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无意的冒犯
这日朝堂之上,皇上为江南虫灾大动肝火。当地官员治理不周,致使百姓辛苦种下的粮食颗粒无收。灾民没有口粮裹腹,饿死很多。没有饿死的穷苦人家向着京城的方向沿路乞讨,希望可以活命。而那些官员不但不想办法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反而拼命镇压,试图阻止难民北上。
“身为朝廷命官,不知为朝廷排忧解难,朕要你们何用?”金銮殿上,龙颜大怒。
座下一众朝臣战战兢兢不敢说话。苏小谦听闻心如刀割。他和姐姐经历过那些艰苦的日子,深知饥饿的滋味,心中更是心疼百姓。
“皇上,臣以为理应马上开仓放粮,并且马上安抚难民,让他们尽快安置好,否则必有隐患啊。”
“对啊,皇上。这些难民流离失所,又忍饥挨饿,长久下去必定生出事端。”
众臣子纷纷献计献策,表示放粮以后将难民赶回自己的土地才是万全之策。
苏小谦听完他们这番言语,愤怒至极。他们在朝堂之人,不知民间疾苦。如今田地颗粒无收,他们不去关心子民如何生活,反而担心他们造反,自己头顶的乌纱帽会保不住,真是可悲可叹。
“皇上,恕臣直言,我并不认同诸位大臣的做法。”
此言一出,朝廷之上一片哗然。所有文武大臣都认为如此处理灾情合情合理,为何还有人提出非议?
再看那人,正是苏小谦。面对众人的质疑,他不慌不忙的上前一步,俯身叩。
“皇上,安顿难民衣食住行固然重要,安抚他们的情绪也不容小觑。江南受灾,当地官员不作为,实属可恨。也正因此,才惹得众百姓对官员不满,对朝廷不满。如果眼下我们再没有任何举措,恐怕很难服众啊!”
“臣认为不妥。此事当地官员是有失责之处,但罪不至死。若皇上因为担心灾民暴乱而对他们有所惩戒,只会让灾民认为朝廷软弱可欺。如此看来,岂不是太伤我朝廷颜面!”
皇上从龙椅上站起来,眯着眼睛看着大殿上的这位年轻人,脸色阴晴不定。一旁的小太监,额头竟然冒了虚汗,看来着实吓得不轻。
苏小谦看出龙颜不悦,却没有制止自己,壮着胆子继续说。
“天下疆土都是陛下的疆土,天下的子民都是陛下的子民。既然是子民,理应一视同仁。前有公主犯错远嫁他乡的事例,足以说明陛下行事正大光明。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今又怎会为了所谓的朝廷颜面,而落下一个处事不公的口实呢。”
“大胆!”皇上身上的公公大声呵斥,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竟然敢在朝堂上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来,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
“让他说下去!”皇上摆摆手,示意公公退下。他从龙椅的扶手上端起来一杯茶,镇定的吹着热气腾腾的茶水,等待苏小谦接下来的话语。
“皇上,如今民不聊生,我们是应该把灾民的生活放在位。但是,开仓放粮只能解决他们的饥饱问题,却不能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如果不考虑田地,恐怕过不了多久,灾情又要卷土重来。所以臣以为,应该租借给他们适季的种子,让他们趁着天气抓紧时间耕种,还可以尽少的弥补损失。江南气候适宜,一年可以收三次,切不可错过这大好时机。”
“说,接着说。”皇上放下手里的茶盏,认真的看着他,催促他继续讲下去。
大殿上一片安静,所有人都不敢说话。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个年轻人真是胆大妄为,居然敢这样跟圣上说话,怕是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苏小谦却不这么想,如果自己今天选择知而不言,心中有愧,又有何颜面面对自己身上的这身官服。还有姐姐,她也一直教导自己要做一个正直清廉的父母官,自己不能辜负她的教诲。
“陛下不仅要惩治办事不利的官员,还应该对全国下令,日后若再有官员敢瞒而不报者,一律革职查办,以儆效尤。”
苏小谦的话说完了,大殿上却鸦雀无声。众大臣诚惶诚恐的看着皇帝,担心等下龙颜大怒,尔等全部要遭受连累。
“来人!”突然,皇帝大喝一声。
“陛下息怒。”众臣子吓的跪倒一片。看这副模样,今天恐怕大事不妙啊。
皇上的贴身公公更是魂儿都吓丢了,翘着兰花指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伺候皇帝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严肃,想必这个家伙要大难临头啦!
