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询问
二房的两个孩子如今也都是十**岁的小伙子,结果因为他们娘的一两句话而羞得面红耳赤的,甚至连抬头看都不敢。
“这有什么可害羞的,婚姻嫁娶这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如你们跟三婶说说你们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姑娘,我也能帮着给你们掌掌眼。”
虽然罗氏知道林舒并不一定能真的给两个孩子找一门像样的亲事,但林舒说出来的这话就已经让罗氏很是高兴了。
“还不赶紧谢谢你们三婶子,有你们三婶子帮忙,你们的亲事可算是有着落了。”罗氏笑道。
老二薛正堂一向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哪怕就算是亲密的人再多,也很难听见他能够说上一两句话的,所以现在家里外面基本上一把抓的就是罗氏了,而罗氏这些年更是历练成了一个雷厉风行的人。
好在薛正堂这个人虽然话不多,但是干活却很卖力,当年林舒给他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而他更是利用林舒给他出的这个主意,这么多年来攒下了不少的家产。
不过薛正堂这个人并不是什么贪心的人,现在也就是在镇上开着一两家店铺。每个月的收入也挺稳定的,而他最在乎的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多多的买些田地。
毕竟庄户人家最在乎的就是田产了,而他基本上攒了一两百两银子之后就会开始添置田地。
这几年的时间下来,竟然也让他攒到了几百亩地,这要是放在从前,那就已经是妥妥的小地主了。不过现在的他却已经志不在此,还是希望能够再多攒一点,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多积累一些。
虽然说薛正堂的这种想法,看起来有些小市民的心理,但在经过了几乎算是一夜暴富之后,还能有这样的心态,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而且哪怕现在二房的积蓄已经算作是很不少了,也依旧没有说给家里添个人伺候的人什么的,基本上都还是家里人自己做。
“我们这些皮糙肉厚的,哪里用得着人伺候,再说了又不是走不动路,这哪里就用的着等别人来伺候了。”
罗氏这话虽然说的是自己,但是听在董氏的耳朵里却觉得很刺耳,因为她现在的年纪也不是很大,但是使唤起人来却很顺手,甚至在不少的时候,还会使唤使唤罗氏。
不过罗氏作为一个儿媳妇,被婆婆使唤自然不会拒绝了,只是有的时候其实就是董氏她没事找事,故意跟罗氏为难。
一般来说董氏要是故意跟董氏为难,那么罗氏就会把董氏吩咐给她的事情做完以后,再借故离开,绝对不会在董氏面前多呆一刻。
而早在当年闹分家的时候,董氏就已经见识到罗氏了,知道罗氏其实并不是像从前所表现的那样软弱可欺,而且一个一旦被经常压迫的人突然爆发了以后,绝对要比平时看上去凶狠的人要吓人的多。
所以董氏虽然会时不时的找罗氏一些麻烦,但却绝对不敢太过分了,而且是还要拿捏着分寸的。
“也是为了方便,像我们现在这屋里里外外伺候的人也挺多的。”林舒说道。
“三弟妹,你的情况又不一样。再说了,我就是觉得这真要是有人来伺候吧,恐怕我多半还是不习惯的。”
林舒知道罗氏其实这已经是打定了自己的主意,便决定不再劝说了,反正家里要不要添人口,那都是他们二房自己的事情,自己只要稍微提一提,旁人要是不愿意的话,自己又何必勉强呢?
“对了三弟妹,这一趟你们回来准备在家里呆多长时间?”罗氏问道。
林舒笑了笑看向董氏说道,“当初是因为收到了家乡的来信,说是家里的老人病的一病不起。所以我们这才急匆匆的从京城赶了回来,但现在看来,这情况似乎有些不符实啊!”
