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谢恩
第二百八十三章谢恩
所有人都是又兴奋又艳羡,邻居里出了个榜眼亲戚,那是一整条街的光荣。
恭贺谄媚之声把院子里的气氛烘托到了顶点。
只听说石府衰败,早年间将嫡宗大小姐送去千里之外的眉山,许配给了一个乡下穷小子,当时这片街坊哪家不取笑破落户来着?
如今你再看!新贵榜眼探花郎,乌鸡眨眼变凤凰!
苏油笑呵呵地接受了恭贺,收下喜报,让石通打发银钱,然后向乡亲邻居们施礼致谢。
接下来的事情还很多,首先苏油得去宜秋门苏家见老堂哥。
见到哎呀咧嘴的苏轼和苏辙,再看看鼻青脸肿的张麒和张藻,苏油只想到了唯一一种可能:“捉婿的来过了?别跟他们动手啊,告诉他们我早就卖出去了不就得了?”
二十七娘和王弗就忍不住想笑,苏洵也哭笑不得:“你眼看就是要有官身的人了,行事说话有点分寸好不好?”
苏油笑道:“就是怕来日措置不当,特意来找子瞻子由先问问新科进士的路数。”
苏轼都嫉妒坏了:“你就是来刺激我们的……榜眼呢!啧啧啧手续比我们二甲出身多好多的!都不知道官家那里有没有适合你的袍子!”
苏辙拱手道:“恭喜小幺叔高中黄甲,小幺叔多年孜学兀问,行善积德,上天合当以此相酬。”
苏洵有些怅然,妈蛋,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自己的兄长苏涣,姻亲程家,两个儿子,表亲那边文家,加上现在的苏油,看来看去,就自己不争气。
苏油笑道:“苏油能有今日,还是堂哥的功劳,三年来耳提面命,试卷怕不都做了千卷。除了出题,哪一份不是详注批改,心血倾注?”
“这些资料我都收着,这套刷题应试法,从今日起,就是我苏家家学的一部分。”
“以后我苏家出来的进士,全都得算是堂哥的弟子。”
“我这个榜眼,哪里是我考出来的?真要说起来,我充其量算是个代笔,该是堂哥刷出来的才对。是不是堂哥?”
苏洵这下乐了:“少给你堂哥戴高帽,子瞻子由不也是我教出来的?怎么也没中得一甲?”
苏油笑道:“那不是你对子瞻子由所耗的心力不如小弟嘛!再说了等今科制科过后,你就不会再说这话了。”
“你还没听说吗?那些想要投试制科的选官士子,一听子瞻子由之名,主动弃考的不在少数。”
苏洵叹气:“你呀,你仕途的起点,已经比堂哥我的终点还高。今日之后,我也怕是帮不上你什么忙了……”
“你们叔侄兄弟三人,你明润谦和,平心静气,从小到大没见你有过怒容,不担心。”
“子由也是沉肃的性子,我也不担心。”
“子瞻,主要是你,你那套性子……”
苏油正色道:“堂哥,人之安乐与否,在心怀是否畅达,不在际遇高下,贫富之别。”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子瞻的心境,我和子由羡慕还羡慕不来呢……”
苏洵想说什么,想想还是叹了口气:“等你做了父亲,自然就明白了。”
……
此次眉山进士,当然不止苏油一人,一起参与印刷诗集的人里还有两位——赵蒙,任贯。
另外两位,史愿和杨彭,落榜了,二十年后,方才得举进士。
《蜀中杂记》:“嘉佑六年科榜,油取第三。同榜同乡,赵蒙,任贯。眉人皆谓此文兴之兆也。”
“然后二十年,眉州几无进士。”
“乡中皆曰,四苏独收眉山廿载文运,至今有‘苏氏出,眉山枯’之语。”
……
苏油站在文德殿前,却不知道赵蒙任贯在身后人群中哪个位置。
“嘉祐六年举进士第三人——苏油,进!”
“嘉祐六年举进士第三人——苏油,进!”
不是苏油耳朵聋了,这是唱名的规矩——“上御文德殿临轩唱名,进呈三魁试卷,天颜亲睹三魁,排定姓名资次,然后宣唤三魁姓名,其三魁听快行宣唤数次,方敢应名而出。”
“嘉祐六年举进士第三人——苏油,进!”
苏油这才迈步而出,与王俊民和陈睦站在一起:“苏油在,躬见陛下。”
接下来便是官家扣问三魁三代,乡贯,年甲,以表示关怀重视。
问到苏油的时候,纵然众人早已知晓,纵然身处大典之中,人群里还是出现了齐齐倒吸凉气的声音。
十四岁!正榜出身的一甲第三名!
这书都怎么读的!
