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欺骗
于是,两栖登陆船只在夜晚才投入使用,而且整个过程都严格保密。
保密工作主要是对运输线路及起点、终点的管理。
从东岸的物资仓库起,到伏尔加河中央的沙洲,最后到斯大林格勒的存储仓库,全都安排人员进行戒严和保护。
这支部队是近卫步兵第33师……近卫步兵第33师是第62集团军的直属部队,每一名战士都是知根知底的老兵,而且任何一名曾经失踪、脱离部队而说明不了合理原因的都会被赶出该部队。
这是为什么就不用说了。
实战中苏军发现有许多士兵莫名其妙的失踪然后又返回的士兵其实不是迷路、走散然后找回部队那么简单。
他们中其实有人是被德军俘虏了,接着被留下证据、把柄之后策反再放了回来替德军收集情报实施间谍活动。
在战争中,部队就算是苏军内务部也很难查清这些事后返回部队的人哪些曾经做过俘虏哪些是确确实实只是走散……这是由苏军管理混乱且身份证明缺失造成的,他们的身份证常常只是一个战士证,在战斗中很容易丢失。
因此,想要保证一支部队没有间谍,就只有将那些曾经走散过的士兵全都踢出部队编入另一支保密等级较低的部队。
这种做法虽然简单、粗暴,但却很有效。
比如现在,第62集团军想要保密时就还有部队可用……近卫步兵第33师负责了整个斯大林格勒的新增运输线的保密工作。
之所以说是整个,是因为戈利科夫和舒尔卡商议之后在斯大林格勒开辟了两条补给线。
这两条补给线各由一百艘两栖登陆船承担运输任务,分成南、北两线分别负责斯大林格勒北半部工业区和南半部居民区的补给。
之所以这么分配,为的是能使补给更高效。
北半部工业区有工厂可以生产弹药,所以更缺食物相对不缺弹药。
南半部居民区有一定的食物储量,还有面包作坊之类的,但弹药却完全需要外来运送,所以更缺弹药。
如果只建立一条运输线的话,就必然会出现将补给运送到北部或是南部,然后再二次运输将补给在南北间运送的情况。
反之,建立两条运输线后,虽然同样还是两百多艘两栖登陆船,却可以根据南、北两地不同的需求和情况进行倾斜,于是将补给一次运送到位增加了效率。
这就像之前所说的,此时的斯大林格勒需要精打细算把握住每一点利益和机会。
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所以驻守斯大林格勒的士兵发现补给情况似乎有些改善,比如前线作战部队的弹药量明显增加了,但奇怪的是德国人依旧昼夜不停的对斯大林格勒运输线实施轰炸。
食物方面暂时没有太大的改善。
这并不是因为运输量不足以增加口粮。
事实上,两百多艘两栖运输船整个夜晚来来回回不停的在东岸与西岸之间穿梭,带来的补给不说彻底改变补给窘状,适当的增加些口粮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也充分说明两栖登陆船的运输效果不错,它的运输效率甚至可以说是被严重低估了。
因为大型运输船就算在没有被德军封锁时还会存在这样的运输过程:物资首先得从东岸的仓库用汽车运至东岸港口,接着在东岸港口装船,然后运至西岸港口,卸船,最后再由汽车运至仓库或是各个方向。
用两栖运输船运送物资就不一样了,这些过程全都可以省略,它直接就是从东岸仓库装船,然后一口气直接运至西岸目标仓库。
当然,为了尽量缩短横穿伏尔加河的时间,苏军还是在两岸分别设置了临时堆放点。
也就是说,虽然两栖运输船运量不大,它们大多都是救生船的大小,但实际的运输效率却十分可观。
不过为了能对敌人实施战略欺骗,也就是让德军相信斯大林格勒的补给状况越来越糟,士兵们的口粮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糟。
这当然也是舒尔卡和戈利科夫商量后的结果。
“我们的士兵不可避免的会被敌人俘虏!”舒尔卡说:“德国人会从他们口中获知我军补给情况,如果他们知道我们的士兵口粮有所好转,就有可能会对我们的补给情况起疑心。否则,如果士兵们口粮越来越糟,他们就会认为现在的封锁是正确的,同时认为只需要再加把劲,就能将他们彻底扼杀在这座城市里并继续甚至加强封锁!”
“那么弹药……”
“弹药影响太大了!”舒尔卡回答:“减少弹药或许能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甚至效果可参会更好,但却会增加我军的伤亡,我认为不值得这么做。而且,我们可以找一个很好的理由……弹药的供给是因为我们增加了工厂区的产量!”
“说得对!”戈利科夫点了点头:“事实上我们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这时,阿基莫维奇少校就给两人递上了两块面包,说:“我想,这种战略欺骗对我们并不适用吧!”
