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得闲种花

第123章 过继

    宋瑾和程是如成婚五年没有生育,过继的事该提上日程了。宋瑾自打知道是自己的身体问题后,对程是如是千依百顺。这回二人倒是有了分歧。

    程是如认为,宋瑾应该找族里的孩子,怎么说也是姓宋,多少可以安慰一下宋外公老两口。别个过继都是这么做的。

    可宋瑾认为,再怎么过继过来的,孩子父母都离的不远,养不亲的。你总不能说孩子过继过来了,孩子生母想看看,你不给看吧?干脆,济慈堂那许多孤儿,挑一个合眼缘的,抱回来养,还能和程是如养的亲。

    打小没见过自己爹娘,村里严防着,不叫别个乱说,只说是自己生的怎么了。

    再大点,干脆去城里买套房子,孩子去城里读书,她们跟着过去,不叫孩子总回来就好。

    宋外公是赞同程是如的,总归是姓宋,宋家的子孙。何况本来就是儿子拖累了儿媳妇,如今儿子口口声声的为了儿媳妇好,总不能站到对立面去。

    说了一句:“看你娘怎么想吧。”做爹的不好说话,做娘的说就行。

    于是家里人都看着宋外婆。

    “你们啊,把事想的太简单了。咱们家在族里是不是数一数二的好人家了?是。别个孩子多的愿意把孩子过继过来吗?愿意!可坏就坏在这个愿意上。你也愿意,我也愿意。为的啥?有家财啊?咱们家日子好过了,积蓄不少。是如呢,大家小姐,嫁妆没的说。都把孩子往咱家塞,你选哪个呢?”

    宋外婆头一回没和宋外公对上频率,竟是赞成去济慈院领养一个孩子回来。

    “选哪个都不好不说,族里面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小孩子你管教他,他心里难免有怨言。亲爹亲娘就在左近,肯定觉得养父养母让他离开了亲爹亲娘,对他不好,失了亲热。领养的孩子,一心一意的,就算知道自己是领养的,那有怨也是对着没见过面的亲生父母。”

    言下之意就是,一个孤儿,能靠着谁呢?

    宋瑾没说话,等他爹表态呢。他是想通了,有没有孩子就这样吧。他对程是如好就行。宋家几代单传,他娘拼命,生了五个姑娘才有了他。

    想想,还是老宋家从根子上就不行啊。

    “行吧,就这样吧。”宋外公妥协了,出门的背影更显佝偻。

    大半辈子,家里头被他拖累着,好不容易儿子出息了,儿媳妇又是个知理的。偏偏......

    晚上,宋外婆开解宋外公:“老头子,咱们都六十多了。还能活几年?真要过继个族里的,以后跟瑾哥儿夫妻离了心可怎么好。”

    “我就是觉得对不起列祖列宗。”

    “列祖列宗列祖列宗......以前那么苦的日子,也没见列祖列宗保佑。你啊,心放宽点。我想着,咱们抱个孩子回来,兴许儿媳妇就有孕了呢?那荷姑也说了,瑾哥儿不是完全不能生,就是可能很低,也是有希望的。”

    “人家是安慰咱们老两口呢。”

    “嗤,有你这样的,不望着儿子好。”

    “能生,不至于这么多年一点信都没有。”

    “那能怪儿子不成,他也不想啊。儿子心里不知道有多苦呢。”

    老太太说着说着,呜呜的哭了起来。宋外公搂了搂老妻。

    “好好好,听你的。反正咱们半条腿进棺材了。只要儿子儿媳妇过的好就行。不过回头想想,抱回来的孩子,儿媳妇养的亲,自然以后对瑾哥儿更好。咱们也能放心。”

    宋外公见老妻真的伤心了,反过来宽解他。

    老了老了,算是看明白了,还是身边的这个一把年纪还哭哭啼啼的人陪的最久。

    每天张罗着你吃了没喝了没,一天几遍的跟着后头看衣袖上面有没有墨水,怕叫学生看见了。

    孩子大了,都得忙自己的事。有了小家,有了儿孙,再说孝敬也就是送点吃的喝的,偶尔陪陪。

    宋瑾和程是如乔装了一番才去济慈院,是顾小五建议的。

    “济慈院也会看人下菜啊,你们带着丫鬟去,穿的那么好,人家会觉得是有钱人。会把比较会讨好的孩子放到你们面前,你们就穿的普普通通,去了就说瞧瞧看看。反正也不是去一次就带小孩回来啊。”

    “那你跟我们一起去吧。”

    三个人,穿着半旧的布衣,搭着车到了济慈院。以前来做慈善的名义过来帮忙。

    如今京城的达官贵人,特别是后宅的女人,也乐意来济慈院。带着家里的孩子,仆人们端着食物。

    孩子啊,你们看看,这世界上许多小孩子,生下来就没有了父母,吃不饱穿不暖,你们要感恩。

    听起来对济慈院的孩子来说好像很不公平,凭什么他们就成了有钱人家孩子可怜的对象。

    生而为人,一定要分三六九等?

    实际上,饿过的孩子更懂得珍惜粮食。

    济慈院的孩子们也开始知道,夫人和少爷进来,会捐赠衣服食物,有时候会打赏银钱。院里的孩子们能好好的过几天。从人进来,不要随意打闹,要乖乖听话。见人问好,注意不要流鼻涕,手指甲弄干净,头发要梳好。

    后来,有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因为读书资质好,被领走,为的是陪少爷读书。

    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会有一种心思,你看看,人家吃不饱穿不暖的都学的那么好,你要更加努力才是。

    有一就有二,济慈院的孩子们除了被领养,又多了其他继续活下去的途径。

    不要觉得孩子可怜,比起和老鼠抢吃的,比起饿死,能体面的站在阳光下,已经是很好的生活。

    济慈会的会员越来越多,后宅女人们为了能够挤进圈子,想方设法。

    回来跟家里男人说,今儿昌平公主都说我差事办的好。男人都高看几分。

    可别小看后宅的威力。惯常钻营,多少官员找不到门路。你做的好又怎么样,上官看不到啊。

    永无出头之日。

    家里贤妻去了济慈会,在上官太太那里搭上了话,留了好印象,人家回家,在上官面前闲聊几句提到了。

    诶,你一个下属家里的太太人还不错。

    哪个下属?

    叫某某某的。

    上官面前挂上了号,离出头就不远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