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金陵商会
一个身着商人打扮的中年男子跟在刘安的后面进了郑宏的房间。
此人是梨园卫的暗装,一直以一个江南商人的身份潜伏在杭州州和扬州之间,做一些丝绸生意。
此人名叫孙其,家世清白,往上三辈都是生意人,他喜爱读书,从小便励志报效朝廷。
怎奈大唐的科举制度还不及宋朝那般开放,对士子的身份还有诸多限制,商人在当时是属于下等人,
所以独有一腔热血的他,一直都无法入士做官,报效朝廷。
可是一年前梨园卫成立,在民间大肆征召人才,这孙其听说后便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慨然加入。
加入梨园卫的他,成为了一名暗装,其实也不用他做些什么危险的事情,就是把平时他知道和打听来的江南商界事情,
定时整理上报就可以,仅此而已。
当然,像他这种暗装不能公开身份,也没有什么官职,饷银更是低的可怜,但是像孙其这种人,
对梨园卫还是趋之若鹜,他们之所以这样,无非就是看上了梨园卫的身份,或是对国家和朝廷的一颗报效之心吧。
今日孙其抱着一个忐忑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郑宏的住处,能得梨园卫大都督的亲自召见,
这对他们这些梨园卫低等职位的暗装来说,是何等的荣耀。
孙其进了屋子,头也不敢抬,急忙向郑宏拜道:“卑职孙其,见过大都督。”
“哦,一路辛苦了,快快起来。”
在郑宏的一再相让之下,孙其坐在了郑宏的下首,这时一旁的刘安说道:
“将你知道的事情,快快的讲给大都督听。”
孙其欠了一下身子,然后恭敬的说道:“大都督想知道的这位何大人,名叫何明秋,却是当朝礼部尚书之子。”
郑宏心中悸动,看来这个何明秋的确是自己的老丈人无疑了,对于这个人,何青雨对他是闭口不谈,甚至是有意回避,
以至于自己这个做女婿的,竟然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这个老丈人叫何明秋。
等了许久,孙其见郑宏没有吩咐,于是继续道:“这个何明秋是十年前来从长安被调到杭州的,
当时听说是在长安犯了罪责,被贬到杭州。
初来杭州时,何明秋为九品录事市令,后来被当地世家大族,顾家的大小姐顾盼盼青睐,顾家知道后,
便将顾盼盼嫁给了何明秋。
何明秋有了顾家的帮助,官场上平步青云,不出两年便升为五品杭州刺史,那升迁速度之快,实是令人为之侧目啊。”
郑宏心中也是一惊,他惊的倒不是自己的这个老丈人的升迁速度,而是十年前他到底在长安城发生了什么事情,
到底是犯了怎样的大错,才被生生的贬为九品小官踢出长安城。
十年前,何青雨的爷爷就是四品礼部侍郎,究竟是触怒了谁,竟然让何知忌都保不住自己的儿子。
不过这等隐秘的事情孙其自然是不知道,所以他也没有问,反正这次前来也不是为了这件事。
随后郑宏又向孙其问了江南的顾家和陆家的一些事情,不过孙其所说的都是一些郑宏知道的,都是一些没用的消息。
送走了孙其,郑宏回过头来对刘安说道:“咱们江南梨园卫里,像这些商人身份的暗装有多少?”
刘安没想到郑宏会问他这些,稍有些迟疑,但还是说道:“由于这些商人身份低微,那些跟顾陆两家没有关系的商人,
都已经投靠我梨园卫,为的就是想以我梨园卫为靠山,避免受到顾陆两家的盘剥和压迫。”
郑宏一听急忙问道:“以我梨园卫做靠山,他们可否打着我梨园卫的身份为非作歹了?”