垂问完毕,礼官过来,将苏油三人请入状元侍班,接受官家颁下的赏赐。
从头到脚一身新,等出来之后,人就不一样了。
绿靴简——绿色的官袍,还有乌靴,笏板,还有乌纱帽——这是官服。
进诗谢恩,也是规矩,王俊民为首,三魁分别上前,呈送自己的谢恩诗作。
接下来是第一顿赐筵——御筵。
赵祯估计在后宫被曹皇后提醒过,如今看起来就是在走正常流程,对苏油没有任何特殊。
看上去还是高兴,亲自赐了一首诗与状元。
这顿饭要是敞开肚子吃那就是开玩笑了,再说宋代皇家的御筵,真不是一般的寒酸,苏油都不好意思说有些啥。
既谢恩,新科进士们诣国子监,拜谒先圣先师。
这里也有一道记录手续,新科们挨着过堂,在阁下告名。
一个个慢慢来,唯恐孔老夫子在天之灵听不清楚记不住。
政府接下来也要举办宴会款待进士们,这个宴叫“闻喜宴”。
分两天,第一天宴进士科,作陪的是丞郎、大两省的高级官员;
第二天才轮到各科,作陪的官员同样就低一档了。
纵然在京中有了住处,就在街口斜对面,苏油这几天还是不能回住处。
早在未唱名前,政府就已经安排妥当,专门设立了两个临时机构处理这件大事——文科状元局和武科状元局。
为了表示重视,殿前步军司还要派出鞍马仪仗,迎引文武三魁,各自乘马,一路簇拥,送他们到状元局安泊款待。
文科状元局就在贡院,转来转去又转回来了。
汴京城万人空巷,齐出围观。
现在三魁头上戴的帽子叫“羞帽”——表示新科三魁骤得高位,对自己的身份还适应不了,要借这个帽子遮挡一下,以免被路人看坏了。
三魁到状元局住下之后,就是每日好吃好喝好接待。
漕帅两司,一文一武,给官钱供应。
除了这个,诸州府的在京守臣、诸路的三司,中央各部委——主要是制阃殿步和三司各单位,各级官员,都要馈送酒钱过来,这叫“助局”。
还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跟后世各省文理状元一样,从省到县各级政府,甚至培育过人才的学校,都要给予状元奖励一样。
也不是纯粹的瞎吃喝,进士们还是有些事情要做的,最重要的就修订《登科录》。
后世各种高级干部培训班之后,都要搞一个《届培训班同学录》,仍然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这个事情非常郑重,也是今后仕途中奥援的重要来源,由文武新科两位状元亲自当任局长,差委一些有名有望的同年进士充当本局职事,共同办理这件事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所有人都是又兴奋又艳羡,邻居里出了个榜眼亲戚,那是一整条街的光荣。
恭贺谄媚之声把院子里的气氛烘托到了顶点。
只听说石府衰败,早年间将嫡宗大小姐送去千里之外的眉山,许配给了一个乡下穷小子,当时这片街坊哪家不取笑破落户来着?
如今你再看!新贵榜眼探花郎,乌鸡眨眼变凤凰!
苏油笑呵呵地接受了恭贺,收下喜报,让石通打发银钱,然后向乡亲邻居们施礼致谢。
接下来的事情还很多,首先苏油得去宜秋门苏家见老堂哥。
见到哎呀咧嘴的苏轼和苏辙,再看看鼻青脸肿的张麒和张藻,苏油只想到了唯一一种可能:“捉婿的来过了?别跟他们动手啊,告诉他们我早就卖出去了不就得了?”
二十七娘和王弗就忍不住想笑,苏洵也哭笑不得:“你眼看就是要有官身的人了,行事说话有点分寸好不好?”
苏油笑道:“就是怕来日措置不当,特意来找子瞻子由先问问新科进士的路数。”
苏轼都嫉妒坏了:“你就是来刺激我们的……榜眼呢!啧啧啧手续比我们二甲出身多好多的!都不知道官家那里有没有适合你的袍子!”
苏辙拱手道:“恭喜小幺叔高中黄甲,小幺叔多年孜学兀问,行善积德,上天合当以此相酬。”
苏洵有些怅然,妈蛋,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自己的兄长苏涣,姻亲程家,两个儿子,表亲那边文家,加上现在的苏油,看来看去,就自己不争气。
苏油笑道:“苏油能有今日,还是堂哥的功劳,三年来耳提面命,试卷怕不都做了千卷。除了出题,哪一份不是详注批改,心血倾注?”
“这些资料我都收着,这套刷题应试法,从今日起,就是我苏家家学的一部分。”
“以后我苏家出来的进士,全都得算是堂哥的弟子。”
“我这个榜眼,哪里是我考出来的?真要说起来,我充其量算是个代笔,该是堂哥刷出来的才对。是不是堂哥?”
苏洵这下乐了:“少给你堂哥戴高帽,子瞻子由不也是我教出来的?怎么也没中得一甲?”
