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上林苑的野望(求推荐票)
万历看完玻璃温室的建设情况,就来到了上林苑监的衙门大堂。田义已经按照万历事先的要求,把良牧、蕃育、林衡、嘉疏四署有经验的养户、种户、牧户、林户、海户请到了这里。
“这位是朱三爷,受皇上派遣到上苑了解一下农牧垦殖的事。今天来的各位,都是上林苑各署的老把式了。都不要拘束,三爷有什么话问,大家都一五一十的回答。”
田义先做了一番开场白,把万历编造的身份和今天召集大家的目的介绍了一下。
最近上林苑的一系列动作,让这些种户养户们着实高兴。不仅清理了投充户、退了赃银,就连现在打交道的官员宦官对人也和气了不少。
特别有心的人已经打听到了,眼前这位朱三爷在嘉蔬署遇到的事,才引发了这次上林苑的大整顿。而且今天召集过来的,除了他们这些种养户,并没有见到各署的官员到场,所以心里的顾忌也少了许多。
“蕃育署是上林苑的第一大署,那就先由蕃育署的养户来说说平时是怎么饲养家禽的吧。”万历先端起茶,喝了一口润了润喉,接着说道。
大家听后都纷纷点头,然后把目光都看向蕃育署叫来的几个养户。而那几个养户则把目光看向一位年纪较大的人。那人顿时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
那人本不想出这个风头,可是现在这个局面,如果不出来说来句,好象也不太合适了。于是只有起身走了出来,向万历和田义行礼之后说道。
“三爷、监正老爷。小的是蕃育署的养户叫姚大。十六岁开始服正役,到今已有三十余年,饲养过鹅、鸡、鸭、雁。但小的觉得,饲养之法和民间饲养之法没有不同。”
“那是采用放养还是圈养?”
万历觉得开始的问题及宽泛了,人家也不好答,所以换了一种问法。
听到万历的问话,姚大心里一惊。唉呀,这位朱三爷看来不是个棒槌,至少知道放养和圈养,下面的回话不能太糊弄人了。
“三爷,那些鹅、鸡、鸭、都是放养的,到了天快黑的时候各家再赶回圈里或者笼子里。如果是养大雁,那就是网子罩着一片地来养,免得飞跑了......”
“那再说说鹅苗、鸡苗、鸭苗都是怎么孵化的。”万历接着问道。
“孵小鹅和小鸭子,一般都是把种蛋让抱窝的母鸡来孵。母鹅虽然会抱窝,但母鹅孵小鹅的出苗不高,母鸭子根本就不会抱窝,所以都让抱窝的母鸡来代孵。有时候一些老手也会用炒谷法来孵苗。”
家养的鸭子经过千百年的不断训化已经失去了自己孵化后代的功能,这个万历自然知道。但听到除了代孵法之外,还有炒谷法孵化的时候,万历就来了兴趣。
“那你详细说说炒谷法孵苗吧。”万历接着问道。
“先用大的谷桶,底部和四周都用棉被垫好保温。然后把谷子炒热,接着一层种蛋一层热谷子,的铺放在谷桶里......不过此法炒谷子的温度和翻蛋的时机很难把握。没有经验的人,一般不敢用这个法子。”
“那你会此法吗?”
“小的会此法,一般在没有多少母鸡抱窝,又急着养新苗的时候用用。”
“那你是如何把握炒谷的温度的?”
