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医疗
十万美金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朱珏决定照单全收,当然,还价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因为这是阻止狮子大开口的有效手段。
“但是……”,安德森悲愤地叫道:“因为这次受伤,梅根将会错过非常重要的G3考试,也就是说,她还将会错过她梦想中的常春藤大学,而这所有的一切,根本不是十万美金可以补偿的。”
“还有医疗费用……”
“保险公司预估的价格是三万美金,所以我需要支付一万美金。”,中年男人突然把脑袋埋进胳膊圈,声音变得哽咽:“我已经付不起医疗费了……”
无能为力的男人所发出的哽咽,是一种直击人心的鞭笞,让旁边的母女俩也跟着抽泣起来。
朱珏抬起手来,轻轻拍打着安德森的肩膀,轻轻地说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先生,会变好的……”
等到这家人稍许平复些心情,他才继续开口,陈述自己在心里机会的方案:
“让我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助你们的……首先,医疗费用,让医院把帐单寄给我……”
米国的医保改革历经折腾,最后还是换汤不换药,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只要得了大病,比如说癌症之类,中产阶级眼睁睁致贫,贫民阶级眼睁睁等死。
米国人民的破产原因,一半是因为大病而非失业。
具体到詹姆斯一家来说,因为火灾而失去了住房之后,他选择了低廉的医疗保险,5000美金的deductible,20%的copay,也就是说,5000美金以下的医疗费用是自付金额,而5000美金以上的金额,自付20%;于是他们家需要支付三万美金之中的一万美金。
而这一万美金,则是压垮这个可怜的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来到米国之前,朱珏受到国内媒体的熏陶,一直以为强大而富裕的米国是享受全民免费医疗的美好桃源;但是当他身在此山中之后,他才发现,所谓的‘全民’‘免费’的医保体系,不管哪个国家都不可能真正实现。
因为这必定意味着国家财政的破产。
米国的医疗保险有很多选项,一般来说,老百姓会选择HMO方式。当然,不管是哪种方式,根据做生意必须盈利的原则,都是deductible数额越高,copay比例越高,保费才会越低。
除此之外,HMO体系还能有效控制病人的医疗花销。
比如说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家庭医生。
其实从功能上来说,家庭医生完全可以类比成国内几十年前遍布农村的赤脚医生。他们通常是全科医生,也就是说,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通。他们一个人负责一个片区的病人,负责对病人的症状作出初步的诊疗和判断。
和国内完全不同的操作是,在没有家庭医生同意的前提下,病人是不能去专科医生处看病的--当然,自己掏钱不走医保的土豪可以随意。
而家庭医生往往是被保险公司所控制的,所以,为了减少保费支出,他们往往对病人提出最简单的建议--多喝热水。
随着西风东渐,这个建议慢慢地被国内所知悉并奉为圭臬,再被掺杂以各种理论、包装以各种光环,从而演变为一种高端的医疗方式,并成为批判国内过度医疗的有力武器。
但实际效果如何呢,米国是感冒死亡率最高的发达国家,也是新生儿和孕妇死亡率最高的发达国家。
当然,对于病人来说,有时候得了病之后,不喝热水也没办法。
比如说你人在米国,突然肚子疼,又没有疼到去急诊的情况下,你该怎么办?
首先,预约家庭医生。
三天后你去看病,家庭医生对你进行了仔细的询问和热情的服务,然后确定你的身体发生了某些内科的病症,于是给你开了张介绍信,介绍你去某内科医生处就诊。
于是你预约内科医生。
五天后,内科医生对你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热情的服务。
两天后,你拿到了检验报告,再次预约。
一天后,内科医生根据你的检验报告,确定你是消化不良,最后给你的治疗方案是,多喝热水。
预约制的好处是,在这所有的过程中,如同很多在米国看过病的人对米国医院的描述一样:医院的环境整洁明亮,没有拥挤的人群和长长的队伍,更没有孩子的哭闹或者医闹的叫嚷;护士和医生的态度热情,没有冷脸或者不耐,全程一对一服务,你预约的时间全都是你一个人的。
只不过……也有可能……
如果你得了流行感冒,等着等着,就不用治了
如果你得了癌症初期,等着等着,也不用治了
所以,如果在国内,你肚子疼的话,你可以打个车去最近的医院,忍受汗臭和嘈杂,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但是或许可以预期今晚就好;如果在米国,你肚子疼的话--如果你是敢于叫救护车的土豪,那就选择急诊,预期天价医疗费用;或者选择预约,可以预期享受美好的治疗环境,可是,你无法预期的是,需要忍受几天的疼痛才能够去享受那份美好的治疗环境。
至于两者孰优孰劣,只能说各花入各眼,不得而知。
如果还要补充一点的话,那就是医术水平。
虽然华夏的医生总是被各种批评,但是就医术水平来说--严谨一点,排除设备因素--完全不必妄自菲薄。
原因很简单。
医生是个越老越吃香的行当,也就是说,靠经验值升级。
所以,根据简单的逻辑分析,治疗的病人数量越多,获得的经验值也就越多,升级也就越快,医术也就越高。
那么问题来了,全世界的医院哪家忙?
