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新的发现
村子里多了回归的务工人员,虽然还是那么贫困,却显得热闹了很多。
知道许可回来了,就连住得远的那些孩子们,也纷纷过来,一来看看他们想念的老师,二来也希望快点儿能开学。
许可从家里带来不少学习用品和读物,将这些分给了孩子们。
本都是旧的东西,可那些孩子们拿到手上后,特别高兴,一直说这是他们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而当他们知道这些都是他们敬爱的老师用过的东西,特别是那些陪着许可考大学的学习用品,孩子们更是爱不释手,也希望这些东西可以陪着他们读很多书,可以让他们走出大山,体验爸爸妈妈讲的山外故事,甚至像许老师一样,可以考上大学。
孩子们拿到的书,有的是许可以前收藏的漫画和小故事,还有一些是他专门去书店买的适用于刚识字的新生读物。
这些装订漂亮、色彩鲜艳的书籍,像一扇门,打开了贺兰村孩子们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了除了贺兰村贫瘠的土地,竟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东西!
他们兴奋地拿着书,回家念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虽然还有很多字不认识,不过对于他们,能识得一部分字就已经很开心了。而他们父母本就没念过书、不识字,想不到,留在家里的娃子们,反到比他们强,竟还认得字了!
现在,连书都能读了。
攀比心,其实不仅大人之间会有,孩子们之间也会有。孩子们拿着书,互相读给对方听,看谁认得的字多,读得好,就连变得内向胆怯的栓娃子,也会凑到孩子堆中,听大家读书。
也许是因为年纪小的原因,栓娃子学东西比较慢,很羡慕那些能记住很多字的孩子们。这里面最让他崇拜的就是二花。
二花和他一起上的学,算是许可的第一批学生,现在二花几乎可以完整的读一个小故事,因为这个“本事”,二花几乎成了这里的孩子王。
这里的热闹很快便传到了临村张家村。张家村与贺兰村一样,也有很多村民平日里在外务工,只有春节才能回来看看。
正如上次周强他们视查一样,张家村虽然比贺兰村的地理位置稍稍好点儿,但也算是个贫困区。虽然有个不像学校的学校,却没有老师。这里的孩子们几乎都是失学状态。
贺兰村的热闹,很快便传到了张家村。大家在一起挑水的时候,贺兰村的村民都会很骄傲、很自豪地夸赞自家娃子识得了好多字,连书都会念了。并且一直说,他们一定要好好挣钱,供娃子们离开这座大山后继续读书!
他们那洋洋得意的样子,深深的刺痛了张家村村民的心。谁家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天下的父母也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比别人强。至少,要比一同长大的那些孩子强。
以前,所有的娃子们都不念书,都在一起瞎胡玩,他们只要让自家娃子强壮、能做更多活就行,就是比别人家的娃子强。
可现在……好像势头变了。特别是两个月前县书记周强来过后,不知道跟村长张大庆说了什么,张大庆总在念叨着让村里娃子们念书的事。
最初,张家村的村民还没当回事,正当当初的贺兰村一样,谁也没觉得让娃子读书是件多重要的事。
可现在看看,当娃子们真的能读书、真的能讲出连他们当父母都不知道的道理时,这些村民不得不折服,读书真的有用!
特别是当他们外出务工后,更知道读书会识字是多少的重要了。每当他们的老板让他们签名字时,他们便一脸尴尬,最后不得不在别人嘲笑的目光下按了手印,那种感觉……就跟画押卖身契似的,有种极度的卑微感。
他们不想再让自己的孩子也重蹈他们的覆辙。
原先,他们也听说了贺兰村来了个支教老师。来支教老师又不是头一次,但以前的都是没几天就没影了,就再也没回来过。
没想到,这次这位老师不但教了这么久,竟然还没过完年就回来了,而且还把贺兰村的娃子们教得这么好,这让来挑水的张家村村民一个个开始有了自己小心思。
回去的路上,他们开始说起这事。
“你说……咱们村咋就不能来个老师呢?咱们村也不比贺兰村差啊!”
