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夜宴(一)
到了黄昏时分,在关府门前,陆续有装饰奢华的马车到来,来人下车之后,关府的门房奴仆们便会迎上去,问过姓名后,便会引着他们来到关宁所在的东苑,今晚只是少爷宴客,所以不会在关府正堂的宴客厅内设席。
今夜的筵席设在东苑清宛亭侧旁的厢房之内,清宛亭在荷塘旁边,本是夏季用来赏荷的,但此时塘中只是刚冒新叶,看上去毫无生趣,所以将筵席改在厢房之内。
祝轲是最先到的。
关宁在东苑门前迎客,见到祝轲,他上前一揖笑道:“云山兄,别来无恙?”
祝轲大笑,笑得连络腮胡都一颤一颤的,他上前握住关宁的双手道:“子澄啊,数月不见你来画舫饮酒,为兄可真是寂寞死了啊!”
在关宁坠水之前,祝轲,元义同是与关宁玩得最亲近的“损友”了,三人在画舫之上,几乎形影不离,因此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关宁亦大笑道:“云山兄,我这几个月都在仙游太虚呢,差点就回不来了,哈哈哈……”
祝轲感慨道:“是啊,子澄,你此次能够劫后重生,为兄听到之后,实在是感怀万分。”
见他一副伤感的样子,关宁差点就被感动了,但仅仅过了半个呼吸的时间,祝轲立即换上一副“豪气干云”地样子,他拍着关宁的肩膀大笑道:“子澄,以后我们兄弟俩又可以在青楼画舫中再起风云了!让江岸边的那些娘们尝尝我们的厉害!哈哈!”
“呵呵,呵呵呵……”关宁陪着祝轲笑了起来,在心中,则是暗叹道:“关宁啊关宁,你真是交了一群‘好妓友’啊!”
两人便站在苑门前这样随意地聊着,过了一会,又有人来了。
此次是元义同与金凤翔。
两人是一起来的,而且身上满是酒气以及女子的脂粉香气,显然是在画舫中胡混之后才过来的。
元义同一见关宁,亦是热情得很,毕竟曾经是同一条战壕中的战友嘛。
关宁笑呵呵地与元义同招呼着,也时不时地与旁边的金凤翔寒喧几句。他与金凤翔其实并不熟,只是以前在画舫上喝过一两次酒,算是点头朋友的那一种关系。
祝轲见元义同居然是与金凤翔一同来的,心中有气,面上便立即显现了出来。
他皮笑肉不笑地对元义同道:“子野,最近游玩之时,也不带上哥哥了,怎么,怕我抢了你的新欢?”(元义同字子野。)
前段时间,两人在烟雨楼的画舫上同时看上了一个歌妓,祝轲倒也仗义,没跟元义同抢,直接就退出了“战场”,元义同最近与那位歌妓打得火热,所以祝轲才有此一说。
元义同讪笑道:“云山兄说笑了,区区一个歌妓,岂会离间你们兄弟之间的情谊。只是近段时间见云山兄事忙,我才没敢去打扰而已。”
“哼哼,”祝轲假笑两声,眼神扫向金凤翔,正好金凤翔也望向他,于是两人便互相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并无言语上的寒喧或客套。
接着,荆平望与董友德也到了,他们是分别过来的,但在关府门前遇上,便一同进来了。
荆平望的家族是经营邸店的,在江南一带,荆家的店铺几乎遍布所有水域江岸,实力非常强大,但荆平望与一般的富家子弟不同,他为人很低调。
那时的邸店还兼具着旅馆与银行的功能,可以住宿,可以存钱,可以放贷,少东荆平望,放到现代来说,就相当于摩根家族的继承人。
董友德与他正相反,董家做的是珠玉生意,讲究的是光鲜亮丽,而他本人的衣饰亦是极尽浮华。
看到关宁,荆平望只是一揖,道了声:“子澄兄好。”便再无其他言语。关宁亦微笑回礼道:“景庄兄好。”(荆平望,字景庄。)
董友德则不同,他以无比灿烂的笑容以及夸张的手势表达了对关宁的“思念”之情,关宁如果不是早就认识他的话,差点会以为他爱上了自己。
最后一位来到东苑的是华堂诗社的创始人张京华。
张京华,字元美,家世并不显赫,但这几年,凭借他在文学上的建树,张家的声望倒也提升了不少。
张京华三十多岁了,斯文儒雅,说话很得体,不卑不亢的。
人到齐了,那就入席吧。
厢房并不是很大,受邀的六人本来还在想,地方是不是有些窄了,等进到房间内,才知道房中只有一张桌子,而不是他们之前所想的分席而坐。
只见居中一张大圆桌,围绕这张桌子摆放着七张圈椅,桌椅皆用紫檀所制,很是名贵。
圆桌中央,有一个突起的圆形转盘,能够转动。此时,圆盘上面已经整齐地摆好了一些果脯糕点以及凉菜。
这种桌椅的款式,放在现代来说,就是酒楼里的寻常配置,但祝轲等六人看了后,却是一脸的惊奇。
这个时代的桌椅制式以方正为主,尺寸偏小而且低矮,象厢房里面这种款式的桌椅,在他们看来,新奇而怪异。
关宁笑着招呼大家入座。他是主人,自然坐在正对房门的上首位置。
坐下之后,习惯了跪坐的各人顿时觉得这种垂足而坐的感觉实在是太好。
椅子后面有弧形的靠背可以依托背脊,在疲累或酒酣之时,靠在上面,舒展一下腿脚和胸腹,确实惬意。
一时间,这几位扬州府上流社会的精英们,就象初次进城的乡野村夫一样,各自摩挲查看着桌椅,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祝轲拨动了一下桌面上的转盘,只见转盘滴溜溜地转,上面的食物亦随之而动,他望着关宁,好奇地问道:“子澄,此是何物?有何用处?”
