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薪火计划
李亚东的突然到访确实令赵无衣高兴异常,俩人有段时日没见了。
原本不管怎么说,每年春节时肯定要走动一下,不过去年李亚东回了老家,所以算算时间,距离上次见面已经有一年多。
“赵老师,你继续吃,我没什么要紧事,就是随便找你聊聊。”
李亚东要不这么说一句,赵无衣都开始收拾饭盒了。
“你吃了?”
“对,吃了过来的。”
“那行吧,柜子上有杯子和茶叶,要喝茶自己倒,我扒拉几口就好了。”
李亚东笑着点头,自己动手倒了杯绿茶,如同以往一样,自顾自地喝着。
赵无衣果然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几分钟就搞定,俩人也就聊开了。
“又搞了家科技公司?”听完李亚东道明来意后,赵无衣笑着说,“你还真是够能折腾的。”
“年轻不就是要折腾吗?”李亚东呵呵笑道。
“倒也是。”赵无衣耸了耸肩,不可置否的意思,忽然想到什么,又说道“你如果想找这方面的人才,北大倒不是第一选择,隔壁这方面比较强一些。”
这话倒挺中肯,北大向来以文科强悍而著称,而理工科肯定是隔壁清华更胜一筹。
然而赵无衣还是没弄懂李亚东的意思,他的心思可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所学校。
“赵老师,我说是来招人,但目的并不是挖几个优秀人才那么简单。我的这家科技公司规模很大,所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很大,我的目标并非一次性的,而是想弄出一个计划,看能不能跟首都各大院校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以便获得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赵无衣诧异,甚至情不自禁地蹙起眉头。
为啥?
因为这事儿想办成可没那么简单。
好的人才谁不想要,国家也想要啊,而且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本来就毕业包分配。
“你要真想这么干,得搞定上面,至少教育部方面要点头。”
这一点李亚东倒是已经想到,摆摆手道“这没问题,上面我有办法搞定,我今天来找你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一下现在基础科学类的应届毕业生们,他们的就业方向以及心理想法,以便规划出一套合理的人才招聘方案。”
对于说服教育部等国家机构替微创科技开扇方便之门这件事,李亚东还是有些把握的,老任同志能干成的事情,没道理他就干不成,你说对吧?
而且他心里很清楚,大学生包分配的这种制度,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是一个好办法,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注定是行不通的,此举无法合理利用人才红利的优势,以至于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国家也会很快意识到这一点,会在90年代中下页,陆续取消这种制度。
“你还别说,现在这类应届毕业生的想法,确实与你们当年读书的时候大不相同了。”得知他的真正意图后,赵无衣笑着说,“你们当年读书那会儿,几乎所有人都恨不得削尖了脑袋出国留学,而美国又是90学生的第一选择。
“现在倒是不同,随着国际政治的变化,学生们赴美留学的热情正在逐年下降,再加上国内经济这几年朝气蓬勃的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感染了很多学生,或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们愿意扎根在国内发展。”
她说到这里顿了顿,望向李亚东问,“这对你来说,应该是好事吧?”
“当然。”李亚东笑着点头。
“至于就业方向嘛,就呈现出一种两极化趋势,第一种是好的,最顶尖的那一拨学生,肯定是被国家各大科研单位吸纳走了,也算走了一条他们理想中的路。而余下的更多学生,可就没那么幸运,国内目前除了国有单位外,民营的科研机构屈指可数,至少在我的观察看来,他们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并不能得到一件理想中的工作。”
“所以……我如果这个时候招聘告示一拉,必将引来学生们趋之若鹜?”李亚东问。
“应该吧。”赵无衣笑呵呵地说,“只要你能搞定上面,让他们可以合理选择。不过话又说回来,你应该也是想要精英吧,普通的学生也是你的菜?”
