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风满楼
早在广田做首相时,中日之间的谈判就一直在进行着。由于这段时间日本和苏联在我国的东北边境上的冲突不断,日本人心里其实是有点慌的,他们迫切地希望中国能在此时妥协,好让他们专门对付日益强大的苏联。所以广田内阁就开始了对中国的诱降政策,但是中国政府不吃他这一套,直接甩给他一个冷脸子,导致了广田内阁的旗帜性口号破产,不得不倒台。
这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让日本帝国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和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第一件事就是绥远事件,这次事件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就是傅作义将军在国民政府蒋委员长的支持之下与日本人扶植的前清德王等蒙古分裂分子进行的一次局部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以晋绥军中央军的全胜而告终,粉碎了日本侵占察哈尔、绥远两省,建立所谓的“大元帝国”或者是“大元共和国”的阴谋。
绥远事件之后,南京国民政府终止了跟日本政府的谈判。
第二件事就是中外皆知的西安事变,这件事之后国民政府正式放弃“剿共”政策,开始和我党联合抗日了。这两件事情的发生,让日本帝国内部深感不安。
因此,林铣十郎上台之后,就一改之前对中国的强硬政策,开始跟中国玩软的。他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平等外交”——相当于间接承认之前跟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的,重新开出了一个解决他们所谓的“中日悬案”的条款,内容包括:中国取缔排日反日运动,聘请日本国籍顾问,开辟上海至福冈的航线,减低关税等等等等。总体来说,他提出的这些条款还是有利于日本方面的,但是有一条他没有提,那就是“华北自治”。
他没提这一条的原因是采纳了他的手下——时任日本陆军省军务局局长的矶谷廉介(这个人将来还会有重头戏,希望各位看官老爷记住他)。
矶谷廉介长得圆滚滚的,是日本国内有名的中国通,他之所以建议首相林铣十郎不提华北自治,不是因为他不想侵略中国,而是因为他跟其他的人想法不一样。矶谷廉介当过驻华武官,在他看眼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跟之前的旧军阀有本质的不同,他们有很强烈的民族情结,国家观念很浓厚,不像张宗昌那种混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亲娘老子都可以出卖。
所以,他认为,对付这样的中国政府,不能一味地蛮干,所以就没有提所谓的华北自治,以免过分的刺激中国。
总体来说,林铣十郎的内阁的总体政策是跟中国来软的,希望用这种方式来麻痹中国,让中国放弃仇日抗日的政策。
在林铣十郎当政的一九三七年的春天,中日之间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该内阁派出了一个经济考察团去访问中国,提出了所谓的“经济提携”,“中日亲善”的口号,要帮中国发展经济。
在华北,甚至还出现了日本驻屯军奉政府之命送给中国的第二十九军战炮的事件,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破天荒了。而且,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的师长兼天津市市长张自忠还应邀访问了日本。张自忠不仅自己去了,还带去了一支天津大学生组成的足球队,去日本人踢友谊赛。那个时候的中国足球水平是远高于日本的,中国足球队在日本四战四捷,搞得日本人灰头土脸,很没有面子。
总体来说,林铣十郎当政的这几个月,是频频地向中国抛出橄榄枝的,但是中国政府并不傻,知道他们是不会放弃侵略中国的,这只不过是他们的权宜之计而已,所以并没有领情又给日本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前面说过,日本的陆军是很强势的,他们根本就不甩内阁,经常绕过内阁单独行事。在内阁频频向中国抛出橄榄枝的时候,他们也没有闲着,在今年三月的时候,将日本驻华武官喜多诚一、中国驻屯军参谋和知鹰二以及关东军的一个参谋召回到国内,让他们汇报西安事变的情况。
最终,陆军得出的结论是“南京政权的抗日政策在中国收复满洲之前是不会改变的,蒋介石在抗日方针之下,正在加强内部力量,充实军备,依靠欧美,以积极促进华北和南京的一体化。中日关系日益恶化的现状,用一般的手段即可调整好是不可想象的。在北进苏联之前,必须对华一击,摧毁南京政府的基础。”
可以说,这个结论很陆军。但是陆军部心里还是没底,他们又派出了一批批所谓的旅行者,以去中国旅行为名,考察中国人的抗战情绪。这些旅行者在中国相关部门的严密监视之下,走遍了中国的很多地方,在他们眼里,中国人此时的抗日情绪十分地高涨,根本就没有对日妥协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上台仅仅几个月的林铣十郎内阁就垮台了,因为这个人的对华政策完全没有起到作用,反而白送给了中国几门战炮。日本人对他的评价也不可谓不不刻薄,那就是,这个首相不是个合格的军人,这个军人不是个合格的首相,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林铣十郎听到这番话,估计要拍桌子骂大街了。
