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17
赵祯侧看着赵寒烟,不明白她为何忽然提起什么德平县丢失孩子的事。但赵祯知道她表妹特意说这话肯定有目的,转念联系她之前所言,赵祯恍然明白了什么。
“莫非你刚刚说的那三人,跟这六名丢失的孩子有关?”赵祯沉吟,“紫烟道长其实只是个年纪十六七的少年?不过样子老成?”
“一个人想要变得比自己实际年龄年轻,可能会很难。但如果变老,用些招数倒是容易。我之前就听人说过,练武人风吹日晒,脸看起来就会比同龄人老一些。还有人则是天生老相,十几岁却长着一张中年人的脸。”赵寒烟把紫烟道长的验尸记录呈给赵祯,上面还有张仵作后来应赵寒烟补充的一段话,便是紫烟道长身体年轻的说明。
赵祯看过之后,点了点头,如此倒不排除赵寒烟所言的情况了。那紫烟道长很可能是在容貌上故意做老。
“不过才十几岁的孩子,想要一瞬间头斑白,容颜变老,似乎有些难。再有,紫烟观熔银案似乎在十年前就酝酿开始了,若真如你所言,这位道长是六年前失踪的孩子,时间对不上。”
“紫烟观是近几年才渐渐壮大,我怀疑这其中有什么变故。但还没来得及查,不过从曲长乐、苏越蓉还有张大姑娘的事情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四年前。我猜想紫烟道长也是四年前才去的紫烟观。至于他的容貌,很可能在前两年差中进行了改变。如果真是如此的话,必有破绽,毕竟他伪装成老者,脸看起来差不多,但身高会改变,十三四岁的少年正是该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很好查。”赵寒烟解释道。
“六名失踪的男孩,但你所言的只有三名。再有眼下只有紫烟道长身子年轻的验尸证据,别的还尚未加以证实。或许这道长真是修仙得到,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让自己身体显年轻。至于四年前,说不准只是个巧合呢?”赵祯质疑道。
“苏越蓉是男子,可以随时证实。”
赵祯眨了下眼,看着赵寒烟:“江湖人士,你也说过他父亲就干过似‘采花大盗’的荒诞之事。或许人家自小就喜欢男扮女装,如你,不也女扮男装么,不足以说明人家有罪。”
赵寒烟现赵祯的目光里透着十足的坚定,她大概明白赵祯的态度了,更明白赵祯为何用这些‘可能’反驳自己。
“虽然时隔六年,但我相信母子连心,那六名孩子的父母也定会能认出自己的孩子,我会派人暗中将他们在德平县的父母接来认亲。这件事要查清楚需要时间,我才想来恳请堂哥给个机会。”
“机会是难得。”赵祯嘴角含笑,审视赵寒烟的目光却很严肃,“你要抓住你的,我也要抓住我的。”
赵祯说罢,拂袖背过身去。
赵寒烟心里咯噔一下,目光全部聚在赵祯身上,“可是……”
“没有可是,”赵祯垂眸思量片刻,“你只有三天时间。三年天后,若查不出你所谓的大阴谋,曲荣和庞太师一同处死。”
赵寒烟动了动嘴唇,她本想在求情,但她已然从赵祯的语气中听到了坚决。刚刚说出的三天,大概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赵寒烟清楚自己此刻多说也无益,只好行礼谢过赵祯的宽限。
赵祯再转过身来,目光变得柔和很多,“倒是我当初自私了,明知你难得放松一年,还非把你安排进开封府,牵涉到不少案子之中,让你操心。其实这些事,你大可不必操心了,安心做好你的饭,至于包拯,我已然看出他是个忠臣,倒不用再查了。”
