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惩戒
看着那双大大圆圆的荔枝眼里蓄满泪珠的模样,哪个还忍心去责骂她什么。
太后娘娘只得板着脸道:“可见平日里都是白疼你了。你也白长了副聪明面孔,旁人三两句话就能将你逗引了。”
太妃只得打圆场道:“玉珠毕竟还是个孩子,小孩子家,哪有不调皮,不好奇的。”
说完又替寿阳擦了擦脸上的泪珠,摸着她的头道:“只是玉珠啊,你这次也太鲁莽了,你可知,你就是你外祖母的心头肉啊!若是你有个闪失,可让她如何是好啊!”
寿阳也知道自己这次闯了祸,惹的外祖母伤心了,便过去晃着太后娘娘的胳膊,赔不是道:“外祖母,您就原谅我吧,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太后娘娘心里的气早就消了,可还是虎着脸道:“还敢提下次!你若是再不听话,我是什么事都不会再依你的了!”
又道:“还不快去给你阿蘅姐姐陪个不是!这次若不是你,她岂用吃这个苦头!”
寿阳果然依言又向洛蘅赔礼。
洛蘅自是不会怪罪于她,便笑着道:“哪里怪得你,都是我身子弱的缘故。只是以后切莫如此让我们担忧了。”
寿阳一一应下不提。
太后娘娘知晓了实情,当然不想轻饶了三公主。
只是还没等她发作,皇上那边先有了动静,罚谢妼禁足三个月,外加罚俸一年。
皇帝直接下了旨意,再有皇后来慈宁宫求情,太后娘娘即便再有什么想法,也只好先作罢了。
消息传到洛蘅这里的时候,她心里很是复杂。
若是上一世寿阳真的因为这件事送了命,皇家也不可能让一个嫡出的公主为一个郡主以命抵命。
只是那牧家也不是普通人家,若是被他们知晓了寿阳出事的真正原因,难保不会与皇家起嫌隙。
而一旦镇守边关的大将起了异心,这谢家的江山,还如何坐的稳?
所以,上一世寿阳出了事,只能以“急症”的缘由来解释。
而这里面最痛苦无奈的,恐怕就是太后娘娘了吧。
她既不能处置了嫡亲的孙女,也不能暴露其间的内情。
于是便无法真正地为寿阳讨个公道。
难怪她上一世那么决绝地离开了皇宫,也不让宫里的人过去请安。
还有传闻说她连皇上来了也不见。
可见她那时是有多么地失望寒心啊。
好在这一世寿阳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道难关。
洛蘅不禁想着,这应该是她重生以来最大的成就了吧。
这也说明她真的可以改变事件的轨迹!
那么,若是她再努力,再勇敢一些,应该也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吧?
这么一想,自重生以来一直萦绕在她心头的恐惧与郁气立马消散了大半。
是的,一切都与从前不同了啊!
因着洛蘅最近呆在宝华殿养伤的缘故,太妃为了方便照看她便也暂时住了过来,一时间慈宁宫倒是热闹了不少。
而流霜跟锦霞最近更是发现,怎么县主这次吃了这么大的苦头,心情反到比以往疏朗多了。
虽说自去岁秋天,县主病了一场好了以后,永寿宫上下,无不言县主变了,话多了,笑脸也多了,让人感觉更亲近了。
可是她们作为近身服侍的,依然能敏感地察觉到县主有心事,还是不肯对人言的心事。
可如今竟似开悟了般,不仅人前说笑,人后也再未流露郁郁寡欢之状。
若不是每晚给县主擦药的时候还能看到那大片的红肿淤青,不然,还以为县主的身子早就好了呢。
流霜与锦霞素有默契,她们虽从未明着讨论过这个话题,心里却都是各自有数的。
虽然疑惑不解,可若是县主真能解了那心结,她们心中,自然是比谁都高兴的。
而这些日子洛蘅的一举一动也都落在了慈宁宫里一些有心人的眼中。
她们很快发现洛蘅与以往传闻中懦弱木讷,畏畏缩缩的形象,一点也不相符。
这位灵嘉县主看起来平易近人,好说话,好伺候。
可她身边跟着服侍的宫人们,俱是些懂规矩,知进退的。
这就值得人另眼相待了。
若主子是个不好相与的,身边人谨小慎微些,也正常。
可偏偏主子是个看起来极好说话的,身边人还能如此,这就不得不赞一句会驭下了。
而这些,全都得益于洛蘅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慢慢树立起来的威信。
重来了这一世,她便想明白了些道理。
以往她总是自怜身世,加上听到些风言风语,心里愈发自卑,觉得自己在这宫里不上不下的,地位尴尬。
主子尚且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就怨不得身边会有些刁奴了。
现在她想明白了。
她是野鸡飞上枝头也好,撞了大运也罢,只是她得了太妃的看重是真的,得了朝廷的封号也是真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去自怜自艾呢?
