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哑巴
星光下,冷风渐入夜。
张云起载着初见穿过街灯辉煌的巷道。
一路上,两人一直聊着天。
初见极少见地说了很多的话,是张云起认识她以来说过最多的一次话。其实像她这样的女孩子,很多事情都喜欢放在心里,给自己的负担太重,倾吐出来,挺好。
来到红山路棚户区,张云起没有像前两次送初见那样,在距离她家很远的地方就停车让她自己步行回去,而是直接踩着踏板骑到她家门口,然后扭头对初见笑道:“我口渴,去你家喝口茶可以不?”
初见迟疑了片刻,点头说好。
张云起停好自行车,和初见一起走进她家的那三间低矮瓦房。
推开锈迹斑斑的木门,映入张云起眼眶的是已经起皮脱落的灰白色墙壁,很多地方裸露着暗红色的红砖,挂满蜘蛛网的房梁上悬吊着一盏电灯泡,光线昏暗,房间里有一张木桌,一个老式橱柜,三条长凳,家具虽少,但也给人拥挤和压抑的感觉。
两人进门没多久,侧面卧室里就走出了一个妇女,她完全是一副农村女人的穿着打扮,似乎刚刚睡醒,头发有点乱,身材干瘦,但比较高,那张干瘪的脸上有很多皱纹,不过轮廓很柔,很秀丽,和初见有几分神似,看起来年轻的时候应该很漂亮。
初见对张云起介绍说:“这是我妈妈。”
张云起笑道:“阿姨好。”
初见妈妈人很好,见女儿带男同学回来,并没有像一般的家长那样立即拉起警戒线,对张云起表面笑眯眯,背地卖麻批。
她端着一壶茶,拿了一袋子晒干的地瓜条给张云起,还一边做手势,一边嘴里发出一阵:“啊啊啊啊……”的声音。
张云起有点疑惑。
旁边的初见解释说:“我妈妈是哑巴,她的意思是谢谢你送我回来,家里没什么好吃的,你先吃点地瓜条,这么晚了,肚子肯定饿了,她说她下面给我们吃。”
张云起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连忙接住地瓜条说:“别,太麻烦了,阿姨,我不饿,真的不饿,吃地瓜干就可以。”
初见妈妈摆着手势又啊啊啊了几句,张云起也不知道她说的是啥,但根本挡不住她的热情,看着她笑呵呵地跑到隔壁屋子里做起了面。
面做了两碗,一碗小的,一碗大的,小的她端给自己的女儿初见,大的给张云起,里面还特意打了两个鸡蛋。
面条的味道其实并不怎么样,清汤寡水的,张云起也不饿,但他还是让自己看起来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虚是虚伪了点,但毕竟是国人共有的根劣性嘛。
见初见吃的只是一碗清汤面,张云起把一个煎鸡蛋夹到初见碗里,笑着说:“对了,初见,你妈妈做什么的?”
