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真是好大的狗胆
第693章真是好大的狗胆
原来只是整编,这些玉门守卒松了口气。他们本是西汉汉军,当西汉亡国之后,他们的祖辈接受了东汉的整编,然后又被曹魏、司马晋、张氏凉国整编过,现在又是轮到冉魏了,他们也习惯了。
众人没有再混乱,而是按照秩序进入就餐。两千士卒,连同他们的家眷,共约万人,这些人狼吞虎咽,发出老大的声音,简直就像是野猪抢食。
就在玉门卒在就餐时,被玉门卒推举出来的都伯窦兰进入冉明的帅帐。
冉明实在不忍心让一个可以当冉明爷爷都绰绰有余的老人家给他下跪,还没有等窦兰下跪,冉明就扶起窦兰道:“老人家如何称呼!”
窦兰脸色大变,他虽然不清楚这个柱国大将军是多大的官儿,可是秦王他却知道的,这是宗室王爷。
“回秦王殿下,卑下窦兰,乃玉门城门都伯!”
冉明道:“你是哪里人啊,怎么没有回家!”
窦兰道:“回禀殿下,卑下祖籍扶风平陵人。家里人都死光了,哪里还有家啊!”
冉明一愣“扶风平陵。难道你祖上是……”
“不错!卑下祖上就是西汉大将军。”窦兰道:“因祖上获罪,全族被诛,因卑下祖上属于远支,这才没有被诛杀。不过,却也被发配至这里,如今已有二百多年了!对于卑下来说,这里已经卑下的家了。”
冉明道:“据本王所知,河西汉人早已不复当年,不知这些人尔等是如何熬过来的?”
五胡乱华,即使淮河流域都没有幸免,更何况地处西北边陲的河西玉门。
窦兰道:“河西汉人主的体,基本上就是两汉时期的汉军的后裔组成。这些汉军原将校,他们慢慢发展成了河西各郡县豪强,而我们这些普通军卒则依靠血缘和姻亲关系,形成一个一个的部落。平日里农耕游牧,自给自足;若遇到羌胡挑衅,所有汉人部落连同那些豪强家兵齐出,共同抵御。”
冉明暗暗惊讶。河西汉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已经非常接爱隋唐时期的府兵雏形了。府兵制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府兵制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北周、隋、唐初继续沿用。
在冉明的设想中,如果想建立安西都护府,将魏国的势力伸入中亚,在河西之地,肯定要建立强大的军事后备力量,在安西有变的时候,就能及时反击。但是,在没有火车的时代,陆路运输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以河西走廊为例,这两千多里里,补给非常困难。十石粮食在路上就会吃掉八九成,就算魏国再富有,也经不起这么消耗。
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有文景二帝打下的基础,可是北征匈奴,西征大宛这两场大战打下来,国库也折腾光了。哪怕冉明可以修建一条水泥高速公路,但是这四五千余里的消耗,也是一个非常恐惧的数字。
募兵制虽然先进,可是并不适合河西乃至整个西域施行。秦国的两三万募兵,就让冉明倍感吃力,可是要控制西域,控制中亚,别说两三万兵马,就是这个数字翻了三倍,也是杯水车薪。
或许只有使用府制制度,让府兵自给自足,才定真正控制西域,抓紧中亚。
作为拥有一千多年知识积累的冉明,很容易就看出这个府兵制与募兵制的区别和优劣。府兵制虽然可以节约政府开支,但是军队战斗力却不高,整个调度繁琐,及时应变能力差。唐初时期,对外战争中,募兵数量往往都超过府兵数量。而且唐朝的军制并非专一的府兵制,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职业兵。
可是眼下冉明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招募的职业士兵,拥有良好的训练和战斗力,但是对于国防开支消耗却非常大,如果是中原或关中等地,因为粮食可以自给,还勉强应付。可是河西之地,冉明想了想,最后决定还是算了。
冉明和李业喝着酒,听着这个老都伯窦兰介绍,对河西又产生了新的认识。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损失以冀、并、兖、洛损失最为严重。偏偏地处氐、羌传统势力的河西反而损失较小。直到现在,冉明才明白。河西汉人一直在与羌、氐胡人在战斗,虽然这些战斗都是河西汉人胜利,但是河西汉人的损失也极为惨重。河西汉人和中原汉人并不一样,他们从出生以来,除了种地就是战斗和准备战斗,战斗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虽然窦兰并没有直接提出,可是冉明还是听出来了,这河西汉人行事风格明显有了胡风,凡事讲究以拳头服人,同样因为接受朝廷照顾较少,对朝廷也没有多少归属感。
“王爷,这次您来玉门关,带了多少兵马?”窦兰小心翼翼的问道。
冉明笑了笑,伸出三根手指!
