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朝中有变
(出差三天,先送上九号的,十号尽量争取。人在外地,无法給大家点赞,请见谅!)
府衙二堂左侧有个小书房,赵刺史平日无事便在此读书品茗,此刻他正在读一封家信,信是京城韦府通过驿站寄来的,写信人是他的岳父,韦相的二儿子韦备琼。韦义深有三子三女,韦祐成是长子韦备瀚所出,在孙辈中排行第九,而赵叔纶的妻子韦青芩排行第五,按辈分来讲韦祐成要称呼他姐夫。
韦义深足智多谋,关于筹划,独相近二十年,深得两朝天子信任,不过他的子侄辈中却无人成气,三个儿子无人及第,皆是荫封的小官,有几个侄辈在地方上做六七品的小官,也不值一提。倒是有两个女婿不错,长女婿周永桐任殿中少监(从四品上),二女婿张源官居右武卫大将军(正三品)。
女婿终是外人,正当众人以为韦家可能要衰弱,没想到韦祐成异军突起,十六岁以《京都赋》名动京城,后来高中榜眼,与安寿公主成亲,入选东宫崇文馆直学士,学政于政事堂,深得天子喜爱,太子更视其为亲人。明眼人都知道,再有个十余年,韦祐成必然脱颖而出,承继家业,将来韦家再出一名丞相的可能性极大。
赵叔纶是韦家孙女婿,已经刻下韦家的痕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他清楚得紧,为了和韦家下一代掌舵人搞好关系,赵叔纶经常在信中与韦祐成诗词唱答,郎舅之间相处融洽。
在这封信中,韦备琼传达了几个重要消息:一是韦义深年岁渐大,每日花六七个时辰处理事情已感吃力,天子已命秘书左监孔省、政事堂左丞陈成济和中书郎马遂真三人轮流辅佐韦相,据小道消息天子要在三人之中选择下一位丞相,也有可能重新设立左、右相。二是天子有意将政事堂学政的新人外放地方,同样也从地方上选择品迹优良的官员入六部任职甚至也到政事堂学政,据称新的一轮政事堂学政人选正在挑选中。
韦备琼在信中提到,韦相有意再支撑几年,等韦祐成外放归来再致仕,那时天子必然看到他致仕的面子上为韦祐成安排个好官职。信中问他是否有意入京,以他的年纪和奖厉能入京进到政事堂,不出三年必然重用。
赵叔纶先是一喜,放下信琢磨片刻,便苦笑了。这位岳丈对自己确实不错,有点好事能想到自己,不过看事物还是太浅了,光看到表面而不知内里。此事如果是韦相告知,赵叔纶必喜出望外,而看信中语气,岳父只是听到的小道消息,并非韦相所说。
天子对世家势力占据朝堂深有顾忌,暗中有意打压,前两年柳尚书黯然出京,李明行从司农寺卿李明行转任太仆寺卿,其实是闲置。自己若以刺史身份入京,至少也要任个六部侍郎,以自己四十不到的年纪,再熬几年,六部九卿的位置自然等着。
不过,韦相要让其孙韦祐成出人头地,而天子肯定不许韦家有多人在京官居要职,那就必然要做出取舍。自己虽是孙女婿,但怎么比得过亲孙,韦相定然不会让自己入京,顶多让自己从下州到中州再到上州轮转,在外以为韦家臂助。
赵叔纶叹了口气,把信装入袋中,揣入怀内,打算等散衙后回到住处,再仔细揣摩一番。
“赵大人在吗?”屋外响起何锐的声,赵叔纶一皱眉,知道他准是为江安义之事而来。
“何司马,快请进。”赵叔纶站起身相迎,何锐带着王永庆从外面走了进来。
行礼毕,寒喧几句,何锐笑道:“上次铜匦告发富罗县令江安义一案,下官已经派王参军到富罗县调查清楚了,现将情况禀报給大人。”
手中捧着厚厚一叠文牍,王永庆谀笑躬身道:“大人,卑职到富罗已将此案查明,那江安义确实草菅人命,飞扬拔扈欺压同僚……”
王永庆打算狠狠地告江安义一状,让赵刺史从重处罚江安义,哪知赵叔纶收到信后心情不佳,没有功夫听废话,摆手打断王永庆道:“王参军,监督官员举弹善恶是你之责,本官无意多问。何司马,你只告诉我如何处置的便是。”