初见小声说:“我妈妈没工作,没单位要,平时就在街道上捡些废品卖钱。”
张云起没有再接话。
他没有看到初见的爸爸或者其他亲人,本来还想问问,但以初见家里这般困顿的境况,他感觉自己不管问什么,都会让本来轻松的气氛再次凝重起来,甚至是勾起初见不美好的回忆。
看着这个家徒四壁的屋子,生活的不友善,现实的残酷无情,在这个坚强的女孩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把一碗面条干光,张云起准备回家。
那时已经很晚,初见妈妈给两人煮好了面条后就已回房间睡觉。初见起身对张云起说:“我送送你。”
两人出了门,来到破旧的马路上,张云起从兜里掏出那包创口贴,塞到初见手里说道:“手指上的伤口,等下记得贴一个创口贴,留下疤可不好看了,以后自己要学会照顾好自己,下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要强撑着,跟我说说,以后去小餐馆打工小心一点,那个老板娘态度那么恶劣,如果可以的话,还是不要去了。”
初见怔了怔,看着眼前的少年,突然就说不出话,但她心底里感觉暖暖的,好像有一股热流在身体里流淌着。
“傻愣着干嘛,我回去了。”张云起笑着推出自行车,跳上去踩着踏板闪人。
初见连忙招手:“云起,你要慢点,注意安全。”
张云起朝后摆摆手:“好,你早点休息。”
骑着自行车一路狂飙,他到了家的时候,已经快深夜十二点,偌大的房子一个人住,鸡儿天天放假,挺无聊的。
洗了个热水澡,张云起在书房拿着一沓4A纸,草绘了一下栖凤渡鱼粉店的装修图,又琢磨会儿鱼粉店的名称、门头设计以及开粉店的一些章程,注册商标等等事宜。
门面倒是有现成的租。
市一中前面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商铺,隔三差五就有生意不好倒闭的,张云起在市一中读了一个学期,校门口前边的小吃街上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商铺换过招牌,这两天他也看中了几家空置的门面,就差和老板商议怎么个租法。
栖凤渡鱼粉店以后是要交给大哥张云峰来做的,但前期的这些筹备工作,大哥他一个庄稼人肯定玩不转,张云起得帮助大哥把基础打牢,按照他的设想,如果能顺利的建设起来,就能做成未来连锁店的第一家样板店。
其实这玩意儿说起来也简单,租个门面卖个粉嘛,不智障,都能干,但想要干好干大,干出规模和特色,那就真不容易了,好在他以前开过餐厅,在餐饮这一行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做起来倒是比较顺手。
搞得凌晨一点多,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他才上床睡觉。
一夜好梦伴入眠。
第二天清早,张云起照常去学校上课。
上午第二节语文课后,他找到班长林月英,跟她要班上同学的资料表。
开学不久,前几天班上同学填写了一份学生资料表,林月英还没有提交给班主任江立华,就把资料表给了张云起,张云起拿着资料表扫了一眼,找到初见那一栏,联系人上面写着她妈妈的名字,蒋凤。
中午吃完中饭,他在宿舍里给他大姐张秋兰打了个电话。
聊的是最近掌上机的销售情况,刚刚开学不久,学生个个都是不差钱的主儿,掌上机生意异常火爆,现在大姐手头上的零售商已经有32家,日销售量破百,以这种速度卖下去,这个月指定能卖出去三千台,总销售额达到13万左右。
张云起不免想起了余林余大老板,这才是块大肥肉呀。
这么久了,估计余林要找他了。
这么想着,张云起对她大姐说道:“现在生意这么好,你一个人忙不过来吧?”
这个问题张秋兰倒是不太好回答。
现在她一个人全权负责对接32家零售商,每天送货、接订货电话、记录每日的销售数据表等等,一个人倒也不是忙不过来,只是彻底的挤压了她的生活时间,天天从早忙到天黑,晚上想带一下孩子都没空,常常扔了饭碗就去和零售商沟通订货的事宜,有时想去跑下市场也挤不出时间。
但是,张云起不仅仅是她的弟弟,也是她的老板,张秋兰虽然读过什么书,没什么文化,但经过这小半年的历练,也渐渐明白了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问题,是需要自己去解决的。比如,上次市二中老板不付货款的问题,就是自己全责,本应该由自己想办法把钱要回来。
再者说了,弟弟给自己的报酬极为丰厚,张秋兰已经很满足,累点也没什么,她说道:“还好吧,忙是忙了点,但没有什么问题的,云起,你专心念书就好。”
张云起听出了弦外之音,笑着说:“不是,姐,你忙不过来的话,我这边刚好有个人可以帮你送货。”
张秋兰一怔,立时就高兴起来:“那现在他人在哪儿?”
张云起说道:“这个人是我一个同学的妈妈,叫蒋凤,住在红山路棚户区,是个哑巴。”
张秋兰一愣:“哑,哑巴?”
张云起解释道:“是的,是个哑巴,像和零售商打交道之类的其他事情,你也别让她做,让她帮你定点送货就成,这个很简单,应该问题不大,不过前面你还是多带她一段时间吧,如果她真的做不了,到时候你告诉我一声。”
张秋兰点头说成,然后又问道:“工资给多少?”