“小的是把炒热的谷子放到眼前,以觉得不烫眼为宜,全凭个人感觉。”
姚大和万历一问一答,越来越放得开了。炒谷法这个方法很多养户都知道,但是温度的感觉全凭自己的感觉,不是人人都能掌握,所以说出来也没事。
万历听后就觉得不一样了,人工孵化技术的出现,是实施大规模家禽养殖的基础。前世爷爷家里养的鸡鸭,后来都是直接到种苗场去购买的小苗回来再养。
前世种苗场孵化都是采用温控电孵化,现在没有这个条件。但姚大所说的炒谷法,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手段,只不过局限于温度感知只能凭经验。
有了姚大的示范,那接下来其他几个署的人,在和万历交流的时候都很放得开了。但这些人一放开,在讲述的时候就把平时遇到的一些趣事,也无所顾忌的说出来了。
“有一回呀,给几头母猪配种。那些母猪都发情了,可那头种猪呀兴许是看不上那几头母猪,在圈里走来走去就是不上跨,急得我团团转。”一位良牧署的牧户正在讲述着。
“老六,那母猪都不急,你急啥呀。”
突然有个人插嘴说道,引起了一阵子哄堂大笑。田义刚想出来干涉,就被万历用眼神制止了,万历也毫不在乎的也跟着大笑。
“去去去,我这是讲正事呢,少在这里插诨打科的。”
老六对着那人骂了一句,然后接着讲到。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只有配了一副催情药给那头种猪灌了下去。接着那头种猪两眼发红,看到母猪就往上扑,配完六头母猪还意犹未尽,拉都拉不住呀。”
“那头种猪还不废了?”有人问道。
“呵呵,药是独门秘方,不伤种猪。配完种之后,多打了几个生鸡蛋放在猪食里喂了,第二天那头种猪照样活蹦乱跳生猛得很。”
此时老六就象那头刚配完了种的公猪,昴着头傲气得很。
于是乎接下来几个署的人,也都讲起了自己在平时劳作种养植的经验。但是当讲到繁育之法的时候,难免都会以男女之事来比喻。
田义在一边听得胆战心惊,坐立不安。生怕这群人的粗言秽语太出格了惹得万历不高兴。又担心这些人的描述,把万历给带歪了,必竟万历还是没有大婚的。万历则示意田义不要干涉,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语言来讲。
同样,万历在想问一些关于繁殖的问题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尴尬。他总不可能以现代的科学语言来表达吧,如果那样表达,那些人也听不懂呀。
特别是他想了解,良牧署是否初步掌握了动物的人工授x技术的时候。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了。
万历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叫田义过来,在他耳边描述着问题。还特意等了很久之后,才借田义之口来问。
田义领到这个任务,那简直尴尬得恨不得要找条地缝钻进去。他在心里悲哀的想着,这种问题要我一个宦官来问,亏皇上也想得出来,这不是为难我吗?
可是后来转念一想,自己为臣为奴的,不就是要替皇上分忧解难吗?此时不替皇上背这个锅更待何时。于是豁出去了,吱吱唔唔把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这些人一听,心里都乐得直想笑,可是一个个都只能憋着,有几个脸都憋红了。多新鲜呀,就没听说过动物不交配就可以繁育后代的。可能是这位田公公,身上少了零件所以不懂,才说出这些胡话来。可是必竟田公公是监正大人呀,谁都不敢笑出声来。
“监正大人,您说的这个法子,可有人用过?小的觉得很有道理。”
其他人都在心里乐的时候,那位老六却想得不一样,于是就问道。
田义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摇了摇头。
“你们想呀,那些花呀什么的,都可以人来授粉繁育,为什么这些畜生就不行呢?我得回去试试,如果可行,那就是个好法子......”老六接着说道。
其他人听老六这么一说,也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也都收起了看笑话的心。如果这个方法可行,那可是解决了牲畜繁育的大问题。
