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侦缉队
又是一年的春天了,孟婉兰去年就考上了圣城的师范学校,她没有报考上海的学校,一来是李梦娴要死要活的阻拦,二是来自大哥的建议。
在李梦娴眼里,上海那个地方,就是吞噬一切的猛兽,孟家的两个女儿好好的去了,一个变成这样,另一个至今存在于书信中,不曾归来。
她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女儿也走这样的道路,还是安安稳稳的留在身边为好。
孟宪君的建议也是留在圣城,毕竟上海沦陷后,稍微好一点的学校纷纷南迁或西迁了,与其在外面冒险,还不如留在家乡。
孟婉兰一向是个听劝的人,每天早上出门,晚上回来,开始在师范学校读书了,李梦娴这下可算是放了心。
孟宪伦小两口成亲好几年了,还恩爱的不得了,只是依然没有孩子。
孟宪伦所在的警察局,现在实际为日本人所控制,孟宪伦自然而然经常陪着舅舅何玺之,和日本人一起吃饭。
这让李梦娴常常怀疑,是不是日本人给孟宪伦吃了断子绝孙的毒药,让他们生不出孩子来,这想法让孟宪伦夫妇好一顿笑话。
自打成立了侦缉队,城外的游击队和城内的抗日组织,联系的更艰难了。
孟婉云带着这几条恶犬,没事到处瞎转悠,游击队派了联络员进城,有几次还差点被张若熙嗅到,要是能将这条恶犬除掉就好了。
孟宪君和姜桐莘商议后,经联络站一致决议,将除掉张若熙作为近期的首要任务之一。
可是张若熙十分狡猾,如果失手,定会让他一口咬住不放,后果不堪设想,这让孟宪君感觉十分棘手。
思来想去,孟宪君决定还是先将其喜好和行动规律摸清,再做打算。
起点就是张家胡同外面,通往相府大街的大道上,安插卖杂货的货郎。
乔大山是刘家峪游击队派来的,他的远方姑妈住在圣城,没有儿女,乔大山在一年前来圣城投亲,以走街串户卖货为生,身份就是挑担货郎。
作为联络站的一员,孔小七已经卖了两年的香烟了,他的侦察地点一直是相府大街最繁华的地段,在这里,他可以看到一切想看到的东西,包括人。
除此之外,孟宪君还让孟婉兰隔三差五的去张家的包子铺买包子,观察情况。
要说这张家的素馅包子,远近闻名,包子铺就在相府大街的拐角处,不知道的人还真不好找。
孟婉兰爱吃这一口,个大皮薄,菜馅金黄翠绿,喷香清口还不油腻。
据说做法是将豆腐切成薄片,油炸过,配以当季时蔬,粉条,通通剁成细末,加了胡椒粉和花椒粉,淋入熟油,那滋味儿,简直比肉包还好吃!
每天早上,老张头至少要蒸上三大锅,每锅五屉,加起来一人多高,卖完才能歇一会儿。
灶房里雇了两个伙计,一个面案,一个洗菜剁菜准备馅料。
这拌馅必然是老张头亲自下手,别看简单的几种材料,这佐味可是大学问,东西好不好吃全在调味上。
这天孟婉兰上午没课,早上起的晚了点,到了包子铺,恰好卖完,新的一锅正在上屉,和老张头一起抬蒸屉的,正是张若熙。
“要等一刻钟,姑娘!”老张头说道。
“好啊!”孟婉兰顺手掏出一本书来,坐在路边的小桌旁看了起来。
别看这姑娘戴着厚厚的眼镜片,一头扎进书里没抬头,可这耳朵可一直竖着呢。
“若熙啊,你说说你,干那个什么队,人人在身后戳咱张家的脊梁骨,还不如踏踏实实跟爹一起卖包子呢!”
老张头唠唠叨叨。
张若熙瞥了一眼孟婉兰,见她两眼死盯着书本,嘴里正嘟嘟囔囔的,不知道背什么呢,随即把眼光收了回来。
“爹,您这还有事吗?没事我可走了,别耽误我正事!”
张若熙不阴不阳的。
“你能有什么正事!整天不是抓这个就是抓那个,造孽啊!”
“一个伙计请假了,我忙不过来,你就不能帮我一天?养儿有什么用啊!”
老张头看儿子要走,有点气急败坏,就差扔擀面杖了。
张若熙走了几步,听完又折了回来,从兜里掏出一把法币,扔在面案上。
“喏!拿去,多雇几个人,别累着您!”
