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生产
见要债的人走远,杨氏看一眼院子里的几人,尤其别有深意的看一眼秦楚,对着杨母哼一声:“弟妹真是说了个好儿媳!”
“娘……”杨晓兰弱弱的叫一句。今日若是没有秦楚帮忙,她恐怕早就被那伙坏人抓走了。
“你不要同我说话,我没有你这样蠢笨的女儿!”
如今想来,杨正明再是无情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亲妹妹被抓走,她都是被这个蠢丫头叫的一时昏了头,才去签那什么劳什子的字据。
杨氏越想越气,连道一声谢都没有,愤愤的转身离去。杨正昊看母亲走了,顾不得其它,也紧随其后小跑着跟了上去。
杨晓兰稍一犹豫,对着秦楚和杨正明的方向欠了欠身,真心实意的说一句:“今日多谢二哥二嫂,晓兰感激不尽”。
秦楚本也没打算施恩图报,杨正明更是没有这个意思。
送走杨晓兰,杨家的院子才算彻底清净下来。
“平日正晖是个多好的一个孩子,如今又中了秀才,谁知道竟然如此不担事……”杨母自言自语的说一句,末了摇头叹息一声,迈步往厨房去了。
让他们这一搅和,她晚饭还没做呢。秦楚赶忙带着清儿过去帮忙。
杨正明留在院子里收拾被损坏的栅栏。
杨母今日准备做手擀的面条的,面已经和好,杨母刚洗了手,一转身见秦楚进来,笑问道:“今天做炸酱面,我记得之前做过一次青椒肉丝的,看你挺喜欢的,今天还做那个行不?”
“行,怎么不行,娘做什么我都喜欢”。秦楚忙不迭的点头,很有自知之明的将切菜的活计让给清儿,自己乖乖坐在灶堂边生火。
傍晚,点灯时分,杨家的晚饭才上桌。
杨正明洗罢手过来在桌边坐下。秦楚先挑了一大碗放到他跟前。
杨母解了围裙,回身看见这一幕,心下更是对秦楚满意几分。识大体不说,还时刻将正明放在第一位。
杨正明看她忙,笑着道:“别光顾着给我盛,你也累了一天,赶紧坐下吃吧”。
秦楚给自己也盛了一碗才坐下,“我不过是看看店,有什么忙的。倒是你,营里的饭菜哪里有家里的可口,娘做的炸酱面,我看比街角那家面馆的手艺好多了”。
杨母在二人对面坐下,接过清儿递过来的碗筷,笑着道:“我哪里有人家那手艺,不过是自家吃,舍得放材料罢了”。
杨母见她吃的香,抬手又给她的碗里添上一些。
秦楚看着手里满满的一碗,苦笑道:“娘,这么多我怎么吃的完?”
“吃吧,吃不完留给我”。一直闷头吃饭的杨正明突然说上一句,又继续大口扒面吃,转眼便将碗里的面条吃得干干净净。
有一点秦楚说的是对的,军营里的饭菜,只能饱腹罢了。
“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当初正明刚参军那会儿,十天半个月也不能回来一次,回来一次瘦一次,又怕我担心,那会儿宁可饿着肚子也不敢让我知道,自己偷偷灌凉水,一干活肚子里全是哗啦啦的水声……”
杨母说着说着,想到以前的日子,神情突然有些低落。
秦楚睃一眼杨正明越来越慢的手,鼓着腮帮子唬道:“那是夫君笨,若是我,管他天皇老子,谁若是不让我吃饱,我一准跟他拼命!”
杨母被她促狭的样子弄得哭笑不得。那点低落的情绪早就不翼而飞。
杨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过晚饭,外面的天色更黑了。烛火跳跃,几人映在窗棂上的身影忽明忽暗。
“杨婶——”
刚刚吃完,院门突然被人敲响。
杨正明起身去开门,却原来是王显。平日里非常沉稳的一个人,此刻竟然满眼慌张,衣衫微乱。
“婶,婶子在家么?”王显扶着门框,喘着粗气道。
“这是怎么了?”杨母跟在杨正明后头,见他如此,想到什么,问道:“可是你媳妇要生了?”