“堂哥教过我,做事要有始有终,这件事后,我可以什么都不管。”赵寒烟怕赵祯再说更多,直接剥夺了她查案的资格,遂急忙行礼告退。
赵祯目送赵寒烟退下,眉头渐渐皱起。他思来想去,还是召来自己跟前侍卫,令其派一小队人马,听候赵寒烟的差遣。
赵寒烟从殿内退出,和包拯汇合之后,低声对他说了两句。包拯琢磨着自己该面圣再求,随即却得到太监通传,圣上起驾去了后宫,暂且不见外臣。
包拯看向赵寒烟。
赵寒烟摇了摇头,“瞧他刚刚的态度,没说头。大人,我们还是回去吧。”
包拯叹口气,“好歹多出三天的时间,你彻查紫烟观一事,我会派人将陈州苏越蓉的父亲请进京内,再调查曲长乐过继父亲曲荣安的下落。”
“苏越蓉的父亲已经赶往京城了,之前没好意思说,派人去陈州调查的时候,我就特意让他们在离开之前假传消息给苏越蓉的父亲,告诉他苏越蓉现在身体不大好,希望他能进京照料,人得到消息后就准备会动身了,这会儿人差不多该到了。不是今天,明天必到。”赵寒烟道。
包拯点头,叹赵寒烟机灵。
二人一前一后行至宫门附近,就有一侍卫前来跟赵寒烟行礼,小声告知赵寒烟他和另外七人为皇帝派来,协助赵寒烟调查破案。
赵寒烟有些惊喜,她的皇帝堂哥果然没那么绝情。包拯听说后也很开心,不过嘱咐赵寒烟侍卫,此事必要保密,暗中不要让他人知晓。
“我怀疑开封府内有奸细。”包拯对赵寒烟道,“所以调查一事,咱们暗中行事,不要声张,若那幕后黑手真如你所言那般,必定行事缜密,关注我们的一举一动。在这种关键时候,他绝不会放过监视开封府,保不齐他早已经时刻准备应对咱们这边突的状况。”
如果赵小兄弟所提出怀疑一件件都得以证实了,他的推测就没有错,这是一桩大阴谋。包拯便也担心这桩案子的变数,如若真有人花费这么多年谨慎布局,那么其幕后黑手定有非常巨大的阴谋和目的。且不管这个阴谋具体为何,必定不会是好事,绝不能令其得逞。
赵寒烟和包拯商量定了保密之后,二人就一前一后回到了开封府。
白玉堂早在后门等候赵寒烟,一见她回来了,便问她情况如何。
赵寒烟谨慎地看看四周,拉着白玉堂到厨房后头的僻静处,把大概经过讲给了他。
“你堂哥不信你?才不答应?”白玉堂怀疑问。
“不是不信,他是要抓住这次机会,难得有大臣咬出庞太师,这算四是众目睽睽之下,最为有力的实证,扳倒庞太师的机会不多。”赵寒烟理解赵祯,“他没亲政之前,便听过许多庞太师父子的恶行,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他年少气盛,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每次听说他们害死人,都会气自己无能,有一次情急之下一脚踢在了石头上,把脚趾踢出血来都不喊疼,跟我说,要是能解决了那朝中的奸佞,此时叫他立刻断了脚趾也愿意。”
“你这堂哥倒是个好皇帝,少年时很有侠气。可惜他身在朝堂,他若是江湖中人,只怕而今会和我一样了。”白玉堂听赵寒烟讲完这些,对赵祯印象更好了一层。
“庞太师在朝中的根基深厚,他身居高位,若做阴私之事,根本不用亲自动手,所以抓他的把柄治罪十分难。许多时候去撼他,便是牵一而动全身,整个朝堂都会跟地动一样剧烈摇晃。遂没有十足的铁证,这人目前动不起。”赵寒烟继续解释道。
白玉堂点头,“怪不得了,这确实是个机会。礼部尚书官位也高,由他指证庞太师,确有说服力。”
“现今也有人仍未庞太师辩白。但始终都是底气不足,圣上若这时候判死庞太师,算‘名正言顺’,没那么多人敢造次。”赵寒烟道。
