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顾家
顾大山挣脱顾大海,去铺子里站着。顾大海也犟起来,搬个凳子坐在边上不挪窝。
日落西斜,集市上的人该收拾的收拾,准备走人。顾大山叹了口气,叫大牛收拾铺子待会去找他们,坐着顾大海的车进了城。
二人找了间小馆子坐下,顾大山猛灌了几杯酒才幽幽道来。
“倩姐来买豆腐我才知道她回来了。听说唯一的女儿嫁人生子,她就和男人合离了。这么些年,因为没生儿子,一个小妾一个小妾的抬,她心里也苦。就想着回来,一个人过点自在日子。”
“偏你嫂子那天看见我帮倩姐抬东西,上来就挠人,我推了她一下,她还是不依不挠的,在村里骂倩姐。我们这才吵了一架。”
张氏好歹在村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对顾大山的过去了解的是清清楚楚。嫂子们说话荤素不忌,添油加醋加上张氏自己脑补自然把陈倩姐当成了情敌。
张氏把顾大山当香饽饽,生怕被人咬一口呢。
陈倩姐当年没有和顾大山成,现在握着家财回来,看见顾大山像个老树桩子还能看的上吗?
她正是顾名声的时候,所以回来低调的很,除了买间屋子,买些田地,并没有做什么。
等张氏到处说闲话,陈倩姐气上了。先是进城买铺子,尔后在村里建新房子,还买了两个人。
“虽说外公还在,可我毕竟一个妇道人家不好行事,还请表哥帮忙一起去处理。”陈倩姐上门找了村长,论起来也是她表哥。买铺子、盖房子请他帮忙出个面。顿时村里就知道陈倩姐不是灰溜溜被合离的弃妇,人家手上银子多着呢。
陈倩姐之所以没有回娘家的村子,就是怕家族的人会想着要逼她过继一个儿子养老送终。她有女儿,有外孙,没留在那边是不想给闺女添麻烦。只想简单点的过日子,有银子不委屈自己就行。
思虑万千才想着落户到顾家村,一来外祖还在,二来村里说起来都是亲戚,有人欺负必定不能叫她受了委屈。
没想到出了张氏这个事。
陈倩姐这许多年在后宅里养尊处优,自然比张氏看着要年轻好看。又会收拾自己,虽穿的素净,看起来和村里女人就不一样。
要说顾大山心里没起涟漪,不可能的。少年慕艾的情形最美丽,乍一见故人,关心几句,过的可好,思绪纷飞。
听说她过的不好,总是按捺不住想去看看她需不需要帮助。像是圆一圆年少时的梦。
如果顾大山和张氏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肯定知道有个词叫白月光,还有一个词叫朱砂痣。
可顾大山真有有其他想法吗,那倒是未必。张氏这些年陪他吃糠咽菜,早年吃了不少苦。生几个孩子,都还算成器。虽说有时候混账了点,其实也是尽职尽责的。
顾大海举起杯子和他大哥碰了碰。
“大哥,你说你这叫办的什么事,倩姐回来就回来了,你叫大牛送封糕饼去看一下不就行了。”
“我说了,我是无意碰见的,你嫂子非要扯着不放。我再不能见倩姐的。”
不是不敢,是不能。不能给她添麻烦,不能叫她再看见自己窝囊的一面。
“那如今怎么办?大嫂天天跟着王秀才的娘去东家长西家短,闹的家里不太平,娘说想回村里来。”
“娘回村里小宝他们几个怎么办?”
“我要知道就不会来找你了。”
站在边上的大牛听了一会,他把铺子收拾了过来的。坐下拈起筷子说道:“等会我和二叔一起回去吧,我去找娘。”
顾大山和顾大海互相看了看,默默吃菜。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虽然顾大山没怎么样,这不是张氏不听他的么。大牛身为长子,去劝劝也行。
大牛去了城里的房子,给老太太请了安,陪了一会。张氏回来,就去了他娘的屋子。
“娘,身上有钱打马吊嘛?”
张氏嗫嚅道:“有的有的。”晚上一家子吃完饭她才回来,看见大牛在,不自在的很。
“不够我有,我是你儿子,要钱只管说。”
“好好好。”
“娘,你知道城里菜多少钱一斤吗?”