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孟婉兰用眼角余光看到,老张头抹了把眼泪,长叹一声,继续干活了。
综合了各方的消息,孟宪君和姜桐莘分析了张若熙的行踪和路线。
每天早上七点半,张若熙准时出门,一般他喜欢去两个地方,听香楼的茶馆,城门口的树底下。
要说这听香楼,真是各方消息的中转交换站,谈生意的,会朋友的,各色闲人等等,叫上一壶花茶,两碟点心,一坐一天的人多了去了。
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什么奇闻异事,花边新闻,应有尽有。
张若熙最喜欢坐在二楼最里面那张桌子,临窗,前面放张屏风一挡,别人看不见他,他却能将所有人看的清清楚楚,说的话自然也听的一清二楚。
张若熙另一个喜欢去的地方,城门口的树底下,事先要装扮一番,粗布短打扮,再戴上一顶破毡帽,往树下一蹲,活脱一个找零工的苦力。
可是今天,他并没有去这两个地方。
七点半,张若熙准时出门,货郎乔大山一边吆喝一边朝小胡同里拐,和他走了个对面。
张若熙并没在意一个货郎,急匆匆的朝相府大街相反的方向去了。
乔大山迅速判断了一下,城门在相府大街尽头南边,显然张若熙不是去城门,也没去茶楼,那他会去哪儿呢?
事不宜迟,乔大山马上调转头去了胡同外的火烧铺,那里的掌柜是自己人,乔大山装着吃早饭,把消息传了出去。
孟宪君接到消息,提着两包杏坛斋的点心,信步朝东关而来。
这边景色优美,安静,没有相府大街那边人来人往的喧嚣,也没有信义街那边的繁华热闹,是圣城富人们首选的养老宜居之地。
孟宪君一边走,一边用眼角往四边打量,一路没有看到张若熙,难道自己判断错了?
马上就要到姑姑孟昭琴家了,这几年,孟家事情繁多,和姑姑走动的少了,孟昭琴也是看到何锦莲就打怵,极少登门,各自过着各自的日子。
表弟秦海川和父亲秦世杰如今没有礼官可做,在孟昭轩的帮衬下开了一间小杂货铺。
生意上平日也是有孟家照拂着,加上秦氏父子勤勉能干,一家老小还能勉强度日。
秦海川去年初娶了通相圃的苗氏为妻,表弟媳如今正怀着身孕,姑姑人逢喜事精神爽,听说倒比从前开朗了许多。
只是表妹秦海燕过得不甚如意,原本姑姑见她从小性子绵软,怕她嫁的远了,失了娘家依靠,特意给她挑选了身边一户殷实人家嫁了。
没想到千挑万选,还是送进了虎狼窝,表妹夫康宁远,看着一表人才,嫁过去才知道又赌又嫖,一句不合,便打的秦海燕鼻青脸肿。
秦海川为此打上康家几次,但根本没有任何改观,全家也是愁的没办法。
孟宪君一边走一边想,突然发现,路边的树后面,有两个人拉拉扯扯,其中一个正是张若熙,而另一个人,居然是表妹秦海燕!
。
在李梦娴眼里,上海那个地方,就是吞噬一切的猛兽,孟家的两个女儿好好的去了,一个变成这样,另一个至今存在于书信中,不曾归来。
她绝对不能让自己的女儿也走这样的道路,还是安安稳稳的留在身边为好。
孟宪君的建议也是留在圣城,毕竟上海沦陷后,稍微好一点的学校纷纷南迁或西迁了,与其在外面冒险,还不如留在家乡。
孟婉兰一向是个听劝的人,每天早上出门,晚上回来,开始在师范学校读书了,李梦娴这下可算是放了心。
孟宪伦小两口成亲好几年了,还恩爱的不得了,只是依然没有孩子。
孟宪伦所在的警察局,现在实际为日本人所控制,孟宪伦自然而然经常陪着舅舅何玺之,和日本人一起吃饭。
这让李梦娴常常怀疑,是不是日本人给孟宪伦吃了断子绝孙的毒药,让他们生不出孩子来,这想法让孟宪伦夫妇好一顿笑话。
自打成立了侦缉队,城外的游击队和城内的抗日组织,联系的更艰难了。
孟婉云带着这几条恶犬,没事到处瞎转悠,游击队派了联络员进城,有几次还差点被张若熙嗅到,要是能将这条恶犬除掉就好了。
孟宪君和姜桐莘商议后,经联络站一致决议,将除掉张若熙作为近期的首要任务之一。
可是张若熙十分狡猾,如果失手,定会让他一口咬住不放,后果不堪设想,这让孟宪君感觉十分棘手。
思来想去,孟宪君决定还是先将其喜好和行动规律摸清,再做打算。
起点就是张家胡同外面,通往相府大街的大道上,安插卖杂货的货郎。
乔大山是刘家峪游击队派来的,他的远方姑妈住在圣城,没有儿女,乔大山在一年前来圣城投亲,以走街串户卖货为生,身份就是挑担货郎。
作为联络站的一员,孔小七已经卖了两年的香烟了,他的侦察地点一直是相府大街最繁华的地段,在这里,他可以看到一切想看到的东西,包括人。
除此之外,孟宪君还让孟婉兰隔三差五的去张家的包子铺买包子,观察情况。
要说这张家的素馅包子,远近闻名,包子铺就在相府大街的拐角处,不知道的人还真不好找。
孟婉兰爱吃这一口,个大皮薄,菜馅金黄翠绿,喷香清口还不油腻。
据说做法是将豆腐切成薄片,油炸过,配以当季时蔬,粉条,通通剁成细末,加了胡椒粉和花椒粉,淋入熟油,那滋味儿,简直比肉包还好吃!
