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利其器
田静依然是九点被接走的。
田小夏和田华刚一切照旧,生意一天好过一天,今天最后一桌走的时候已经一点多了。
好在就后来就他们一桌,他们吃他们的,兄妹两和面的和面,收摊的收摊,倒也不用干等着。
天亮桌子还得摆出去,不用把桌凳拖到墙角,挪到铺面里面能把门关上就行,没几个小时就又得用火了,索性也不用灭火了,把炉门捂上,从后门提到屋主院子里就行,暖着两壶水,天亮起来不管是蒸馒头还是擦洗今晚的桌凳碗筷都是要热水的。
最后一桌人一走,兄妹两也就基本可以关门洗漱睡了。
果然不出田小夏意料,这一晚上突破了三十块,加上早上买馒头的,一天有四十多块了。
想着七点就得起来,兄妹两也没墨迹,没多聊,收拾好了各自就躺在床铺上赶紧睡觉。
虽然这一天干活的时间比较长,累归累,但是出海好多了,都是些零碎活计,没什么需要出大力气的。
田静六点半准时来,田小夏听到田静的动静,赖了两分钟床也就起来了。田华刚正在打呼噜,每个人也都没喊他,反正还没人来,他起来也没什么事。
只是两个女孩子进进出出的,虽然田华刚穿着睡,单多少还是不太雅观,得再去买个帘子,把二哥也遮一遮,田小夏如是想。
豆浆和豆花七点过十多分送来了。
豆花倒不用热,可是豆浆不想,就算不烫,好歹不能是了冷的,况且生豆浆喝了容易引起腹泻,如果有人吃了自己的豆浆腹泻,没人会觉得是因为生豆浆,只会觉得自己的东西不干净。
不管是为了别人的健康,还是为了自己的声誉,豆浆都得滚一滚。
田小夏把豆浆倒在空茶壶中放在了炉子上,之所以用空茶壶,她也是有考量的,装在茶壶里,有人来买豆浆他们也好倒,放在锅里用瓢舀麻烦不说,还容易落灰进去。
正常两毛一碗,里面只有半勺糖,多加糖就多要一毛钱。
田小夏这也是无奈之举,糖价还挺贵的,而且这时候的人没有养生意识,不会觉得糖吃多了不好,只会觉得便宜不占白不占,要是免费加糖,只怕恨不得放半碗进去。
所以,她只能这样,保证原本的糖已经是够了的,但是如果你非要加,那就只能加钱了。
第一锅馒头已经好了,两个女孩准备把桌子抬出去摆起来了,一个不小心发出刺啦一声,这一声把田华刚给惊醒了。
他揉眼看看,两个炉子上都放了东西,前一晚的碗筷也都洗好了放在篮子里,赶紧一咕噜爬了起来。
一边快速洗漱,一边抱怨田小夏不叫他。
“你起来也没什么事,现在起也不晚。今天要你办的事还多着呢。”
田华刚洗好了赶紧帮着抬桌子摆凳子。
田静和田小夏,乘着还没人来赶紧坐下来吃个馒头喝碗豆浆,别自己就买吃食的还让自己饿着肚子。
田华刚字写得比两个女孩子大气一些,找了块小煤块就在静从她大哥家拿过来的纸板上写上馒头豆浆豆花的价格。又在另一张上写串串的价格。
写好把早饭的牌子摆出去,两个女孩吃好了,换田华刚吃,田华刚还没吃好就有人上门了,陆陆续续的,果然有买了就在这吃的,更多的还是买了带走,甚至还有人问,豆浆不要糖能不能便宜。
果然是一个人忙不过来的,两个人还有时忙不过来收桌子上的空碗。
十点一过,人也少了,豆浆差不多了,馒头还有半蒸笼。
田小夏数出一百五来给田华刚让他去买自行车,田华刚说什么也不买。
“哥,你买自行车也不是为你自己,你天天得去码头拿鱼,来回两个小时至少,还得两块钱,骑车弄不好两个小时都不要,还省了那两块钱。”
田华刚刚要说什么,被田小夏截住了话头。