“你堂哥的做法可以理解,但若幕后黑手,若恰巧就看透了这一点,才加以利用,便是上了人家的当了。”白玉堂分析道。
赵寒烟应承,就是这个道理。
赵寒烟随即和白玉堂打商量,二人便立刻连马都没骑,为达到悄悄离开开封府的目的而不被打扰,选择了翻墙。
翻墙上房这种事对于白玉堂来讲,那是在轻松不过的事,可对于从没做过这种锻炼的赵寒烟就有些难了,特别是开封府的墙还有点高。
白玉堂在墙根处扎了马步,弓着腰,让赵寒烟踩着他的腿,然后再踩他的肩膀,由此攀爬上墙头。赵寒烟看了看穿着一身潇洒白衣俊秀飘逸的白玉堂,摇了摇头,坚决不踩。
“为何?”白玉堂问缘故。
赵寒烟坚决不说,她怕她说了以后,白玉堂以后都不穿白衣服了。
“你太瘦,不好踩。”赵寒烟转转眼珠儿,想起来了,“东头有一棵大树,枝干特粗,压在墙头,我爬树过去。”
赵寒烟说罢,就快步往哪头跑。
白玉堂伸手叫她都没来得及,只得追着赵寒烟到她所言地方。
赵寒烟仰头,现压在墙头那根粗树枝已经被锯下去了。赵寒烟看着那截被锯断的树杈,此时此刻很郁闷。
“是谁这么坏,干得!”赵寒烟气道。
“我。”白玉堂在后应承道。
沉默片刻后,赵寒烟尴尬地回头,问白玉堂缘故。
“如你刚刚所言,那根树杈可供人攀爬出府入府,不安全,上月我便叫人给锯下去了。”白玉堂忍不住笑道,“早知道你要靠爬它出府,我必不会让人锯了。怪我,太坏。”
最后一句呼应了赵寒烟那声感叹。
赵寒烟红了脸,更觉不好意思,“其实锯得好,确实不安全,一旦这里就是细作偷偷出府的地方呢。”
赵寒烟说完这话,随即想到了一事,让白玉堂稍等。她急忙往厨房的方向跑去,请展昭安排两名最为可靠的衙差守门,并记录下这两日所有出入开封府的人员情况,出入人的性命和时间一定要写。
展昭应承,又问赵寒烟怎么跑得这么急,赵寒烟就把她刚刚窘况讲给他。
展昭笑,“你还真是心疼白兄弟,衣裳干净就不好意思踩了?其实他不计较,你更不该计较。不过我这正好有爬绳,这边带钩子的,你让宝兄弟先翻墙,找个地方固定住钩子,你在顺着绳子爬墙就是了。”
赵寒烟接过爬绳后,多洗赵寒烟,随后就按照此法出府,从墙头上翻下来之后,看着站在树边等带她,正对着她笑的白玉堂,心情更好了。
“接下来如何?”白玉堂问。
赵寒烟带着白玉堂就近买了两顶草帽,特意叫人加了黑纱。二人带着黑纱草帽去买了两匹马,便策马前往临城观。
紫烟观自出事之后,观内的道士们曾被押入开封府受审几日,随后就被放了。紫烟观被查封,有数名道士就近投奔了临城观,还有一些便不知去向了。二人此番就去临城观,询问道士们。
赵寒烟特意带了身县衙捕快的衣裳,要到的时候,找了处小树林更衣,然后就以县衙管理查人管理户籍的名义,将这些紫烟观的道士们召集在了一处。
“听说紫烟观自十年前就有了,你们当时可在?”赵寒烟问。
一共七个人,纷纷作答。七人之中在紫烟观呆最久只有三年半,多数都是近一两年才进观,而且他们都是因为听说紫烟观住的地方好,冬天能用上碳,有能顿顿吃到米饭,类似这种简单的理由才入观。
“那观内除了你们,有谁呆的时间比较长,四年以上?若有六年的最好,请定要告知姓名。”赵寒烟问他们道。
七个人摇了摇头,表示都没有听说。
“留时间最久的就是白云长老了,据说他在道观内呆了近十年,紫烟道长和他一起。期间好像是观内遇到过麻烦,饿得只能啃树皮,所以当时本来就小的道观,留的人本来就只有七八个,又因为饿,人都跑了,只剩下紫烟道长和白云长老。再后来就是我们这些新道士。”
赵寒烟询那位留在紫烟观三年半的郑道士,“这期间你观察紫烟道长,可曾长高没有?”
郑道士愣了愣,随即好笑叹道,“长高?道长都多大年纪了,哪还能长高!”