岂不是白白辜负了这些幸运与恩赐?
反正,她如果不立起来,旁人就会讥笑她懦弱无能。
而反过来,若是她立起来了,旁人也会嘲讽她狐假虎威。
横竖怎么都有的说嘴,无甚差别,那又何必去活在别人的口中心中呢?
自己先活个畅快,岂不快哉?
既想通了这一切,她又不是个傻子,跟着太妃还是学了几分看人的本领的,谁忠谁奸,藏的浅的,一看便知,藏的深的,一试便知。
尚可调教的就留下,无可救药的就打发出去。
谁还敢当着她面反抗不成?
如此整治了一番,别说灵犀殿里安分不少,就连永寿宫上下,也无人再敢小瞧她。
彼时钟嬷嬷说与太妃听的时候,太妃心里欣慰,面上则不显,只是淡淡道:“我第一眼见这孩子,就知她是个聪慧的。只是心思太重,有时候就容易迷了眼。”
而此时太后娘娘身边的冯嬷嬷也跟主子说起了洛蘅,“……真是个难得的灵秀人。”
太后娘娘端起茶盏轻呷了一口,这才道:“你当她是谁,毕竟是洛氏亲自教养出来的。”
正想起身去宝华殿看看的时候,突然有宫女进来禀告,说是柔妃娘娘带着四公主过来了。
太后娘娘随即想到了寿阳昨日的抱怨,说是能不能别让柔妃娘娘带着四公主过去看她了,假模假样的,看着就心烦。
这个小人儿倒是聪明,谁对她真心,谁对她假意,心里明明白白的。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一番教导了。
一时倒是不好再去宝华殿了,只让她们进来说话。
太后娘娘只得板着脸道:“可见平日里都是白疼你了。你也白长了副聪明面孔,旁人三两句话就能将你逗引了。”
太妃只得打圆场道:“玉珠毕竟还是个孩子,小孩子家,哪有不调皮,不好奇的。”
说完又替寿阳擦了擦脸上的泪珠,摸着她的头道:“只是玉珠啊,你这次也太鲁莽了,你可知,你就是你外祖母的心头肉啊!若是你有个闪失,可让她如何是好啊!”
寿阳也知道自己这次闯了祸,惹的外祖母伤心了,便过去晃着太后娘娘的胳膊,赔不是道:“外祖母,您就原谅我吧,我下次再也不敢了。”
太后娘娘心里的气早就消了,可还是虎着脸道:“还敢提下次!你若是再不听话,我是什么事都不会再依你的了!”
又道:“还不快去给你阿蘅姐姐陪个不是!这次若不是你,她岂用吃这个苦头!”
寿阳果然依言又向洛蘅赔礼。
洛蘅自是不会怪罪于她,便笑着道:“哪里怪得你,都是我身子弱的缘故。只是以后切莫如此让我们担忧了。”
寿阳一一应下不提。
太后娘娘知晓了实情,当然不想轻饶了三公主。
只是还没等她发作,皇上那边先有了动静,罚谢妼禁足三个月,外加罚俸一年。
皇帝直接下了旨意,再有皇后来慈宁宫求情,太后娘娘即便再有什么想法,也只好先作罢了。
消息传到洛蘅这里的时候,她心里很是复杂。
若是上一世寿阳真的因为这件事送了命,皇家也不可能让一个嫡出的公主为一个郡主以命抵命。
只是那牧家也不是普通人家,若是被他们知晓了寿阳出事的真正原因,难保不会与皇家起嫌隙。
而一旦镇守边关的大将起了异心,这谢家的江山,还如何坐的稳?