“三万?”窦兰有点忐忑的道:“秦王殿下,这三万兵马要想重归西域可不容易啊!”
“这次孤并没有率领三万大军,五百麒麟卫、五百陌刀军,加上秦国骑兵共计三千甲骑。”冉明站起来朗声道:“孤这次来了,复置西域都护府只是其中的目的,孤的目标是在这里,这里,建立我们大魏的郡县!”
听到冉明才带来三千兵马,窦兰非常失望。只有三千兵马,别说重夺西域,就连想要保住玉门关都非常勉强。在窦兰看来,冉明恐怕没有决心要收回西域,所谓的重置西域都护府,恐怕只是一种政治态度,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之感涌上心头,窦兰露出抹失望之色,或许是哀莫大于心死。
“王爷,这些话本来不应该卑下说。可是,卑下,还是忍不住要说!”窦兰叹了口气道:“河西汉人除了两汉汉军后裔,最多的莫过于戍边的刑徒了。特别是到了永熙年间,官府黑暗,逼良为娼,天怒人怨的事儿太多了。就如卑下所部的曹静、杨九和陈翔等,他们祖上都是良善殷实之家,却因官府当时课以重税,横征暴敛,资不抵债,就怕发配到这里来戍边。这些人在玉门生活三四代,却对于朝廷非常仇视。在河西这样的汉人非常多,他们态度也非常明确,如果王爷拿不出来可以让他们信服的力量,恐怕他们是不会安份的。”
听到这里,冉明的眼睛不由得眯起一条线。河西的形式,恐怕没有冉明想象中的那么乐观。继续问了下去,冉明发现这个窦兰却说不出来什么了。窦兰毕竟只是一个都伯,说穿了就像后世的正连副营级干部,这样的基层军官,他的眼界和智慧都不怎么出众。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与河西和西域汉人的关系,这一次重置西域都护府,肯定会困难重重。
冉明并没有在玉门多作停留,而是休整一天,就率部麒麟卫匆匆赶去了阳关。事实上阳关的情况,比玉门关的情况还要差上不少。留守士卒虽然多玉门关多点,可惜处境连玉门关都不如。玉门关虽然破败,可是守卒至少大部分甲具齐全,甚至还一百多匹战马。可是阳关的处境则更寒酸了。
阳关的守卒,其实比一些饥民还不如。不仅是因为他们在饥饿中苦苦挣扎,而是他们为了活下来,卖掉了手中的甲胄和兵刃,整个阳关守军将近两千人,马匹已经绝迹了。就连守城的床弩也被他们拆掉卖了,换成粮食吃进肚子里。全军只剩下一百多张破败不堪的弓弩,四百余柄环首刀,六十多面盾牌,这是阳关守卒可以拿得出来的所有装备了。
冉明并没有怒斥这些不守规矩的阳关守军,而是像玉门关守军一样,他们食物,整理他们的个人卫生,清理营房。并且给他们补充装备,留下讲武堂一期排名五十二的李其作为阳关新的守将。
冉明并没有给阳关、玉门关两关增加守备力量。在冉明的战略构想中,阳关和玉门关都是西域的第三道屏障,冉明平定西域之后,就会在葱岭险峻隘口设立新的关城,作为魏国在中亚的前沿桥头堡。
此时,已经慢慢进入初夏。
河西纵然严寒,此时也微微有了暖意。这天是一个晴郎的天气,碧空万里无云,冉明一袭白衣,策马慢步在队伍前端。可惜,非常可惜。就在冉明刚刚准备离开玉门时,位于张掖郡的黑水秃发鲜卑却突然叛乱。
张掖郡太守邓涣没有防备,这个悲催的太守又一次险些丢城失地。虽然秃发鲜卑被邓涣击退,但是还是被秃发鲜卑一度攻进张掖城中,数百百姓、近千士卒死难。
得到消息的冉明勃然大怒:”真是好大的狗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原来只是整编,这些玉门守卒松了口气。他们本是西汉汉军,当西汉亡国之后,他们的祖辈接受了东汉的整编,然后又被曹魏、司马晋、张氏凉国整编过,现在又是轮到冉魏了,他们也习惯了。
众人没有再混乱,而是按照秩序进入就餐。两千士卒,连同他们的家眷,共约万人,这些人狼吞虎咽,发出老大的声音,简直就像是野猪抢食。
就在玉门卒在就餐时,被玉门卒推举出来的都伯窦兰进入冉明的帅帐。
冉明实在不忍心让一个可以当冉明爷爷都绰绰有余的老人家给他下跪,还没有等窦兰下跪,冉明就扶起窦兰道:“老人家如何称呼!”