白玉堂立刻呵斥那道士安分些。
倒是看眼白玉堂,恍然想起什么,“这位官爷看起来好生眼熟。”
道士随即再观察赵寒烟,惊讶叹,“你们是开封——”
“嘘!”赵寒烟示意道士不要出声,“我们此来这般调查,便就是为避免声张,免去你们再走一趟开封府的麻烦。但若是你们自己宣扬,那就不客气了,这就带你们去开封府去喝今天茶。”
“别,可千万别,上次走一趟已然很折磨了。小道非常感谢二位为我的们着想,您二位有什么问题,我必定知无不答,还要恳请二位差爷高抬贵手,别再抓我们了。这好容易有个道观收留我们,若再去开封府大牢溜一圈,这边的道观只怕会嫌弃我们了。”
“正是思量了这些,我们才这样来。但若你们自己宣扬出去,可休怪我们请你回去了。”赵寒烟冷脸道。
道士吓得连连表示不敢,随即老老实实地继续回答赵寒烟的问题:“我头两年没怎么见过道长,道长经常闭关。而且每次见道长的时候,他都是坐在桌案之后,好像也注意不到道长身高如何。近两年道长的倒是偶尔走动在大家跟前,身高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假设紫烟道长是年纪最大丢失的孩子,当时十二岁,过了两年后,十四岁到紫烟观,怕是为了泄露身高缘故,所以经常闭关,再过两年到十六岁。今两年也就是十七八岁,身高差不多稳定了,而且经常见面,也却是未必能从肉眼上看出他的增高。
再问其余的六名道士,他们皆因为在紫烟观呆的年头比较短,知道的事情都不如刚刚的郑道士多。
二人出了道观后,白玉堂跟赵寒烟道:“又是个模糊的答案,似乎和你的推测相符,却又不算是‘铁证’。不过现在想想,还真是奇怪,我记得当时咱们在道观里的时候,便感慨过那道观里的道士们都很年轻。”
赵寒烟附和,随即想到什么,对白玉堂道:“道观里的人虽然换了,但紫烟观山下的百姓却不会都换,肯定多数都是老住户,必有具体了解紫烟观情况的香客或者百姓。”
白玉堂觉得赵寒烟这想法很对。
二人前往紫烟观附近村子询问状况。
“之前紫烟观出事的时候,开封府的人也在附近村子里大概打听过紫烟观的情况,却没问细致。”赵寒烟祈祷,“希望这次咱们真能问出点东西来。”
赵寒烟依旧穿着县衙的捕快衣裳,便在附近村子里询问。
一番打听下来,从村民口中大概得知一个差不多的情况。
十年前紫烟观就是个三四人的小道观,起初几年都没什么起色,还是六年前白云长老来了道观后,一点点有了起色,偶尔还有香客去观内上香。村东头的冯家夫妻六年前去上香过,为求子。他们夫妻二人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紫烟观道长并非是近几年的这位。当年的紫烟道长是个长脸头半白的中年男子,后来这位虽然打扮和他相似,但她们夫妻都觉得是换了个人。不过却没有人跟他们说这两位道长是不是同一个人。
“有一次我记得我多嘴问起过,紫烟道长是不是换了,不是前一个,那小道士很惊讶看我,告诉我紫烟道长只有一位,之后再不多说。我便觉得可能是我不够虔诚,竟冒犯说这样的话。再后来,我听说是这位紫烟道长其实是原来的道长的师兄,原来本的道长要外出游历,就把道观交给了现在的。总归观里人不喜我们瞎问有关于紫烟道长的事,后来我们自然也就不敢多问了。”
“我还记得有两年,对就是从六年前开始,两年的时间,紫烟观只有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才接受香客上香,那会儿正是紫烟道长闭关两年最长的那时候。”
他们还听说紫烟道长两年闭关修炼结束后出来后,就打了个照面,接着又继续闭关,接下来将近的两年,都只是偶尔出来一面,这期间一事都都是白云道长主持道观。直到最近两年,紫烟道长才常露面在人前,多数人早就快忘了以前老道长什么样了。
四年前开始紫烟观才变大了,香火旺盛,他们夫妻后后来得了孩子,年年去还愿。偶尔见一两次道长,现新的紫烟道长白,年老些,反而更觉得这一位有仙气,觉得会更灵验。至于道观里的道士,似乎经常换,每次他们上香的时候,基本上都能看到新面孔。
“这事儿我们也多嘴问过,白云长老给我们的解释是说原本的道士都去外游历了。说他们道观为了修炼,只要到了一定年纪,考核通过,就会被允准下山游历。长了阅历,才更好修炼,得道成仙。”
赵寒烟请他们夫妻二人画了证供后,天色也见晚了,就和白玉堂一同骑马回开封府。
“看来收获不错?”白玉堂现赵寒烟的表情很放松。
“事情都在朝我猜测的方向展。”
白玉堂:“可我还有点没理出头绪,他们怎么敢这么大胆地把道长换了个人?”
“这紫烟观的紫烟道长不是原来的那个,新的紫烟道长以闭关之名,随后替换了旧人而出现。”赵寒烟解释道,“为何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在他闭关这段时间内,白云长老循序渐进,用新来的道士一点点替换老的。原本知道原本紫烟道长真正模样的那些道士都被打走了。而新来的道士因为没有见过紫烟道长真正的模样,只是听说道长在闭关。后来道长出关,只要有白云长老肯定,那大家自然就不怀疑紫烟道长的身份了。”
“新道士不懂事,被告知什么,就认定什么。而对于那些香客,其实也好糊弄,弄个什么云游的说法,再搞一个时间拖延令人遗忘的法子,自然就没有引起那么多人注意。”白玉堂接着赵寒烟的话感慨,随即目光肃穆地凝望赵寒烟,“我现在才算意识到,你之前所言的‘巨大阴谋’有多可怖。”
“莫非你刚刚说的那三人,跟这六名丢失的孩子有关?”赵祯沉吟,“紫烟道长其实只是个年纪十六七的少年?不过样子老成?”
