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结仇
“大哥,这小子如此狂妄,就此退走,如何咽的下这口气?”敖炙好生恼怒。
敖烛没有接它的话茬,留下一句‘退潮’,率先离地升空。
敖烛三人身后的那些水族将领亦随之升空,其中一个大嘴水怪自腰间扯下海螺鼓气吹响,伴随着海螺的嗡鸣,离地数丈的海水开始快速回落,水中的鱼龙虾蟹亦随潮退去。
眼见敖烛去意已决,敖炙气急恼火,怒视吴中元,心有不愤,跃跃欲试。
“二哥,快走吧,大哥都走了。”三公主伸手拉它。
“都怪你,”敖炙迁怒三公主,“就你多嘴,以后绝不再带你出来。”
众人在前,三公主面子挂不住,哼哧跺脚,“哼,你不带,大哥带。”
三公主言罢,屈膝拔高,往空中与敖烛会合。
“你给我等着,我寻你并不费事。”敖炙手指吴中元。
“我不愿为人族招灾,你最好也别给龙族惹祸。”吴中元软中带硬。
“你……”敖炙气急语塞。
“敖炙,走了。”敖烛自空中召唤。
龙族的等级也很是森严,二人虽然是兄弟,但敖炙是王子,而敖烛是皇子,敖炙必须听命于自己的哥哥,便是心中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强行忍住,提气拔高,与自己的兄妹会合。
敖烛身在高空,居高俯视,冷冷的看了吴中元一眼之后抖身现出赤龙本相,蜿蜒探爪,腾云南去。
敖炙和三公主亦随之现出原形,一左一右,随着敖烛去了。
吴中元还是头一次见到红色的龙,这三条赤龙每一条都有七八丈长短,腹下生有四爪,体态样貌与青龙非常相似,只是鳞片的颜色不同,与青龙相比,赤龙显得更加狰狞,用狰狞来形容貌似也不太精准,确切的说应该是更令人心生畏惧。
片刻过后,三条赤龙消失在南方海天交接之处,而漫天的海水也已经退入大海,整个隗城外围泥泞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海水腥气。
直到这时,众人方才回过神来,黎万紫率领手下勇士上前与吴中元见礼,?u茨则带领隗城众人上前道谢。
由于?u茨此前在他和龙族之间选择了相信他,吴中元对?u茨的态度就比较和气,谦逊过后直涉正题,“我先前曾听祝千卫说起过二长老,二长老德高望重,忠义两全,二长老既已回归,在少主成年之前,隗城之事自当由二长老代管,诸位对此可有异议?”
在此之前?u茨并不了解吴中元,实际上直到这一刻他也并不是非常了解,但有一点他已经了解了,那就是吴中元是个标准的鹰派人物,遇强不弱,勇敢无畏,大有君王之风。
吴中元是君王,他的话就是圣旨,他的提议自然无人反对,最主要的是就算他不提议,?u茨也应该是隗城的主事之人。
待得?u茨谦逊过后,吴中元转头看向黎万紫,“之前我们为隗城所做的安排,你跟他们说了没有?”
“还没来得及细述。”黎万紫说道。
吴中元抬了抬手。
黎万紫会意,将二人先前的安排与隗城众人简略的讲说了一遍,包括隗城北迁之后的安置地点,也包括对于他们日后生计的安排。
听得黎万紫的讲述,隗城众人好生感动,他们没想到吴中元连他们日后如何维持生计都考虑到了,不但为他们筹建城池,还将他们安排到了距离东海不远的安全所在。
吴中元摆手打断了众人的千恩万谢,“之前我与祝千卫说过,隗城虽然北迁中土,政务民生仍由你们自己做主,隗城的所有事物我和垣城城主都不会插手过问,更不会调役征赋。”
吴中元言罢,隗城众人免不得又是一番感谢。
吴中元正色说道,“目前是什么形势诸位想必也都清楚,想要迁往中土躲灾避祸的部落也很多,我也不是来者不拒,我之所以接纳诸位也并不是看重那三万斤盐巴,我们已经与东海夷人结盟,盐巴可自东海获取,我之所以不惜与南海龙族结仇也要庇护诸位,乃是因为我对祝千卫极为器重,自此时此刻起,祝千卫脱离隗城,效忠于我,诸位可有异议?”