林铣十郎倒台之后,在千呼万唤之中,后世臭名昭著的近卫文磨终于在一九三七年的六月四日上台组阁了。近卫文磨很有来头,他的家族是与日本天皇关系最近的五大摄政之首,这逼也算是有点才干,干到贵族议院院长的时候才四十出头。此番在林铣十郎倒台之后,他就成为了公认的担任首相的最佳人选。
不过,也有人对近卫文磨并不以为然,西园寺公望的一个秘书曾经评价近卫文磨时说过,近卫文磨就像是富士山,远看很漂亮,近看都是光秃秃的石头,意思是他华而不实。
这期间发生了两件大事,让日本帝国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和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第一件事就是绥远事件,这次事件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就是傅作义将军在国民政府蒋委员长的支持之下与日本人扶植的前清德王等蒙古分裂分子进行的一次局部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以晋绥军中央军的全胜而告终,粉碎了日本侵占察哈尔、绥远两省,建立所谓的“大元帝国”或者是“大元共和国”的阴谋。
绥远事件之后,南京国民政府终止了跟日本政府的谈判。
第二件事就是中外皆知的西安事变,这件事之后国民政府正式放弃“剿共”政策,开始和我党联合抗日了。这两件事情的发生,让日本帝国内部深感不安。
因此,林铣十郎上台之后,就一改之前对中国的强硬政策,开始跟中国玩软的。他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平等外交”——相当于间接承认之前跟中国的外交是不平等的,重新开出了一个解决他们所谓的“中日悬案”的条款,内容包括:中国取缔排日反日运动,聘请日本国籍顾问,开辟上海至福冈的航线,减低关税等等等等。总体来说,他提出的这些条款还是有利于日本方面的,但是有一条他没有提,那就是“华北自治”。
他没提这一条的原因是采纳了他的手下——时任日本陆军省军务局局长的矶谷廉介(这个人将来还会有重头戏,希望各位看官老爷记住他)。
矶谷廉介长得圆滚滚的,是日本国内有名的中国通,他之所以建议首相林铣十郎不提华北自治,不是因为他不想侵略中国,而是因为他跟其他的人想法不一样。矶谷廉介当过驻华武官,在他看眼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跟之前的旧军阀有本质的不同,他们有很强烈的民族情结,国家观念很浓厚,不像张宗昌那种混子,为了自己的利益亲娘老子都可以出卖。
所以,他认为,对付这样的中国政府,不能一味地蛮干,所以就没有提所谓的华北自治,以免过分的刺激中国。
总体来说,林铣十郎的内阁的总体政策是跟中国来软的,希望用这种方式来麻痹中国,让中国放弃仇日抗日的政策。
在林铣十郎当政的一九三七年的春天,中日之间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该内阁派出了一个经济考察团去访问中国,提出了所谓的“经济提携”,“中日亲善”的口号,要帮中国发展经济。
在华北,甚至还出现了日本驻屯军奉政府之命送给中国的第二十九军战炮的事件,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破天荒了。而且,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的师长兼天津市市长张自忠还应邀访问了日本。张自忠不仅自己去了,还带去了一支天津大学生组成的足球队,去日本人踢友谊赛。那个时候的中国足球水平是远高于日本的,中国足球队在日本四战四捷,搞得日本人灰头土脸,很没有面子。
总体来说,林铣十郎当政的这几个月,是频频地向中国抛出橄榄枝的,但是中国政府并不傻,知道他们是不会放弃侵略中国的,这只不过是他们的权宜之计而已,所以并没有领情又给日本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前面说过,日本的陆军是很强势的,他们根本就不甩内阁,经常绕过内阁单独行事。在内阁频频向中国抛出橄榄枝的时候,他们也没有闲着,在今年三月的时候,将日本驻华武官喜多诚一、中国驻屯军参谋和知鹰二以及关东军的一个参谋召回到国内,让他们汇报西安事变的情况。
最终,陆军得出的结论是“南京政权的抗日政策在中国收复满洲之前是不会改变的,蒋介石在抗日方针之下,正在加强内部力量,充实军备,依靠欧美,以积极促进华北和南京的一体化。中日关系日益恶化的现状,用一般的手段即可调整好是不可想象的。在北进苏联之前,必须对华一击,摧毁南京政府的基础。”
可以说,这个结论很陆军。但是陆军部心里还是没底,他们又派出了一批批所谓的旅行者,以去中国旅行为名,考察中国人的抗战情绪。这些旅行者在中国相关部门的严密监视之下,走遍了中国的很多地方,在他们眼里,中国人此时的抗日情绪十分地高涨,根本就没有对日妥协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上台仅仅几个月的林铣十郎内阁就垮台了,因为这个人的对华政策完全没有起到作用,反而白送给了中国几门战炮。日本人对他的评价也不可谓不不刻薄,那就是,这个首相不是个合格的军人,这个军人不是个合格的首相,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林铣十郎听到这番话,估计要拍桌子骂大街了。
林铣十郎倒台之后,在千呼万唤之中,后世臭名昭著的近卫文磨终于在一九三七年的六月四日上台组阁了。近卫文磨很有来头,他的家族是与日本天皇关系最近的五大摄政之首,这逼也算是有点才干,干到贵族议院院长的时候才四十出头。此番在林铣十郎倒台之后,他就成为了公认的担任首相的最佳人选。
不过,也有人对近卫文磨并不以为然,西园寺公望的一个秘书曾经评价近卫文磨时说过,近卫文磨就像是富士山,远看很漂亮,近看都是光秃秃的石头,意思是他华而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