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百船来航(上)
自“长崎之变”后,日本进入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时期。来自中国的“瀛洲藩”率领着强横的军队,横扫了幕府和大名们的军队,不服从的武士被相继处死,东瀛宣抚司控制的地盘上开始陆续创制了新的统治方法,上千年被压制着的日本民众突然感觉自己身上的枷锁似乎被解放开了。农民们获得了自己的土地,得以进入乡学,还被准许到大城市进行工商业活动。
江户时代其实已经屡屡出现农村的农民们无法养家糊口而来到大城市做工行商,不过德川幕府的重农抑商行动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如今宣抚司时代到来,似乎为这里的人民开启了各种可能性,于是以九州岛为起点,一下子整个社会就变得活络了起来。
乡间的百姓们由于一直以来都是下等人,是没有家名姓氏的,而宣抚司一来,就通告所有百姓,令他们可以取姓氏,并且在宣抚司的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实际上这种操作也是强制的,令平民必须拥有姓氏,这也是便于管理的。宣抚司提供的各种姓氏参考录中,刊载的全部都是中华姓氏,张王李赵什么的。考虑到另一位面中95的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之后开始获得姓氏,取的姓都格外随便,出现了大量如猪骨、牛肠、田中、龟岛一类的自然主义姓氏,所以这些乡间百姓好多人都是随便在名录上指定了一个字,就成为未来他们家族一直传承的姓氏了。
当时这些获得姓氏的百姓,在户籍处都领了一张写了自己名字的纸,他们大都是不懂汉字的,但也要好好保存。这一时期,许多东瀛人的名字都是一些张太郎、王左卫门、刘禄丸之类的名字。
也比较出人意料地,在大明东瀛宣抚司强悍的实力和手腕面前,大部分东瀛民众还是比较顺服的。反抗比较激烈的武家,基本被连根拔起,即便没有被杀死,也是被直接装上船带走,不少人都被送去了孟缅宣慰司,或更加偏远的一些殖民地作为劳动力。
而相对的德川幕府几乎对于不断扩张的东瀛宣抚司是麻木了,将军德川家纲除了调集大军守护江户,以及最为紧要的御三家,大部分地区基本上都散漫化了。幕府对于一些大名的控制力现在也降到了一个最低点,部分外样大名甚至开始公然不听从幕府的命令了。
一些大名秘密接触宣抚司,希望能够改换门庭,同时保留自己的割据地位,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关系多个藩都表达了这个意见,但是也陆续被东瀛藩军消灭。郑成功关于此事的态度极为明确,那就是东瀛要完全地结束掉封建时代,实现由宣抚司管理的统一单一制模式。
郑成功表明,投靠可以,但是必须完全放弃政治权力,宣抚司会封给他们几乎等于吉祥物的宣抚司爵位,他们也被容许保留部分产业,但是佩刀权、保留军队这种事情,是肯定不可以。他们也不是天然可以进入宣抚司的公署机构里,除非有比较强的能力得到认可,才会被特别任命,要不然跟其他人一样,要走公务员考试这条路。
简单来说,宣抚司的种种改革,其实都是沿袭大明的制度的,只是针对日本的情况,做了一些本地化的变动。
江户湾外,大明海军32艘战舰外加东瀛藩军的7条小型军舰,以及其他环球舰队的船舶,都已经到位了。
郑成功的心情非常好,一般能拿大势压人的时候,人的心情不可能不好。大炮打蚊子有的时候是非常不经济合理的,但是如果你随便可以放大炮,也就不这么觉得了。
郑成功笑容和煦如春风,对白明修道:“王将军,我东瀛藩军陆军主力约28000人的兵力,已经经过富士山,准备开入江户了。另外还有一部人马在京都,准备直接入城控制局面。”
江户和京都可以说是日本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宣抚司控制了关西大部分地区,但是并没有进入京都,还摆着天皇这个陈列物在玩赏。不过当郑成功决定彻底廓清东瀛形势的时候,自然没有必要继续留着了。
他笑道:“京都这名字,太犯忌讳了,以前此地称为‘平安京’,等东瀛抵定之后,便恢复其平安之名,所谓京字,就摘了吧。”
这会儿江户还没有变成东京,所以继续沿用这个名字也是无妨。
郑成功连番布局,塑造大明水陆两路进军江户的泰山压顶之势,就连白明修也是颇为敬佩的。以万钧之力灭日本和德川幕府,跟随便派个百十人打下江户城,完全是两回事。这其中背后展现的是大明的手段和魄力,拥有部分日本血统的郑成功深刻理解日本人畏威而不怀德的特性,所以当大明以不可抗的姿态掀翻德川幕府,掀翻持续了千年的天皇一系之后,日本人必然会老老实实地顺服。
上百艘大明船舰驶入江户湾,在海面上形成了极为壮观的一幕,密密麻麻的船舶飘扬着大明的旗帜,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了江户城。而与此同时,东瀛藩军也来到了江户城的外围,一场危机终于到来了。
幕府的老中酒井忠清此时已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焦头烂额。他来到德川家纲的天守,却发现根本没有人。
“公方在哪?”酒井忠清连忙拉住了一个小姓,询问将军德川家纲的去向。
小姓惶恐地回答:“御殿今晨便出发,去狩猎了。”
酒井忠清听了简直不要太生气,他斥道:“都这个时候了,公方怎能如此轻慢?”
小姓瞧着老中的脸色,小意地说道:“将军说,既然幕府早晚有一天都要被击倒,那么还不如好好享受乐趣,如果真的有明国大军攻来了,那么便干脆投降,做一个富家翁便可……”
酒井忠清听后愣了,他一直觉得将军德川家纲智力不太好,为了幕府政事他作为老中劳心劳力。可是此时,他居然有点错觉,究竟是他聪明,还是将军聪明呢?