对于吴中元的话,众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他有这样的要求其实并不突然,他将虬龙戟赐给祝千卫已经说明他想要祝千卫了,一仆不侍二主的道理谁都懂。此外,吴中元的这一要求也间接表明了他对于隗城自治并不是说说而已,他真的会履行诺言,如若不然,他完全没有必要将祝千卫要走。
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各有所属,泾渭分明,这对隗城来说也是好事。
众人没有异议,吴中元又看向祝千卫。
不等吴中元开口,祝千卫便迈步上前,反撩衣摆,单膝跪倒,“承黄帝大人错爱,祝千卫誓当以死效忠。”
“甚好,”吴中元迈步上前,扶起了祝千卫,“在我没有谕旨调用之前,你仍然做客隗城,与故人同居。”
“是。”祝千卫高声应是。
黎万紫率领手下勇士与祝千卫彼此见礼,吴中元则趁机向?u茨询问隗城准备的怎么样了。
实际上隗城还没有彻底准备好,但眼下他们已经得罪了南海龙族,哪里还敢耽搁磨蹭,只道已经收拾妥当,随时可以上路。
由于此时正值深夜,即便要走也要等到天亮,?u茨便将吴中元等人安排在王宫休息,然后率领本城勇士组织民众套马驾辕,装载家什细软。
黎万紫先前派来的那队勇士共有十余人,这些人就得随着隗城一起北上了,之前吴中元曾和黎万紫探讨过此事,就算一路平安,隗城迁到中土也得三个多月,这三个月这队勇士就得与隗城众人一起餐风露宿了,也没时间打坐练气。
对此吴中元也有安排,待得隗城众人去到地头儿,安置妥当,所有护卫同行的九牧勇士各赏补气丹药一枚,因人而异,皆擢一阶,既是补偿,亦是嘉奖。
勇士谢恩退走,房间里只剩下了吴中元和黎万紫,吴中元没跟黎万紫提起刺杀白千寿一事,黎万紫是最关心他的几个人之一,若是知道他以身涉险,去做风险和回报不成正比的事情,免不得又是一通埋怨。
对于他刚才对待南海龙族的强硬态度,黎万紫也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妥,因为她也是个鹰派人物,所谓鹰派说白了就是主战派,而鸽派则是主和派,这两派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能打不谈,而后者则是能谈不打,也并不是说鹰派就只知道打仗,而鸽派就只知道投降,这两者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倾向。
不过对于此事能够善了,黎万紫还是非常意外的,意外的不是他逼退了南海龙族,而是他不应该来的这么快,祝千卫先前焚烧灵气木简她是知道的,她没想到吴中元能赶在对方动手之前赶过来。
仔细想来这事儿还得感谢姜正,若不是姜正逼婚把他给吓跑了,祝千卫焚烧木简时他应该还在牛族,即便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也来不及了。
说到此事,吴中元便趁机向黎万紫请教应该如何处理与牛族和姜南的关系,自上次黎万紫雪夜给他送饭之后,他才真正把黎万紫当做小姨对待。
但他虚心的请教却换来了黎万紫的一句,‘问我作甚?自己惹的祸事自己处理。’
挨了批评,吴中元便不问了,黎万紫对于外族通婚还是比较排斥的,这是她不愿谈论此事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黎万紫并不擅长处理男女关系,不然的话也不会直到现在还待字闺中,这都三十五六岁的老姑娘了。
接下来二人谈论的主要是隗城如何安置的问题,黎万紫来到之后对隗城人口进行了大致的了解,与他之前叙说的有一定出入,他之前说的是隗城应该有三四万人,而实际上登记在册的只有一万多。
吴中元对隗城人口的估算是根据城中房舍数量进行的推断,虽然不是非常精准,却也不可能与真实人数有这么大的差距,与黎万紫进行辩论之后方才发现对于人数的统计二人存在概念上的偏差,这时候统计人数是不计算孩子和老人的,十四岁以下的男孩,十二岁以下的女孩,六十岁以上的男人,五十岁以上的女子,都不计算在总人口之内。