“况且,你每天进进出出,买这买哪的,光靠两条腿,没得浪费时间,买个自行车,骑着车要什么赶紧去买了回来,时间就是金钱啊。”
田静不知道兄妹两到底有多少钱,“那你们还有钱吗?我那边还有几十块可以借你们。”
“有的,我留了三四天的菜钱,不用你借的。”
田小夏就是要田华刚去买自行车,丝毫不让步,田华刚对这个固执的妹子没办法,又觉得田小夏说的在理,一个大男孩红了眼揣着钱去百货公司了。
没一会,田华刚就骑着一辆凤凰牌回来了,把剩下的二十三块又交给了田小夏。
田小夏没要,又让田华刚去买帘子,还是老规矩,捡最便宜的布买,另外还写了菜单给他,除了往日买的菜,还得买大料和面粉,这次面粉可以大袋大袋的买了。
田华刚先是驼了一大袋面粉和一块布回来,笑着说:“还是得有自行车,这么一大袋面粉不费什么力,很快就回来了。”
田小夏笑着说:“知道就好,我才不做没意义的事呢。”
买的多了价格自然就便宜了,不管是卖菜的还是卖香料的,都给田华刚让了价。
东西都买到了,田小夏和田静开始准备晚上的东西,田华刚就爬高上低地敲钉子挂帘子。
之前田小夏还觉得田华刚订的豆浆豆花贵了,可闲下来一数钱,还真没贵,都快挣对本了。光一早上收入了三十块。
有了小钱钱,干劲更足了。
田小夏看了看他们现有的存货,“哥,你明天得回一趟岛上。”
“怎么了?”
“海带,海菜土豆都没有了。”
“嗨,这个简单啊,下午我去拿鱼让船上捎句话回去就是了,不用特意回去一趟。”
田小夏其实让田华刚回去还有别的事。
“你和家里商量商量,别出海了,一天辛辛苦苦那么大风险也才十来块钱,你也看到了我们这一天也能挣五六十了。我们也是要买菜的、买米面的,让家里买地种地吧。”
“啊?种地?”哪怕是上过学的田华刚也没想过不打渔光种地。
田小夏和田华刚一切照旧,生意一天好过一天,今天最后一桌走的时候已经一点多了。
好在就后来就他们一桌,他们吃他们的,兄妹两和面的和面,收摊的收摊,倒也不用干等着。
天亮桌子还得摆出去,不用把桌凳拖到墙角,挪到铺面里面能把门关上就行,没几个小时就又得用火了,索性也不用灭火了,把炉门捂上,从后门提到屋主院子里就行,暖着两壶水,天亮起来不管是蒸馒头还是擦洗今晚的桌凳碗筷都是要热水的。
最后一桌人一走,兄妹两也就基本可以关门洗漱睡了。
果然不出田小夏意料,这一晚上突破了三十块,加上早上买馒头的,一天有四十多块了。
想着七点就得起来,兄妹两也没墨迹,没多聊,收拾好了各自就躺在床铺上赶紧睡觉。
虽然这一天干活的时间比较长,累归累,但是出海好多了,都是些零碎活计,没什么需要出大力气的。
田静六点半准时来,田小夏听到田静的动静,赖了两分钟床也就起来了。田华刚正在打呼噜,每个人也都没喊他,反正还没人来,他起来也没什么事。
只是两个女孩子进进出出的,虽然田华刚穿着睡,单多少还是不太雅观,得再去买个帘子,把二哥也遮一遮,田小夏如是想。
豆浆和豆花七点过十多分送来了。
豆花倒不用热,可是豆浆不想,就算不烫,好歹不能是了冷的,况且生豆浆喝了容易引起腹泻,如果有人吃了自己的豆浆腹泻,没人会觉得是因为生豆浆,只会觉得自己的东西不干净。
不管是为了别人的健康,还是为了自己的声誉,豆浆都得滚一滚。
田小夏把豆浆倒在空茶壶中放在了炉子上,之所以用空茶壶,她也是有考量的,装在茶壶里,有人来买豆浆他们也好倒,放在锅里用瓢舀麻烦不说,还容易落灰进去。
正常两毛一碗,里面只有半勺糖,多加糖就多要一毛钱。