“一个人想要变得比自己实际年龄年轻,可能会很难。但如果变老,用些招数倒是容易。我之前就听人说过,练武人风吹日晒,脸看起来就会比同龄人老一些。还有人则是天生老相,十几岁却长着一张中年人的脸。”赵寒烟把紫烟道长的验尸记录呈给赵祯,上面还有张仵作后来应赵寒烟补充的一段话,便是紫烟道长身体年轻的说明。
赵祯看过之后,点了点头,如此倒不排除赵寒烟所言的情况了。那紫烟道长很可能是在容貌上故意做老。
“不过才十几岁的孩子,想要一瞬间头斑白,容颜变老,似乎有些难。再有,紫烟观熔银案似乎在十年前就酝酿开始了,若真如你所言,这位道长是六年前失踪的孩子,时间对不上。”
“紫烟观是近几年才渐渐壮大,我怀疑这其中有什么变故。但还没来得及查,不过从曲长乐、苏越蓉还有张大姑娘的事情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四年前。我猜想紫烟道长也是四年前才去的紫烟观。至于他的容貌,很可能在前两年差中进行了改变。如果真是如此的话,必有破绽,毕竟他伪装成老者,脸看起来差不多,但身高会改变,十三四岁的少年正是该长身体的时候,应该很好查。”赵寒烟解释道。
“六名失踪的男孩,但你所言的只有三名。再有眼下只有紫烟道长身子年轻的验尸证据,别的还尚未加以证实。或许这道长真是修仙得到,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让自己身体显年轻。至于四年前,说不准只是个巧合呢?”赵祯质疑道。
“苏越蓉是男子,可以随时证实。”
赵祯眨了下眼,看着赵寒烟:“江湖人士,你也说过他父亲就干过似‘采花大盗’的荒诞之事。或许人家自小就喜欢男扮女装,如你,不也女扮男装么,不足以说明人家有罪。”
赵寒烟现赵祯的目光里透着十足的坚定,她大概明白赵祯的态度了,更明白赵祯为何用这些‘可能’反驳自己。
“虽然时隔六年,但我相信母子连心,那六名孩子的父母也定会能认出自己的孩子,我会派人暗中将他们在德平县的父母接来认亲。这件事要查清楚需要时间,我才想来恳请堂哥给个机会。”
“机会是难得。”赵祯嘴角含笑,审视赵寒烟的目光却很严肃,“你要抓住你的,我也要抓住我的。”
赵祯说罢,拂袖背过身去。
赵寒烟心里咯噔一下,目光全部聚在赵祯身上,“可是……”
“没有可是,”赵祯垂眸思量片刻,“你只有三天时间。三年天后,若查不出你所谓的大阴谋,曲荣和庞太师一同处死。”
赵寒烟动了动嘴唇,她本想在求情,但她已然从赵祯的语气中听到了坚决。刚刚说出的三天,大概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赵寒烟清楚自己此刻多说也无益,只好行礼谢过赵祯的宽限。
赵祯再转过身来,目光变得柔和很多,“倒是我当初自私了,明知你难得放松一年,还非把你安排进开封府,牵涉到不少案子之中,让你操心。其实这些事,你大可不必操心了,安心做好你的饭,至于包拯,我已然看出他是个忠臣,倒不用再查了。”
“堂哥教过我,做事要有始有终,这件事后,我可以什么都不管。”赵寒烟怕赵祯再说更多,直接剥夺了她查案的资格,遂急忙行礼告退。
赵祯目送赵寒烟退下,眉头渐渐皱起。他思来想去,还是召来自己跟前侍卫,令其派一小队人马,听候赵寒烟的差遣。
赵寒烟从殿内退出,和包拯汇合之后,低声对他说了两句。包拯琢磨着自己该面圣再求,随即却得到太监通传,圣上起驾去了后宫,暂且不见外臣。
