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猫抓老鼠
第四十九章猫抓老鼠
由于长久以来的传统,战车始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因素。
虽然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让中原王朝逐渐看到了骑兵面对战车的优势,各国也纷纷开始组建骑兵队伍,以便在日后的战争的中不至于陷入太过被动的地步。
但是赵国由胡服骑射带来的锋芒,给中原五国的教训也只是如此了。骑兵毕竟是胡人的东西,在中原五国的心中始终是一种被歧视的地位,因此骑兵在中原五国的军中始终处在一种尴尬的地位,最后干脆沦为了一种毫无战斗力的礼仪部队。
无论是强大的齐国、楚国,还是弱小的韩国、燕国,骑兵基本上都处于下问,我国有没有骑兵?
答,有。
问,我国的骑兵的可以参与战斗吗?
答,根本不可能。
而始终想与赵国掰手腕的秦国,在一代杀神白起的带领下,大力发展骑兵,终于将秦国的骑兵训练成了一支铁军,在日后的长平之战中,成为了打击赵国骑兵的一把利刃!
只可惜,随着白起逐渐远离秦军权力中心,以及赵国的日渐衰落,秦国的骑兵也开始逐渐走上了下坡路,各种中高层的将领,再次坐上了华而不实的战车,以彰显自己身为军中将领的尊贵身份。
只可惜,笨重的战车又岂能与轻便的骑兵向抗衡?
杨端和的六员副将,从不同的方向夹击赵云,看起来甚是骇人,让人望而生畏。
但是在赵云行动如风的照夜玉狮子面前,乘坐战车的六员秦将,完全就像是来送人头的。尤其是秦将使用的长戈,挥舞起来极为不便,一刺一收,完全足够赵云出枪三四次了。
几乎就在一个照面的功夫,赵云掌中枪闪电般弹出,须臾之间便连挑两员秦将,直奔杨端和而来。
余下四员秦将虽然有心阻拦赵云,可战车的速度,又岂能与照夜玉狮子这种陆地飞机相提并论?
几乎在眨眼之间,赵云就出现在了杨端和战车的后方、
“杨端和!今日,你难逃一死!”赵云双脚点蹬,马往前冲,贴着杨端和战车的边缘就冲了过去。
可就是在战车与战马相错之际,赵云掌中枪如蛟龙入水一般刹那间出手,直取战车之上的杨端和。
杨端和此人,虽然也是靠着军功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将军,手中也层沾满了无数敌军的鲜血,但杨端和终究不是一个以武力见长的将军。
赵云马到近前,杨端和就有些慌了,再加上杨端和本身武功的低微,以及战车上行动不便,结局便已经注定了。
赵云掌中的龙胆亮银枪,毫无花假的刺入了杨端和的胸膛,顺势往起一挑。
噗通一声,杨端和的尸首跌落在地,扬起漫天的尘土。秦国一代名将杨端和,就此泯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常山赵子龙,就此一战成名,威震天下!
不远处的四万多赵军一见赵云真的枪挑了杨端和,顿时陷入了一片山呼海啸的喜悦之中。
“大将军有令,一旦成功斩杀杨端和,我大军便掩杀过去!”一员副将高举着战刀,高声喝道,“如今杨端和已死,三军儿郎,随我杀过去!”
“杀!”
“杀!”
“杀”
四万多赵军纷纷拔出兵刃,口中齐声呐喊,直奔山下乱做一团的秦军冲来,离远一看,真有天崩地裂般的气势。
此时的秦军,哪里还有半点抵抗的心思?