“谁说不是呢。不过这也看运气,以前咱们村的老师可比贺兰村的老师待的时间长。”
“再长有啥用?还不是没一个月就走了。听这贺兰村这个老师,都教了半年了,这次是回家过年,没想到都没过完年呢就赶回来了,你说他们那村子有啥好的,能让一个城里的大学生这么急着回来?”
“我说大妹子,你也别酸了,俺到是觉得,咱们两个村子离得也不远,回头让村长问问临村的,能不能让咱们的娃子也去他们学校念书?”
“这到是个好主意……”
“好什么好!你是没听说过还是咋的?不知道咱村村长跟临村村长不合啊!”
“啊?还有这事?”
“切!那是,还是因为当年……”
“行了,村长的事咱就别念叨了,回去装不知道,先问问村长到底啥意思,能不能让咱们娃也上了学!”
“……”
几个张家村的村民挑着装满水的扁担,一路说着走向了张家村的方向。
许可虽然提前回到了贺兰村,但并没急着开学。学生们的父母还都没离开,应该让这些孩子们多些时间与他们的家人团圆。
以前在北京的时候,许可也见过很多在工地工作的农民工,他们每日忙忙碌碌,为了保住那收入可怜的工作,还要受工头的气,对所有人和事都要谨小慎微,过得异常艰辛。
只不过,在大城市中,尤其像北京这样高速发展的首都城市,如此农民工几乎遍地都是。许可似乎从来没有认真的想过他们的生活和处境,因为那与他无关。
只有在浅浅的印象中,那些农民工被生活所累,表情麻木,就像个只会干活的机器人一样。
可同样是这些人,现在回到了他们的家园,与亲人团聚,许可再看他们时,竟发现这些曾经麻木的农民工,原来也是这么热情和可爱的。
经过与他们聊天许可得知,这些皮肤黑黝黝的村民们,并不是他想的那种在大城市里盖房子的民工。
这里依山傍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物资源,很多村民便去了山下坪子上做起了夹缝煤。
他们需要背着箩筐,徒步上到半山腰,在极危险的地段挖出夹缝煤,再一筐筐的背下山,再用船一船一船的拉上来,最后背马驮。
这其中的危险和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每当生命受到威胁或者受伤时,他们只能互相鼓励、默默忍受,却根本不敢告诉家里。
即便人平安无事的回家了,他们仍要将这些让人担心的事实藏在心里。
他们如此辛苦工作,全是为了家里的老小,全是为了能让家里过上吃饱饭的日子。
忽然间,许可很是心疼他们,他原以为自己在贺兰村做支教就已经很苦了,却没想,那些已经外出务工的村民们,依旧过得这么艰辛的日子。
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是他们却很乐观,这让许可在这些人身上学到了另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外的,他发现这里的人会吹一种乐器,那种乐器是用细细的竹子做成的,高矮不一,整体看上去很大。
当地人管它叫芦笙,吹出来的声音很好听,不过每次许可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都会想到一个成语,“滥竽充数”。
也不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南郭先生,吹的是不是这个东西,反正从图片上看着挺像的。
这种乐器吹出来的声音很悠长,就像山间的回音,飘过潺潺河流,回荡在白云下,掠过片片森林,最后又悠然的转了回来。
村民到底吹的是什么曲子,许可听不出来,只觉得那悠扬的乐曲很好听。
许可从小没学过什么乐器,到是家里有一把旧口琴,是他从小玩的玩具。因为从来没学过什么乐理,那口琴对他来说就是瞎吹着玩的,时间久了,倒是也能吹出个能听的调调。
那村民见许可兴趣十足,便也热情的邀请许可吹几下。
这个东西……难度系数可不是一般的大!许可接过芦笙,睡着吹了几下都不行,偶尔冒出的声音也像驴叫似的,根本就没有那动听悠扬的乐曲。
他这个笨拙的样子,引得周围人一阵好笑。不过大家都知道许可读书教书厉害,像芦笙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不会就不会吧,又不会影响什么。
不过许可却像是钻进了牛角一样,对这种长长的乐器充满了好奇心。
他向村民借用了几天,每到晚上,便坐在屋里琢磨着这个长长的乐器,努力使其发出像村民吹出的那种悠扬声音。
从最初憋得脸红脖子粗,到后来慢慢的出了些能听的声音,许可简直兴趣高涨。
知道许可回来了,就连住得远的那些孩子们,也纷纷过来,一来看看他们想念的老师,二来也希望快点儿能开学。
许可从家里带来不少学习用品和读物,将这些分给了孩子们。
本都是旧的东西,可那些孩子们拿到手上后,特别高兴,一直说这是他们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而当他们知道这些都是他们敬爱的老师用过的东西,特别是那些陪着许可考大学的学习用品,孩子们更是爱不释手,也希望这些东西可以陪着他们读很多书,可以让他们走出大山,体验爸爸妈妈讲的山外故事,甚至像许老师一样,可以考上大学。
孩子们拿到的书,有的是许可以前收藏的漫画和小故事,还有一些是他专门去书店买的适用于刚识字的新生读物。
这些装订漂亮、色彩鲜艳的书籍,像一扇门,打开了贺兰村孩子们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了除了贺兰村贫瘠的土地,竟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东西!