这就很尴尬了,当初董氏给京城去信的时候的确是这么说的,不过那也只是因为薛老爹感染了一些小毛病而已。但董氏觉得如果自己不说得严重一些的话,京城那边肯定不会理会的,但是结果谁知道竟然是林舒携家带口的回来了,而且还一次性带回来了这么多的孩子。
最关键的就是林舒他们回来的实在是太突然了,让她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她想的是自己去那封信,回来的肯定是薛绍,毕竟薛绍才是她的亲儿子,谁知道结果回来的竟然是林舒。
“都是些小毛病,哪里就用得着你们特意回来了。”薛老爹说道。
不过当初董氏写这封家书的时候,其实他也看见了,自然也是知道董氏的这份信里到底写了一些什么,现在说这句话也不过就是为了让自己这个当公爹的面子上好看一些罢了。
“爹病了,我们回来看看那也是应该的。”林舒笑道。
“你们在京城过得都还好吧?”薛老爹问道。
“都挺好的。”
“听说薛恒考上了探花,现在在京城里当官,究竟是当个什么官?”
“在翰林院里面当编修,也算是一个清苦的衙门。”当然翰林院这个衙门虽然清苦,可是一旦进入翰林院,那么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所以其实现在朝廷上很多的大臣栋梁支柱都是从翰林院出去的。
薛正明也算是读了些年的书了,一听见薛恒进翰林院里面了,竟然有些激动了起来。
“薛恒当真进了翰林院?”薛正明一脸惊讶的问道。
那可是堂堂的翰林院,有几个读书人是不知道的?他们多少读书人的终身梦想就是能够进入翰林院,可现在听见自己的侄子竟然进了翰林院,薛正明觉得似乎有一种脚踩在松土上面的感觉,仿佛一点都不真实。
他都读了一辈子的书了,都还仅仅只是一个秀童生而已,可是他那侄子呢,从读书到现在入朝为官一共才花了多少年的时间而已。可以说是有些人拍马一辈子都追赶不上的速度了,而且能够在京城为官,那么今后的前途肯定是不可限量的。
如果当初没有闹着分家的话,说不定现在还能让自己这个在京城当了官的侄子提携提携自己这个做大伯的呢。当然,只可惜现在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因为他们大房已经跟三房闹的撕破脸皮了。
“这有什么可害羞的,婚姻嫁娶这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如你们跟三婶说说你们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姑娘,我也能帮着给你们掌掌眼。”
虽然罗氏知道林舒并不一定能真的给两个孩子找一门像样的亲事,但林舒说出来的这话就已经让罗氏很是高兴了。
“还不赶紧谢谢你们三婶子,有你们三婶子帮忙,你们的亲事可算是有着落了。”罗氏笑道。
老二薛正堂一向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哪怕就算是亲密的人再多,也很难听见他能够说上一两句话的,所以现在家里外面基本上一把抓的就是罗氏了,而罗氏这些年更是历练成了一个雷厉风行的人。
好在薛正堂这个人虽然话不多,但是干活却很卖力,当年林舒给他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而他更是利用林舒给他出的这个主意,这么多年来攒下了不少的家产。
不过薛正堂这个人并不是什么贪心的人,现在也就是在镇上开着一两家店铺。每个月的收入也挺稳定的,而他最在乎的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多多的买些田地。
毕竟庄户人家最在乎的就是田产了,而他基本上攒了一两百两银子之后就会开始添置田地。
这几年的时间下来,竟然也让他攒到了几百亩地,这要是放在从前,那就已经是妥妥的小地主了。不过现在的他却已经志不在此,还是希望能够再多攒一点,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多积累一些。
