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田园娇宠

第五十一章 伪装

    陶怜儿拉着李小青去了村口,李家村的房子坐山傍水,房屋集中分布在主路两边。

    本来村子内是没有这条主路的,不过因为前些年渐渐有商人经过他们李家村,看他们村子里有许多农作物,于是就动了买卖的念头。

    之后他们村子才渐渐将村内的那条大路给留出来专供板车用途。

    陶怜儿刚开始来的时候还疑惑,后来才知道那条五米宽的大土路居然还有这个用处。

    刚刚得知这个消息的陶怜儿还觉得惊讶,不过现在看着将路堵死的一群村名,她觉得这路都还不够宽。

    陶怜儿和李小青人小身体矮,挤也挤不进去,也不想学那些男孩子从人群中挤进去,于是学着其他挤不进去的妇女们,站在不远处的大石头上伸长脖子往里面看。

    “姐姐,里面有什么啊?”

    李小青只能看到里面村长的头顶,陶怜儿这下心里平衡了些,毕竟她来这里这么久,身高一直是她的痛。

    如今看到李小青看不见,心里就平衡了,也不想想李小青足足比她小了五岁。

    “想看热闹?来,骑在全峰哥身上来看。”

    李全峰的声音突然出现,在李小青笑哈哈的时候,陶怜儿就看着李全峰把李小青给抱起来放到自己的脖子上。

    可怜的李全崖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本来属于自己的位置被人‘鸠占鹊巢’了,只不过,这个‘鸠占鹊巢’的人是李小青,作为李小青的跟屁虫,李全崖当然要大方一回,自己默默的爬上了石头。

    陶怜儿看着李小青一下子高了好多,快活的看着里面的热闹,视线嫉妒的盯着李全峰的后背。

    李全峰好像后背长眼睛了似的,回头突然朝陶怜儿一笑。

    “怎么,怜儿也想骑在全峰哥身上?”

    陶怜儿听了脸色一红,这个李全峰说话也太不注意了吧,她虽然看着小,可是怎么也有十三岁了,那李小青不过七八岁的小丫头,她们能够一起相提并论吗?

    这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无论是镇上的还是乡下的,都是要跟男孩子保持聚集的,这农村虽然没有像大户人家闺女那样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但是身体上面的接触还是要尽量避免的,陶怜儿瞪了李全峰一眼。

    “全峰哥,亏你还是哥哥,比怜儿年长几岁,怎么连男女大防都不懂。”

    陶怜儿说完不再看李全峰,将视线完全放在人群里面的那个人,李全峰说完那句话的时候也是觉得有些不妥。

    有些无措的摸了摸脑袋,想要跟陶怜儿解释,可是陶怜儿根本不看她,肩膀上的李小青也扒拉着他让他不要东张西望。

    只好想着等人群散了他再跟陶怜儿好好说,人群中,一个穿着锦缎的精瘦男人就被村民围在中间。

    此人尖嘴猴腮,一双眼睛虽然带着笑,但是看起来透露的却是精明,所谓笑里藏刀就是这个意思了。

    嘴上两片八字胡,面对村长和村民们的询问只是背着手笑,然后再四处打量,不过村民将他围的严严实实,他看不到外面。

    他身上的衣服也有八成新,不过看起来好像并不合身,但是古人穿衣服向来讲究舒服。

    更何况这走南闯北的商人,行装上面自然是要求轻松一点的。

    陶怜儿远远的打量着那个人,人群中的村民则是迫不及待的问了起来。

    “那个,贾老板,请问你是做什么生意的?你看我们这村子里的稻谷和地瓜你收吗?”

    那人挑眉看了一眼那说话的村民,说出尖细的声音。

    “这个就要看你们村里的稻谷质量怎么样了,我可是很挑剔的。”

    “那是那是,肯定质量都是很好的,我们村子里的稻谷碾出来的米可香了,您今天要是不急,我们可以给您做上一炖尝尝鲜。”

    那个贾老板摸了摸胡子,没有接话,只是问村长。

    “你们村里就这些人吗?看来不是大村子啊,连劳动力都这么少,想必这农作物的产量不是很高,我收东西除了质量要好之外,还要求量要大,你们这……”

    村长听了这话,环视一周,接着赶紧赔笑说:“哎呀,贾老板,这个你不用担心,只是村里很多年青人在镇上,还没有回来罢了。”

    “这些年青人都是在栽种和收获的时候回来,平时田里的庄稼都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伺候着,我们人口还是挺多的,村子里男人女人小孩加起来有足足两百余人呢!”

    村长怕这贾老板看不上,赶紧解释起来,毕竟如果真的谈成这次生意,他们村子今年庄稼就能卖出去更多,每家的进账也会多一些。

    陶怜儿有些疑惑,村长干嘛这样一副求人的样子,不买就不买,大不了换个人,再不然拉到镇上卖不就行了。

    不是说每年都会有外地商人过来吗,陶怜儿心里想着,不由自主的就给说了出来,李全峰听见陶怜儿的话,回头看她。

    “那不一样,每年镇上是都会有外地商人来,可他们基本上都只会买一些山货和皮草药材,庄稼又不是什么稀罕物,我们的庄稼口感应该和别处都差不多,而且这东西到处都有,没必要从这里买走卖到别处,费劲还不挣钱。”

    李全峰主动解答疑惑,倒是让陶怜儿心中明朗起来,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呢村长这么迫切呢。

    这在乡下种庄稼的,一般家里都是没有进账的,因为各家各户都是种田的,别人又不缺粮食,农村人唯一的进项就是把这些粮食拉到镇上卖。

    可是家里没有牛的,只能人力挑,一个人能挑多少?而且路程这么远,划不来,所以只能在稻谷收获的时候等着镇上的米店掌柜的来收。

    可是人家米店掌柜做的是生意,肯定是想方设法的赚钱,就把成本的价钱压的很低。

    每次的价钱刚好在众人的最低承受价上面那么一点点。为了这么一点进账,一般人家都是咬牙同意了,不然接下来的一年,家里无钱,油盐都不能买,就会有诸多不便。
Back to Top