他们兴奋地拿着书,回家念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虽然还有很多字不认识,不过对于他们,能识得一部分字就已经很开心了。而他们父母本就没念过书、不识字,想不到,留在家里的娃子们,反到比他们强,竟还认得字了!
现在,连书都能读了。
攀比心,其实不仅大人之间会有,孩子们之间也会有。孩子们拿着书,互相读给对方听,看谁认得的字多,读得好,就连变得内向胆怯的栓娃子,也会凑到孩子堆中,听大家读书。
也许是因为年纪小的原因,栓娃子学东西比较慢,很羡慕那些能记住很多字的孩子们。这里面最让他崇拜的就是二花。
二花和他一起上的学,算是许可的第一批学生,现在二花几乎可以完整的读一个小故事,因为这个“本事”,二花几乎成了这里的孩子王。
这里的热闹很快便传到了临村张家村。张家村与贺兰村一样,也有很多村民平日里在外务工,只有春节才能回来看看。
正如上次周强他们视查一样,张家村虽然比贺兰村的地理位置稍稍好点儿,但也算是个贫困区。虽然有个不像学校的学校,却没有老师。这里的孩子们几乎都是失学状态。
贺兰村的热闹,很快便传到了张家村。大家在一起挑水的时候,贺兰村的村民都会很骄傲、很自豪地夸赞自家娃子识得了好多字,连书都会念了。并且一直说,他们一定要好好挣钱,供娃子们离开这座大山后继续读书!
他们那洋洋得意的样子,深深的刺痛了张家村村民的心。谁家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天下的父母也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比别人强。至少,要比一同长大的那些孩子强。
以前,所有的娃子们都不念书,都在一起瞎胡玩,他们只要让自家娃子强壮、能做更多活就行,就是比别人家的娃子强。
可现在……好像势头变了。特别是两个月前县书记周强来过后,不知道跟村长张大庆说了什么,张大庆总在念叨着让村里娃子们念书的事。
最初,张家村的村民还没当回事,正当当初的贺兰村一样,谁也没觉得让娃子读书是件多重要的事。
可现在看看,当娃子们真的能读书、真的能讲出连他们当父母都不知道的道理时,这些村民不得不折服,读书真的有用!
特别是当他们外出务工后,更知道读书会识字是多少的重要了。每当他们的老板让他们签名字时,他们便一脸尴尬,最后不得不在别人嘲笑的目光下按了手印,那种感觉……就跟画押卖身契似的,有种极度的卑微感。
他们不想再让自己的孩子也重蹈他们的覆辙。
原先,他们也听说了贺兰村来了个支教老师。来支教老师又不是头一次,但以前的都是没几天就没影了,就再也没回来过。
没想到,这次这位老师不但教了这么久,竟然还没过完年就回来了,而且还把贺兰村的娃子们教得这么好,这让来挑水的张家村村民一个个开始有了自己小心思。
回去的路上,他们开始说起这事。
“你说……咱们村咋就不能来个老师呢?咱们村也不比贺兰村差啊!”
“谁说不是呢。不过这也看运气,以前咱们村的老师可比贺兰村的老师待的时间长。”
“再长有啥用?还不是没一个月就走了。听这贺兰村这个老师,都教了半年了,这次是回家过年,没想到都没过完年呢就赶回来了,你说他们那村子有啥好的,能让一个城里的大学生这么急着回来?”