随便找个三甲医院瞅一眼不就知道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大家在享受着方便而高超的医疗服务,却又没几个满意的呢?
原因很多,此处省略一百万字。
其中一个非常次要的原因,可能是远香近臭的心理作用。
举个例子作类比,很多人说国货质量差,说RB螺丝刀可以用一个月,换成国产的三天就坏了;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RB货的价格是三五百而国产货却是三五块。
其实,同等价格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国货的质量绝对碾压进口货色。小到螺丝,大到航母,坐在任何地方用眼睛扫一圈,你看到的绝大部分物品都符合前面所陈述的结论。
回到医疗制度上面来,同样根据远香近臭的道理,米国人民对于自己的医保制度也是怨声载道,所以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民选总统们一上任就拿医保开刀,改革。
老克改完老奥改,老奥改完老特改,改来改去,老米在医保上花了20%的GDP,4万亿美元,结果还是个破窟窿。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却无力改变的事实是:就像枪支管理一样,谁敢、谁能、谁愿,去动保险公司嘴里的,这块四万亿的大蛋糕……
……
备注1:给大家伙儿拜年,希望您吃嘛都不胖
备注2:希望比钻石更稀有,你懂的
备注3:春节过得很开心,很满足,就是被唠叨的脑仁疼。晚上打开文档,竟然有恍若隔世的感觉!慢慢找状态吧
备注4:本章的吐槽不针对个案,敬请轻拍
“但是……”,安德森悲愤地叫道:“因为这次受伤,梅根将会错过非常重要的G3考试,也就是说,她还将会错过她梦想中的常春藤大学,而这所有的一切,根本不是十万美金可以补偿的。”
“还有医疗费用……”
“保险公司预估的价格是三万美金,所以我需要支付一万美金。”,中年男人突然把脑袋埋进胳膊圈,声音变得哽咽:“我已经付不起医疗费了……”
无能为力的男人所发出的哽咽,是一种直击人心的鞭笞,让旁边的母女俩也跟着抽泣起来。
朱珏抬起手来,轻轻拍打着安德森的肩膀,轻轻地说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先生,会变好的……”
等到这家人稍许平复些心情,他才继续开口,陈述自己在心里机会的方案:
“让我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助你们的……首先,医疗费用,让医院把帐单寄给我……”
米国的医保改革历经折腾,最后还是换汤不换药,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只要得了大病,比如说癌症之类,中产阶级眼睁睁致贫,贫民阶级眼睁睁等死。
米国人民的破产原因,一半是因为大病而非失业。
具体到詹姆斯一家来说,因为火灾而失去了住房之后,他选择了低廉的医疗保险,5000美金的deductible,20%的copay,也就是说,5000美金以下的医疗费用是自付金额,而5000美金以上的金额,自付20%;于是他们家需要支付三万美金之中的一万美金。
而这一万美金,则是压垮这个可怜的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来到米国之前,朱珏受到国内媒体的熏陶,一直以为强大而富裕的米国是享受全民免费医疗的美好桃源;但是当他身在此山中之后,他才发现,所谓的‘全民’‘免费’的医保体系,不管哪个国家都不可能真正实现。
因为这必定意味着国家财政的破产。
米国的医疗保险有很多选项,一般来说,老百姓会选择HMO方式。当然,不管是哪种方式,根据做生意必须盈利的原则,都是deductible数额越高,copay比例越高,保费才会越低。
除此之外,HMO体系还能有效控制病人的医疗花销。
比如说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家庭医生。
其实从功能上来说,家庭医生完全可以类比成国内几十年前遍布农村的赤脚医生。他们通常是全科医生,也就是说,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精通。他们一个人负责一个片区的病人,负责对病人的症状作出初步的诊疗和判断。
和国内完全不同的操作是,在没有家庭医生同意的前提下,病人是不能去专科医生处看病的--当然,自己掏钱不走医保的土豪可以随意。
而家庭医生往往是被保险公司所控制的,所以,为了减少保费支出,他们往往对病人提出最简单的建议--多喝热水。
随着西风东渐,这个建议慢慢地被国内所知悉并奉为圭臬,再被掺杂以各种理论、包装以各种光环,从而演变为一种高端的医疗方式,并成为批判国内过度医疗的有力武器。
但实际效果如何呢,米国是感冒死亡率最高的发达国家,也是新生儿和孕妇死亡率最高的发达国家。
当然,对于病人来说,有时候得了病之后,不喝热水也没办法。
比如说你人在米国,突然肚子疼,又没有疼到去急诊的情况下,你该怎么办?