王显点头,今天弟弟额头受伤回家,母亲多问了几句,两人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吵了起来,弟弟摔门而去。他媳妇一着急,便动产了。
“那快走!”杨母招呼一声,率先往杨家去了边走边问:“请大夫了么,人现在怎么样……”
王显对杨正明点点头,赶忙跟上前去,“父亲去已经去请了,娘说让我过来……”
杨正明直到看着人走远,才关上院门,抬腿往回走。看一眼西屋的灯亮了,知道秦楚已经回到室内,脚步一转,朝西屋去了。
秦楚正拿着剪刀在专心剪灯芯,突然被人从后面拥住:“是王显,他媳妇要生了”。
“嗯”。秦楚放下剪刀,伸了胳膊出去。往后一绕,箍住了杨正明的脖。
杨正明低头亲了亲她的鬓角,轻声道:“咱们何时也生一个?”
秦楚怔忪,两只手无意识地揉着杨正明脑后的黑发。
系统原因,她现在生育值还是0。别说是生育值,其它值都低的可怜。
即便从现在开始努力,等到生育值及格,恐怕也要是几个月后的事了。况且,她根本没想过这么早就要小孩。
以前周围的朋友同事,几乎都是三十几岁才考虑要孩子,现在即便是古代,她没想那么晚,但怎么也要过两年再考虑。
杨正明突然轻笑一声,大掌轻轻抚上秦楚的小腹,柔声道:“说不得此刻这里已经有了……”
秦楚动作一滞,收回胳膊,抬手在胸前的胳膊上拍一下,打击道:“有你个大头鬼,满肚子还没消化的粮食还差不多”。
“……”。
秦楚说罢,开始在屋里来回走动消食:“娘这么晚过去,今晚应该不会回来了吧?”
古代生孩子不像现代,刚一疼就剖了,估计没一晚上生不出来。
杨正明在窗边的椅子上坐下,顺手拿过先前未看完的书在手上,“应该不会”。
杨母热心,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也都喜欢找她过去,以前也有生小孩找她帮忙的,杨正明已经习以为常。
二人一时无话。
秦楚屋子里来回走上几圈,见杨正明看的入神,好奇的探头去看,但见上头全是繁体字,勉力认出几个字,好像是本讲兵法的书。
“有兴趣?”杨正明见她探头看了好几眼,似乎对他手里的书极为感兴趣,挑眉问道。
秦楚神情一滞,她只是突然发现,自己的智商不知道什么时候,连繁体字都认不得了。明明以前连蒙带猜,一本书也能看个七七八八的。
不过,这种丢人的事情她是打死都不会说出去的。
想到此,秦楚撇嘴,颇为傲娇道:“兵书而已,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什么的,我早就看过了”。
杨正明不过是想逗逗她,谁知却听见她说的,却是精神一振,奇道:“孙子兵法是哪本书?为何我从未听过,上面都写了什么?还有那个什么三十六计,又是何计?”
“孙子兵法这么著名的书你都没看过?”
见杨正明摇头,神情认真,不似作伪,秦楚立马来了精神,这就好比一个人突然跨领域的被内行人求教,一瞬间优越感爆棚。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一个叫孙武……”秦楚原本是想为他简单科普一下书籍的由来,谁知说着说着,大脑竟然一片空白。
“春秋时期是哪个时期?”杨正明皱眉打断。
秦楚一惊,虽然知道这个世界与她所熟悉的历史世界大相径庭,却从不知道,竟然差了那么多。
“呃……”秦楚掩饰的板着脸瞪眼道:“你一下子问了我这么多问题,到底让我先回答你哪个?”
杨正明笑着将秦楚掉下来的一缕秀发别到耳后,道:“就先说说那个三十六计吧”
“说到三十六计,就不得不说说其中最有名的一计——走为上。所谓走为上,便是指战争中……”秦楚说着说着,突然顿住。
“怎么了?”杨正明正听得入神,突然没了声音,问道。
“我……”总不能说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索性抬手捂嘴,打了个哈欠。
杨正明起身,“都怪我,听得入神都忘了时辰,我这就去打水,早些休息”。
夜里,免不得又是一番温存。
第二日一早,秦楚醒来的时候,杨正明已经去了军营。清儿端了热水进来。问一声才知道,杨母竟然还没有回来。
吃过早饭锁好门,才领着清儿去店里。
阿成已经开了店门,看见秦楚过来,忙将周大娘过来的事说了:“……说是元娘姐病了,今日就不过来了”。
秦楚想着这段时间因为王家的事她的心情一直不好,索性又让阿成去告诉一声:“店里最近不忙,先让她在家好好休息一下吧”。
到了下午,杨正明没来,秦楚又等一会儿,见早已过了他下值的时间,又怕杨母担心,嘱咐阿成,万一杨正明来了,就说她先回去了,才带着清儿离开。
回到家,却发现院门上的锁头同走时一样,猜测杨母可能一直没有回来过,心里担心,脚步一转,带着清儿又往王家去了。
“娘……”杨晓兰弱弱的叫一句。今日若是没有秦楚帮忙,她恐怕早就被那伙坏人抓走了。
“你不要同我说话,我没有你这样蠢笨的女儿!”