不止隗城是这样,中土三族也是这样,这时候可不像现代,孩子一出生就有户口,这时候的医疗条件很差,婴儿的死亡率是很高的,老年人的死亡率也很高,登基在册的都是有战斗力或生产力的青壮年。
纠正了认识上的偏差,吴中元愣住了,他发愣不是因为身为大吴竟然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族人,而是此前吴荻与他估算米粮短缺的数字的时候,是建立在只统计青壮年的基础上的,老人和孩子都没有计算在内。
之前与吴荻估算的结果是在得了夷人支援的五万斤鱼肉米粮之后,熊族的米粮缺口还有二十万左右,吴勤和姜大花黎万紫各出一万,岷山牲兽能得肉三万斤,如果狐族再支援五万,缺口还有九万。
九万就已经够他发愁的了,若是再算上老人和孩子,那缺口将会更大,大到他跑断腿都筹集不够,不管他如何努力,熊族最终还是得饿死人。
怎么会这样?
愁恼归愁恼,沮丧归沮丧,仔细想来这也符合这时候的现状,要知道封建朝代饿死人是常有的事情,我国也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才彻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
这么大的缺口,怎么补?
不过也没时间供他沮丧犯愁,没过多久?u茨就派人前来禀报,由于之前城池周围曾被海水淹没,出城的道路泥泞不堪,踏足深陷,根本无法承载负重车马。
听得来人禀报,吴中元与黎万紫离开王宫,出城察看。
凡事都有先后主次,粮草的问题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先把隗城众人送出去……
。
敖烛没有接它的话茬,留下一句‘退潮’,率先离地升空。
敖烛三人身后的那些水族将领亦随之升空,其中一个大嘴水怪自腰间扯下海螺鼓气吹响,伴随着海螺的嗡鸣,离地数丈的海水开始快速回落,水中的鱼龙虾蟹亦随潮退去。
眼见敖烛去意已决,敖炙气急恼火,怒视吴中元,心有不愤,跃跃欲试。
“二哥,快走吧,大哥都走了。”三公主伸手拉它。
“都怪你,”敖炙迁怒三公主,“就你多嘴,以后绝不再带你出来。”
众人在前,三公主面子挂不住,哼哧跺脚,“哼,你不带,大哥带。”
三公主言罢,屈膝拔高,往空中与敖烛会合。
“你给我等着,我寻你并不费事。”敖炙手指吴中元。
“我不愿为人族招灾,你最好也别给龙族惹祸。”吴中元软中带硬。
“你……”敖炙气急语塞。
“敖炙,走了。”敖烛自空中召唤。
龙族的等级也很是森严,二人虽然是兄弟,但敖炙是王子,而敖烛是皇子,敖炙必须听命于自己的哥哥,便是心中有一万个不愿意,也只能强行忍住,提气拔高,与自己的兄妹会合。
敖烛身在高空,居高俯视,冷冷的看了吴中元一眼之后抖身现出赤龙本相,蜿蜒探爪,腾云南去。
敖炙和三公主亦随之现出原形,一左一右,随着敖烛去了。
吴中元还是头一次见到红色的龙,这三条赤龙每一条都有七八丈长短,腹下生有四爪,体态样貌与青龙非常相似,只是鳞片的颜色不同,与青龙相比,赤龙显得更加狰狞,用狰狞来形容貌似也不太精准,确切的说应该是更令人心生畏惧。
片刻过后,三条赤龙消失在南方海天交接之处,而漫天的海水也已经退入大海,整个隗城外围泥泞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海水腥气。
直到这时,众人方才回过神来,黎万紫率领手下勇士上前与吴中元见礼,?u茨则带领隗城众人上前道谢。
由于?u茨此前在他和龙族之间选择了相信他,吴中元对?u茨的态度就比较和气,谦逊过后直涉正题,“我先前曾听祝千卫说起过二长老,二长老德高望重,忠义两全,二长老既已回归,在少主成年之前,隗城之事自当由二长老代管,诸位对此可有异议?”