何锐看出赵叔纶的不悦,笑道:“王参军暂停了江安义县令之职,江安义是朝庭命官,我等无权处置,按例应该上报吏部和刑部,请吏部革去江安义的官职,再请刑部依例处罚。”
“既是如此,本官用印,你们将文牍寄出吧。”赵叔纶不耐烦地吩咐胥吏去公堂取大印。
要是往常,赵叔纶说不定看看文牍,替江安义辩解几句,此刻心绪不佳,再加上此事是司马与参军之事,他只是徇例用印,对与错皆与他无关,赵叔纶不想在江安义身上多花心思,上报朝庭之后,江安义的死活与他无关。
中秋将近,皇宫内飘着月饼的香味,后宫佳丽三千,争着比赛着手艺。御膳房更是各种月饼木模齐上,方的、圆的、菱形的月饼争相斗奇,桂花、梅干、五仁、豆沙、莲蓉、冰糖、白果、肉松、芝麻、火腿、蛋黄各种馅料的月饼层出不穷。这几日,石方真看到月饼腹中都泛酸味,谁叫他后宫嫔妃多,到哪也得尝几口,夸赞一番。
紫辰殿,商议完正事,石方真赏赐了重臣们月饼,看着臣子们感激的样子,石方真暗爽,天子所赐这些人绝不敢浪费,胃发酸大家便一起发酸好了。今年中秋照例在麟德殿宴请群臣,太子则在东宫宴请所属官员,想到太子,石方真记起前几日唐文忠向他禀报,江安义向太子寄了些东西。
太子年岁渐大,臣子们都夸其仁孝谦躬,好学上进,学问日长。石方真欣喜之余隐有不安,这种不能宣诸于口的心思让他对太子的一举一动都分外留意,暗中命司务太监唐文忠安排小太监记录太子的言行。
江安义从富罗县寄給太子《富罗日记》石方真一清二楚,只是身为君王他不好私看太子的信件,但此事梗在心中总是不舒服,石方真索性让人宣太子在御书房晋见。
查问了几句太子的学问,石方真还是很满意,在他的授意下,这段时间崇文馆众学士多跟太子讲些君臣之义、上下之位、父母之道、长幼有序的东西,太子显然更为谦躬有礼了,满意之余,石方真又有些失落,父子间的亲情似乎少了几分。
想到这里,石方真温和地笑道:“伟儿,你学业进益很大,为父甚喜。中秋将至,你有空多到坤安宫陪陪你娘,安寿几次入宫没有见到你,怪父皇将你拘束得过紧。伟儿,你是太子,父皇对你寄以厚望,爱之深责之切,你可知道?”
石重伟眼中闪过感动,笑道:“父皇对儿臣的恩情,儿臣明白,唯以潜心苦读,希望能早日帮父皇打理朝政,让父皇少些操劳。”
石方真满意地点点头,道:“也不能一味地死读书,要多了解民间疾苦,人生百态,这样才能做一名好君王。”
“父皇,江师从富罗县給儿臣寄来他在富罗县的见闻,里面讲述了他的富罗县的见闻,有山水、民居、风俗、物种,可有趣了,他在信中画了贝母、玄参、麦冬、元胡、白术等药,还給儿臣寄了些实物来,儿臣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对了,上次儿臣进献的青雾茶父皇可喝了,没想到富罗这样偏远的地方居然有如此好茶,清香淡雅得很,江师还专门写了首《品青雾有感》,儿臣喜其雅致,已经背下。”
说着,石重伟曼声吟诵道:“竹下忘言对青雾,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好”,石方真脱口赞道,这首诗满是闲情雅致,读之令人忘俗。听到父皇赞好,石重伟越发来了兴致,笑道:“江师还有首《纳凉》诗,儿臣也很喜欢,‘携扇来追柳外凉,花廊南畔倚胡床。月明横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父皇以为如何?”
看着儿子眉飞色舞地说个不停,石方真脸上挂着微笑,心中却有些不悦,朕让江安义去富罗县是为推行“合税为一”,此子倒好,寄情山水,想做个闲散的县官吗?