刘安急忙躬身答道:“大都督放心,这些人领得都是暗装的身份,根本没有机会亮出我梨园卫的旗号,
而且这顾陆两家也并非是那些恃强凌弱的家族,他们对维护地方的安定和繁荣还是有些贡献的,
并未欺压这些商人,这些商人加入梨园卫,也就是为自己求个心安罢了。”
郑宏安下心来,但还是悠悠的说道:“这样也并非是长久之计,我梨园卫并不需要这些暗装啊。”
刘安一听心中了然,看来这位梨园卫大都督是要裁撤掉这些人啊,之前的那位北镇抚司的王卫王同知下过令,
只要是为了扩充梨园卫的势力,一切皆可收纳。
像这些身家富裕,不用开饷银,甚至偶尔还会反过来自掏腰包贴补梨园卫的暗装,在王卫的眼里,
自然是多多益善。
可这时郑宏说道:”这回我要在金陵多待上几日,你吩咐下去,将那些有商人籍的梨园卫的暗装都叫到金陵来,
我要亲自跟他们交代些事情。”
郑宏这一道命令倒是令刘安有些意想不到,但还是应了他的指令,郑宏又和刘安聊了一些别的是事情,
然后便告辞离开了。
召集商人会面,也是郑宏临时决定的,反正要在此处等待青雨一起去杭州,这段时间闲着也是无趣,
索性就江南的事情提前做一些准备。
郑宏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成立的梨园卫,竟然成了江南商户的庇护所,想起来也是好笑,不过随后他又反应过来,
这岂不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那就是成立一个江南商会。
大唐已经在糟糕的土地问题上走向衰败,郑宏没有想过在土地问题上将大唐从衰败中解救出来,
他也没有这个能力和胆魄。
就算解救出来,那又如何,无非只是临时的吊命,将来还会走向灭亡。
以小农经济为架构的封建王朝,无论他怎样的开放与豁达,可它依然逃不出土地兼并的怪圈。
这样久而久之,帝国的下层必然崩坏,到时“皮将不存,毛将焉附”上层也会随之倒塌,从而在次逐鹿天下,
百姓受苦,新朝初立后,土地重新规划,可是依然不能逃出原有的魔咒。
想要打破这种魔咒,那么就要彻底打破小农经济,将各阶层人的视线从土地上移开。
想要打破,那么就要扶植,扶植小农经济的对立物,那就是商品经济。
只有商品经济才能够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打破传统的男耕女织,以后耕田就是耕田,
织布就是织布,不再混为一谈。
而且在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中,也会将一部分从事农业的人口带出来,从而能大大的缓解土地兼并,
给下层百姓所带来的矛盾。
然儿发展商品经济自然少不了其中的重要媒介人,那就是商人。
其实唐朝时期的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巅峰,再往前一步,便会形成真正的市场经济,而再往前便是资本主义,
并且没有萌芽二字。
但是唐朝压制商人地位,阻止独立的商人阶层的形成,使这些都成为了泡影。
再到后来宋朝的异族南下,明清两朝的皇帝集权过于集中,使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处于萌芽阶段。
在萌芽了一千多年以后,两次鸦片战争,才使中国“被迫”的迈出了那最后一步,可是此时已经晚了。
所以郑宏有意提升商人的身份,可是这千百年来儒家思想的教育下,让整个社会都在排斥商人,
他没有办法改变这些人的观念,所以只能在自己的能力之下,尽力保护商人,成立商会让他们报团取暖,
这只是他暂时能做的。
而这商会也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他们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免受他人的盘剥。
而且商会也能实现朝廷与商人、商人与商人、商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尽可能最大的实现社会资源的优质分配,避免出现无用的损耗与浪费。
接下来的几天,江南各地的商人便陆陆续续的赶往金陵,除了顾陆两家门下的商人之外,
几乎所有的商人全都聚集在了金陵。
梨园卫大都督亲自召见,这些渴望朝廷“温暖”的商人们自然不会放弃这颗大树,他们人来了不说,