在此之前?u茨并不了解吴中元,实际上直到这一刻他也并不是非常了解,但有一点他已经了解了,那就是吴中元是个标准的鹰派人物,遇强不弱,勇敢无畏,大有君王之风。
吴中元是君王,他的话就是圣旨,他的提议自然无人反对,最主要的是就算他不提议,?u茨也应该是隗城的主事之人。
待得?u茨谦逊过后,吴中元转头看向黎万紫,“之前我们为隗城所做的安排,你跟他们说了没有?”
“还没来得及细述。”黎万紫说道。
吴中元抬了抬手。
黎万紫会意,将二人先前的安排与隗城众人简略的讲说了一遍,包括隗城北迁之后的安置地点,也包括对于他们日后生计的安排。
听得黎万紫的讲述,隗城众人好生感动,他们没想到吴中元连他们日后如何维持生计都考虑到了,不但为他们筹建城池,还将他们安排到了距离东海不远的安全所在。
吴中元摆手打断了众人的千恩万谢,“之前我与祝千卫说过,隗城虽然北迁中土,政务民生仍由你们自己做主,隗城的所有事物我和垣城城主都不会插手过问,更不会调役征赋。”
吴中元言罢,隗城众人免不得又是一番感谢。
吴中元正色说道,“目前是什么形势诸位想必也都清楚,想要迁往中土躲灾避祸的部落也很多,我也不是来者不拒,我之所以接纳诸位也并不是看重那三万斤盐巴,我们已经与东海夷人结盟,盐巴可自东海获取,我之所以不惜与南海龙族结仇也要庇护诸位,乃是因为我对祝千卫极为器重,自此时此刻起,祝千卫脱离隗城,效忠于我,诸位可有异议?”
对于吴中元的话,众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他有这样的要求其实并不突然,他将虬龙戟赐给祝千卫已经说明他想要祝千卫了,一仆不侍二主的道理谁都懂。此外,吴中元的这一要求也间接表明了他对于隗城自治并不是说说而已,他真的会履行诺言,如若不然,他完全没有必要将祝千卫要走。
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各有所属,泾渭分明,这对隗城来说也是好事。
众人没有异议,吴中元又看向祝千卫。
不等吴中元开口,祝千卫便迈步上前,反撩衣摆,单膝跪倒,“承黄帝大人错爱,祝千卫誓当以死效忠。”
“甚好,”吴中元迈步上前,扶起了祝千卫,“在我没有谕旨调用之前,你仍然做客隗城,与故人同居。”
“是。”祝千卫高声应是。
黎万紫率领手下勇士与祝千卫彼此见礼,吴中元则趁机向?u茨询问隗城准备的怎么样了。
实际上隗城还没有彻底准备好,但眼下他们已经得罪了南海龙族,哪里还敢耽搁磨蹭,只道已经收拾妥当,随时可以上路。
由于此时正值深夜,即便要走也要等到天亮,?u茨便将吴中元等人安排在王宫休息,然后率领本城勇士组织民众套马驾辕,装载家什细软。
黎万紫先前派来的那队勇士共有十余人,这些人就得随着隗城一起北上了,之前吴中元曾和黎万紫探讨过此事,就算一路平安,隗城迁到中土也得三个多月,这三个月这队勇士就得与隗城众人一起餐风露宿了,也没时间打坐练气。
对此吴中元也有安排,待得隗城众人去到地头儿,安置妥当,所有护卫同行的九牧勇士各赏补气丹药一枚,因人而异,皆擢一阶,既是补偿,亦是嘉奖。
勇士谢恩退走,房间里只剩下了吴中元和黎万紫,吴中元没跟黎万紫提起刺杀白千寿一事,黎万紫是最关心他的几个人之一,若是知道他以身涉险,去做风险和回报不成正比的事情,免不得又是一通埋怨。
对于他刚才对待南海龙族的强硬态度,黎万紫也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妥,因为她也是个鹰派人物,所谓鹰派说白了就是主战派,而鸽派则是主和派,这两派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能打不谈,而后者则是能谈不打,也并不是说鹰派就只知道打仗,而鸽派就只知道投降,这两者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倾向。