包拯看向赵寒烟。
赵寒烟摇了摇头,“瞧他刚刚的态度,没说头。大人,我们还是回去吧。”
包拯叹口气,“好歹多出三天的时间,你彻查紫烟观一事,我会派人将陈州苏越蓉的父亲请进京内,再调查曲长乐过继父亲曲荣安的下落。”
“苏越蓉的父亲已经赶往京城了,之前没好意思说,派人去陈州调查的时候,我就特意让他们在离开之前假传消息给苏越蓉的父亲,告诉他苏越蓉现在身体不大好,希望他能进京照料,人得到消息后就准备会动身了,这会儿人差不多该到了。不是今天,明天必到。”赵寒烟道。
包拯点头,叹赵寒烟机灵。
二人一前一后行至宫门附近,就有一侍卫前来跟赵寒烟行礼,小声告知赵寒烟他和另外七人为皇帝派来,协助赵寒烟调查破案。
赵寒烟有些惊喜,她的皇帝堂哥果然没那么绝情。包拯听说后也很开心,不过嘱咐赵寒烟侍卫,此事必要保密,暗中不要让他人知晓。
“我怀疑开封府内有奸细。”包拯对赵寒烟道,“所以调查一事,咱们暗中行事,不要声张,若那幕后黑手真如你所言那般,必定行事缜密,关注我们的一举一动。在这种关键时候,他绝不会放过监视开封府,保不齐他早已经时刻准备应对咱们这边突的状况。”
如果赵小兄弟所提出怀疑一件件都得以证实了,他的推测就没有错,这是一桩大阴谋。包拯便也担心这桩案子的变数,如若真有人花费这么多年谨慎布局,那么其幕后黑手定有非常巨大的阴谋和目的。且不管这个阴谋具体为何,必定不会是好事,绝不能令其得逞。
赵寒烟和包拯商量定了保密之后,二人就一前一后回到了开封府。
白玉堂早在后门等候赵寒烟,一见她回来了,便问她情况如何。
赵寒烟谨慎地看看四周,拉着白玉堂到厨房后头的僻静处,把大概经过讲给了他。
“你堂哥不信你?才不答应?”白玉堂怀疑问。
“不是不信,他是要抓住这次机会,难得有大臣咬出庞太师,这算四是众目睽睽之下,最为有力的实证,扳倒庞太师的机会不多。”赵寒烟理解赵祯,“他没亲政之前,便听过许多庞太师父子的恶行,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他年少气盛,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每次听说他们害死人,都会气自己无能,有一次情急之下一脚踢在了石头上,把脚趾踢出血来都不喊疼,跟我说,要是能解决了那朝中的奸佞,此时叫他立刻断了脚趾也愿意。”
“你这堂哥倒是个好皇帝,少年时很有侠气。可惜他身在朝堂,他若是江湖中人,只怕而今会和我一样了。”白玉堂听赵寒烟讲完这些,对赵祯印象更好了一层。
“庞太师在朝中的根基深厚,他身居高位,若做阴私之事,根本不用亲自动手,所以抓他的把柄治罪十分难。许多时候去撼他,便是牵一而动全身,整个朝堂都会跟地动一样剧烈摇晃。遂没有十足的铁证,这人目前动不起。”赵寒烟继续解释道。
白玉堂点头,“怪不得了,这确实是个机会。礼部尚书官位也高,由他指证庞太师,确有说服力。”
“现今也有人仍未庞太师辩白。但始终都是底气不足,圣上若这时候判死庞太师,算‘名正言顺’,没那么多人敢造次。”赵寒烟道。
“你堂哥的做法可以理解,但若幕后黑手,若恰巧就看透了这一点,才加以利用,便是上了人家的当了。”白玉堂分析道。
赵寒烟应承,就是这个道理。
赵寒烟随即和白玉堂打商量,二人便立刻连马都没骑,为达到悄悄离开开封府的目的而不被打扰,选择了翻墙。