“当然!”舒尔卡毫不客气的接过面包塞进了嘴里。
这段时间把他饿得够呛,连走路都有些头昏眼花了,他可不想再继续这样折腾自己……直到被饿着的时候,才知道其它的困难跟饥饿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
正所谓“饱汉不知饿汉饥”,没有被饿过的人很难理解那种饿得眼冒金星浑身无力的感觉。
天色一亮所有的运输任务就停了下来。
事实上,因为担心被德军发现,在天亮前半小时运输任务就停止,不管运输船此时是在东岸还是西岸,或是运输途中,都必须回到最近的集中点将自己隐藏起来。
(注:近卫步兵第33师设置了三个集中点,分别是起点、终点,以及河中央的沙洲。)
随着德军一架架轰炸机“隆隆”的飞上天空,苏军在白天的欺骗计划也就跟着启动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保密工作主要是对运输线路及起点、终点的管理。
从东岸的物资仓库起,到伏尔加河中央的沙洲,最后到斯大林格勒的存储仓库,全都安排人员进行戒严和保护。
这支部队是近卫步兵第33师……近卫步兵第33师是第62集团军的直属部队,每一名战士都是知根知底的老兵,而且任何一名曾经失踪、脱离部队而说明不了合理原因的都会被赶出该部队。
这是为什么就不用说了。
实战中苏军发现有许多士兵莫名其妙的失踪然后又返回的士兵其实不是迷路、走散然后找回部队那么简单。
他们中其实有人是被德军俘虏了,接着被留下证据、把柄之后策反再放了回来替德军收集情报实施间谍活动。
在战争中,部队就算是苏军内务部也很难查清这些事后返回部队的人哪些曾经做过俘虏哪些是确确实实只是走散……这是由苏军管理混乱且身份证明缺失造成的,他们的身份证常常只是一个战士证,在战斗中很容易丢失。
因此,想要保证一支部队没有间谍,就只有将那些曾经走散过的士兵全都踢出部队编入另一支保密等级较低的部队。
这种做法虽然简单、粗暴,但却很有效。
比如现在,第62集团军想要保密时就还有部队可用……近卫步兵第33师负责了整个斯大林格勒的新增运输线的保密工作。
之所以说是整个,是因为戈利科夫和舒尔卡商议之后在斯大林格勒开辟了两条补给线。
这两条补给线各由一百艘两栖登陆船承担运输任务,分成南、北两线分别负责斯大林格勒北半部工业区和南半部居民区的补给。
之所以这么分配,为的是能使补给更高效。
北半部工业区有工厂可以生产弹药,所以更缺食物相对不缺弹药。
南半部居民区有一定的食物储量,还有面包作坊之类的,但弹药却完全需要外来运送,所以更缺弹药。
如果只建立一条运输线的话,就必然会出现将补给运送到北部或是南部,然后再二次运输将补给在南北间运送的情况。
反之,建立两条运输线后,虽然同样还是两百多艘两栖登陆船,却可以根据南、北两地不同的需求和情况进行倾斜,于是将补给一次运送到位增加了效率。
这就像之前所说的,此时的斯大林格勒需要精打细算把握住每一点利益和机会。
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所以驻守斯大林格勒的士兵发现补给情况似乎有些改善,比如前线作战部队的弹药量明显增加了,但奇怪的是德国人依旧昼夜不停的对斯大林格勒运输线实施轰炸。
食物方面暂时没有太大的改善。
这并不是因为运输量不足以增加口粮。
事实上,两百多艘两栖运输船整个夜晚来来回回不停的在东岸与西岸之间穿梭,带来的补给不说彻底改变补给窘状,适当的增加些口粮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也充分说明两栖登陆船的运输效果不错,它的运输效率甚至可以说是被严重低估了。
因为大型运输船就算在没有被德军封锁时还会存在这样的运输过程:物资首先得从东岸的仓库用汽车运至东岸港口,接着在东岸港口装船,然后运至西岸港口,卸船,最后再由汽车运至仓库或是各个方向。
用两栖运输船运送物资就不一样了,这些过程全都可以省略,它直接就是从东岸仓库装船,然后一口气直接运至西岸目标仓库。
当然,为了尽量缩短横穿伏尔加河的时间,苏军还是在两岸分别设置了临时堆放点。
也就是说,虽然两栖运输船运量不大,它们大多都是救生船的大小,但实际的运输效率却十分可观。
不过为了能对敌人实施战略欺骗,也就是让德军相信斯大林格勒的补给状况越来越糟,士兵们的口粮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糟。
这当然也是舒尔卡和戈利科夫商量后的结果。
“我们的士兵不可避免的会被敌人俘虏!”舒尔卡说:“德国人会从他们口中获知我军补给情况,如果他们知道我们的士兵口粮有所好转,就有可能会对我们的补给情况起疑心。否则,如果士兵们口粮越来越糟,他们就会认为现在的封锁是正确的,同时认为只需要再加把劲,就能将他们彻底扼杀在这座城市里并继续甚至加强封锁!”
“那么弹药……”
“弹药影响太大了!”舒尔卡回答:“减少弹药或许能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甚至效果可参会更好,但却会增加我军的伤亡,我认为不值得这么做。而且,我们可以找一个很好的理由……弹药的供给是因为我们增加了工厂区的产量!”
“说得对!”戈利科夫点了点头:“事实上我们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这时,阿基莫维奇少校就给两人递上了两块面包,说:“我想,这种战略欺骗对我们并不适用吧!”
“当然!”舒尔卡毫不客气的接过面包塞进了嘴里。
这段时间把他饿得够呛,连走路都有些头昏眼花了,他可不想再继续这样折腾自己……直到被饿着的时候,才知道其它的困难跟饥饿比起来都算不了什么。
正所谓“饱汉不知饿汉饥”,没有被饿过的人很难理解那种饿得眼冒金星浑身无力的感觉。
天色一亮所有的运输任务就停了下来。
事实上,因为担心被德军发现,在天亮前半小时运输任务就停止,不管运输船此时是在东岸还是西岸,或是运输途中,都必须回到最近的集中点将自己隐藏起来。
(注:近卫步兵第33师设置了三个集中点,分别是起点、终点,以及河中央的沙洲。)
随着德军一架架轰炸机“隆隆”的飞上天空,苏军在白天的欺骗计划也就跟着启动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