江户时代其实已经屡屡出现农村的农民们无法养家糊口而来到大城市做工行商,不过德川幕府的重农抑商行动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如今宣抚司时代到来,似乎为这里的人民开启了各种可能性,于是以九州岛为起点,一下子整个社会就变得活络了起来。
乡间的百姓们由于一直以来都是下等人,是没有家名姓氏的,而宣抚司一来,就通告所有百姓,令他们可以取姓氏,并且在宣抚司的民政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实际上这种操作也是强制的,令平民必须拥有姓氏,这也是便于管理的。宣抚司提供的各种姓氏参考录中,刊载的全部都是中华姓氏,张王李赵什么的。考虑到另一位面中95的日本人在明治维新之后开始获得姓氏,取的姓都格外随便,出现了大量如猪骨、牛肠、田中、龟岛一类的自然主义姓氏,所以这些乡间百姓好多人都是随便在名录上指定了一个字,就成为未来他们家族一直传承的姓氏了。
当时这些获得姓氏的百姓,在户籍处都领了一张写了自己名字的纸,他们大都是不懂汉字的,但也要好好保存。这一时期,许多东瀛人的名字都是一些张太郎、王左卫门、刘禄丸之类的名字。
也比较出人意料地,在大明东瀛宣抚司强悍的实力和手腕面前,大部分东瀛民众还是比较顺服的。反抗比较激烈的武家,基本被连根拔起,即便没有被杀死,也是被直接装上船带走,不少人都被送去了孟缅宣慰司,或更加偏远的一些殖民地作为劳动力。
而相对的德川幕府几乎对于不断扩张的东瀛宣抚司是麻木了,将军德川家纲除了调集大军守护江户,以及最为紧要的御三家,大部分地区基本上都散漫化了。幕府对于一些大名的控制力现在也降到了一个最低点,部分外样大名甚至开始公然不听从幕府的命令了。
一些大名秘密接触宣抚司,希望能够改换门庭,同时保留自己的割据地位,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关系多个藩都表达了这个意见,但是也陆续被东瀛藩军消灭。郑成功关于此事的态度极为明确,那就是东瀛要完全地结束掉封建时代,实现由宣抚司管理的统一单一制模式。
郑成功表明,投靠可以,但是必须完全放弃政治权力,宣抚司会封给他们几乎等于吉祥物的宣抚司爵位,他们也被容许保留部分产业,但是佩刀权、保留军队这种事情,是肯定不可以。他们也不是天然可以进入宣抚司的公署机构里,除非有比较强的能力得到认可,才会被特别任命,要不然跟其他人一样,要走公务员考试这条路。
简单来说,宣抚司的种种改革,其实都是沿袭大明的制度的,只是针对日本的情况,做了一些本地化的变动。
江户湾外,大明海军32艘战舰外加东瀛藩军的7条小型军舰,以及其他环球舰队的船舶,都已经到位了。
郑成功的心情非常好,一般能拿大势压人的时候,人的心情不可能不好。大炮打蚊子有的时候是非常不经济合理的,但是如果你随便可以放大炮,也就不这么觉得了。
郑成功笑容和煦如春风,对白明修道:“王将军,我东瀛藩军陆军主力约28000人的兵力,已经经过富士山,准备开入江户了。另外还有一部人马在京都,准备直接入城控制局面。”
江户和京都可以说是日本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宣抚司控制了关西大部分地区,但是并没有进入京都,还摆着天皇这个陈列物在玩赏。不过当郑成功决定彻底廓清东瀛形势的时候,自然没有必要继续留着了。
他笑道:“京都这名字,太犯忌讳了,以前此地称为‘平安京’,等东瀛抵定之后,便恢复其平安之名,所谓京字,就摘了吧。”
这会儿江户还没有变成东京,所以继续沿用这个名字也是无妨。
郑成功连番布局,塑造大明水陆两路进军江户的泰山压顶之势,就连白明修也是颇为敬佩的。以万钧之力灭日本和德川幕府,跟随便派个百十人打下江户城,完全是两回事。这其中背后展现的是大明的手段和魄力,拥有部分日本血统的郑成功深刻理解日本人畏威而不怀德的特性,所以当大明以不可抗的姿态掀翻德川幕府,掀翻持续了千年的天皇一系之后,日本人必然会老老实实地顺服。
上百艘大明船舰驶入江户湾,在海面上形成了极为壮观的一幕,密密麻麻的船舶飘扬着大明的旗帜,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了江户城。而与此同时,东瀛藩军也来到了江户城的外围,一场危机终于到来了。
幕府的老中酒井忠清此时已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焦头烂额。他来到德川家纲的天守,却发现根本没有人。
“公方在哪?”酒井忠清连忙拉住了一个小姓,询问将军德川家纲的去向。
小姓惶恐地回答:“御殿今晨便出发,去狩猎了。”
酒井忠清听了简直不要太生气,他斥道:“都这个时候了,公方怎能如此轻慢?”
小姓瞧着老中的脸色,小意地说道:“将军说,既然幕府早晚有一天都要被击倒,那么还不如好好享受乐趣,如果真的有明国大军攻来了,那么便干脆投降,做一个富家翁便可……”
酒井忠清听后愣了,他一直觉得将军德川家纲智力不太好,为了幕府政事他作为老中劳心劳力。可是此时,他居然有点错觉,究竟是他聪明,还是将军聪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