翻墙上房这种事对于白玉堂来讲,那是在轻松不过的事,可对于从没做过这种锻炼的赵寒烟就有些难了,特别是开封府的墙还有点高。
白玉堂在墙根处扎了马步,弓着腰,让赵寒烟踩着他的腿,然后再踩他的肩膀,由此攀爬上墙头。赵寒烟看了看穿着一身潇洒白衣俊秀飘逸的白玉堂,摇了摇头,坚决不踩。
“为何?”白玉堂问缘故。
赵寒烟坚决不说,她怕她说了以后,白玉堂以后都不穿白衣服了。
“你太瘦,不好踩。”赵寒烟转转眼珠儿,想起来了,“东头有一棵大树,枝干特粗,压在墙头,我爬树过去。”
赵寒烟说罢,就快步往哪头跑。
白玉堂伸手叫她都没来得及,只得追着赵寒烟到她所言地方。
赵寒烟仰头,现压在墙头那根粗树枝已经被锯下去了。赵寒烟看着那截被锯断的树杈,此时此刻很郁闷。
“是谁这么坏,干得!”赵寒烟气道。
“我。”白玉堂在后应承道。
沉默片刻后,赵寒烟尴尬地回头,问白玉堂缘故。
“如你刚刚所言,那根树杈可供人攀爬出府入府,不安全,上月我便叫人给锯下去了。”白玉堂忍不住笑道,“早知道你要靠爬它出府,我必不会让人锯了。怪我,太坏。”
最后一句呼应了赵寒烟那声感叹。
赵寒烟红了脸,更觉不好意思,“其实锯得好,确实不安全,一旦这里就是细作偷偷出府的地方呢。”
赵寒烟说完这话,随即想到了一事,让白玉堂稍等。她急忙往厨房的方向跑去,请展昭安排两名最为可靠的衙差守门,并记录下这两日所有出入开封府的人员情况,出入人的性命和时间一定要写。
展昭应承,又问赵寒烟怎么跑得这么急,赵寒烟就把她刚刚窘况讲给他。
展昭笑,“你还真是心疼白兄弟,衣裳干净就不好意思踩了?其实他不计较,你更不该计较。不过我这正好有爬绳,这边带钩子的,你让宝兄弟先翻墙,找个地方固定住钩子,你在顺着绳子爬墙就是了。”
赵寒烟接过爬绳后,多洗赵寒烟,随后就按照此法出府,从墙头上翻下来之后,看着站在树边等带她,正对着她笑的白玉堂,心情更好了。
“接下来如何?”白玉堂问。
赵寒烟带着白玉堂就近买了两顶草帽,特意叫人加了黑纱。二人带着黑纱草帽去买了两匹马,便策马前往临城观。
紫烟观自出事之后,观内的道士们曾被押入开封府受审几日,随后就被放了。紫烟观被查封,有数名道士就近投奔了临城观,还有一些便不知去向了。二人此番就去临城观,询问道士们。
赵寒烟特意带了身县衙捕快的衣裳,要到的时候,找了处小树林更衣,然后就以县衙管理查人管理户籍的名义,将这些紫烟观的道士们召集在了一处。
“听说紫烟观自十年前就有了,你们当时可在?”赵寒烟问。
一共七个人,纷纷作答。七人之中在紫烟观呆最久只有三年半,多数都是近一两年才进观,而且他们都是因为听说紫烟观住的地方好,冬天能用上碳,有能顿顿吃到米饭,类似这种简单的理由才入观。
“那观内除了你们,有谁呆的时间比较长,四年以上?若有六年的最好,请定要告知姓名。”赵寒烟问他们道。
七个人摇了摇头,表示都没有听说。
“留时间最久的就是白云长老了,据说他在道观内呆了近十年,紫烟道长和他一起。期间好像是观内遇到过麻烦,饿得只能啃树皮,所以当时本来就小的道观,留的人本来就只有七八个,又因为饿,人都跑了,只剩下紫烟道长和白云长老。再后来就是我们这些新道士。”
赵寒烟询那位留在紫烟观三年半的郑道士,“这期间你观察紫烟道长,可曾长高没有?”
郑道士愣了愣,随即好笑叹道,“长高?道长都多大年纪了,哪还能长高!”