张云起说开300块一个月,想了一想,他又说:“到时候先给她预支600块钱,抵扣她前两个月的工资。”
张云起载着初见穿过街灯辉煌的巷道。
一路上,两人一直聊着天。
初见极少见地说了很多的话,是张云起认识她以来说过最多的一次话。其实像她这样的女孩子,很多事情都喜欢放在心里,给自己的负担太重,倾吐出来,挺好。
来到红山路棚户区,张云起没有像前两次送初见那样,在距离她家很远的地方就停车让她自己步行回去,而是直接踩着踏板骑到她家门口,然后扭头对初见笑道:“我口渴,去你家喝口茶可以不?”
初见迟疑了片刻,点头说好。
张云起停好自行车,和初见一起走进她家的那三间低矮瓦房。
推开锈迹斑斑的木门,映入张云起眼眶的是已经起皮脱落的灰白色墙壁,很多地方裸露着暗红色的红砖,挂满蜘蛛网的房梁上悬吊着一盏电灯泡,光线昏暗,房间里有一张木桌,一个老式橱柜,三条长凳,家具虽少,但也给人拥挤和压抑的感觉。
两人进门没多久,侧面卧室里就走出了一个妇女,她完全是一副农村女人的穿着打扮,似乎刚刚睡醒,头发有点乱,身材干瘦,但比较高,那张干瘪的脸上有很多皱纹,不过轮廓很柔,很秀丽,和初见有几分神似,看起来年轻的时候应该很漂亮。
初见对张云起介绍说:“这是我妈妈。”
张云起笑道:“阿姨好。”
初见妈妈人很好,见女儿带男同学回来,并没有像一般的家长那样立即拉起警戒线,对张云起表面笑眯眯,背地卖麻批。
她端着一壶茶,拿了一袋子晒干的地瓜条给张云起,还一边做手势,一边嘴里发出一阵:“啊啊啊啊……”的声音。
张云起有点疑惑。
旁边的初见解释说:“我妈妈是哑巴,她的意思是谢谢你送我回来,家里没什么好吃的,你先吃点地瓜条,这么晚了,肚子肯定饿了,她说她下面给我们吃。”
张云起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连忙接住地瓜条说:“别,太麻烦了,阿姨,我不饿,真的不饿,吃地瓜干就可以。”
初见妈妈摆着手势又啊啊啊了几句,张云起也不知道她说的是啥,但根本挡不住她的热情,看着她笑呵呵地跑到隔壁屋子里做起了面。
面做了两碗,一碗小的,一碗大的,小的她端给自己的女儿初见,大的给张云起,里面还特意打了两个鸡蛋。
面条的味道其实并不怎么样,清汤寡水的,张云起也不饿,但他还是让自己看起来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虚是虚伪了点,但毕竟是国人共有的根劣性嘛。
见初见吃的只是一碗清汤面,张云起把一个煎鸡蛋夹到初见碗里,笑着说:“对了,初见,你妈妈做什么的?”
初见小声说:“我妈妈没工作,没单位要,平时就在街道上捡些废品卖钱。”
张云起没有再接话。
他没有看到初见的爸爸或者其他亲人,本来还想问问,但以初见家里这般困顿的境况,他感觉自己不管问什么,都会让本来轻松的气氛再次凝重起来,甚至是勾起初见不美好的回忆。
看着这个家徒四壁的屋子,生活的不友善,现实的残酷无情,在这个坚强的女孩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把一碗面条干光,张云起准备回家。
那时已经很晚,初见妈妈给两人煮好了面条后就已回房间睡觉。初见起身对张云起说:“我送送你。”
两人出了门,来到破旧的马路上,张云起从兜里掏出那包创口贴,塞到初见手里说道:“手指上的伤口,等下记得贴一个创口贴,留下疤可不好看了,以后自己要学会照顾好自己,下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要强撑着,跟我说说,以后去小餐馆打工小心一点,那个老板娘态度那么恶劣,如果可以的话,还是不要去了。”
初见怔了怔,看着眼前的少年,突然就说不出话,但她心底里感觉暖暖的,好像有一股热流在身体里流淌着。
“傻愣着干嘛,我回去了。”张云起笑着推出自行车,跳上去踩着踏板闪人。
初见连忙招手:“云起,你要慢点,注意安全。”
张云起朝后摆摆手:“好,你早点休息。”