“啊?”
“您知道布多少钱一尺吗?”
“啊?”
“奶奶知道,二婶知道,大姐也知道。”
“你是个什么意思,我不如你二婶吗?”
“本来也不如啊。你的娘家和二婶娘家有的比吗?二婶识字你识字吗?二婶白天开铺子晚上回来带孩子弄饭,您呢?”
“我怎么了,我辛苦大半辈子了,还不能就享受享受了?”
如果张氏真的是城里女人,想法还可以说的过去。像王秀才他娘,有嫁妆银,儿子长成了,不需要操心。每天花几十文买个自己开心,属于想的开的人。
张氏不一样啊。嫁妆没有,孩子都没成亲呢。家里处处都需要人,要花钱的地方多。
三十岁就当甩手掌柜,以后孩子们怎么看她。
大牛像是第一回看他娘:“娘,咱们家拿什么享受呢?卖豆腐一天还不够买斤肉的,要不是二婶家里……”
“二婶二婶,你当你二婶的儿子去好了。”
“你要是同意,我马上去。干脆连我们姐弟几个一起给出去,反正你现在也不顾着我们了。”
大牛声音抬高,张氏干脆的瘫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嚎。
话里话外只说宋氏离间她们母子感情如何如何。
顾老太太咣当一下把门砸开。
“要嚎给我滚回你们张家嚎!给你两分颜面你还蹬鼻子上脸。我拼了大妮的亲事不要,也把你休了。明天就叫张家老太爷把你领回去,我顾家丢不起这个人。”
张氏的哭声越来越小,宋氏在房里捂着孩子们的耳朵,怕把他们吵醒了。
对着顾大海一句话没说,睡下了。
顾大海推推媳妇:“还生气呢?”
“不生气。”
“那就是生气了。”
“和大嫂那人没必要生气。你还气着呢她过两天又忘了,还当跟你好呢。”
第二天一早,张氏把院子搞的干干净净,吃了早饭对顾老太太说:“娘,大山那里忙呢。我先回了啊。”
顾老太太连个眼神都没有给她。
日落西斜,集市上的人该收拾的收拾,准备走人。顾大山叹了口气,叫大牛收拾铺子待会去找他们,坐着顾大海的车进了城。
二人找了间小馆子坐下,顾大山猛灌了几杯酒才幽幽道来。
“倩姐来买豆腐我才知道她回来了。听说唯一的女儿嫁人生子,她就和男人合离了。这么些年,因为没生儿子,一个小妾一个小妾的抬,她心里也苦。就想着回来,一个人过点自在日子。”
“偏你嫂子那天看见我帮倩姐抬东西,上来就挠人,我推了她一下,她还是不依不挠的,在村里骂倩姐。我们这才吵了一架。”
张氏好歹在村里生活了这么多年,对顾大山的过去了解的是清清楚楚。嫂子们说话荤素不忌,添油加醋加上张氏自己脑补自然把陈倩姐当成了情敌。
张氏把顾大山当香饽饽,生怕被人咬一口呢。
陈倩姐当年没有和顾大山成,现在握着家财回来,看见顾大山像个老树桩子还能看的上吗?
