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朱雀案

第一百二十三章 哀鸿遍野

    次日一早,她便携着弄苒乘上马车离开。

    许是人性凉薄,她从坐拥几十万重兵的都督,一下成为了即将前往岌岌之地就职的刺史。

    竟是无一人来与她送别。

    不过,就在马车即将驶出城门的一刻,突然有人在后面骑马高喊。

    “桓大人请留步!桓大人!”

    闻声,弄苒撩起了车帘。

    “姑娘,好像有人在叫我们。”

    她狐疑地蹙了眉,此时又会是什么人还能想到她。

    下了马车,她向马上人望去。

    马上人那张存满浩然正气的脸,令她觉得无比熟悉。

    就在那个名字马上呼之欲出之际,来人下马,朝她款款走来。

    “桓大人,在下吴清任,今早刚刚到达建康,得知大人要出使江陵,便来送行。”

    果然是他。

    如今,也就只有他,还能冒着被朝中是众人排挤的风险来见她了。

    朝他回了一礼,她道

    “吴大人长途跋涉辛苦,还特地赶来送行,扶嬴实在感激不尽。”

    “辛苦倒是算不上,只是很遗憾。”

    他轻晃了眼神。

    “遗憾?”

    “是,在下应该早些赶到建康,不然也不会与桓大人见的第一面就如此仓促。”

    他似乎是觉得有些失礼,微垂了头。

    她却浅笑了笑。

    “无妨,不过这并不是我与吴大人所谋的一面。”

    “哦?”

    吴清任轻眨了双眼,望着她,似在回忆他们以往还在何时见过。

    轻笑,她道

    “那次是很多年前了,我们都还年少,在吴大人与家父谈话时,我就躲在屏风后面。”

    听到她说起自己听墙根的事迹,他也笑了出来。

    “那的确,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彼时,桓温还未有不臣之迹,而他也只不过是个担心兄长安危的少年。

    可现在,却是物是人非,很多事都不再是最初样子。

    “不过,桓大人怎么会如此急着启程,诏书不是也才刚下?”

    他有些疑惑。

    “江陵之患迫在眉睫,便是一刻都不得再耽搁,我早些启程,江陵百姓也可以早一些脱离苦海。”

    她幽幽说道。

    望着她脸上认真的神色,他出了神。

    “桓大人与昔日的桓司马,真的很像。”

    “吴大人?”

    她微皱了眉。

    “哦,在下是说,桓司马不也曾是为民征战,因为这份体恤民情的慈悲之心,所以在下的兄长也才能绝处逢生。”

    他略显仓皇地解释道。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吴大人的兄长也不过是受人所累罢了。”

    她现在真的很感激,当初桓温做出了正确抉择。

    “所托非人,也是我兄长之过。”

    到如今再想起当时的种种,他仍觉得惊心动魄。

    “不过,在下听说江陵的匪患十分顽固,桓大人此番也是任重道远啊。”

    “只要能使百姓安居,我便也算是无愧于心了。”

    她心底的愿望,还是始终没能忘记。

    “那在下便在此祝愿大人能逢凶化吉,顺利还朝了。”

    “借吴大人吉言。”

    她微颔了首。

    “桓大人,可江陵盗匪始终凶悍,大人就算再有胆识,毕竟还是女子,一定要晚万事当心。”

    一瞬,他又有些担忧道。

    “多谢吴大人关心,扶嬴定会小心行事的。”

    瞧着城外阡陌纵横,他突然道

    “桓大人此去水远山遥,还不知何时才会再次回到建康。”

    “的确,我这一去少则一年半载,多则几度春秋,桓府上下还望吴大人多照顾一些。”

    其实她是有些放心不下凌相的。

    凌相虽也机灵,但她毕竟涉世未深,是万万斗不过那些老奸巨猾的官场高手。

    而人心又难测,若凌相真的中了谁的圈套。

    她远在江陵,鞭长莫及,就算是有心,也是力不从心。

    不过眼下有吴清任在,她便也不必再如此担心。

    “桓大人放心便是,朝里有在下,就一定不会让桓家出事。”

    这种承诺,她怎么听都觉得熟悉地有些心酸。

    而他言下之意,是帮她照料桓家之余,也会替她留意朝中众人的动向。

    “若是如此,就多谢吴大人了。”

    “桓大人客气了。”

    他微微一笑。

    “那,建康就交给吴大人,我便就此上路了。”

    她又对他轻声道。

    “好,桓大人路上平安,在下就不再送了。”

    “吴大人留步吧。”

    与他道了别,她又重新起身上了马车。

    辘辘的车轮声渐远,两道蜿蜒的褶痕留于她身后的纤尘飞扬的路上。

    一道淡蓝的身影始终立在城墙一隅,静静眺望着那辆马车渐行渐远,许久也未离去。

    由于她急于赶路,她们便日夜兼程。

    终于要比原定的日子提早了两天到达江陵城下。

    城外之景,荒凉萧索。

    膏雨不降,纵横的田野间,土壤干涸龟裂。

    那一道道深壑,似暮年之人脸上爬满的皱纹,毫无生气,看地人心中一阵阵忧郁。

    可还未进城,她便在城外的林荫下见到了许多衣衫褴褛,且还瘦弱不堪的流民。

    而越是往城中去,落目的,便更是遍野的哀鸿。

    此时虽已是深秋,但她却仍从满目的疮痍之中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窒闷。

    偶然间,她从马车的小窗望出去,见到路边依偎了一对母女。

    那小女娃面黄肌瘦,整个身子缩成一团蜷缩在了妇人的怀中。

    而那妇人更满面土色,意识似乎也有些不清了。

    “弄苒,停车。”

    她紧紧盯着那一双母女,对身后的人吩咐道。

    弄苒立即就为她叫停了马车。

    马车停稳,她抓起身旁装着干粮的包袱走了下去。

    “姑娘?”

    弄苒在一旁奇怪地望着她。

    她慢慢来到妇人身前,将包袱打开拿出来一块干粮。

    “这个给你吃吧。”

    那小女娃听见她的声音,从妇人怀里扭了身子过来。

    女娃看着她手中的干粮,却是未敢伸手去接。

    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正怯生生地盯着她看。

    而女娃眼里的闪烁的光芒,却是让她一时晃了神。

    这情形,令她一朝想起了当初靖庄里,遇到的那个女孩。

    在面对她时,也是同样天真无邪的目光。

    女娃抬头看了眼妇人,妇人笑着点了头。

    那小女娃这才慢慢伸出黑瘦的小手,去接了她手中的东西。

    随后,又懦懦地说了声

    “谢谢姐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