所以,上一世寿阳出了事,只能以“急症”的缘由来解释。
而这里面最痛苦无奈的,恐怕就是太后娘娘了吧。
她既不能处置了嫡亲的孙女,也不能暴露其间的内情。
于是便无法真正地为寿阳讨个公道。
难怪她上一世那么决绝地离开了皇宫,也不让宫里的人过去请安。
还有传闻说她连皇上来了也不见。
可见她那时是有多么地失望寒心啊。
好在这一世寿阳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道难关。
洛蘅不禁想着,这应该是她重生以来最大的成就了吧。
这也说明她真的可以改变事件的轨迹!
那么,若是她再努力,再勇敢一些,应该也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吧?
这么一想,自重生以来一直萦绕在她心头的恐惧与郁气立马消散了大半。
是的,一切都与从前不同了啊!
因着洛蘅最近呆在宝华殿养伤的缘故,太妃为了方便照看她便也暂时住了过来,一时间慈宁宫倒是热闹了不少。
而流霜跟锦霞最近更是发现,怎么县主这次吃了这么大的苦头,心情反到比以往疏朗多了。
虽说自去岁秋天,县主病了一场好了以后,永寿宫上下,无不言县主变了,话多了,笑脸也多了,让人感觉更亲近了。
可是她们作为近身服侍的,依然能敏感地察觉到县主有心事,还是不肯对人言的心事。
可如今竟似开悟了般,不仅人前说笑,人后也再未流露郁郁寡欢之状。
若不是每晚给县主擦药的时候还能看到那大片的红肿淤青,不然,还以为县主的身子早就好了呢。
流霜与锦霞素有默契,她们虽从未明着讨论过这个话题,心里却都是各自有数的。
虽然疑惑不解,可若是县主真能解了那心结,她们心中,自然是比谁都高兴的。
而这些日子洛蘅的一举一动也都落在了慈宁宫里一些有心人的眼中。
她们很快发现洛蘅与以往传闻中懦弱木讷,畏畏缩缩的形象,一点也不相符。
这位灵嘉县主看起来平易近人,好说话,好伺候。
可她身边跟着服侍的宫人们,俱是些懂规矩,知进退的。
这就值得人另眼相待了。
若主子是个不好相与的,身边人谨小慎微些,也正常。
可偏偏主子是个看起来极好说话的,身边人还能如此,这就不得不赞一句会驭下了。
而这些,全都得益于洛蘅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慢慢树立起来的威信。
重来了这一世,她便想明白了些道理。
以往她总是自怜身世,加上听到些风言风语,心里愈发自卑,觉得自己在这宫里不上不下的,地位尴尬。
主子尚且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就怨不得身边会有些刁奴了。
现在她想明白了。
她是野鸡飞上枝头也好,撞了大运也罢,只是她得了太妃的看重是真的,得了朝廷的封号也是真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去自怜自艾呢?
岂不是白白辜负了这些幸运与恩赐?
反正,她如果不立起来,旁人就会讥笑她懦弱无能。
而反过来,若是她立起来了,旁人也会嘲讽她狐假虎威。
横竖怎么都有的说嘴,无甚差别,那又何必去活在别人的口中心中呢?
自己先活个畅快,岂不快哉?
既想通了这一切,她又不是个傻子,跟着太妃还是学了几分看人的本领的,谁忠谁奸,藏的浅的,一看便知,藏的深的,一试便知。
尚可调教的就留下,无可救药的就打发出去。
谁还敢当着她面反抗不成?
如此整治了一番,别说灵犀殿里安分不少,就连永寿宫上下,也无人再敢小瞧她。
彼时钟嬷嬷说与太妃听的时候,太妃心里欣慰,面上则不显,只是淡淡道:“我第一眼见这孩子,就知她是个聪慧的。只是心思太重,有时候就容易迷了眼。”
而此时太后娘娘身边的冯嬷嬷也跟主子说起了洛蘅,“……真是个难得的灵秀人。”
太后娘娘端起茶盏轻呷了一口,这才道:“你当她是谁,毕竟是洛氏亲自教养出来的。”
正想起身去宝华殿看看的时候,突然有宫女进来禀告,说是柔妃娘娘带着四公主过来了。
太后娘娘随即想到了寿阳昨日的抱怨,说是能不能别让柔妃娘娘带着四公主过去看她了,假模假样的,看着就心烦。
这个小人儿倒是聪明,谁对她真心,谁对她假意,心里明明白白的。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一番教导了。
一时倒是不好再去宝华殿了,只让她们进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