窦兰脸色大变,他虽然不清楚这个柱国大将军是多大的官儿,可是秦王他却知道的,这是宗室王爷。
“回秦王殿下,卑下窦兰,乃玉门城门都伯!”
冉明道:“你是哪里人啊,怎么没有回家!”
窦兰道:“回禀殿下,卑下祖籍扶风平陵人。家里人都死光了,哪里还有家啊!”
冉明一愣“扶风平陵。难道你祖上是……”
“不错!卑下祖上就是西汉大将军。”窦兰道:“因祖上获罪,全族被诛,因卑下祖上属于远支,这才没有被诛杀。不过,却也被发配至这里,如今已有二百多年了!对于卑下来说,这里已经卑下的家了。”
冉明道:“据本王所知,河西汉人早已不复当年,不知这些人尔等是如何熬过来的?”
五胡乱华,即使淮河流域都没有幸免,更何况地处西北边陲的河西玉门。
窦兰道:“河西汉人主的体,基本上就是两汉时期的汉军的后裔组成。这些汉军原将校,他们慢慢发展成了河西各郡县豪强,而我们这些普通军卒则依靠血缘和姻亲关系,形成一个一个的部落。平日里农耕游牧,自给自足;若遇到羌胡挑衅,所有汉人部落连同那些豪强家兵齐出,共同抵御。”
冉明暗暗惊讶。河西汉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已经非常接爱隋唐时期的府兵雏形了。府兵制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府兵制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北周、隋、唐初继续沿用。
在冉明的设想中,如果想建立安西都护府,将魏国的势力伸入中亚,在河西之地,肯定要建立强大的军事后备力量,在安西有变的时候,就能及时反击。但是,在没有火车的时代,陆路运输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以河西走廊为例,这两千多里里,补给非常困难。十石粮食在路上就会吃掉八九成,就算魏国再富有,也经不起这么消耗。
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有文景二帝打下的基础,可是北征匈奴,西征大宛这两场大战打下来,国库也折腾光了。哪怕冉明可以修建一条水泥高速公路,但是这四五千余里的消耗,也是一个非常恐惧的数字。
募兵制虽然先进,可是并不适合河西乃至整个西域施行。秦国的两三万募兵,就让冉明倍感吃力,可是要控制西域,控制中亚,别说两三万兵马,就是这个数字翻了三倍,也是杯水车薪。
或许只有使用府制制度,让府兵自给自足,才定真正控制西域,抓紧中亚。
作为拥有一千多年知识积累的冉明,很容易就看出这个府兵制与募兵制的区别和优劣。府兵制虽然可以节约政府开支,但是军队战斗力却不高,整个调度繁琐,及时应变能力差。唐初时期,对外战争中,募兵数量往往都超过府兵数量。而且唐朝的军制并非专一的府兵制,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职业兵。
可是眼下冉明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招募的职业士兵,拥有良好的训练和战斗力,但是对于国防开支消耗却非常大,如果是中原或关中等地,因为粮食可以自给,还勉强应付。可是河西之地,冉明想了想,最后决定还是算了。
冉明和李业喝着酒,听着这个老都伯窦兰介绍,对河西又产生了新的认识。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损失以冀、并、兖、洛损失最为严重。偏偏地处氐、羌传统势力的河西反而损失较小。直到现在,冉明才明白。河西汉人一直在与羌、氐胡人在战斗,虽然这些战斗都是河西汉人胜利,但是河西汉人的损失也极为惨重。河西汉人和中原汉人并不一样,他们从出生以来,除了种地就是战斗和准备战斗,战斗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虽然窦兰并没有直接提出,可是冉明还是听出来了,这河西汉人行事风格明显有了胡风,凡事讲究以拳头服人,同样因为接受朝廷照顾较少,对朝廷也没有多少归属感。
“王爷,这次您来玉门关,带了多少兵马?”窦兰小心翼翼的问道。
冉明笑了笑,伸出三根手指!