“传我旨意,任命刑部尚书和户部上书一起督察此事。对于欺上瞒下的官员革职查办,对胆敢拒绝放粮者一律严惩不贷。通知礼部尚书,拟订新的国法,杜绝日后再有此类事情生。”
“遵命!”御前带刀侍卫很快领命离去。
底下跪着的百官面面相觑,他们纷纷猜测皇上此举是何意。不过,头上的脑袋总算抱住了,他们各自心里舒了一口气。
“你叫什么名字!”皇上看着人群中刚正不阿的身影,饶有兴趣的问。这个年轻人真是大胆,竟然不怕死。
“回皇上,苏小谦!”唐沐辰突然下跪,大声禀告。
方才群臣一片担忧之时,他就安静的看着,仿佛置身事外。如今,第一个大声回答皇上的问题。
“苏小谦,朕告诉你,公主远嫁边疆那是为了两国友好往来,不是犯错。你最好给我记住。若有下次,朕绝对要你的脑袋。”
皇上说完这番话,挥挥衣袖下朝了。公公眼疾手快,连忙一边喊着退朝一边跟了出去。
唐沐辰忍不住笑了,这个皇帝,还真是爱面子,也是,换了自己,也会这么做的。皇上的掌上明珠怎么会犯错呢?
“姐夫!”苏小谦走过来,俯作揖。
唐沐辰看着他还有些稚嫩的脸,微微点点头。他这个小舅子跟他夫人不愧是亲姐弟,脾气都是一模一样,看来以后朝堂上有的是他操心的了。不过,方才他那些肺腑之言倒让他刮目相看,听到他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为江山社稷献计献策,他心里甚是欣慰。
“身为朝廷命官,不知为朝廷排忧解难,朕要你们何用?”金銮殿上,龙颜大怒。
座下一众朝臣战战兢兢不敢说话。苏小谦听闻心如刀割。他和姐姐经历过那些艰苦的日子,深知饥饿的滋味,心中更是心疼百姓。
“皇上,臣以为理应马上开仓放粮,并且马上安抚难民,让他们尽快安置好,否则必有隐患啊。”
“对啊,皇上。这些难民流离失所,又忍饥挨饿,长久下去必定生出事端。”
众臣子纷纷献计献策,表示放粮以后将难民赶回自己的土地才是万全之策。
苏小谦听完他们这番言语,愤怒至极。他们在朝堂之人,不知民间疾苦。如今田地颗粒无收,他们不去关心子民如何生活,反而担心他们造反,自己头顶的乌纱帽会保不住,真是可悲可叹。
“皇上,恕臣直言,我并不认同诸位大臣的做法。”
此言一出,朝廷之上一片哗然。所有文武大臣都认为如此处理灾情合情合理,为何还有人提出非议?
再看那人,正是苏小谦。面对众人的质疑,他不慌不忙的上前一步,俯身叩。
“皇上,安顿难民衣食住行固然重要,安抚他们的情绪也不容小觑。江南受灾,当地官员不作为,实属可恨。也正因此,才惹得众百姓对官员不满,对朝廷不满。如果眼下我们再没有任何举措,恐怕很难服众啊!”
“臣认为不妥。此事当地官员是有失责之处,但罪不至死。若皇上因为担心灾民暴乱而对他们有所惩戒,只会让灾民认为朝廷软弱可欺。如此看来,岂不是太伤我朝廷颜面!”