虽然说薛正堂的这种想法,看起来有些小市民的心理,但在经过了几乎算是一夜暴富之后,还能有这样的心态,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而且哪怕现在二房的积蓄已经算作是很不少了,也依旧没有说给家里添个人伺候的人什么的,基本上都还是家里人自己做。
“我们这些皮糙肉厚的,哪里用得着人伺候,再说了又不是走不动路,这哪里就用的着等别人来伺候了。”
罗氏这话虽然说的是自己,但是听在董氏的耳朵里却觉得很刺耳,因为她现在的年纪也不是很大,但是使唤起人来却很顺手,甚至在不少的时候,还会使唤使唤罗氏。
不过罗氏作为一个儿媳妇,被婆婆使唤自然不会拒绝了,只是有的时候其实就是董氏她没事找事,故意跟罗氏为难。
一般来说董氏要是故意跟董氏为难,那么罗氏就会把董氏吩咐给她的事情做完以后,再借故离开,绝对不会在董氏面前多呆一刻。
而早在当年闹分家的时候,董氏就已经见识到罗氏了,知道罗氏其实并不是像从前所表现的那样软弱可欺,而且一个一旦被经常压迫的人突然爆发了以后,绝对要比平时看上去凶狠的人要吓人的多。
所以董氏虽然会时不时的找罗氏一些麻烦,但却绝对不敢太过分了,而且是还要拿捏着分寸的。
“也是为了方便,像我们现在这屋里里外外伺候的人也挺多的。”林舒说道。
“三弟妹,你的情况又不一样。再说了,我就是觉得这真要是有人来伺候吧,恐怕我多半还是不习惯的。”
林舒知道罗氏其实这已经是打定了自己的主意,便决定不再劝说了,反正家里要不要添人口,那都是他们二房自己的事情,自己只要稍微提一提,旁人要是不愿意的话,自己又何必勉强呢?
“对了三弟妹,这一趟你们回来准备在家里呆多长时间?”罗氏问道。
林舒笑了笑看向董氏说道,“当初是因为收到了家乡的来信,说是家里的老人病的一病不起。所以我们这才急匆匆的从京城赶了回来,但现在看来,这情况似乎有些不符实啊!”
这就很尴尬了,当初董氏给京城去信的时候的确是这么说的,不过那也只是因为薛老爹感染了一些小毛病而已。但董氏觉得如果自己不说得严重一些的话,京城那边肯定不会理会的,但是结果谁知道竟然是林舒携家带口的回来了,而且还一次性带回来了这么多的孩子。
最关键的就是林舒他们回来的实在是太突然了,让她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她想的是自己去那封信,回来的肯定是薛绍,毕竟薛绍才是她的亲儿子,谁知道结果回来的竟然是林舒。
“都是些小毛病,哪里就用得着你们特意回来了。”薛老爹说道。
不过当初董氏写这封家书的时候,其实他也看见了,自然也是知道董氏的这份信里到底写了一些什么,现在说这句话也不过就是为了让自己这个当公爹的面子上好看一些罢了。
“爹病了,我们回来看看那也是应该的。”林舒笑道。
“你们在京城过得都还好吧?”薛老爹问道。
“都挺好的。”
“听说薛恒考上了探花,现在在京城里当官,究竟是当个什么官?”
“在翰林院里面当编修,也算是一个清苦的衙门。”当然翰林院这个衙门虽然清苦,可是一旦进入翰林院,那么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所以其实现在朝廷上很多的大臣栋梁支柱都是从翰林院出去的。
薛正明也算是读了些年的书了,一听见薛恒进翰林院里面了,竟然有些激动了起来。
“薛恒当真进了翰林院?”薛正明一脸惊讶的问道。
那可是堂堂的翰林院,有几个读书人是不知道的?他们多少读书人的终身梦想就是能够进入翰林院,可现在听见自己的侄子竟然进了翰林院,薛正明觉得似乎有一种脚踩在松土上面的感觉,仿佛一点都不真实。
他都读了一辈子的书了,都还仅仅只是一个秀童生而已,可是他那侄子呢,从读书到现在入朝为官一共才花了多少年的时间而已。可以说是有些人拍马一辈子都追赶不上的速度了,而且能够在京城为官,那么今后的前途肯定是不可限量的。
如果当初没有闹着分家的话,说不定现在还能让自己这个在京城当了官的侄子提携提携自己这个做大伯的呢。当然,只可惜现在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因为他们大房已经跟三房闹的撕破脸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