不忍扫了儿子的性子,也想看看江安义到底写了些什么,石方真问道:“皇儿,江安义送来的见闻在哪,父皇也想看看。”
很快,东宫太监送来三本厚厚的文牍,石重伟惊喜地叫道:“第三期日记什么时候送到了?孤还想写信催更呢(玩笑一下)。”
石方真打开《富罗日记》,看了片刻,嘉许道:“江安义有心了,他将日常事物记于日记之中,向皇儿通俗易懂地解说了人情事故以及山水风俗,用心良苦,皇儿当记取他这份用心,父皇刚才让你不要死读诗书,也就是这个道理。”
思索了片刻,石方真道:“这日记不错,父皇让人审阅后,多抄录几份,存于崇文馆中,可供子弟们查看。”
日记形式很零散,更像一篇篇游记,有的山水和事物还在旁边绘着图画,当然这是张克济的大作。石方真看得很快,一柱香的功夫就翻到了第三本。石重伟有些焦急,第三本他还没有看过,看上去比前两本要厚些,不知江师在其中记录了些什么好东西。
府衙二堂左侧有个小书房,赵刺史平日无事便在此读书品茗,此刻他正在读一封家信,信是京城韦府通过驿站寄来的,写信人是他的岳父,韦相的二儿子韦备琼。韦义深有三子三女,韦祐成是长子韦备瀚所出,在孙辈中排行第九,而赵叔纶的妻子韦青芩排行第五,按辈分来讲韦祐成要称呼他姐夫。
韦义深足智多谋,关于筹划,独相近二十年,深得两朝天子信任,不过他的子侄辈中却无人成气,三个儿子无人及第,皆是荫封的小官,有几个侄辈在地方上做六七品的小官,也不值一提。倒是有两个女婿不错,长女婿周永桐任殿中少监(从四品上),二女婿张源官居右武卫大将军(正三品)。
女婿终是外人,正当众人以为韦家可能要衰弱,没想到韦祐成异军突起,十六岁以《京都赋》名动京城,后来高中榜眼,与安寿公主成亲,入选东宫崇文馆直学士,学政于政事堂,深得天子喜爱,太子更视其为亲人。明眼人都知道,再有个十余年,韦祐成必然脱颖而出,承继家业,将来韦家再出一名丞相的可能性极大。
赵叔纶是韦家孙女婿,已经刻下韦家的痕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他清楚得紧,为了和韦家下一代掌舵人搞好关系,赵叔纶经常在信中与韦祐成诗词唱答,郎舅之间相处融洽。
在这封信中,韦备琼传达了几个重要消息:一是韦义深年岁渐大,每日花六七个时辰处理事情已感吃力,天子已命秘书左监孔省、政事堂左丞陈成济和中书郎马遂真三人轮流辅佐韦相,据小道消息天子要在三人之中选择下一位丞相,也有可能重新设立左、右相。二是天子有意将政事堂学政的新人外放地方,同样也从地方上选择品迹优良的官员入六部任职甚至也到政事堂学政,据称新的一轮政事堂学政人选正在挑选中。
韦备琼在信中提到,韦相有意再支撑几年,等韦祐成外放归来再致仕,那时天子必然看到他致仕的面子上为韦祐成安排个好官职。信中问他是否有意入京,以他的年纪和奖厉能入京进到政事堂,不出三年必然重用。
赵叔纶先是一喜,放下信琢磨片刻,便苦笑了。这位岳丈对自己确实不错,有点好事能想到自己,不过看事物还是太浅了,光看到表面而不知内里。此事如果是韦相告知,赵叔纶必喜出望外,而看信中语气,岳父只是听到的小道消息,并非韦相所说。
天子对世家势力占据朝堂深有顾忌,暗中有意打压,前两年柳尚书黯然出京,李明行从司农寺卿李明行转任太仆寺卿,其实是闲置。自己若以刺史身份入京,至少也要任个六部侍郎,以自己四十不到的年纪,再熬几年,六部九卿的位置自然等着。
不过,韦相要让其孙韦祐成出人头地,而天子肯定不许韦家有多人在京官居要职,那就必然要做出取舍。自己虽是孙女婿,但怎么比得过亲孙,韦相定然不会让自己入京,顶多让自己从下州到中州再到上州轮转,在外以为韦家臂助。
赵叔纶叹了口气,把信装入袋中,揣入怀内,打算等散衙后回到住处,再仔细揣摩一番。
“赵大人在吗?”屋外响起何锐的声,赵叔纶一皱眉,知道他准是为江安义之事而来。
“何司马,快请进。”赵叔纶站起身相迎,何锐带着王永庆从外面走了进来。
行礼毕,寒喧几句,何锐笑道:“上次铜匦告发富罗县令江安义一案,下官已经派王参军到富罗县调查清楚了,现将情况禀报給大人。”
手中捧着厚厚一叠文牍,王永庆谀笑躬身道:“大人,卑职到富罗已将此案查明,那江安义确实草菅人命,飞扬拔扈欺压同僚……”
王永庆打算狠狠地告江安义一状,让赵刺史从重处罚江安义,哪知赵叔纶收到信后心情不佳,没有功夫听废话,摆手打断王永庆道:“王参军,监督官员举弹善恶是你之责,本官无意多问。何司马,你只告诉我如何处置的便是。”
