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花魁大会(一)
每年春日最盛之时,城南的小洞庭湖上会举办一场十分盛大的花魁大会。要说这场大会盛大之处,其一是因为京城几乎所有大小教坊、青楼都会来参加,各家送出自己最受欢迎的姑娘,势要在这一场花魁大赛上一较高低,选出了今年的花魁,会成为这一整年京中要价最高的姑娘。这对于各家的教坊老鸨妈妈们来说,可谓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其二是这几年的花魁大赛都是在小洞庭湖上的游船春舫上进行,届时不仅仅有教坊的花船,还有好些好热闹的人家,也会妆点自家的船只一块在小洞庭湖中畅游,也算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盛事了。
今年的花魁大会便是定在五月初五。好些教坊的花船已经早早地停在了湖畔的码头上,放眼望去,小小的码头边儿上足足停了有四五艘花船,整齐待发。不过熟悉这一场景的人都知道,现在最为隆重、看头最大的两家教坊的船还没来,所以众人也都在岸边期待地看着远处东西两边的通渠是否还有新的花船到来。
卯时一刻,在两侧通渠分别缓缓驶来了两艘花船。西侧花船上共有三层高,第三层上竟然有三个盛装女子在翩然起舞。那舞姿盈盈,彩袖翻飞,远远看去真是仙子下凡一般。可西边这儿正跳着舞,东边的花船上却传来了阵阵妙铃一般的歌声,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向东侧而去。
只见东侧花船并没有西侧花船那边高大华丽,只是个普通二层船只,船身也没什么过多的装饰,可船内却传出了悠扬的乐声,稍微懂点儿音律演奏的人便听得出,这船坞里头的丝竹管弦,怕都是积年的练家子。在这一阵韵律之中,有一清冽的女声踏着清歌而来,曲声的悠远加上歌声的清脆,让岸上的看客无不心旷神怡。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这女声唱着古曲而来,惹得众人纷纷猜测究竟是哪家的姑娘,竟有这般好的嗓子,纵是在这美艳云集的京中,也是冠绝群芳的演唱。
这岸上的贵公子们都是各家教坊中的头牌姑娘下了金红帖子请来的京中诸多风流人物。什么工部侍郎家的孔二公子,少府寺薛家的长孙……凡是有钱又有闲的金主儿们都给这些姑娘给请到了现场。因着小洞庭挨着那大晋重要学府学子苑不远,花魁大会这样的盛事,学子苑的学生们自然是少不了参与。所幸大晋民风开放,每年这个时候,学子苑都会特意放了一天的假,让这些学子们也来参加观礼。并且要求诸位学子要为今年的花魁头筹的姑娘作诗一首,谁作诗作的最好,便可得这位花魁姑娘的头一晚!有这样的奖赏,几乎整个学子苑倾巢出动,有些人是为了一亲香泽,有的人却是为了搏一个风雅的名声。
东西两侧的花船纷纷而至,西侧花船上的女子也纷纷站在了船舷两侧,和那些早已到来的教坊姑娘站在一块,供岸上的早已等候的诸贵公子观赏。可东侧花船却始终关门不开,那唱歌的女子,却也不肯出来。
“这是谁家教坊的姑娘?”坐在赵桢左侧的户部员外郎关大人家的大公子——关二公子笑问道:“唱完了这么一通,惹得人心里痒痒,偏偏连个面儿也不露。你看西边儿洞庭春的姑娘们都下船了,她还不下来,架子好大。”
赵桢却轻轻瞥了一眼,跟关二公子耳语道:“关二你今儿怎么了?如今这眼力都没有了?那不是幽花坊的花船?”