“我说大妹子,你也别酸了,俺到是觉得,咱们两个村子离得也不远,回头让村长问问临村的,能不能让咱们的娃子也去他们学校念书?”
“这到是个好主意……”
“好什么好!你是没听说过还是咋的?不知道咱村村长跟临村村长不合啊!”
“啊?还有这事?”
“切!那是,还是因为当年……”
“行了,村长的事咱就别念叨了,回去装不知道,先问问村长到底啥意思,能不能让咱们娃也上了学!”
“……”
几个张家村的村民挑着装满水的扁担,一路说着走向了张家村的方向。
许可虽然提前回到了贺兰村,但并没急着开学。学生们的父母还都没离开,应该让这些孩子们多些时间与他们的家人团圆。
以前在北京的时候,许可也见过很多在工地工作的农民工,他们每日忙忙碌碌,为了保住那收入可怜的工作,还要受工头的气,对所有人和事都要谨小慎微,过得异常艰辛。
只不过,在大城市中,尤其像北京这样高速发展的首都城市,如此农民工几乎遍地都是。许可似乎从来没有认真的想过他们的生活和处境,因为那与他无关。
只有在浅浅的印象中,那些农民工被生活所累,表情麻木,就像个只会干活的机器人一样。
可同样是这些人,现在回到了他们的家园,与亲人团聚,许可再看他们时,竟发现这些曾经麻木的农民工,原来也是这么热情和可爱的。
经过与他们聊天许可得知,这些皮肤黑黝黝的村民们,并不是他想的那种在大城市里盖房子的民工。
这里依山傍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物资源,很多村民便去了山下坪子上做起了夹缝煤。
他们需要背着箩筐,徒步上到半山腰,在极危险的地段挖出夹缝煤,再一筐筐的背下山,再用船一船一船的拉上来,最后背马驮。
这其中的危险和艰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每当生命受到威胁或者受伤时,他们只能互相鼓励、默默忍受,却根本不敢告诉家里。
即便人平安无事的回家了,他们仍要将这些让人担心的事实藏在心里。
他们如此辛苦工作,全是为了家里的老小,全是为了能让家里过上吃饱饭的日子。
忽然间,许可很是心疼他们,他原以为自己在贺兰村做支教就已经很苦了,却没想,那些已经外出务工的村民们,依旧过得这么艰辛的日子。
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是他们却很乐观,这让许可在这些人身上学到了另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外的,他发现这里的人会吹一种乐器,那种乐器是用细细的竹子做成的,高矮不一,整体看上去很大。
当地人管它叫芦笙,吹出来的声音很好听,不过每次许可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都会想到一个成语,“滥竽充数”。
也不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南郭先生,吹的是不是这个东西,反正从图片上看着挺像的。
这种乐器吹出来的声音很悠长,就像山间的回音,飘过潺潺河流,回荡在白云下,掠过片片森林,最后又悠然的转了回来。
村民到底吹的是什么曲子,许可听不出来,只觉得那悠扬的乐曲很好听。
许可从小没学过什么乐器,到是家里有一把旧口琴,是他从小玩的玩具。因为从来没学过什么乐理,那口琴对他来说就是瞎吹着玩的,时间久了,倒是也能吹出个能听的调调。
那村民见许可兴趣十足,便也热情的邀请许可吹几下。
这个东西……难度系数可不是一般的大!许可接过芦笙,睡着吹了几下都不行,偶尔冒出的声音也像驴叫似的,根本就没有那动听悠扬的乐曲。
他这个笨拙的样子,引得周围人一阵好笑。不过大家都知道许可读书教书厉害,像芦笙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不会就不会吧,又不会影响什么。
不过许可却像是钻进了牛角一样,对这种长长的乐器充满了好奇心。
他向村民借用了几天,每到晚上,便坐在屋里琢磨着这个长长的乐器,努力使其发出像村民吹出的那种悠扬声音。
从最初憋得脸红脖子粗,到后来慢慢的出了些能听的声音,许可简直兴趣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