如今想来,杨正明再是无情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亲妹妹被抓走,她都是被这个蠢丫头叫的一时昏了头,才去签那什么劳什子的字据。
杨氏越想越气,连道一声谢都没有,愤愤的转身离去。杨正昊看母亲走了,顾不得其它,也紧随其后小跑着跟了上去。
杨晓兰稍一犹豫,对着秦楚和杨正明的方向欠了欠身,真心实意的说一句:“今日多谢二哥二嫂,晓兰感激不尽”。
秦楚本也没打算施恩图报,杨正明更是没有这个意思。
送走杨晓兰,杨家的院子才算彻底清净下来。
“平日正晖是个多好的一个孩子,如今又中了秀才,谁知道竟然如此不担事……”杨母自言自语的说一句,末了摇头叹息一声,迈步往厨房去了。
让他们这一搅和,她晚饭还没做呢。秦楚赶忙带着清儿过去帮忙。
杨正明留在院子里收拾被损坏的栅栏。
杨母今日准备做手擀的面条的,面已经和好,杨母刚洗了手,一转身见秦楚进来,笑问道:“今天做炸酱面,我记得之前做过一次青椒肉丝的,看你挺喜欢的,今天还做那个行不?”
“行,怎么不行,娘做什么我都喜欢”。秦楚忙不迭的点头,很有自知之明的将切菜的活计让给清儿,自己乖乖坐在灶堂边生火。
傍晚,点灯时分,杨家的晚饭才上桌。
杨正明洗罢手过来在桌边坐下。秦楚先挑了一大碗放到他跟前。
杨母解了围裙,回身看见这一幕,心下更是对秦楚满意几分。识大体不说,还时刻将正明放在第一位。
杨正明看她忙,笑着道:“别光顾着给我盛,你也累了一天,赶紧坐下吃吧”。
秦楚给自己也盛了一碗才坐下,“我不过是看看店,有什么忙的。倒是你,营里的饭菜哪里有家里的可口,娘做的炸酱面,我看比街角那家面馆的手艺好多了”。
杨母在二人对面坐下,接过清儿递过来的碗筷,笑着道:“我哪里有人家那手艺,不过是自家吃,舍得放材料罢了”。
杨母见她吃的香,抬手又给她的碗里添上一些。
秦楚看着手里满满的一碗,苦笑道:“娘,这么多我怎么吃的完?”
“吃吧,吃不完留给我”。一直闷头吃饭的杨正明突然说上一句,又继续大口扒面吃,转眼便将碗里的面条吃得干干净净。
有一点秦楚说的是对的,军营里的饭菜,只能饱腹罢了。
“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当初正明刚参军那会儿,十天半个月也不能回来一次,回来一次瘦一次,又怕我担心,那会儿宁可饿着肚子也不敢让我知道,自己偷偷灌凉水,一干活肚子里全是哗啦啦的水声……”
杨母说着说着,想到以前的日子,神情突然有些低落。
秦楚睃一眼杨正明越来越慢的手,鼓着腮帮子唬道:“那是夫君笨,若是我,管他天皇老子,谁若是不让我吃饱,我一准跟他拼命!”
杨母被她促狭的样子弄得哭笑不得。那点低落的情绪早就不翼而飞。
杨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过晚饭,外面的天色更黑了。烛火跳跃,几人映在窗棂上的身影忽明忽暗。
“杨婶——”
刚刚吃完,院门突然被人敲响。
杨正明起身去开门,却原来是王显。平日里非常沉稳的一个人,此刻竟然满眼慌张,衣衫微乱。
“婶,婶子在家么?”王显扶着门框,喘着粗气道。
“这是怎么了?”杨母跟在杨正明后头,见他如此,想到什么,问道:“可是你媳妇要生了?”
王显点头,今天弟弟额头受伤回家,母亲多问了几句,两人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吵了起来,弟弟摔门而去。他媳妇一着急,便动产了。
“那快走!”杨母招呼一声,率先往杨家去了边走边问:“请大夫了么,人现在怎么样……”
王显对杨正明点点头,赶忙跟上前去,“父亲去已经去请了,娘说让我过来……”
杨正明直到看着人走远,才关上院门,抬腿往回走。看一眼西屋的灯亮了,知道秦楚已经回到室内,脚步一转,朝西屋去了。
秦楚正拿着剪刀在专心剪灯芯,突然被人从后面拥住:“是王显,他媳妇要生了”。
“嗯”。秦楚放下剪刀,伸了胳膊出去。往后一绕,箍住了杨正明的脖。
杨正明低头亲了亲她的鬓角,轻声道:“咱们何时也生一个?”