“幽花坊?!”关二公子细细瞧了一眼,果然是那船身的窗纱上暗暗地描绘着幽花坊独有的花纹样子,似是一朵空谷幽兰绽放在船侧,遗世而独立的样子还真像这位久久不出的歌伶。在座的诸多公子也跟着一块细细瞧了那花船,纷纷发现了幽花坊的记号,口中恍然道:“原来是幽花坊的妙人儿,那也不怪罪了。都说这幽花坊的姑娘个个儿的心高气傲,每每看不上的大官人,任凭你软磨硬泡,连瞧一眼的机会也不给。看来今儿得是赵兄这样的高人才请得动这位歌姬下船了。”
这位关二公子所言不假,若说这京城里的百十教坊,就属这个幽花坊最为特别。这幽花坊不似洞庭春一类的,凭着一众拔尖儿出色的莺歌燕舞赢得人心,更不是樊红楼那种以姑娘们一身柔骨媚丝,超然出群的床上功夫取胜。相传幽花坊的老鸨妈妈原是某个没落大世家的贵女出身,后来流落风尘,凭一己之力建起了幽花坊,在坊中的姑娘,都可以凭着自己的心意接客,所收银钱也凭姑娘自己喜欢,既无上限,也无下限。出入幽花坊的客人也不得与外人说道幽花坊内的姑娘,否则幽花坊从今往后概不接待。这诸多奇奇怪怪的条件安排下来,却没见着幽花坊的客人减少,倒是不少人闻风而来,都想着能一探究竟。旁人问起感受,也都是纷纷称赞“这里的姑娘真是绝了!”。不过京中大部分的人都只是能来几次,究其缘由就是要价太高,便是那家有余福的也很少能多来几回。这么神秘的教坊,往年都是不参加这花魁大会的,不知今年怎么的,竟然也派了花船来参会。
赵桢见花船内的歌姬始终不下来,便承着众人的期待,起身去迎接这位神秘的姑娘。
“小生赵桢,方才聆听姑娘一曲,惊为天人,还请姑娘赏脸,下船一叙。”赵桢对着那古朴的花船恭敬地拱手作揖行礼,可那花船却一点动静也没有。这可叫岸上的公子哥儿们急坏了,这赵桢都请不下来的美人儿,试问这世上还有谁能请的下来?!
众人正发愁呢,这古朴花船里头出来了一个不过几岁的小丫头,头上还扎着两个羊角辫儿,很是可爱。那小丫头手里拿着一个信封,恭敬地交给赵桢的手里。
赵桢接过信封,身后那位关二公子急切地喊道:“赵公子,你快打开看看?这位歌姬是提了什么要求才肯下船?”
赵桢读过,微微念道:“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来泊孤舟诸君下,满春风雨待诗生。”
今年的花魁大会便是定在五月初五。好些教坊的花船已经早早地停在了湖畔的码头上,放眼望去,小小的码头边儿上足足停了有四五艘花船,整齐待发。不过熟悉这一场景的人都知道,现在最为隆重、看头最大的两家教坊的船还没来,所以众人也都在岸边期待地看着远处东西两边的通渠是否还有新的花船到来。
卯时一刻,在两侧通渠分别缓缓驶来了两艘花船。西侧花船上共有三层高,第三层上竟然有三个盛装女子在翩然起舞。那舞姿盈盈,彩袖翻飞,远远看去真是仙子下凡一般。可西边这儿正跳着舞,东边的花船上却传来了阵阵妙铃一般的歌声,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向东侧而去。
只见东侧花船并没有西侧花船那边高大华丽,只是个普通二层船只,船身也没什么过多的装饰,可船内却传出了悠扬的乐声,稍微懂点儿音律演奏的人便听得出,这船坞里头的丝竹管弦,怕都是积年的练家子。在这一阵韵律之中,有一清冽的女声踏着清歌而来,曲声的悠远加上歌声的清脆,让岸上的看客无不心旷神怡。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这女声唱着古曲而来,惹得众人纷纷猜测究竟是哪家的姑娘,竟有这般好的嗓子,纵是在这美艳云集的京中,也是冠绝群芳的演唱。