白玉堂立刻呵斥那道士安分些。
倒是看眼白玉堂,恍然想起什么,“这位官爷看起来好生眼熟。”
道士随即再观察赵寒烟,惊讶叹,“你们是开封——”
“嘘!”赵寒烟示意道士不要出声,“我们此来这般调查,便就是为避免声张,免去你们再走一趟开封府的麻烦。但若是你们自己宣扬,那就不客气了,这就带你们去开封府去喝今天茶。”
“别,可千万别,上次走一趟已然很折磨了。小道非常感谢二位为我的们着想,您二位有什么问题,我必定知无不答,还要恳请二位差爷高抬贵手,别再抓我们了。这好容易有个道观收留我们,若再去开封府大牢溜一圈,这边的道观只怕会嫌弃我们了。”
“正是思量了这些,我们才这样来。但若你们自己宣扬出去,可休怪我们请你回去了。”赵寒烟冷脸道。
道士吓得连连表示不敢,随即老老实实地继续回答赵寒烟的问题:“我头两年没怎么见过道长,道长经常闭关。而且每次见道长的时候,他都是坐在桌案之后,好像也注意不到道长身高如何。近两年道长的倒是偶尔走动在大家跟前,身高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假设紫烟道长是年纪最大丢失的孩子,当时十二岁,过了两年后,十四岁到紫烟观,怕是为了泄露身高缘故,所以经常闭关,再过两年到十六岁。今两年也就是十七八岁,身高差不多稳定了,而且经常见面,也却是未必能从肉眼上看出他的增高。
再问其余的六名道士,他们皆因为在紫烟观呆的年头比较短,知道的事情都不如刚刚的郑道士多。
二人出了道观后,白玉堂跟赵寒烟道:“又是个模糊的答案,似乎和你的推测相符,却又不算是‘铁证’。不过现在想想,还真是奇怪,我记得当时咱们在道观里的时候,便感慨过那道观里的道士们都很年轻。”
赵寒烟附和,随即想到什么,对白玉堂道:“道观里的人虽然换了,但紫烟观山下的百姓却不会都换,肯定多数都是老住户,必有具体了解紫烟观情况的香客或者百姓。”
白玉堂觉得赵寒烟这想法很对。
二人前往紫烟观附近村子询问状况。
“之前紫烟观出事的时候,开封府的人也在附近村子里大概打听过紫烟观的情况,却没问细致。”赵寒烟祈祷,“希望这次咱们真能问出点东西来。”
赵寒烟依旧穿着县衙的捕快衣裳,便在附近村子里询问。
一番打听下来,从村民口中大概得知一个差不多的情况。
十年前紫烟观就是个三四人的小道观,起初几年都没什么起色,还是六年前白云长老来了道观后,一点点有了起色,偶尔还有香客去观内上香。村东头的冯家夫妻六年前去上香过,为求子。他们夫妻二人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紫烟观道长并非是近几年的这位。当年的紫烟道长是个长脸头半白的中年男子,后来这位虽然打扮和他相似,但她们夫妻都觉得是换了个人。不过却没有人跟他们说这两位道长是不是同一个人。
“有一次我记得我多嘴问起过,紫烟道长是不是换了,不是前一个,那小道士很惊讶看我,告诉我紫烟道长只有一位,之后再不多说。我便觉得可能是我不够虔诚,竟冒犯说这样的话。再后来,我听说是这位紫烟道长其实是原来的道长的师兄,原来本的道长要外出游历,就把道观交给了现在的。总归观里人不喜我们瞎问有关于紫烟道长的事,后来我们自然也就不敢多问了。”
“我还记得有两年,对就是从六年前开始,两年的时间,紫烟观只有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才接受香客上香,那会儿正是紫烟道长闭关两年最长的那时候。”
他们还听说紫烟道长两年闭关修炼结束后出来后,就打了个照面,接着又继续闭关,接下来将近的两年,都只是偶尔出来一面,这期间一事都都是白云道长主持道观。直到最近两年,紫烟道长才常露面在人前,多数人早就快忘了以前老道长什么样了。
四年前开始紫烟观才变大了,香火旺盛,他们夫妻后后来得了孩子,年年去还愿。偶尔见一两次道长,现新的紫烟道长白,年老些,反而更觉得这一位有仙气,觉得会更灵验。至于道观里的道士,似乎经常换,每次他们上香的时候,基本上都能看到新面孔。
“这事儿我们也多嘴问过,白云长老给我们的解释是说原本的道士都去外游历了。说他们道观为了修炼,只要到了一定年纪,考核通过,就会被允准下山游历。长了阅历,才更好修炼,得道成仙。”
赵寒烟请他们夫妻二人画了证供后,天色也见晚了,就和白玉堂一同骑马回开封府。
“看来收获不错?”白玉堂现赵寒烟的表情很放松。
“事情都在朝我猜测的方向展。”
白玉堂:“可我还有点没理出头绪,他们怎么敢这么大胆地把道长换了个人?”
“这紫烟观的紫烟道长不是原来的那个,新的紫烟道长以闭关之名,随后替换了旧人而出现。”赵寒烟解释道,“为何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在他闭关这段时间内,白云长老循序渐进,用新来的道士一点点替换老的。原本知道原本紫烟道长真正模样的那些道士都被打走了。而新来的道士因为没有见过紫烟道长真正的模样,只是听说道长在闭关。后来道长出关,只要有白云长老肯定,那大家自然就不怀疑紫烟道长的身份了。”
“新道士不懂事,被告知什么,就认定什么。而对于那些香客,其实也好糊弄,弄个什么云游的说法,再搞一个时间拖延令人遗忘的法子,自然就没有引起那么多人注意。”白玉堂接着赵寒烟的话感慨,随即目光肃穆地凝望赵寒烟,“我现在才算意识到,你之前所言的‘巨大阴谋’有多可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