那所带来的礼物更是多的无以复加。
郑宏此诏令一下,不止跟梨园卫有关系的商人前来,就是江南其他地方的商人也是闻风而动,都纷纷赶来,
看看能不能抱上梨园卫的这棵大树。
可怜这冷清了一百多年的六朝古都金陵城,瞬间成了天下商人的朝圣之地,那装着礼物的马车,
是一车接着一车的进了金陵城。
这些商人天生就是嗅觉敏锐,往往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商机,他们感觉这个梨园卫大都督放着北边的扬州城不去,
非要在这荒僻的金陵城会客,其中必有蹊跷。
所以他们来到金陵城之余,顺便的大肆购买城中的土地,反正这些人挥金如土,本就不在乎这些银钱。
在他们的争抢之下,这金陵城里的土地价格竟然在几日之间翻长了数倍。
郑宏听后不禁忍不住偷笑,自己前世为了城里的一套房子愁的不行,还时常咒骂房价太高。
没想到自己来了大唐以后,身居上位,自己打的一个无意间的决定,便诱使金陵城“房价”飞涨,
他会不会让那些“买不起”房的人背地里骂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此人是梨园卫的暗装,一直以一个江南商人的身份潜伏在杭州州和扬州之间,做一些丝绸生意。
此人名叫孙其,家世清白,往上三辈都是生意人,他喜爱读书,从小便励志报效朝廷。
怎奈大唐的科举制度还不及宋朝那般开放,对士子的身份还有诸多限制,商人在当时是属于下等人,
所以独有一腔热血的他,一直都无法入士做官,报效朝廷。
可是一年前梨园卫成立,在民间大肆征召人才,这孙其听说后便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慨然加入。
加入梨园卫的他,成为了一名暗装,其实也不用他做些什么危险的事情,就是把平时他知道和打听来的江南商界事情,
定时整理上报就可以,仅此而已。
当然,像他这种暗装不能公开身份,也没有什么官职,饷银更是低的可怜,但是像孙其这种人,
对梨园卫还是趋之若鹜,他们之所以这样,无非就是看上了梨园卫的身份,或是对国家和朝廷的一颗报效之心吧。
今日孙其抱着一个忐忑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郑宏的住处,能得梨园卫大都督的亲自召见,
这对他们这些梨园卫低等职位的暗装来说,是何等的荣耀。
孙其进了屋子,头也不敢抬,急忙向郑宏拜道:“卑职孙其,见过大都督。”
“哦,一路辛苦了,快快起来。”
在郑宏的一再相让之下,孙其坐在了郑宏的下首,这时一旁的刘安说道:
“将你知道的事情,快快的讲给大都督听。”
孙其欠了一下身子,然后恭敬的说道:“大都督想知道的这位何大人,名叫何明秋,却是当朝礼部尚书之子。”
郑宏心中悸动,看来这个何明秋的确是自己的老丈人无疑了,对于这个人,何青雨对他是闭口不谈,甚至是有意回避,
以至于自己这个做女婿的,竟然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这个老丈人叫何明秋。
等了许久,孙其见郑宏没有吩咐,于是继续道:“这个何明秋是十年前来从长安被调到杭州的,
当时听说是在长安犯了罪责,被贬到杭州。
初来杭州时,何明秋为九品录事市令,后来被当地世家大族,顾家的大小姐顾盼盼青睐,顾家知道后,
便将顾盼盼嫁给了何明秋。
何明秋有了顾家的帮助,官场上平步青云,不出两年便升为五品杭州刺史,那升迁速度之快,实是令人为之侧目啊。”
郑宏心中也是一惊,他惊的倒不是自己的这个老丈人的升迁速度,而是十年前他到底在长安城发生了什么事情,
到底是犯了怎样的大错,才被生生的贬为九品小官踢出长安城。
十年前,何青雨的爷爷就是四品礼部侍郎,究竟是触怒了谁,竟然让何知忌都保不住自己的儿子。
不过这等隐秘的事情孙其自然是不知道,所以他也没有问,反正这次前来也不是为了这件事。
随后郑宏又向孙其问了江南的顾家和陆家的一些事情,不过孙其所说的都是一些郑宏知道的,都是一些没用的消息。
送走了孙其,郑宏回过头来对刘安说道:“咱们江南梨园卫里,像这些商人身份的暗装有多少?”
刘安没想到郑宏会问他这些,稍有些迟疑,但还是说道:“由于这些商人身份低微,那些跟顾陆两家没有关系的商人,
都已经投靠我梨园卫,为的就是想以我梨园卫为靠山,避免受到顾陆两家的盘剥和压迫。”
郑宏一听急忙问道:“以我梨园卫做靠山,他们可否打着我梨园卫的身份为非作歹了?”