“精英……那当然想要。但暂时略逊一筹的学生,也是可以考虑的嘛,未来的路还很长,只要愿意付出,99的汗水足以弥补1的天资不足。”
听完赵无衣的一番话后,李亚东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儿,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好上不少,此时的中国人才市场就好像一块铺满水果的蛋糕,人们只被上面五颜六色的水果所吸引视线,却并不知道底下还有一层厚厚的奶油,同样香甜。
巨大的人才红利就摆在眼前,甚至都无人同他竞争,这样的机会如果都不知道把握的话,那他就真叫白活了。
“对了,赵老师,那在你看来,这些应届毕业生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忽然想到什么,李亚东不由问道。
正所谓投其所好,此种手段不管放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了解对方的需求,再一定程度上给予,总能得到利好的结果。
“那还能有什么?无外乎两点,一是科研资源,二是经济保障。”
赵无衣解释道“科研资源意味着他们可以继续从事自己的专业研究,也不枉埋头苦学了这么多年,同时也是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至于经济保障……你要明白,现在上大学已经不想你们当年那样,不仅不要学费,国家还发粮票,每学期至少三百块的各种费用加在一起,哪怕是对城镇居民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更别提乡下的农民,据我了解,很多农民都是借钱供孩子上大学,四年下来,一两千块的巨额开支,几乎家徒四壁,甚至还欠下一屁股外债。
“所以对于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而言,钱同样是他们关心的重点,因为那将直接影响到贫穷的家庭现状,能不能及时得到改善。”
听她这么一说后,李亚东下意识地点头,同时脑子里模模糊糊的框架,也愈发清晰。
接下来,俩人又围绕着这方面的问题,陆陆续续的谈了很多,不过快要接近下午两点时,李亚东不得不告辞离开。
因为赵无衣下午还有课。
在接受赵无衣的邀请,周末去她家吃饭后,李亚东下了行政楼,踱步走向南门口,告别了燕园。
回到家中,李亚东直接来到自己的卧室,将房门关起,以免琪琪进来捣乱,打断自己的思路。
在红木书桌前坐下后,从抽屉里取出一本红头信纸,拧开英雄牌钢笔,托着腮帮子沉思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缓缓起笔,在信纸上写下四个大字……
“薪火计划!”
。
原本不管怎么说,每年春节时肯定要走动一下,不过去年李亚东回了老家,所以算算时间,距离上次见面已经有一年多。
“赵老师,你继续吃,我没什么要紧事,就是随便找你聊聊。”
李亚东要不这么说一句,赵无衣都开始收拾饭盒了。
“你吃了?”
“对,吃了过来的。”
“那行吧,柜子上有杯子和茶叶,要喝茶自己倒,我扒拉几口就好了。”
李亚东笑着点头,自己动手倒了杯绿茶,如同以往一样,自顾自地喝着。
赵无衣果然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几分钟就搞定,俩人也就聊开了。
“又搞了家科技公司?”听完李亚东道明来意后,赵无衣笑着说,“你还真是够能折腾的。”
“年轻不就是要折腾吗?”李亚东呵呵笑道。
“倒也是。”赵无衣耸了耸肩,不可置否的意思,忽然想到什么,又说道“你如果想找这方面的人才,北大倒不是第一选择,隔壁这方面比较强一些。”
这话倒挺中肯,北大向来以文科强悍而著称,而理工科肯定是隔壁清华更胜一筹。
然而赵无衣还是没弄懂李亚东的意思,他的心思可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所学校。
“赵老师,我说是来招人,但目的并不是挖几个优秀人才那么简单。我的这家科技公司规模很大,所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很大,我的目标并非一次性的,而是想弄出一个计划,看能不能跟首都各大院校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以便获得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赵无衣诧异,甚至情不自禁地蹙起眉头。
为啥?
因为这事儿想办成可没那么简单。
好的人才谁不想要,国家也想要啊,而且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本来就毕业包分配。
“你要真想这么干,得搞定上面,至少教育部方面要点头。”
这一点李亚东倒是已经想到,摆摆手道“这没问题,上面我有办法搞定,我今天来找你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一下现在基础科学类的应届毕业生们,他们的就业方向以及心理想法,以便规划出一套合理的人才招聘方案。”
对于说服教育部等国家机构替微创科技开扇方便之门这件事,李亚东还是有些把握的,老任同志能干成的事情,没道理他就干不成,你说对吧?