“三万?”窦兰有点忐忑的道:“秦王殿下,这三万兵马要想重归西域可不容易啊!”
“这次孤并没有率领三万大军,五百麒麟卫、五百陌刀军,加上秦国骑兵共计三千甲骑。”冉明站起来朗声道:“孤这次来了,复置西域都护府只是其中的目的,孤的目标是在这里,这里,建立我们大魏的郡县!”
听到冉明才带来三千兵马,窦兰非常失望。只有三千兵马,别说重夺西域,就连想要保住玉门关都非常勉强。在窦兰看来,冉明恐怕没有决心要收回西域,所谓的重置西域都护府,恐怕只是一种政治态度,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之感涌上心头,窦兰露出抹失望之色,或许是哀莫大于心死。
“王爷,这些话本来不应该卑下说。可是,卑下,还是忍不住要说!”窦兰叹了口气道:“河西汉人除了两汉汉军后裔,最多的莫过于戍边的刑徒了。特别是到了永熙年间,官府黑暗,逼良为娼,天怒人怨的事儿太多了。就如卑下所部的曹静、杨九和陈翔等,他们祖上都是良善殷实之家,却因官府当时课以重税,横征暴敛,资不抵债,就怕发配到这里来戍边。这些人在玉门生活三四代,却对于朝廷非常仇视。在河西这样的汉人非常多,他们态度也非常明确,如果王爷拿不出来可以让他们信服的力量,恐怕他们是不会安份的。”
听到这里,冉明的眼睛不由得眯起一条线。河西的形式,恐怕没有冉明想象中的那么乐观。继续问了下去,冉明发现这个窦兰却说不出来什么了。窦兰毕竟只是一个都伯,说穿了就像后世的正连副营级干部,这样的基层军官,他的眼界和智慧都不怎么出众。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与河西和西域汉人的关系,这一次重置西域都护府,肯定会困难重重。
冉明并没有在玉门多作停留,而是休整一天,就率部麒麟卫匆匆赶去了阳关。事实上阳关的情况,比玉门关的情况还要差上不少。留守士卒虽然多玉门关多点,可惜处境连玉门关都不如。玉门关虽然破败,可是守卒至少大部分甲具齐全,甚至还一百多匹战马。可是阳关的处境则更寒酸了。
阳关的守卒,其实比一些饥民还不如。不仅是因为他们在饥饿中苦苦挣扎,而是他们为了活下来,卖掉了手中的甲胄和兵刃,整个阳关守军将近两千人,马匹已经绝迹了。就连守城的床弩也被他们拆掉卖了,换成粮食吃进肚子里。全军只剩下一百多张破败不堪的弓弩,四百余柄环首刀,六十多面盾牌,这是阳关守卒可以拿得出来的所有装备了。
冉明并没有怒斥这些不守规矩的阳关守军,而是像玉门关守军一样,他们食物,整理他们的个人卫生,清理营房。并且给他们补充装备,留下讲武堂一期排名五十二的李其作为阳关新的守将。
冉明并没有给阳关、玉门关两关增加守备力量。在冉明的战略构想中,阳关和玉门关都是西域的第三道屏障,冉明平定西域之后,就会在葱岭险峻隘口设立新的关城,作为魏国在中亚的前沿桥头堡。
此时,已经慢慢进入初夏。
河西纵然严寒,此时也微微有了暖意。这天是一个晴郎的天气,碧空万里无云,冉明一袭白衣,策马慢步在队伍前端。可惜,非常可惜。就在冉明刚刚准备离开玉门时,位于张掖郡的黑水秃发鲜卑却突然叛乱。
张掖郡太守邓涣没有防备,这个悲催的太守又一次险些丢城失地。虽然秃发鲜卑被邓涣击退,但是还是被秃发鲜卑一度攻进张掖城中,数百百姓、近千士卒死难。
得到消息的冉明勃然大怒:”真是好大的狗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