所谓将乃军之胆。
赵云孤身闯入几万大军之中,非但毫发无伤,并且成功斩杀了主将杨端和,早已经将这些秦军吓得肝胆俱裂,没有一个人能生出正面对抗赵云的心思。
更何况这些秦军本身就已经乱作一团,难堪一战,现在四万多赵军再往下一冲,更是将秦军的军心吓得分崩离析,自踩踏的情况更加的严重,直接就丧失了战斗能力,以及反抗之心。
赵军冲杀下来,基本上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总共七万余秦军四散而逃,竟无一人敢回身对抗赵军。四万多赵军士兵,就像是猫抓老鼠一样,四下捕捉逃窜中的秦军士兵。
事情发展到了现在这一步,秦军的奇袭邯郸,灭亡赵国的计划,基本上宣告失败了。
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
赵云端坐在中军大帐之中,以一种平静的目光环视着大帐之内。
在赵云的面前,赵军上下所有重要的将领列立两侧,一个个盔明甲亮,腰板拔得笔直。
往日到中军大帐来见赵云,这些赵军将领一个个都是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仿佛对生活没有希望,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一般。
但是今日这群将领,仿佛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不但一个个喜笑颜开,看向赵云的目光更是充满了崇拜之色。
如果在往日里,这些赵军将领对赵云还是充满怀疑的话,今日一战,赵云就彻底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
“今日战况如何?”过了好一会儿,赵云才淡淡的问道。
“启禀大将军!今日一战,斩首秦军两万三千人,降者四万八千人,秦军大将军杨端和战死!”一员副将连忙高声回答道。
“我军伤亡如何?”赵云脸上勾起一丝淡淡的微笑,再次问道,显然是赵军的战绩让赵云十分满意。
“我军阵亡人数八百人,伤一千四百人,几乎没有伤亡!”副将颇为欣喜的说道。
“我军现在还有多少人马?”赵云停顿了一下,继续问道。
“我们从邯郸带过来的五万人马,现在还剩下四万两千人,算上秦军归降的四万八千人,我军现在恰好有九万人马!”副将胸有成竹的说道,显然是早就将这些数据牢记于心了。
“传令下去,各营兵将,善待降卒,不可轻慢!秦军既然已经降了,那就是我赵军!你们都听明白了吗?”赵云忽然严肃了神色,环视帐内众将说道。
“末将明白!”帐内众将齐声答道。
由于长久以来的传统,战车始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因素。
虽然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让中原王朝逐渐看到了骑兵面对战车的优势,各国也纷纷开始组建骑兵队伍,以便在日后的战争的中不至于陷入太过被动的地步。
但是赵国由胡服骑射带来的锋芒,给中原五国的教训也只是如此了。骑兵毕竟是胡人的东西,在中原五国的心中始终是一种被歧视的地位,因此骑兵在中原五国的军中始终处在一种尴尬的地位,最后干脆沦为了一种毫无战斗力的礼仪部队。
无论是强大的齐国、楚国,还是弱小的韩国、燕国,骑兵基本上都处于下问,我国有没有骑兵?
答,有。
问,我国的骑兵的可以参与战斗吗?
答,根本不可能。
而始终想与赵国掰手腕的秦国,在一代杀神白起的带领下,大力发展骑兵,终于将秦国的骑兵训练成了一支铁军,在日后的长平之战中,成为了打击赵国骑兵的一把利刃!
只可惜,随着白起逐渐远离秦军权力中心,以及赵国的日渐衰落,秦国的骑兵也开始逐渐走上了下坡路,各种中高层的将领,再次坐上了华而不实的战车,以彰显自己身为军中将领的尊贵身份。
只可惜,笨重的战车又岂能与轻便的骑兵向抗衡?
杨端和的六员副将,从不同的方向夹击赵云,看起来甚是骇人,让人望而生畏。
但是在赵云行动如风的照夜玉狮子面前,乘坐战车的六员秦将,完全就像是来送人头的。尤其是秦将使用的长戈,挥舞起来极为不便,一刺一收,完全足够赵云出枪三四次了。
几乎就在一个照面的功夫,赵云掌中枪闪电般弹出,须臾之间便连挑两员秦将,直奔杨端和而来。
余下四员秦将虽然有心阻拦赵云,可战车的速度,又岂能与照夜玉狮子这种陆地飞机相提并论?