秦楚怔忪,两只手无意识地揉着杨正明脑后的黑发。
系统原因,她现在生育值还是0。别说是生育值,其它值都低的可怜。
即便从现在开始努力,等到生育值及格,恐怕也要是几个月后的事了。况且,她根本没想过这么早就要小孩。
以前周围的朋友同事,几乎都是三十几岁才考虑要孩子,现在即便是古代,她没想那么晚,但怎么也要过两年再考虑。
杨正明突然轻笑一声,大掌轻轻抚上秦楚的小腹,柔声道:“说不得此刻这里已经有了……”
秦楚动作一滞,收回胳膊,抬手在胸前的胳膊上拍一下,打击道:“有你个大头鬼,满肚子还没消化的粮食还差不多”。
“……”。
秦楚说罢,开始在屋里来回走动消食:“娘这么晚过去,今晚应该不会回来了吧?”
古代生孩子不像现代,刚一疼就剖了,估计没一晚上生不出来。
杨正明在窗边的椅子上坐下,顺手拿过先前未看完的书在手上,“应该不会”。
杨母热心,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也都喜欢找她过去,以前也有生小孩找她帮忙的,杨正明已经习以为常。
二人一时无话。
秦楚屋子里来回走上几圈,见杨正明看的入神,好奇的探头去看,但见上头全是繁体字,勉力认出几个字,好像是本讲兵法的书。
“有兴趣?”杨正明见她探头看了好几眼,似乎对他手里的书极为感兴趣,挑眉问道。
秦楚神情一滞,她只是突然发现,自己的智商不知道什么时候,连繁体字都认不得了。明明以前连蒙带猜,一本书也能看个七七八八的。
不过,这种丢人的事情她是打死都不会说出去的。
想到此,秦楚撇嘴,颇为傲娇道:“兵书而已,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什么的,我早就看过了”。
杨正明不过是想逗逗她,谁知却听见她说的,却是精神一振,奇道:“孙子兵法是哪本书?为何我从未听过,上面都写了什么?还有那个什么三十六计,又是何计?”
“孙子兵法这么著名的书你都没看过?”
见杨正明摇头,神情认真,不似作伪,秦楚立马来了精神,这就好比一个人突然跨领域的被内行人求教,一瞬间优越感爆棚。
“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一个叫孙武……”秦楚原本是想为他简单科普一下书籍的由来,谁知说着说着,大脑竟然一片空白。
“春秋时期是哪个时期?”杨正明皱眉打断。
秦楚一惊,虽然知道这个世界与她所熟悉的历史世界大相径庭,却从不知道,竟然差了那么多。
“呃……”秦楚掩饰的板着脸瞪眼道:“你一下子问了我这么多问题,到底让我先回答你哪个?”
杨正明笑着将秦楚掉下来的一缕秀发别到耳后,道:“就先说说那个三十六计吧”
“说到三十六计,就不得不说说其中最有名的一计——走为上。所谓走为上,便是指战争中……”秦楚说着说着,突然顿住。
“怎么了?”杨正明正听得入神,突然没了声音,问道。
“我……”总不能说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索性抬手捂嘴,打了个哈欠。
杨正明起身,“都怪我,听得入神都忘了时辰,我这就去打水,早些休息”。
夜里,免不得又是一番温存。
第二日一早,秦楚醒来的时候,杨正明已经去了军营。清儿端了热水进来。问一声才知道,杨母竟然还没有回来。
吃过早饭锁好门,才领着清儿去店里。
阿成已经开了店门,看见秦楚过来,忙将周大娘过来的事说了:“……说是元娘姐病了,今日就不过来了”。
秦楚想着这段时间因为王家的事她的心情一直不好,索性又让阿成去告诉一声:“店里最近不忙,先让她在家好好休息一下吧”。
到了下午,杨正明没来,秦楚又等一会儿,见早已过了他下值的时间,又怕杨母担心,嘱咐阿成,万一杨正明来了,就说她先回去了,才带着清儿离开。
回到家,却发现院门上的锁头同走时一样,猜测杨母可能一直没有回来过,心里担心,脚步一转,带着清儿又往王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