撩起衣摆跪下,对着三清天尊的神龛神情一肃,叩拜了三个响头。
堂外安静的很,只闻风拂过树梢,摇晃枝叶飒飒声。牛头山一片黛色,有个人影正缓步踏着山道走上来。
日头从平地蹿到山尖,暖暖的从檐下倾洒进半间屋子。
周玄清抬头挺腰,郑重的从南山手上接过一柄桃木剑、一个清音铃还有一袋令旗令牌。
“日后,一成宫还有小知、秀儿就都靠你了。玄清啊,为师今日就准备走了。”南山眼眶一圈温热,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将离别伤情融于胸膛内久久不散。
目光慢慢从三个徒弟脸上一一划过,眼前恍惚还能看到他们刚捡回来时的模样。人影重叠,年年岁长,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从稚嫩青涩到棱角锐利。
“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们一拜。”周玄清拉着小知和秀儿并列一排,一揖到底跪在地上叩首。
“师傅如父,当再受三拜!”一下,两下,三下。脑门咚咚抵着地面。
南山赶紧抹去眼角湿润,一扫伤情变了愉悦起来,抬手扶起人。“行啦行啦!瓜娃子长大会哄人了,为师高兴,高兴的很。”
“哟,我来的可巧,瞧见你一把年纪哭鼻子了。”
一道人影背光而立,支着手臂倚靠在门栏上,正笑盈盈的看着师徒四人。
“翠娘?你什么时候到的?”南山嘴角扬起,走过去顺手一牵就拉进了屋,目光再没有移开人。
翠娘身姿苗条,浅黄罗衣衬得眼神越加温柔,薄施粉黛,但见眉梢眼角隐露风霜细纹。
三个徒弟将目光投了过去,小知机灵先开口,“师娘好。日后就麻烦师娘,多多照顾师傅了。”
翠娘微低头莞尔一笑,再抬目光时停在周玄清脸上,神情有些欲言又止。
“阿清,我与你师傅下山后要去他在京城的家宅。若有机会,你可要来京城看看我们。”
声音温柔,如微风拂面。叫人难以拒绝。
周玄清颔首,眼眸明亮。“一定。”
南山今日换下了那身泛旧的道袍,着了一袭灰色常服,收拾好包袱,对着三个徒弟再叮嘱两句,才带着翠娘头也不回的下山去了。
山脚下候着一辆乌棚马车,两人上车后安静坐着。车夫一挥鞭,马儿开始前行,车轮咕噜碾过石子路,偶尔还会颠簸一下。
翠娘掀起车帘一角,回望向那座愈来愈远的牛头山。原本心如平澜水,却像忽然被砸了一颗石子,皱起了细细漪涟。
“你守着他们这么多年,何不带着他们一块还俗,接回京城?”
南山眺望外头远山,喟叹一句,“想啊,可是他们三个都是在大同镇附近捡来的。我总盼着哪天他们的爹娘能良心发现,万一回来找找呢?他们离开此地,便会如大海捞针无处寻踪。况且,他们本该有自己的一番命数,跟着我混岂不糟蹋。”
翠娘放下了车帘,侧过去靠在南山的肩头,“我呀一直好奇,你那三个徒弟当真都是你捡回来的?”
南山摸着翠娘的手道:“自然,你不会以为是我私生的吧?要说他们三人还属阿清最是可怜。捡回来的时候尚裹在襁褓中,天上下着大雪,她就被丢在了草丛间,冻的脸都发紫,哭声断续都哑了。我那时就想,谁家爹娘如此狠心啊?既然不要,倒不如不生。幸好是我救了,否则真是作孽了。”
翠娘听完,闭上眼,带着怜惜叹气道:“或许,谁家有不得已的苦衷吧。”
马车的车轮印子很快就消失在了官道上。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