几乎在眨眼之间,赵云就出现在了杨端和战车的后方、
“杨端和!今日,你难逃一死!”赵云双脚点蹬,马往前冲,贴着杨端和战车的边缘就冲了过去。
可就是在战车与战马相错之际,赵云掌中枪如蛟龙入水一般刹那间出手,直取战车之上的杨端和。
杨端和此人,虽然也是靠着军功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将军,手中也层沾满了无数敌军的鲜血,但杨端和终究不是一个以武力见长的将军。
赵云马到近前,杨端和就有些慌了,再加上杨端和本身武功的低微,以及战车上行动不便,结局便已经注定了。
赵云掌中的龙胆亮银枪,毫无花假的刺入了杨端和的胸膛,顺势往起一挑。
噗通一声,杨端和的尸首跌落在地,扬起漫天的尘土。秦国一代名将杨端和,就此泯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常山赵子龙,就此一战成名,威震天下!
不远处的四万多赵军一见赵云真的枪挑了杨端和,顿时陷入了一片山呼海啸的喜悦之中。
“大将军有令,一旦成功斩杀杨端和,我大军便掩杀过去!”一员副将高举着战刀,高声喝道,“如今杨端和已死,三军儿郎,随我杀过去!”
“杀!”
“杀!”
“杀”
四万多赵军纷纷拔出兵刃,口中齐声呐喊,直奔山下乱做一团的秦军冲来,离远一看,真有天崩地裂般的气势。
此时的秦军,哪里还有半点抵抗的心思?
所谓将乃军之胆。
赵云孤身闯入几万大军之中,非但毫发无伤,并且成功斩杀了主将杨端和,早已经将这些秦军吓得肝胆俱裂,没有一个人能生出正面对抗赵云的心思。
更何况这些秦军本身就已经乱作一团,难堪一战,现在四万多赵军再往下一冲,更是将秦军的军心吓得分崩离析,自踩踏的情况更加的严重,直接就丧失了战斗能力,以及反抗之心。
赵军冲杀下来,基本上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总共七万余秦军四散而逃,竟无一人敢回身对抗赵军。四万多赵军士兵,就像是猫抓老鼠一样,四下捕捉逃窜中的秦军士兵。
事情发展到了现在这一步,秦军的奇袭邯郸,灭亡赵国的计划,基本上宣告失败了。
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
赵云端坐在中军大帐之中,以一种平静的目光环视着大帐之内。
在赵云的面前,赵军上下所有重要的将领列立两侧,一个个盔明甲亮,腰板拔得笔直。
往日到中军大帐来见赵云,这些赵军将领一个个都是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仿佛对生活没有希望,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一般。
但是今日这群将领,仿佛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不但一个个喜笑颜开,看向赵云的目光更是充满了崇拜之色。
如果在往日里,这些赵军将领对赵云还是充满怀疑的话,今日一战,赵云就彻底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
“今日战况如何?”过了好一会儿,赵云才淡淡的问道。
“启禀大将军!今日一战,斩首秦军两万三千人,降者四万八千人,秦军大将军杨端和战死!”一员副将连忙高声回答道。
“我军伤亡如何?”赵云脸上勾起一丝淡淡的微笑,再次问道,显然是赵军的战绩让赵云十分满意。
“我军阵亡人数八百人,伤一千四百人,几乎没有伤亡!”副将颇为欣喜的说道。
“我军现在还有多少人马?”赵云停顿了一下,继续问道。
“我们从邯郸带过来的五万人马,现在还剩下四万两千人,算上秦军归降的四万八千人,我军现在恰好有九万人马!”副将胸有成竹的说道,显然是早就将这些数据牢记于心了。
“传令下去,各营兵将,善待降卒,不可轻慢!秦军既然已经降了,那就是我赵军!你们都听明白了吗?”赵云忽然严肃了神色,环视帐内众将说道。
“末将明白!”帐内众将齐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