苏油笑道:“那不是你对子瞻子由所耗的心力不如小弟嘛!再说了等今科制科过后,你就不会再说这话了。”
“你还没听说吗?那些想要投试制科的选官士子,一听子瞻子由之名,主动弃考的不在少数。”
苏洵叹气:“你呀,你仕途的起点,已经比堂哥我的终点还高。今日之后,我也怕是帮不上你什么忙了……”
“你们叔侄兄弟三人,你明润谦和,平心静气,从小到大没见你有过怒容,不担心。”
“子由也是沉肃的性子,我也不担心。”
“子瞻,主要是你,你那套性子……”
苏油正色道:“堂哥,人之安乐与否,在心怀是否畅达,不在际遇高下,贫富之别。”
“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子瞻的心境,我和子由羡慕还羡慕不来呢……”
苏洵想说什么,想想还是叹了口气:“等你做了父亲,自然就明白了。”
……
此次眉山进士,当然不止苏油一人,一起参与印刷诗集的人里还有两位——赵蒙,任贯。
另外两位,史愿和杨彭,落榜了,二十年后,方才得举进士。
《蜀中杂记》:“嘉佑六年科榜,油取第三。同榜同乡,赵蒙,任贯。眉人皆谓此文兴之兆也。”
“然后二十年,眉州几无进士。”
“乡中皆曰,四苏独收眉山廿载文运,至今有‘苏氏出,眉山枯’之语。”
……
苏油站在文德殿前,却不知道赵蒙任贯在身后人群中哪个位置。
“嘉祐六年举进士第三人——苏油,进!”
“嘉祐六年举进士第三人——苏油,进!”
不是苏油耳朵聋了,这是唱名的规矩——“上御文德殿临轩唱名,进呈三魁试卷,天颜亲睹三魁,排定姓名资次,然后宣唤三魁姓名,其三魁听快行宣唤数次,方敢应名而出。”
“嘉祐六年举进士第三人——苏油,进!”
苏油这才迈步而出,与王俊民和陈睦站在一起:“苏油在,躬见陛下。”
接下来便是官家扣问三魁三代,乡贯,年甲,以表示关怀重视。
问到苏油的时候,纵然众人早已知晓,纵然身处大典之中,人群里还是出现了齐齐倒吸凉气的声音。
十四岁!正榜出身的一甲第三名!
这书都怎么读的!
垂问完毕,礼官过来,将苏油三人请入状元侍班,接受官家颁下的赏赐。
从头到脚一身新,等出来之后,人就不一样了。
绿靴简——绿色的官袍,还有乌靴,笏板,还有乌纱帽——这是官服。
进诗谢恩,也是规矩,王俊民为首,三魁分别上前,呈送自己的谢恩诗作。
接下来是第一顿赐筵——御筵。
赵祯估计在后宫被曹皇后提醒过,如今看起来就是在走正常流程,对苏油没有任何特殊。
看上去还是高兴,亲自赐了一首诗与状元。
这顿饭要是敞开肚子吃那就是开玩笑了,再说宋代皇家的御筵,真不是一般的寒酸,苏油都不好意思说有些啥。
既谢恩,新科进士们诣国子监,拜谒先圣先师。
这里也有一道记录手续,新科们挨着过堂,在阁下告名。
一个个慢慢来,唯恐孔老夫子在天之灵听不清楚记不住。
政府接下来也要举办宴会款待进士们,这个宴叫“闻喜宴”。
分两天,第一天宴进士科,作陪的是丞郎、大两省的高级官员;
第二天才轮到各科,作陪的官员同样就低一档了。
纵然在京中有了住处,就在街口斜对面,苏油这几天还是不能回住处。
早在未唱名前,政府就已经安排妥当,专门设立了两个临时机构处理这件大事——文科状元局和武科状元局。
为了表示重视,殿前步军司还要派出鞍马仪仗,迎引文武三魁,各自乘马,一路簇拥,送他们到状元局安泊款待。
文科状元局就在贡院,转来转去又转回来了。
汴京城万人空巷,齐出围观。
现在三魁头上戴的帽子叫“羞帽”——表示新科三魁骤得高位,对自己的身份还适应不了,要借这个帽子遮挡一下,以免被路人看坏了。
三魁到状元局住下之后,就是每日好吃好喝好接待。
漕帅两司,一文一武,给官钱供应。
除了这个,诸州府的在京守臣、诸路的三司,中央各部委——主要是制阃殿步和三司各单位,各级官员,都要馈送酒钱过来,这叫“助局”。
还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跟后世各省文理状元一样,从省到县各级政府,甚至培育过人才的学校,都要给予状元奖励一样。
也不是纯粹的瞎吃喝,进士们还是有些事情要做的,最重要的就修订《登科录》。
后世各种高级干部培训班之后,都要搞一个《届培训班同学录》,仍然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这个事情非常郑重,也是今后仕途中奥援的重要来源,由文武新科两位状元亲自当任局长,差委一些有名有望的同年进士充当本局职事,共同办理这件事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