关宁笑了笑,并不答,却用手按在圆盘上,刹住了圆盘转动之势,然后用筷子,夹起转盘上正对着自己的一块凉糕,放入自己的碗碟中。
“各随心意,自取自食。”关宁看着祝轲,笑着吃了一口凉糕。
祝轲拊掌大笑道:“有趣,有趣。”
众人赞叹不已,荆平望对桌椅的出处显然更感兴趣,便问关宁道:“子澄兄,你府中这些圆案与坐榻,样式实在是新奇,请问是由哪一个木匠坊制作出来的?”
关宁道:“是我设计的,府中木匠所制。”
荆平望一副半信半疑的模样,但轻轻地点了点头。
张京华听罢,却先是惊愕地“哦”了一声,随即赞叹道:“子澄不仅诗文写得华美灿烂,立意奇巧,竟连器物制作都有此奇思妙想,实在是才人伎俩,深不可测也。”
关宁谦道:“不过是一些小玩意罢了,比不得元美兄的大才学的。”
关宁的这些谦词,众人自然是不信的。
董友德家中颇多稀奇之物,从西域一带传过来的胡床亦有不少。于是,他便追问关宁设计的灵感是否出自于胡床,关宁含糊地解释了一下,表示胡床的制式确系灵感的来源之一,并称赞董友德见识颇广。董友德听罢,面有得色。
又聊了一阵,这时,侍婢手捧各式白色瓷盘或青花瓷钵,鱼贯而入。这个年代,有钱人家多以铜器盛放菜肴,以示富贵,制式与颜色皆以古朴为主,象关宁这样用款式多变的素色瓷器来盛菜的,极少!
于是,连上菜都引来了一片惊奇的目光。
今夜的筵席设在东苑清宛亭侧旁的厢房之内,清宛亭在荷塘旁边,本是夏季用来赏荷的,但此时塘中只是刚冒新叶,看上去毫无生趣,所以将筵席改在厢房之内。
祝轲是最先到的。
关宁在东苑门前迎客,见到祝轲,他上前一揖笑道:“云山兄,别来无恙?”
祝轲大笑,笑得连络腮胡都一颤一颤的,他上前握住关宁的双手道:“子澄啊,数月不见你来画舫饮酒,为兄可真是寂寞死了啊!”
在关宁坠水之前,祝轲,元义同是与关宁玩得最亲近的“损友”了,三人在画舫之上,几乎形影不离,因此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关宁亦大笑道:“云山兄,我这几个月都在仙游太虚呢,差点就回不来了,哈哈哈……”
祝轲感慨道:“是啊,子澄,你此次能够劫后重生,为兄听到之后,实在是感怀万分。”
见他一副伤感的样子,关宁差点就被感动了,但仅仅过了半个呼吸的时间,祝轲立即换上一副“豪气干云”地样子,他拍着关宁的肩膀大笑道:“子澄,以后我们兄弟俩又可以在青楼画舫中再起风云了!让江岸边的那些娘们尝尝我们的厉害!哈哈!”
“呵呵,呵呵呵……”关宁陪着祝轲笑了起来,在心中,则是暗叹道:“关宁啊关宁,你真是交了一群‘好妓友’啊!”