刘安急忙躬身答道:“大都督放心,这些人领得都是暗装的身份,根本没有机会亮出我梨园卫的旗号,
而且这顾陆两家也并非是那些恃强凌弱的家族,他们对维护地方的安定和繁荣还是有些贡献的,
并未欺压这些商人,这些商人加入梨园卫,也就是为自己求个心安罢了。”
郑宏安下心来,但还是悠悠的说道:“这样也并非是长久之计,我梨园卫并不需要这些暗装啊。”
刘安一听心中了然,看来这位梨园卫大都督是要裁撤掉这些人啊,之前的那位北镇抚司的王卫王同知下过令,
只要是为了扩充梨园卫的势力,一切皆可收纳。
像这些身家富裕,不用开饷银,甚至偶尔还会反过来自掏腰包贴补梨园卫的暗装,在王卫的眼里,
自然是多多益善。
可这时郑宏说道:”这回我要在金陵多待上几日,你吩咐下去,将那些有商人籍的梨园卫的暗装都叫到金陵来,
我要亲自跟他们交代些事情。”
郑宏这一道命令倒是令刘安有些意想不到,但还是应了他的指令,郑宏又和刘安聊了一些别的是事情,
然后便告辞离开了。
召集商人会面,也是郑宏临时决定的,反正要在此处等待青雨一起去杭州,这段时间闲着也是无趣,
索性就江南的事情提前做一些准备。
郑宏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成立的梨园卫,竟然成了江南商户的庇护所,想起来也是好笑,不过随后他又反应过来,
这岂不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那就是成立一个江南商会。
大唐已经在糟糕的土地问题上走向衰败,郑宏没有想过在土地问题上将大唐从衰败中解救出来,
他也没有这个能力和胆魄。
就算解救出来,那又如何,无非只是临时的吊命,将来还会走向灭亡。
以小农经济为架构的封建王朝,无论他怎样的开放与豁达,可它依然逃不出土地兼并的怪圈。
这样久而久之,帝国的下层必然崩坏,到时“皮将不存,毛将焉附”上层也会随之倒塌,从而在次逐鹿天下,
百姓受苦,新朝初立后,土地重新规划,可是依然不能逃出原有的魔咒。
想要打破这种魔咒,那么就要彻底打破小农经济,将各阶层人的视线从土地上移开。
想要打破,那么就要扶植,扶植小农经济的对立物,那就是商品经济。
只有商品经济才能够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打破传统的男耕女织,以后耕田就是耕田,
织布就是织布,不再混为一谈。
而且在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中,也会将一部分从事农业的人口带出来,从而能大大的缓解土地兼并,
给下层百姓所带来的矛盾。
然儿发展商品经济自然少不了其中的重要媒介人,那就是商人。
其实唐朝时期的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巅峰,再往前一步,便会形成真正的市场经济,而再往前便是资本主义,
并且没有萌芽二字。
但是唐朝压制商人地位,阻止独立的商人阶层的形成,使这些都成为了泡影。
再到后来宋朝的异族南下,明清两朝的皇帝集权过于集中,使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处于萌芽阶段。
在萌芽了一千多年以后,两次鸦片战争,才使中国“被迫”的迈出了那最后一步,可是此时已经晚了。
所以郑宏有意提升商人的身份,可是这千百年来儒家思想的教育下,让整个社会都在排斥商人,
他没有办法改变这些人的观念,所以只能在自己的能力之下,尽力保护商人,成立商会让他们报团取暖,
这只是他暂时能做的。
而这商会也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他们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免受他人的盘剥。
而且商会也能实现朝廷与商人、商人与商人、商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尽可能最大的实现社会资源的优质分配,避免出现无用的损耗与浪费。
接下来的几天,江南各地的商人便陆陆续续的赶往金陵,除了顾陆两家门下的商人之外,
几乎所有的商人全都聚集在了金陵。
梨园卫大都督亲自召见,这些渴望朝廷“温暖”的商人们自然不会放弃这颗大树,他们人来了不说,
那所带来的礼物更是多的无以复加。
郑宏此诏令一下,不止跟梨园卫有关系的商人前来,就是江南其他地方的商人也是闻风而动,都纷纷赶来,
看看能不能抱上梨园卫的这棵大树。
可怜这冷清了一百多年的六朝古都金陵城,瞬间成了天下商人的朝圣之地,那装着礼物的马车,
是一车接着一车的进了金陵城。
这些商人天生就是嗅觉敏锐,往往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商机,他们感觉这个梨园卫大都督放着北边的扬州城不去,
非要在这荒僻的金陵城会客,其中必有蹊跷。
所以他们来到金陵城之余,顺便的大肆购买城中的土地,反正这些人挥金如土,本就不在乎这些银钱。
在他们的争抢之下,这金陵城里的土地价格竟然在几日之间翻长了数倍。
郑宏听后不禁忍不住偷笑,自己前世为了城里的一套房子愁的不行,还时常咒骂房价太高。
没想到自己来了大唐以后,身居上位,自己打的一个无意间的决定,便诱使金陵城“房价”飞涨,
他会不会让那些“买不起”房的人背地里骂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