何锐看出赵叔纶的不悦,笑道:“王参军暂停了江安义县令之职,江安义是朝庭命官,我等无权处置,按例应该上报吏部和刑部,请吏部革去江安义的官职,再请刑部依例处罚。”
“既是如此,本官用印,你们将文牍寄出吧。”赵叔纶不耐烦地吩咐胥吏去公堂取大印。
要是往常,赵叔纶说不定看看文牍,替江安义辩解几句,此刻心绪不佳,再加上此事是司马与参军之事,他只是徇例用印,对与错皆与他无关,赵叔纶不想在江安义身上多花心思,上报朝庭之后,江安义的死活与他无关。
中秋将近,皇宫内飘着月饼的香味,后宫佳丽三千,争着比赛着手艺。御膳房更是各种月饼木模齐上,方的、圆的、菱形的月饼争相斗奇,桂花、梅干、五仁、豆沙、莲蓉、冰糖、白果、肉松、芝麻、火腿、蛋黄各种馅料的月饼层出不穷。这几日,石方真看到月饼腹中都泛酸味,谁叫他后宫嫔妃多,到哪也得尝几口,夸赞一番。
紫辰殿,商议完正事,石方真赏赐了重臣们月饼,看着臣子们感激的样子,石方真暗爽,天子所赐这些人绝不敢浪费,胃发酸大家便一起发酸好了。今年中秋照例在麟德殿宴请群臣,太子则在东宫宴请所属官员,想到太子,石方真记起前几日唐文忠向他禀报,江安义向太子寄了些东西。
太子年岁渐大,臣子们都夸其仁孝谦躬,好学上进,学问日长。石方真欣喜之余隐有不安,这种不能宣诸于口的心思让他对太子的一举一动都分外留意,暗中命司务太监唐文忠安排小太监记录太子的言行。
江安义从富罗县寄給太子《富罗日记》石方真一清二楚,只是身为君王他不好私看太子的信件,但此事梗在心中总是不舒服,石方真索性让人宣太子在御书房晋见。
查问了几句太子的学问,石方真还是很满意,在他的授意下,这段时间崇文馆众学士多跟太子讲些君臣之义、上下之位、父母之道、长幼有序的东西,太子显然更为谦躬有礼了,满意之余,石方真又有些失落,父子间的亲情似乎少了几分。
想到这里,石方真温和地笑道:“伟儿,你学业进益很大,为父甚喜。中秋将至,你有空多到坤安宫陪陪你娘,安寿几次入宫没有见到你,怪父皇将你拘束得过紧。伟儿,你是太子,父皇对你寄以厚望,爱之深责之切,你可知道?”
石重伟眼中闪过感动,笑道:“父皇对儿臣的恩情,儿臣明白,唯以潜心苦读,希望能早日帮父皇打理朝政,让父皇少些操劳。”
石方真满意地点点头,道:“也不能一味地死读书,要多了解民间疾苦,人生百态,这样才能做一名好君王。”
“父皇,江师从富罗县給儿臣寄来他在富罗县的见闻,里面讲述了他的富罗县的见闻,有山水、民居、风俗、物种,可有趣了,他在信中画了贝母、玄参、麦冬、元胡、白术等药,还給儿臣寄了些实物来,儿臣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些东西。对了,上次儿臣进献的青雾茶父皇可喝了,没想到富罗这样偏远的地方居然有如此好茶,清香淡雅得很,江师还专门写了首《品青雾有感》,儿臣喜其雅致,已经背下。”
说着,石重伟曼声吟诵道:“竹下忘言对青雾,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好”,石方真脱口赞道,这首诗满是闲情雅致,读之令人忘俗。听到父皇赞好,石重伟越发来了兴致,笑道:“江师还有首《纳凉》诗,儿臣也很喜欢,‘携扇来追柳外凉,花廊南畔倚胡床。月明横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父皇以为如何?”
看着儿子眉飞色舞地说个不停,石方真脸上挂着微笑,心中却有些不悦,朕让江安义去富罗县是为推行“合税为一”,此子倒好,寄情山水,想做个闲散的县官吗?
不忍扫了儿子的性子,也想看看江安义到底写了些什么,石方真问道:“皇儿,江安义送来的见闻在哪,父皇也想看看。”
很快,东宫太监送来三本厚厚的文牍,石重伟惊喜地叫道:“第三期日记什么时候送到了?孤还想写信催更呢(玩笑一下)。”
石方真打开《富罗日记》,看了片刻,嘉许道:“江安义有心了,他将日常事物记于日记之中,向皇儿通俗易懂地解说了人情事故以及山水风俗,用心良苦,皇儿当记取他这份用心,父皇刚才让你不要死读诗书,也就是这个道理。”
思索了片刻,石方真道:“这日记不错,父皇让人审阅后,多抄录几份,存于崇文馆中,可供子弟们查看。”
日记形式很零散,更像一篇篇游记,有的山水和事物还在旁边绘着图画,当然这是张克济的大作。石方真看得很快,一柱香的功夫就翻到了第三本。石重伟有些焦急,第三本他还没有看过,看上去比前两本要厚些,不知江师在其中记录了些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