不过对于此事能够善了,黎万紫还是非常意外的,意外的不是他逼退了南海龙族,而是他不应该来的这么快,祝千卫先前焚烧灵气木简她是知道的,她没想到吴中元能赶在对方动手之前赶过来。
仔细想来这事儿还得感谢姜正,若不是姜正逼婚把他给吓跑了,祝千卫焚烧木简时他应该还在牛族,即便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也来不及了。
说到此事,吴中元便趁机向黎万紫请教应该如何处理与牛族和姜南的关系,自上次黎万紫雪夜给他送饭之后,他才真正把黎万紫当做小姨对待。
但他虚心的请教却换来了黎万紫的一句,‘问我作甚?自己惹的祸事自己处理。’
挨了批评,吴中元便不问了,黎万紫对于外族通婚还是比较排斥的,这是她不愿谈论此事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黎万紫并不擅长处理男女关系,不然的话也不会直到现在还待字闺中,这都三十五六岁的老姑娘了。
接下来二人谈论的主要是隗城如何安置的问题,黎万紫来到之后对隗城人口进行了大致的了解,与他之前叙说的有一定出入,他之前说的是隗城应该有三四万人,而实际上登记在册的只有一万多。
吴中元对隗城人口的估算是根据城中房舍数量进行的推断,虽然不是非常精准,却也不可能与真实人数有这么大的差距,与黎万紫进行辩论之后方才发现对于人数的统计二人存在概念上的偏差,这时候统计人数是不计算孩子和老人的,十四岁以下的男孩,十二岁以下的女孩,六十岁以上的男人,五十岁以上的女子,都不计算在总人口之内。
不止隗城是这样,中土三族也是这样,这时候可不像现代,孩子一出生就有户口,这时候的医疗条件很差,婴儿的死亡率是很高的,老年人的死亡率也很高,登基在册的都是有战斗力或生产力的青壮年。
纠正了认识上的偏差,吴中元愣住了,他发愣不是因为身为大吴竟然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族人,而是此前吴荻与他估算米粮短缺的数字的时候,是建立在只统计青壮年的基础上的,老人和孩子都没有计算在内。
之前与吴荻估算的结果是在得了夷人支援的五万斤鱼肉米粮之后,熊族的米粮缺口还有二十万左右,吴勤和姜大花黎万紫各出一万,岷山牲兽能得肉三万斤,如果狐族再支援五万,缺口还有九万。
九万就已经够他发愁的了,若是再算上老人和孩子,那缺口将会更大,大到他跑断腿都筹集不够,不管他如何努力,熊族最终还是得饿死人。
怎么会这样?
愁恼归愁恼,沮丧归沮丧,仔细想来这也符合这时候的现状,要知道封建朝代饿死人是常有的事情,我国也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才彻底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
这么大的缺口,怎么补?
不过也没时间供他沮丧犯愁,没过多久?u茨就派人前来禀报,由于之前城池周围曾被海水淹没,出城的道路泥泞不堪,踏足深陷,根本无法承载负重车马。
听得来人禀报,吴中元与黎万紫离开王宫,出城察看。
凡事都有先后主次,粮草的问题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先把隗城众人送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