骑着自行车一路狂飙,他到了家的时候,已经快深夜十二点,偌大的房子一个人住,鸡儿天天放假,挺无聊的。
洗了个热水澡,张云起在书房拿着一沓4A纸,草绘了一下栖凤渡鱼粉店的装修图,又琢磨会儿鱼粉店的名称、门头设计以及开粉店的一些章程,注册商标等等事宜。
门面倒是有现成的租。
市一中前面的那些五花八门的商铺,隔三差五就有生意不好倒闭的,张云起在市一中读了一个学期,校门口前边的小吃街上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商铺换过招牌,这两天他也看中了几家空置的门面,就差和老板商议怎么个租法。
栖凤渡鱼粉店以后是要交给大哥张云峰来做的,但前期的这些筹备工作,大哥他一个庄稼人肯定玩不转,张云起得帮助大哥把基础打牢,按照他的设想,如果能顺利的建设起来,就能做成未来连锁店的第一家样板店。
其实这玩意儿说起来也简单,租个门面卖个粉嘛,不智障,都能干,但想要干好干大,干出规模和特色,那就真不容易了,好在他以前开过餐厅,在餐饮这一行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做起来倒是比较顺手。
搞得凌晨一点多,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他才上床睡觉。
一夜好梦伴入眠。
第二天清早,张云起照常去学校上课。
上午第二节语文课后,他找到班长林月英,跟她要班上同学的资料表。
开学不久,前几天班上同学填写了一份学生资料表,林月英还没有提交给班主任江立华,就把资料表给了张云起,张云起拿着资料表扫了一眼,找到初见那一栏,联系人上面写着她妈妈的名字,蒋凤。
中午吃完中饭,他在宿舍里给他大姐张秋兰打了个电话。
聊的是最近掌上机的销售情况,刚刚开学不久,学生个个都是不差钱的主儿,掌上机生意异常火爆,现在大姐手头上的零售商已经有32家,日销售量破百,以这种速度卖下去,这个月指定能卖出去三千台,总销售额达到13万左右。
张云起不免想起了余林余大老板,这才是块大肥肉呀。
这么久了,估计余林要找他了。
这么想着,张云起对她大姐说道:“现在生意这么好,你一个人忙不过来吧?”
这个问题张秋兰倒是不太好回答。
现在她一个人全权负责对接32家零售商,每天送货、接订货电话、记录每日的销售数据表等等,一个人倒也不是忙不过来,只是彻底的挤压了她的生活时间,天天从早忙到天黑,晚上想带一下孩子都没空,常常扔了饭碗就去和零售商沟通订货的事宜,有时想去跑下市场也挤不出时间。
但是,张云起不仅仅是她的弟弟,也是她的老板,张秋兰虽然读过什么书,没什么文化,但经过这小半年的历练,也渐渐明白了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问题,是需要自己去解决的。比如,上次市二中老板不付货款的问题,就是自己全责,本应该由自己想办法把钱要回来。
再者说了,弟弟给自己的报酬极为丰厚,张秋兰已经很满足,累点也没什么,她说道:“还好吧,忙是忙了点,但没有什么问题的,云起,你专心念书就好。”
张云起听出了弦外之音,笑着说:“不是,姐,你忙不过来的话,我这边刚好有个人可以帮你送货。”
张秋兰一怔,立时就高兴起来:“那现在他人在哪儿?”
张云起说道:“这个人是我一个同学的妈妈,叫蒋凤,住在红山路棚户区,是个哑巴。”
张秋兰一愣:“哑,哑巴?”
张云起解释道:“是的,是个哑巴,像和零售商打交道之类的其他事情,你也别让她做,让她帮你定点送货就成,这个很简单,应该问题不大,不过前面你还是多带她一段时间吧,如果她真的做不了,到时候你告诉我一声。”
张秋兰点头说成,然后又问道:“工资给多少?”
张云起说开300块一个月,想了一想,他又说:“到时候先给她预支600块钱,抵扣她前两个月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