皇上从龙椅上站起来,眯着眼睛看着大殿上的这位年轻人,脸色阴晴不定。一旁的小太监,额头竟然冒了虚汗,看来着实吓得不轻。
苏小谦看出龙颜不悦,却没有制止自己,壮着胆子继续说。
“天下疆土都是陛下的疆土,天下的子民都是陛下的子民。既然是子民,理应一视同仁。前有公主犯错远嫁他乡的事例,足以说明陛下行事正大光明。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今又怎会为了所谓的朝廷颜面,而落下一个处事不公的口实呢。”
“大胆!”皇上身上的公公大声呵斥,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竟然敢在朝堂上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来,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
“让他说下去!”皇上摆摆手,示意公公退下。他从龙椅的扶手上端起来一杯茶,镇定的吹着热气腾腾的茶水,等待苏小谦接下来的话语。
“皇上,如今民不聊生,我们是应该把灾民的生活放在位。但是,开仓放粮只能解决他们的饥饱问题,却不能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如果不考虑田地,恐怕过不了多久,灾情又要卷土重来。所以臣以为,应该租借给他们适季的种子,让他们趁着天气抓紧时间耕种,还可以尽少的弥补损失。江南气候适宜,一年可以收三次,切不可错过这大好时机。”
“说,接着说。”皇上放下手里的茶盏,认真的看着他,催促他继续讲下去。
大殿上一片安静,所有人都不敢说话。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个年轻人真是胆大妄为,居然敢这样跟圣上说话,怕是有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苏小谦却不这么想,如果自己今天选择知而不言,心中有愧,又有何颜面面对自己身上的这身官服。还有姐姐,她也一直教导自己要做一个正直清廉的父母官,自己不能辜负她的教诲。
“陛下不仅要惩治办事不利的官员,还应该对全国下令,日后若再有官员敢瞒而不报者,一律革职查办,以儆效尤。”
苏小谦的话说完了,大殿上却鸦雀无声。众大臣诚惶诚恐的看着皇帝,担心等下龙颜大怒,尔等全部要遭受连累。
“来人!”突然,皇帝大喝一声。
“陛下息怒。”众臣子吓的跪倒一片。看这副模样,今天恐怕大事不妙啊。
皇上的贴身公公更是魂儿都吓丢了,翘着兰花指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伺候皇帝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严肃,想必这个家伙要大难临头啦!
“传我旨意,任命刑部尚书和户部上书一起督察此事。对于欺上瞒下的官员革职查办,对胆敢拒绝放粮者一律严惩不贷。通知礼部尚书,拟订新的国法,杜绝日后再有此类事情生。”
“遵命!”御前带刀侍卫很快领命离去。
底下跪着的百官面面相觑,他们纷纷猜测皇上此举是何意。不过,头上的脑袋总算抱住了,他们各自心里舒了一口气。
“你叫什么名字!”皇上看着人群中刚正不阿的身影,饶有兴趣的问。这个年轻人真是大胆,竟然不怕死。
“回皇上,苏小谦!”唐沐辰突然下跪,大声禀告。
方才群臣一片担忧之时,他就安静的看着,仿佛置身事外。如今,第一个大声回答皇上的问题。
“苏小谦,朕告诉你,公主远嫁边疆那是为了两国友好往来,不是犯错。你最好给我记住。若有下次,朕绝对要你的脑袋。”
皇上说完这番话,挥挥衣袖下朝了。公公眼疾手快,连忙一边喊着退朝一边跟了出去。
唐沐辰忍不住笑了,这个皇帝,还真是爱面子,也是,换了自己,也会这么做的。皇上的掌上明珠怎么会犯错呢?
“姐夫!”苏小谦走过来,俯作揖。
唐沐辰看着他还有些稚嫩的脸,微微点点头。他这个小舅子跟他夫人不愧是亲姐弟,脾气都是一模一样,看来以后朝堂上有的是他操心的了。不过,方才他那些肺腑之言倒让他刮目相看,听到他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为江山社稷献计献策,他心里甚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