万历看到老六的表现,觉得问这个问题的目的达到了。他非常清楚,这项技术和胚胎繁殖技术是畜牧业快速培育良种和扩大种群的重要手段。胚胎繁殖技术现在的条件肯定做不了,但是人工授x技术是应该可以尝试的。
“如果南海子这里想专门建一个繁育各类良种的种苗场,各位是否愿意迁到南海子来?青禾,你给他们说说这里的情况。”
于是沈青禾就把自己在南海子干的什么活、有什么样的待遇,最近情况怎么样都详细说了。
一说完,很多人立刻表态愿意到南海子来。特别是那位老六,急吼吼的问明天可不可以就迁过来,想快点试试那个法子。
也不怪老六急,因为上林苑现有的运行模式是很粗放的模式。种户、林户,给你地盘再给你自种地,然后每年就按定额上交产出。养户也一样,每年就上交繁育出来的鸡、鸭、鹅。
虽然他们获得了免税的一些土地耕种,一些免役的名额。但是却是以付出劳动力,收获定额实物上交的形式在纳税。
在这种模式下,除了上头派下来的任务,谁也不会花心思去育良种,因为良种的繁育是要花钱的,而且有失败的风险。就算培育出了良种,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利。
万历对上林苑的野望就是把这里打造成农林牧的良种基地,从良种研究到初期种植试验,再到大规模育种推广的一条龙模式。大量的良种才是农业兴盛的重要基础。
Ps:新书期急需推荐票支持,各位看书的读者大大,请把你们手中的推荐票砸向我吧。书友群(677040317)
“这位是朱三爷,受皇上派遣到上苑了解一下农牧垦殖的事。今天来的各位,都是上林苑各署的老把式了。都不要拘束,三爷有什么话问,大家都一五一十的回答。”
田义先做了一番开场白,把万历编造的身份和今天召集大家的目的介绍了一下。
最近上林苑的一系列动作,让这些种户养户们着实高兴。不仅清理了投充户、退了赃银,就连现在打交道的官员宦官对人也和气了不少。
特别有心的人已经打听到了,眼前这位朱三爷在嘉蔬署遇到的事,才引发了这次上林苑的大整顿。而且今天召集过来的,除了他们这些种养户,并没有见到各署的官员到场,所以心里的顾忌也少了许多。
“蕃育署是上林苑的第一大署,那就先由蕃育署的养户来说说平时是怎么饲养家禽的吧。”万历先端起茶,喝了一口润了润喉,接着说道。
大家听后都纷纷点头,然后把目光都看向蕃育署叫来的几个养户。而那几个养户则把目光看向一位年纪较大的人。那人顿时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
那人本不想出这个风头,可是现在这个局面,如果不出来说来句,好象也不太合适了。于是只有起身走了出来,向万历和田义行礼之后说道。
“三爷、监正老爷。小的是蕃育署的养户叫姚大。十六岁开始服正役,到今已有三十余年,饲养过鹅、鸡、鸭、雁。但小的觉得,饲养之法和民间饲养之法没有不同。”
“那是采用放养还是圈养?”
万历觉得开始的问题及宽泛了,人家也不好答,所以换了一种问法。
听到万历的问话,姚大心里一惊。唉呀,这位朱三爷看来不是个棒槌,至少知道放养和圈养,下面的回话不能太糊弄人了。
“三爷,那些鹅、鸡、鸭、都是放养的,到了天快黑的时候各家再赶回圈里或者笼子里。如果是养大雁,那就是网子罩着一片地来养,免得飞跑了......”
“那再说说鹅苗、鸡苗、鸭苗都是怎么孵化的。”万历接着问道。
“孵小鹅和小鸭子,一般都是把种蛋让抱窝的母鸡来孵。母鹅虽然会抱窝,但母鹅孵小鹅的出苗不高,母鸭子根本就不会抱窝,所以都让抱窝的母鸡来代孵。有时候一些老手也会用炒谷法来孵苗。”
家养的鸭子经过千百年的不断训化已经失去了自己孵化后代的功能,这个万历自然知道。但听到除了代孵法之外,还有炒谷法孵化的时候,万历就来了兴趣。
“那你详细说说炒谷法孵苗吧。”万历接着问道。
“先用大的谷桶,底部和四周都用棉被垫好保温。然后把谷子炒热,接着一层种蛋一层热谷子,的铺放在谷桶里......不过此法炒谷子的温度和翻蛋的时机很难把握。没有经验的人,一般不敢用这个法子。”
“那你会此法吗?”
“小的会此法,一般在没有多少母鸡抱窝,又急着养新苗的时候用用。”
“那你是如何把握炒谷的温度的?”