而且他心里很清楚,大学生包分配的这种制度,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是一个好办法,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注定是行不通的,此举无法合理利用人才红利的优势,以至于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国家也会很快意识到这一点,会在90年代中下页,陆续取消这种制度。
“你还别说,现在这类应届毕业生的想法,确实与你们当年读书的时候大不相同了。”得知他的真正意图后,赵无衣笑着说,“你们当年读书那会儿,几乎所有人都恨不得削尖了脑袋出国留学,而美国又是90学生的第一选择。
“现在倒是不同,随着国际政治的变化,学生们赴美留学的热情正在逐年下降,再加上国内经济这几年朝气蓬勃的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感染了很多学生,或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们愿意扎根在国内发展。”
她说到这里顿了顿,望向李亚东问,“这对你来说,应该是好事吧?”
“当然。”李亚东笑着点头。
“至于就业方向嘛,就呈现出一种两极化趋势,第一种是好的,最顶尖的那一拨学生,肯定是被国家各大科研单位吸纳走了,也算走了一条他们理想中的路。而余下的更多学生,可就没那么幸运,国内目前除了国有单位外,民营的科研机构屈指可数,至少在我的观察看来,他们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并不能得到一件理想中的工作。”
“所以……我如果这个时候招聘告示一拉,必将引来学生们趋之若鹜?”李亚东问。
“应该吧。”赵无衣笑呵呵地说,“只要你能搞定上面,让他们可以合理选择。不过话又说回来,你应该也是想要精英吧,普通的学生也是你的菜?”
“精英……那当然想要。但暂时略逊一筹的学生,也是可以考虑的嘛,未来的路还很长,只要愿意付出,99的汗水足以弥补1的天资不足。”
听完赵无衣的一番话后,李亚东心里简直乐开了花儿,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好上不少,此时的中国人才市场就好像一块铺满水果的蛋糕,人们只被上面五颜六色的水果所吸引视线,却并不知道底下还有一层厚厚的奶油,同样香甜。
巨大的人才红利就摆在眼前,甚至都无人同他竞争,这样的机会如果都不知道把握的话,那他就真叫白活了。
“对了,赵老师,那在你看来,这些应届毕业生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忽然想到什么,李亚东不由问道。
正所谓投其所好,此种手段不管放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了解对方的需求,再一定程度上给予,总能得到利好的结果。
“那还能有什么?无外乎两点,一是科研资源,二是经济保障。”
赵无衣解释道“科研资源意味着他们可以继续从事自己的专业研究,也不枉埋头苦学了这么多年,同时也是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
“至于经济保障……你要明白,现在上大学已经不想你们当年那样,不仅不要学费,国家还发粮票,每学期至少三百块的各种费用加在一起,哪怕是对城镇居民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更别提乡下的农民,据我了解,很多农民都是借钱供孩子上大学,四年下来,一两千块的巨额开支,几乎家徒四壁,甚至还欠下一屁股外债。
“所以对于大多数的应届毕业生而言,钱同样是他们关心的重点,因为那将直接影响到贫穷的家庭现状,能不能及时得到改善。”
听她这么一说后,李亚东下意识地点头,同时脑子里模模糊糊的框架,也愈发清晰。
接下来,俩人又围绕着这方面的问题,陆陆续续的谈了很多,不过快要接近下午两点时,李亚东不得不告辞离开。
因为赵无衣下午还有课。
在接受赵无衣的邀请,周末去她家吃饭后,李亚东下了行政楼,踱步走向南门口,告别了燕园。
回到家中,李亚东直接来到自己的卧室,将房门关起,以免琪琪进来捣乱,打断自己的思路。
在红木书桌前坐下后,从抽屉里取出一本红头信纸,拧开英雄牌钢笔,托着腮帮子沉思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缓缓起笔,在信纸上写下四个大字……
“薪火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