每天早上,老张头至少要蒸上三大锅,每锅五屉,加起来一人多高,卖完才能歇一会儿。
灶房里雇了两个伙计,一个面案,一个洗菜剁菜准备馅料。
这拌馅必然是老张头亲自下手,别看简单的几种材料,这佐味可是大学问,东西好不好吃全在调味上。
这天孟婉兰上午没课,早上起的晚了点,到了包子铺,恰好卖完,新的一锅正在上屉,和老张头一起抬蒸屉的,正是张若熙。
“要等一刻钟,姑娘!”老张头说道。
“好啊!”孟婉兰顺手掏出一本书来,坐在路边的小桌旁看了起来。
别看这姑娘戴着厚厚的眼镜片,一头扎进书里没抬头,可这耳朵可一直竖着呢。
“若熙啊,你说说你,干那个什么队,人人在身后戳咱张家的脊梁骨,还不如踏踏实实跟爹一起卖包子呢!”
老张头唠唠叨叨。
张若熙瞥了一眼孟婉兰,见她两眼死盯着书本,嘴里正嘟嘟囔囔的,不知道背什么呢,随即把眼光收了回来。
“爹,您这还有事吗?没事我可走了,别耽误我正事!”
张若熙不阴不阳的。
“你能有什么正事!整天不是抓这个就是抓那个,造孽啊!”
“一个伙计请假了,我忙不过来,你就不能帮我一天?养儿有什么用啊!”
老张头看儿子要走,有点气急败坏,就差扔擀面杖了。
张若熙走了几步,听完又折了回来,从兜里掏出一把法币,扔在面案上。
“喏!拿去,多雇几个人,别累着您!”
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孟婉兰用眼角余光看到,老张头抹了把眼泪,长叹一声,继续干活了。
综合了各方的消息,孟宪君和姜桐莘分析了张若熙的行踪和路线。
每天早上七点半,张若熙准时出门,一般他喜欢去两个地方,听香楼的茶馆,城门口的树底下。
要说这听香楼,真是各方消息的中转交换站,谈生意的,会朋友的,各色闲人等等,叫上一壶花茶,两碟点心,一坐一天的人多了去了。
大到国家大事,小到家长里短,什么奇闻异事,花边新闻,应有尽有。
张若熙最喜欢坐在二楼最里面那张桌子,临窗,前面放张屏风一挡,别人看不见他,他却能将所有人看的清清楚楚,说的话自然也听的一清二楚。
张若熙另一个喜欢去的地方,城门口的树底下,事先要装扮一番,粗布短打扮,再戴上一顶破毡帽,往树下一蹲,活脱一个找零工的苦力。
可是今天,他并没有去这两个地方。
七点半,张若熙准时出门,货郎乔大山一边吆喝一边朝小胡同里拐,和他走了个对面。
张若熙并没在意一个货郎,急匆匆的朝相府大街相反的方向去了。
乔大山迅速判断了一下,城门在相府大街尽头南边,显然张若熙不是去城门,也没去茶楼,那他会去哪儿呢?
事不宜迟,乔大山马上调转头去了胡同外的火烧铺,那里的掌柜是自己人,乔大山装着吃早饭,把消息传了出去。
孟宪君接到消息,提着两包杏坛斋的点心,信步朝东关而来。
这边景色优美,安静,没有相府大街那边人来人往的喧嚣,也没有信义街那边的繁华热闹,是圣城富人们首选的养老宜居之地。
孟宪君一边走,一边用眼角往四边打量,一路没有看到张若熙,难道自己判断错了?
马上就要到姑姑孟昭琴家了,这几年,孟家事情繁多,和姑姑走动的少了,孟昭琴也是看到何锦莲就打怵,极少登门,各自过着各自的日子。
表弟秦海川和父亲秦世杰如今没有礼官可做,在孟昭轩的帮衬下开了一间小杂货铺。
生意上平日也是有孟家照拂着,加上秦氏父子勤勉能干,一家老小还能勉强度日。
秦海川去年初娶了通相圃的苗氏为妻,表弟媳如今正怀着身孕,姑姑人逢喜事精神爽,听说倒比从前开朗了许多。
只是表妹秦海燕过得不甚如意,原本姑姑见她从小性子绵软,怕她嫁的远了,失了娘家依靠,特意给她挑选了身边一户殷实人家嫁了。
没想到千挑万选,还是送进了虎狼窝,表妹夫康宁远,看着一表人才,嫁过去才知道又赌又嫖,一句不合,便打的秦海燕鼻青脸肿。
秦海川为此打上康家几次,但根本没有任何改观,全家也是愁的没办法。
孟宪君一边走一边想,突然发现,路边的树后面,有两个人拉拉扯扯,其中一个正是张若熙,而另一个人,居然是表妹秦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