“小的是把炒热的谷子放到眼前,以觉得不烫眼为宜,全凭个人感觉。”
姚大和万历一问一答,越来越放得开了。炒谷法这个方法很多养户都知道,但是温度的感觉全凭自己的感觉,不是人人都能掌握,所以说出来也没事。
万历听后就觉得不一样了,人工孵化技术的出现,是实施大规模家禽养殖的基础。前世爷爷家里养的鸡鸭,后来都是直接到种苗场去购买的小苗回来再养。
前世种苗场孵化都是采用温控电孵化,现在没有这个条件。但姚大所说的炒谷法,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手段,只不过局限于温度感知只能凭经验。
有了姚大的示范,那接下来其他几个署的人,在和万历交流的时候都很放得开了。但这些人一放开,在讲述的时候就把平时遇到的一些趣事,也无所顾忌的说出来了。
“有一回呀,给几头母猪配种。那些母猪都发情了,可那头种猪呀兴许是看不上那几头母猪,在圈里走来走去就是不上跨,急得我团团转。”一位良牧署的牧户正在讲述着。
“老六,那母猪都不急,你急啥呀。”
突然有个人插嘴说道,引起了一阵子哄堂大笑。田义刚想出来干涉,就被万历用眼神制止了,万历也毫不在乎的也跟着大笑。
“去去去,我这是讲正事呢,少在这里插诨打科的。”
老六对着那人骂了一句,然后接着讲到。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只有配了一副催情药给那头种猪灌了下去。接着那头种猪两眼发红,看到母猪就往上扑,配完六头母猪还意犹未尽,拉都拉不住呀。”
“那头种猪还不废了?”有人问道。
“呵呵,药是独门秘方,不伤种猪。配完种之后,多打了几个生鸡蛋放在猪食里喂了,第二天那头种猪照样活蹦乱跳生猛得很。”
此时老六就象那头刚配完了种的公猪,昴着头傲气得很。
于是乎接下来几个署的人,也都讲起了自己在平时劳作种养植的经验。但是当讲到繁育之法的时候,难免都会以男女之事来比喻。
田义在一边听得胆战心惊,坐立不安。生怕这群人的粗言秽语太出格了惹得万历不高兴。又担心这些人的描述,把万历给带歪了,必竟万历还是没有大婚的。万历则示意田义不要干涉,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语言来讲。
同样,万历在想问一些关于繁殖的问题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尴尬。他总不可能以现代的科学语言来表达吧,如果那样表达,那些人也听不懂呀。
特别是他想了解,良牧署是否初步掌握了动物的人工授x技术的时候。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了。
万历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叫田义过来,在他耳边描述着问题。还特意等了很久之后,才借田义之口来问。
田义领到这个任务,那简直尴尬得恨不得要找条地缝钻进去。他在心里悲哀的想着,这种问题要我一个宦官来问,亏皇上也想得出来,这不是为难我吗?
可是后来转念一想,自己为臣为奴的,不就是要替皇上分忧解难吗?此时不替皇上背这个锅更待何时。于是豁出去了,吱吱唔唔把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这些人一听,心里都乐得直想笑,可是一个个都只能憋着,有几个脸都憋红了。多新鲜呀,就没听说过动物不交配就可以繁育后代的。可能是这位田公公,身上少了零件所以不懂,才说出这些胡话来。可是必竟田公公是监正大人呀,谁都不敢笑出声来。
“监正大人,您说的这个法子,可有人用过?小的觉得很有道理。”
其他人都在心里乐的时候,那位老六却想得不一样,于是就问道。
田义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摇了摇头。
“你们想呀,那些花呀什么的,都可以人来授粉繁育,为什么这些畜生就不行呢?我得回去试试,如果可行,那就是个好法子......”老六接着说道。
其他人听老六这么一说,也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也都收起了看笑话的心。如果这个方法可行,那可是解决了牲畜繁育的大问题。
万历看到老六的表现,觉得问这个问题的目的达到了。他非常清楚,这项技术和胚胎繁殖技术是畜牧业快速培育良种和扩大种群的重要手段。胚胎繁殖技术现在的条件肯定做不了,但是人工授x技术是应该可以尝试的。
“如果南海子这里想专门建一个繁育各类良种的种苗场,各位是否愿意迁到南海子来?青禾,你给他们说说这里的情况。”
于是沈青禾就把自己在南海子干的什么活、有什么样的待遇,最近情况怎么样都详细说了。
一说完,很多人立刻表态愿意到南海子来。特别是那位老六,急吼吼的问明天可不可以就迁过来,想快点试试那个法子。
也不怪老六急,因为上林苑现有的运行模式是很粗放的模式。种户、林户,给你地盘再给你自种地,然后每年就按定额上交产出。养户也一样,每年就上交繁育出来的鸡、鸭、鹅。
虽然他们获得了免税的一些土地耕种,一些免役的名额。但是却是以付出劳动力,收获定额实物上交的形式在纳税。
在这种模式下,除了上头派下来的任务,谁也不会花心思去育良种,因为良种的繁育是要花钱的,而且有失败的风险。就算培育出了良种,自己也得不到什么利。
万历对上林苑的野望就是把这里打造成农林牧的良种基地,从良种研究到初期种植试验,再到大规模育种推广的一条龙模式。大量的良种才是农业兴盛的重要基础。
Ps:新书期急需推荐票支持,各位看书的读者大大,请把你们手中的推荐票砸向我吧。书友群(6770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