这岸上的贵公子们都是各家教坊中的头牌姑娘下了金红帖子请来的京中诸多风流人物。什么工部侍郎家的孔二公子,少府寺薛家的长孙……凡是有钱又有闲的金主儿们都给这些姑娘给请到了现场。因着小洞庭挨着那大晋重要学府学子苑不远,花魁大会这样的盛事,学子苑的学生们自然是少不了参与。所幸大晋民风开放,每年这个时候,学子苑都会特意放了一天的假,让这些学子们也来参加观礼。并且要求诸位学子要为今年的花魁头筹的姑娘作诗一首,谁作诗作的最好,便可得这位花魁姑娘的头一晚!有这样的奖赏,几乎整个学子苑倾巢出动,有些人是为了一亲香泽,有的人却是为了搏一个风雅的名声。
东西两侧的花船纷纷而至,西侧花船上的女子也纷纷站在了船舷两侧,和那些早已到来的教坊姑娘站在一块,供岸上的早已等候的诸贵公子观赏。可东侧花船却始终关门不开,那唱歌的女子,却也不肯出来。
“这是谁家教坊的姑娘?”坐在赵桢左侧的户部员外郎关大人家的大公子——关二公子笑问道:“唱完了这么一通,惹得人心里痒痒,偏偏连个面儿也不露。你看西边儿洞庭春的姑娘们都下船了,她还不下来,架子好大。”
赵桢却轻轻瞥了一眼,跟关二公子耳语道:“关二你今儿怎么了?如今这眼力都没有了?那不是幽花坊的花船?”
“幽花坊?!”关二公子细细瞧了一眼,果然是那船身的窗纱上暗暗地描绘着幽花坊独有的花纹样子,似是一朵空谷幽兰绽放在船侧,遗世而独立的样子还真像这位久久不出的歌伶。在座的诸多公子也跟着一块细细瞧了那花船,纷纷发现了幽花坊的记号,口中恍然道:“原来是幽花坊的妙人儿,那也不怪罪了。都说这幽花坊的姑娘个个儿的心高气傲,每每看不上的大官人,任凭你软磨硬泡,连瞧一眼的机会也不给。看来今儿得是赵兄这样的高人才请得动这位歌姬下船了。”
这位关二公子所言不假,若说这京城里的百十教坊,就属这个幽花坊最为特别。这幽花坊不似洞庭春一类的,凭着一众拔尖儿出色的莺歌燕舞赢得人心,更不是樊红楼那种以姑娘们一身柔骨媚丝,超然出群的床上功夫取胜。相传幽花坊的老鸨妈妈原是某个没落大世家的贵女出身,后来流落风尘,凭一己之力建起了幽花坊,在坊中的姑娘,都可以凭着自己的心意接客,所收银钱也凭姑娘自己喜欢,既无上限,也无下限。出入幽花坊的客人也不得与外人说道幽花坊内的姑娘,否则幽花坊从今往后概不接待。这诸多奇奇怪怪的条件安排下来,却没见着幽花坊的客人减少,倒是不少人闻风而来,都想着能一探究竟。旁人问起感受,也都是纷纷称赞“这里的姑娘真是绝了!”。不过京中大部分的人都只是能来几次,究其缘由就是要价太高,便是那家有余福的也很少能多来几回。这么神秘的教坊,往年都是不参加这花魁大会的,不知今年怎么的,竟然也派了花船来参会。
赵桢见花船内的歌姬始终不下来,便承着众人的期待,起身去迎接这位神秘的姑娘。
“小生赵桢,方才聆听姑娘一曲,惊为天人,还请姑娘赏脸,下船一叙。”赵桢对着那古朴的花船恭敬地拱手作揖行礼,可那花船却一点动静也没有。这可叫岸上的公子哥儿们急坏了,这赵桢都请不下来的美人儿,试问这世上还有谁能请的下来?!
众人正发愁呢,这古朴花船里头出来了一个不过几岁的小丫头,头上还扎着两个羊角辫儿,很是可爱。那小丫头手里拿着一个信封,恭敬地交给赵桢的手里。
赵桢接过信封,身后那位关二公子急切地喊道:“赵公子,你快打开看看?这位歌姬是提了什么要求才肯下船?”
赵桢读过,微微念道:“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来泊孤舟诸君下,满春风雨待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