田小夏这也是无奈之举,糖价还挺贵的,而且这时候的人没有养生意识,不会觉得糖吃多了不好,只会觉得便宜不占白不占,要是免费加糖,只怕恨不得放半碗进去。
所以,她只能这样,保证原本的糖已经是够了的,但是如果你非要加,那就只能加钱了。
第一锅馒头已经好了,两个女孩准备把桌子抬出去摆起来了,一个不小心发出刺啦一声,这一声把田华刚给惊醒了。
他揉眼看看,两个炉子上都放了东西,前一晚的碗筷也都洗好了放在篮子里,赶紧一咕噜爬了起来。
一边快速洗漱,一边抱怨田小夏不叫他。
“你起来也没什么事,现在起也不晚。今天要你办的事还多着呢。”
田华刚洗好了赶紧帮着抬桌子摆凳子。
田静和田小夏,乘着还没人来赶紧坐下来吃个馒头喝碗豆浆,别自己就买吃食的还让自己饿着肚子。
田华刚字写得比两个女孩子大气一些,找了块小煤块就在静从她大哥家拿过来的纸板上写上馒头豆浆豆花的价格。又在另一张上写串串的价格。
写好把早饭的牌子摆出去,两个女孩吃好了,换田华刚吃,田华刚还没吃好就有人上门了,陆陆续续的,果然有买了就在这吃的,更多的还是买了带走,甚至还有人问,豆浆不要糖能不能便宜。
果然是一个人忙不过来的,两个人还有时忙不过来收桌子上的空碗。
十点一过,人也少了,豆浆差不多了,馒头还有半蒸笼。
田小夏数出一百五来给田华刚让他去买自行车,田华刚说什么也不买。
“哥,你买自行车也不是为你自己,你天天得去码头拿鱼,来回两个小时至少,还得两块钱,骑车弄不好两个小时都不要,还省了那两块钱。”
田华刚刚要说什么,被田小夏截住了话头。
“况且,你每天进进出出,买这买哪的,光靠两条腿,没得浪费时间,买个自行车,骑着车要什么赶紧去买了回来,时间就是金钱啊。”
田静不知道兄妹两到底有多少钱,“那你们还有钱吗?我那边还有几十块可以借你们。”
“有的,我留了三四天的菜钱,不用你借的。”
田小夏就是要田华刚去买自行车,丝毫不让步,田华刚对这个固执的妹子没办法,又觉得田小夏说的在理,一个大男孩红了眼揣着钱去百货公司了。
没一会,田华刚就骑着一辆凤凰牌回来了,把剩下的二十三块又交给了田小夏。
田小夏没要,又让田华刚去买帘子,还是老规矩,捡最便宜的布买,另外还写了菜单给他,除了往日买的菜,还得买大料和面粉,这次面粉可以大袋大袋的买了。
田华刚先是驼了一大袋面粉和一块布回来,笑着说:“还是得有自行车,这么一大袋面粉不费什么力,很快就回来了。”
田小夏笑着说:“知道就好,我才不做没意义的事呢。”
买的多了价格自然就便宜了,不管是卖菜的还是卖香料的,都给田华刚让了价。
东西都买到了,田小夏和田静开始准备晚上的东西,田华刚就爬高上低地敲钉子挂帘子。
之前田小夏还觉得田华刚订的豆浆豆花贵了,可闲下来一数钱,还真没贵,都快挣对本了。光一早上收入了三十块。
有了小钱钱,干劲更足了。
田小夏看了看他们现有的存货,“哥,你明天得回一趟岛上。”
“怎么了?”
“海带,海菜土豆都没有了。”
“嗨,这个简单啊,下午我去拿鱼让船上捎句话回去就是了,不用特意回去一趟。”
田小夏其实让田华刚回去还有别的事。
“你和家里商量商量,别出海了,一天辛辛苦苦那么大风险也才十来块钱,你也看到了我们这一天也能挣五六十了。我们也是要买菜的、买米面的,让家里买地种地吧。”
“啊?种地?”哪怕是上过学的田华刚也没想过不打渔光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