首先,预约家庭医生。
三天后你去看病,家庭医生对你进行了仔细的询问和热情的服务,然后确定你的身体发生了某些内科的病症,于是给你开了张介绍信,介绍你去某内科医生处就诊。
于是你预约内科医生。
五天后,内科医生对你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热情的服务。
两天后,你拿到了检验报告,再次预约。
一天后,内科医生根据你的检验报告,确定你是消化不良,最后给你的治疗方案是,多喝热水。
预约制的好处是,在这所有的过程中,如同很多在米国看过病的人对米国医院的描述一样:医院的环境整洁明亮,没有拥挤的人群和长长的队伍,更没有孩子的哭闹或者医闹的叫嚷;护士和医生的态度热情,没有冷脸或者不耐,全程一对一服务,你预约的时间全都是你一个人的。
只不过……也有可能……
如果你得了流行感冒,等着等着,就不用治了
如果你得了癌症初期,等着等着,也不用治了
所以,如果在国内,你肚子疼的话,你可以打个车去最近的医院,忍受汗臭和嘈杂,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但是或许可以预期今晚就好;如果在米国,你肚子疼的话--如果你是敢于叫救护车的土豪,那就选择急诊,预期天价医疗费用;或者选择预约,可以预期享受美好的治疗环境,可是,你无法预期的是,需要忍受几天的疼痛才能够去享受那份美好的治疗环境。
至于两者孰优孰劣,只能说各花入各眼,不得而知。
如果还要补充一点的话,那就是医术水平。
虽然华夏的医生总是被各种批评,但是就医术水平来说--严谨一点,排除设备因素--完全不必妄自菲薄。
原因很简单。
医生是个越老越吃香的行当,也就是说,靠经验值升级。
所以,根据简单的逻辑分析,治疗的病人数量越多,获得的经验值也就越多,升级也就越快,医术也就越高。
那么问题来了,全世界的医院哪家忙?
随便找个三甲医院瞅一眼不就知道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大家在享受着方便而高超的医疗服务,却又没几个满意的呢?
原因很多,此处省略一百万字。
其中一个非常次要的原因,可能是远香近臭的心理作用。
举个例子作类比,很多人说国货质量差,说RB螺丝刀可以用一个月,换成国产的三天就坏了;但是他们永远不会告诉你,RB货的价格是三五百而国产货却是三五块。
其实,同等价格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国货的质量绝对碾压进口货色。小到螺丝,大到航母,坐在任何地方用眼睛扫一圈,你看到的绝大部分物品都符合前面所陈述的结论。
回到医疗制度上面来,同样根据远香近臭的道理,米国人民对于自己的医保制度也是怨声载道,所以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民选总统们一上任就拿医保开刀,改革。
老克改完老奥改,老奥改完老特改,改来改去,老米在医保上花了20%的GDP,4万亿美元,结果还是个破窟窿。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却无力改变的事实是:就像枪支管理一样,谁敢、谁能、谁愿,去动保险公司嘴里的,这块四万亿的大蛋糕……
……
备注1:给大家伙儿拜年,希望您吃嘛都不胖
备注2:希望比钻石更稀有,你懂的
备注3:春节过得很开心,很满足,就是被唠叨的脑仁疼。晚上打开文档,竟然有恍若隔世的感觉!慢慢找状态吧
备注4:本章的吐槽不针对个案,敬请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