她正是顾名声的时候,所以回来低调的很,除了买间屋子,买些田地,并没有做什么。
等张氏到处说闲话,陈倩姐气上了。先是进城买铺子,尔后在村里建新房子,还买了两个人。
“虽说外公还在,可我毕竟一个妇道人家不好行事,还请表哥帮忙一起去处理。”陈倩姐上门找了村长,论起来也是她表哥。买铺子、盖房子请他帮忙出个面。顿时村里就知道陈倩姐不是灰溜溜被合离的弃妇,人家手上银子多着呢。
陈倩姐之所以没有回娘家的村子,就是怕家族的人会想着要逼她过继一个儿子养老送终。她有女儿,有外孙,没留在那边是不想给闺女添麻烦。只想简单点的过日子,有银子不委屈自己就行。
思虑万千才想着落户到顾家村,一来外祖还在,二来村里说起来都是亲戚,有人欺负必定不能叫她受了委屈。
没想到出了张氏这个事。
陈倩姐这许多年在后宅里养尊处优,自然比张氏看着要年轻好看。又会收拾自己,虽穿的素净,看起来和村里女人就不一样。
要说顾大山心里没起涟漪,不可能的。少年慕艾的情形最美丽,乍一见故人,关心几句,过的可好,思绪纷飞。
听说她过的不好,总是按捺不住想去看看她需不需要帮助。像是圆一圆年少时的梦。
如果顾大山和张氏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肯定知道有个词叫白月光,还有一个词叫朱砂痣。
可顾大山真有有其他想法吗,那倒是未必。张氏这些年陪他吃糠咽菜,早年吃了不少苦。生几个孩子,都还算成器。虽说有时候混账了点,其实也是尽职尽责的。
顾大海举起杯子和他大哥碰了碰。
“大哥,你说你这叫办的什么事,倩姐回来就回来了,你叫大牛送封糕饼去看一下不就行了。”
“我说了,我是无意碰见的,你嫂子非要扯着不放。我再不能见倩姐的。”
不是不敢,是不能。不能给她添麻烦,不能叫她再看见自己窝囊的一面。
“那如今怎么办?大嫂天天跟着王秀才的娘去东家长西家短,闹的家里不太平,娘说想回村里来。”
“娘回村里小宝他们几个怎么办?”
“我要知道就不会来找你了。”
站在边上的大牛听了一会,他把铺子收拾了过来的。坐下拈起筷子说道:“等会我和二叔一起回去吧,我去找娘。”
顾大山和顾大海互相看了看,默默吃菜。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虽然顾大山没怎么样,这不是张氏不听他的么。大牛身为长子,去劝劝也行。
大牛去了城里的房子,给老太太请了安,陪了一会。张氏回来,就去了他娘的屋子。
“娘,身上有钱打马吊嘛?”
张氏嗫嚅道:“有的有的。”晚上一家子吃完饭她才回来,看见大牛在,不自在的很。
“不够我有,我是你儿子,要钱只管说。”
“好好好。”
“娘,你知道城里菜多少钱一斤吗?”
“啊?”
“您知道布多少钱一尺吗?”
“啊?”
“奶奶知道,二婶知道,大姐也知道。”
“你是个什么意思,我不如你二婶吗?”
“本来也不如啊。你的娘家和二婶娘家有的比吗?二婶识字你识字吗?二婶白天开铺子晚上回来带孩子弄饭,您呢?”
“我怎么了,我辛苦大半辈子了,还不能就享受享受了?”
如果张氏真的是城里女人,想法还可以说的过去。像王秀才他娘,有嫁妆银,儿子长成了,不需要操心。每天花几十文买个自己开心,属于想的开的人。
张氏不一样啊。嫁妆没有,孩子都没成亲呢。家里处处都需要人,要花钱的地方多。
三十岁就当甩手掌柜,以后孩子们怎么看她。
大牛像是第一回看他娘:“娘,咱们家拿什么享受呢?卖豆腐一天还不够买斤肉的,要不是二婶家里……”
“二婶二婶,你当你二婶的儿子去好了。”
“你要是同意,我马上去。干脆连我们姐弟几个一起给出去,反正你现在也不顾着我们了。”
大牛声音抬高,张氏干脆的瘫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嚎。
话里话外只说宋氏离间她们母子感情如何如何。
顾老太太咣当一下把门砸开。
“要嚎给我滚回你们张家嚎!给你两分颜面你还蹬鼻子上脸。我拼了大妮的亲事不要,也把你休了。明天就叫张家老太爷把你领回去,我顾家丢不起这个人。”
张氏的哭声越来越小,宋氏在房里捂着孩子们的耳朵,怕把他们吵醒了。
对着顾大海一句话没说,睡下了。
顾大海推推媳妇:“还生气呢?”
“不生气。”
“那就是生气了。”
“和大嫂那人没必要生气。你还气着呢她过两天又忘了,还当跟你好呢。”
第二天一早,张氏把院子搞的干干净净,吃了早饭对顾老太太说:“娘,大山那里忙呢。我先回了啊。”
顾老太太连个眼神都没有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