两人便站在苑门前这样随意地聊着,过了一会,又有人来了。
此次是元义同与金凤翔。
两人是一起来的,而且身上满是酒气以及女子的脂粉香气,显然是在画舫中胡混之后才过来的。
元义同一见关宁,亦是热情得很,毕竟曾经是同一条战壕中的战友嘛。
关宁笑呵呵地与元义同招呼着,也时不时地与旁边的金凤翔寒喧几句。他与金凤翔其实并不熟,只是以前在画舫上喝过一两次酒,算是点头朋友的那一种关系。
祝轲见元义同居然是与金凤翔一同来的,心中有气,面上便立即显现了出来。
他皮笑肉不笑地对元义同道:“子野,最近游玩之时,也不带上哥哥了,怎么,怕我抢了你的新欢?”(元义同字子野。)
前段时间,两人在烟雨楼的画舫上同时看上了一个歌妓,祝轲倒也仗义,没跟元义同抢,直接就退出了“战场”,元义同最近与那位歌妓打得火热,所以祝轲才有此一说。
元义同讪笑道:“云山兄说笑了,区区一个歌妓,岂会离间你们兄弟之间的情谊。只是近段时间见云山兄事忙,我才没敢去打扰而已。”
“哼哼,”祝轲假笑两声,眼神扫向金凤翔,正好金凤翔也望向他,于是两人便互相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并无言语上的寒喧或客套。
接着,荆平望与董友德也到了,他们是分别过来的,但在关府门前遇上,便一同进来了。
荆平望的家族是经营邸店的,在江南一带,荆家的店铺几乎遍布所有水域江岸,实力非常强大,但荆平望与一般的富家子弟不同,他为人很低调。
那时的邸店还兼具着旅馆与银行的功能,可以住宿,可以存钱,可以放贷,少东荆平望,放到现代来说,就相当于摩根家族的继承人。
董友德与他正相反,董家做的是珠玉生意,讲究的是光鲜亮丽,而他本人的衣饰亦是极尽浮华。
看到关宁,荆平望只是一揖,道了声:“子澄兄好。”便再无其他言语。关宁亦微笑回礼道:“景庄兄好。”(荆平望,字景庄。)
董友德则不同,他以无比灿烂的笑容以及夸张的手势表达了对关宁的“思念”之情,关宁如果不是早就认识他的话,差点会以为他爱上了自己。
最后一位来到东苑的是华堂诗社的创始人张京华。
张京华,字元美,家世并不显赫,但这几年,凭借他在文学上的建树,张家的声望倒也提升了不少。
张京华三十多岁了,斯文儒雅,说话很得体,不卑不亢的。
人到齐了,那就入席吧。
厢房并不是很大,受邀的六人本来还在想,地方是不是有些窄了,等进到房间内,才知道房中只有一张桌子,而不是他们之前所想的分席而坐。
只见居中一张大圆桌,围绕这张桌子摆放着七张圈椅,桌椅皆用紫檀所制,很是名贵。
圆桌中央,有一个突起的圆形转盘,能够转动。此时,圆盘上面已经整齐地摆好了一些果脯糕点以及凉菜。
这种桌椅的款式,放在现代来说,就是酒楼里的寻常配置,但祝轲等六人看了后,却是一脸的惊奇。
这个时代的桌椅制式以方正为主,尺寸偏小而且低矮,象厢房里面这种款式的桌椅,在他们看来,新奇而怪异。
关宁笑着招呼大家入座。他是主人,自然坐在正对房门的上首位置。
坐下之后,习惯了跪坐的各人顿时觉得这种垂足而坐的感觉实在是太好。
椅子后面有弧形的靠背可以依托背脊,在疲累或酒酣之时,靠在上面,舒展一下腿脚和胸腹,确实惬意。
一时间,这几位扬州府上流社会的精英们,就象初次进城的乡野村夫一样,各自摩挲查看着桌椅,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祝轲拨动了一下桌面上的转盘,只见转盘滴溜溜地转,上面的食物亦随之而动,他望着关宁,好奇地问道:“子澄,此是何物?有何用处?”
关宁笑了笑,并不答,却用手按在圆盘上,刹住了圆盘转动之势,然后用筷子,夹起转盘上正对着自己的一块凉糕,放入自己的碗碟中。
“各随心意,自取自食。”关宁看着祝轲,笑着吃了一口凉糕。
祝轲拊掌大笑道:“有趣,有趣。”
众人赞叹不已,荆平望对桌椅的出处显然更感兴趣,便问关宁道:“子澄兄,你府中这些圆案与坐榻,样式实在是新奇,请问是由哪一个木匠坊制作出来的?”
关宁道:“是我设计的,府中木匠所制。”
荆平望一副半信半疑的模样,但轻轻地点了点头。
张京华听罢,却先是惊愕地“哦”了一声,随即赞叹道:“子澄不仅诗文写得华美灿烂,立意奇巧,竟连器物制作都有此奇思妙想,实在是才人伎俩,深不可测也。”
关宁谦道:“不过是一些小玩意罢了,比不得元美兄的大才学的。”
关宁的这些谦词,众人自然是不信的。
董友德家中颇多稀奇之物,从西域一带传过来的胡床亦有不少。于是,他便追问关宁设计的灵感是否出自于胡床,关宁含糊地解释了一下,表示胡床的制式确系灵感的来源之一,并称赞董友德见识颇广。董友德听罢,面有得色。
又聊了一阵,这时,侍婢手捧各式白色瓷盘或青花瓷钵,鱼贯而入。这个年代,有钱人家多以铜器盛放菜肴,以示富贵,制式与颜色皆以古朴为主,象关宁这样用款式多变的素色瓷器来盛菜的,极少!
于是,连上菜都引来了一片惊奇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